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质量监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8题,每题,共5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陕西省 B.云南省C.浙江省 D.北京市【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故B符合题意。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2.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化石,远古时代的化石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A项正确;“遗址、传说、文字”都不是主要依据,排除BCD项。故选A项。3.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下图黑陶杯。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A.炎黄二帝热衷搞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C.该陶杯是炎帝的作品 D.先民已学会制作陶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黑陶杯是遗物,是第一手资料,最能体现先民已学会制作陶器,D项正确;黑陶杯说明当时已经有陶器制造业,而不能说明炎黄二帝热衷搞发明,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这是认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但实际上,中华文明多源一体,排除B项;说该陶杯是炎帝的作品,这没有第一手资料能证明,因此,不能这样说,排除C项。故选D项。4.国家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以下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B.炎黄联盟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甲骨文的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家的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C项正确;AB项出现在国家建立之前,排除AB项;甲骨文的出现反映的是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下表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年代文化遗存地点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半坡文化黄河中游A.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B.分布宽广,各自发展 C.长江为主,文明单一 D.世界最早,文化昌盛【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下表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可知,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下游和和黄河中游等地区,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而二者的文化遗存(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均属于新石器时代,这又反映了其一体性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两个不同的文化遗存,不能就此推断“分布宽广,各自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哪个为主的问题,也未涉及文明的单一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世界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6.周朝“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弊端 D.郡县制的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很多弊端,其中之一是,造成诸侯国尾大不掉,不听周天子号令,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首领制度,不是周朝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在夏朝而不是在周朝出现,排除B项;郡县制在秦朝而不是在周朝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7.1976年殷墟妇好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印证殷商时期()A.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B.青铜铸造技术进步,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青铜制品468件”表明青铜铸造技术进步,品种多样,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社会发展以及战争频繁,农业落后也没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8.商周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王、国、律、令的字眼。这些字眼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青铜工艺 B.政治状况 C.中医药学 D.天文历法【答案】B【解析】【详解】商周甲骨文中关于王、国、律、令的字眼,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青铜工艺、中医药学、天文历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9.“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变法的这项措施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B.加强了地方的控制C.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D.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这是反对旧贵族的世卿世禄,打击了旧贵族势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政治方面的授爵原则,不是经济、控制地方、农业,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0.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读书摘要的主题是()A.百家争鸣 B.效法古代 C.诸侯争霸 D.远古传说【答案】A【解析】【详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根据材料“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韩非强调依法治国。”可知,反映了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效法古代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排除C项;墨子等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并非远古传说,排除D项。故选A项。11.他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他是()A.夏桀 B.秦始皇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B项正确;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排除A项;汉景帝、汉武帝采取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第一个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2.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成守误期要被处死。“这表明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赋税沉重 B.刑罚严苛 C.征伐频繁 D.摇役繁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这表明秦法刑罚严苛,面临死刑,大泽乡起义爆发,故B符合题意。赋税沉重、征伐频繁、徭役繁重在题干中均无体现,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学习历史,时间概念很重要。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叫某世纪末。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发动农民大起义,时间上应该表述为()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下图为汉朝初年统治者推行政策。这一举措()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D.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答案】D【解析】【详解】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军事,排除A项;农民依然是被剥削阶级,地位没有提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税收,排除C项。故选D项。15.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解放生产力,实行三十税一,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刘秀谥号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成就,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创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6.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宠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D项正确;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是西汉初年的局面,排除A项;社会局面比较安定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母后主政皇帝无权,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17.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B.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C.371年,皇族司马睿重新建立晋王朝,被称之为东晋D.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其它三项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8.《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理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知,奉天子与挟天子反映了历史表述的不同,这是由立场不同导致的,立场不同对历史的叙述也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历史的评价,排除A项;材料不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排除B项;“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9.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方法上完全不同,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这都是为了()A.提升儒学地位 B.限制儒学发展 C.加强思想统治 D.促进思想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大一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排除A项;“焚书坑儒”限制了儒学发展,排除B项;“焚书坑儒”是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0.“《齐民要术》重视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提出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实现高度利用土地。”这体现了()A.生态农业思想 B.以农为本思想 C.精耕细作思想 D.遵循自然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等信息体现了《齐民要术》遵循自然规律,D项正确;材料反映土地利用方法,不涉及生态农业,排除A项;材料并为反映中农思想,排除B项;精耕细作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1.下图所示的人口变化有利于()西晋末到东晋初南北方人口对比图(单位:万)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发展C.南方环境治理 D.