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娄底双峰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2.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有关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A.尼古丁由26个原子构成B.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4.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A.B.C.D.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6.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甲烷的新技术。在加热条件下以纳米镍作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一种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镍的质量不变C.x的化学式为O2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7.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NaClB.CuC.2HD.NH48.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B氧气和臭氧(O3)化学性质不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A.A B.B C.C D.D9.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O2 B.N2 C.H2 D.CO2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B.铜粉放入稀硫酸中,生成大量的气泡,同时粉末逐渐减少C.光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有红色的固体产生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2)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若“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导致天然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__。

(3)氢气属于清洁燃料,是因为_____。工业上利用氢氧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切割金属。进行图2所示实验:关闭K,点燃氢气(已验纯),铁丝发红,不熔断;打开K,一段时间后,点燃氢气(已验纯),铁丝熔断。出现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工业上利用白云石(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制得结晶镁的主要流程如图:(1)生产上将白云石打碎的目的是_____。(2)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i+2MgO2Mg+SiO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欲通过该反应生产24t镁,需要投入硅的质量是_______吨。14.北关中学的同学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一氧化碳气体还原并测定某铁锈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前称取5g的铁锈样品于丙装置中,并精确称量丁、戊、己装置的质量。提示;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吸收水。

根据上图试回答:(1)为防止对后续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会使最终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3)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当丙装置中的铁锈被全部被还原后,测得丁装置的质量增加了2.2g,戊装置质量增加了1.1g,已装置质量无变化则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4)从环保角度上述实验装置在缺陷,改进方法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他们称量了2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151515生成氢气的质量(g)0.04m0.02试求: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写出计算过程)16.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说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①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均会立即熄灭;②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瓶内的气体会燃烧;③空气中含有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不会立即熄灭;因此该瓶气体可能是氮气或二氧化碳,不可能是一氧化碳或空气;故选:C。2、C【解析】A、由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一个尼古丁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错误;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由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正确;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错误。故选C。3、A【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取少量液体应用滴管取用,另外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4、D【解析】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等,不符合题意;B、氧化反应包括燃烧、化学性爆炸、缓慢氧化等,轮胎充气等发生的爆炸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包括酒精,不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5、D【分析】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5+2+20+22═待测+11+28+5故待测的数值是5;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乙和丙。【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为:丁→乙+丙,故丁一定属于化合物,说法正确。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说法正确。C、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11g-g2=9g,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28g-20g═8g,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说法正确。D、有分析可知,5+2+20+22═待测+11+28+5故待测的数值是5,说法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并结合着图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6、B【分析】在加热条件下以镍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化合物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物的特点可知,化合物X为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B、反应中,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C、O2是单质,而非化合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化合物为水,故选项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7、B【详解】A.该符号是氯化钠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C.该符号只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符号不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表示一种物质,也不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详解】A、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其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O3)由臭氧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故其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不是分子大小,符合题意;D、水通电分解,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详解】A、O2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B、N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C、H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错误;D、CO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故选A。10、B【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放出热量,故A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粉放入稀硫酸中,不能反应,故B错误;C、由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光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有红色的固体产生,故C正确;D、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石油甲烷(或CH4)一氧化碳(或CO)燃烧后生成水,水无污染氧气的浓度(量)不同,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火焰温度的不同【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2)含碳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炭黑等,天然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或CO);(4)氢气属于清洁燃料,是因为燃烧后生成水,水无污染。工业上利用氢氧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切割金属。进行图2所示实验:关闭K,点燃氢气(已验纯),铁丝发红,不熔断;打开K,一段时间后,点燃氢气(已验纯),铁丝熔断。出现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量)不同,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火焰温度的不同。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详解】(1)B与D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两组对比实验验证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2)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以选取对比实验中唯一变量为温度,在B与C中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可以观察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达到实验目的。【点睛】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增大接触面积,充分接触,充分反应Si、Mg14吨【详解】(1)生产上将白云石打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充分接触,充分反应。(2)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i+2MgO2Mg+SiO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Si、Mg,其中Si由0价改变为+4价,Mg由+2价改变为0价。设:需要投入硅的质量是x。x=14t。14、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偏大3CO+Fe2O32Fe+3CO256%在末端增加尾气吸收装置【详解】(1)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甲装置是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水蒸气选用浓硫酸。除二氧化碳时,气体要从溶液中通过,会带出水蒸气,所以要先除二氧化碳再干燥,若将甲装置和乙装置的顺序调换,使水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