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节数一数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案第

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苏教版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

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更多相关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节数

一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

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

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

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

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前置预习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让学生找出1张**元的人民币的图片。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二、小组交流合作

1、汇报前置预习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

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

多少元?

2.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

会。

3.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

供学生思考。

4.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5、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6、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

起来。

三、巩固与应用

1.说一说,拨一拨。

教师说,学生拨,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白数数

的要求;

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

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五、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1、《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角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

标准分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判断各种角的标准难点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认识了锐角、直

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平角、周角,系统的认识角。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

初步知识的基础。

认识五种角

平角、周角的认识及三种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量角器、圆形纸片、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

种各样的角……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题。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折角、量角):

师: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三张圆形纸片,请分别折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并通过测量标明度数。

(小组交流):

师:在小组中说一说:你都折了一些多大的角?(全班展示):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二人上台)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大小。(实物投影)

2.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小组交流):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直角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它等于90度(板书)。

我们把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板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板

书)

3.练习

(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你会画吗?请在练习纸上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一

个锐角、一个钝角,并用量角器验证。(一生上台板演)(标名字):

师:给你折的角标上名字

4.认识平角

师:哪组的同学折出了不知道名字的角?

老师现场折出平角:先将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然后展开,得到一个平角。

(辩论):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

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它等于180度。(板书)(画平角):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平角。(老师示范画平角)

5.认识周角

(游戏):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

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辩论):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

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6.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合作学习):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

材料研究一下。(学生可利用折的角、也可以利用活动角、也可以直接计算)。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师:同意吗?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

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

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

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

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

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板书:

角的认识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沟

通。课上学生无拘无束,敢发言,敢想象,敢提出不懂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发

展。

2.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

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3.本节课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

参与活动。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

抽象思维,符合小学生由感知到表(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文网:)象,再由表象

到抽象这一认识规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4.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课堂气氛活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

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

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光盘等。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

教师学生活动:

1.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4-20

1.口算

可能有的方法:

(1)20X3=60,60+20=3

(2)64-2=3,604-20=3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笔算:

学生尝试,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404-20**4-10804-4004-200

四、布置作业

204-20**4-1060

4-601604-402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一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来源:

网络20**-08-0322:31:30

[当前6664家长在线讨论]

12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

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

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

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

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

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

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

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

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

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

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

的多道例题(例1:145X12,例2:160X30、106X30和例5:49X1042?)基

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

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

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

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

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

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

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

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

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

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

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

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

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

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

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

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

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

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

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

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

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

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

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

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

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X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

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

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

度X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

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

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

习六中的第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