北方政局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东晋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南方环境治理”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当时,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22.《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其理由应是A.发明“泥范铸造法” B.独创楷书书法C.撰写了《齐民要术》 D.改进了造纸术【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选项D符合题意;A发明“泥范铸造法”与青铜器制作相关,排除;B独创楷书书法与书法艺术相关,排除;C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排除。故选D。23.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赤壁楼船、周瑜于此破曹公”结合所学知识,诗句描述的战役是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刘联合迎战曹军,双方在赤壁对峙,周瑜采用黄盖的建议,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项正确;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排除A项;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秦军的主力,刘邦乘机攻占咸阳,秦朝投降,存在15年的秦朝灭亡了,排除B项;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的战役是淝水之战,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苻坚骄傲自大,不顾大臣的劝阻,执意要率领大军进攻东晋,力图实现南北统一,“投鞭断流”是指苻坚声称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什么天险?,“草木皆兵”是指苻坚去前线视察,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觉得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变得疑神疑鬼,D项正确;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炎帝、黄帝联合打败蚩尤的重要战役,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的著名战役,排除ABC项。故选D项。25.“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也带来了他们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尊重妇女的意识等。”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A.增强少数民族政权的综合实力 B.推动民族隔阂与偏见彻底消除C.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D.使汉族文化在北方获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也带来了他们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尊重妇女的意识等。”意在说明,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C项正确;增强少数民族政权的综合实力,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推动民族隔阂与偏见彻底消除、使汉族文化在北方获主导地位史实叙述均错误,排除BD项。故选C项。26.“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文信息“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27.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服务于()A.运动健身 B.饮食调理 C.农时安排 D.商业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可知,材料中的谚语强调“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怎样种地要早思考、早盘算,这体现了注意农时安排,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运动健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饮食调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28.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A.夏、隋、元 B.唐、隋、元 C.夏、秦、南朝 D.夏、秦、南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汤建立商朝,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C项正确;ABD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史学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指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的历史时期。(2)你是否同意“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判断:同意。理由: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政治分裂。(或答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人民痛苦不堪等意思相近即可)。判断:不同意。理由:这一时期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和政治分裂;但这一时期是民族迁徙交融,江南经济开发,思想文化活跃的时代。【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221年蜀国建立,229年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立,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317年东晋建立,420年东音灭亡,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可以得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小问2详解】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历史家认为的“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的观点进行评价,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其次,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即可。例如,选择同意材料观点,根据材料“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古代的五铢钱从周朝的后期即已流通,至汉朝更为普遍,通过这时期的分裂局面,在许多地方因之绝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常年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北方民族趁机入侵,大量屠杀汉人;分裂局面使得南北联系、文化传承发生了目定割裂等角度进行说明。如果答“不同意”,则联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来回答。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带鼻环的牛尊材料二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1)根据材料一,简述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简析这一工程体现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影响: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2)功能:防洪、灌溉、水运。先进性: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利用地势和河道,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整体,是治水环保的典型。可持续性: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和谐的美学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为今天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理念。(3)因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牛耕技术);水利建设;传统科技。【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带鼻环的牛尊,表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是铁制农具,耕作技术是牛耕;工具和技术都属于农业生产领域的,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的功能是防洪、灌溉、水运;根据材料“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再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的先进性: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利用地势和河道,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整体,是治水环保的典型;根据材料二“······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可知可持续性: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和谐的美学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为今天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理念。【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材料二是水利方面的,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牛耕技术);水利建设;传统科技。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摘编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私人聚众霸占地方资源,影响中央财政收入,也助长分裂割据势力。对此,汉武帝把冶铁、煮盐等经营权收归政府。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简析秦朝建立的这套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它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武帝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3)纵观秦朝速亡和西汉从残破不堪到国力强盛的历史,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名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皇权至上(或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帝高高在上,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政策:盐铁官营、专卖影响:改善了国家财政收入,为汉武帝施政奠定经济基础;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降低了人民消费水平,阻碍民众消费。(3)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的统治措施要得当;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氶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设郡守,县设县令。郡具制的推行,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君主专制;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的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皇权至上等特点。【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把冶铁、煮盐等经营权收归政府”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在经济上把盐铁官营、专卖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经济政策方面采取措施的影响改善了国家财政收入,为汉武帝施政奠定经济基础;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降低了人民消费水平,阻碍民众消费。【小问3详解】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勤俭、励精图治;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得当;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等。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