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鄱北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上饶市鄱北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上饶市鄱北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上饶市鄱北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上饶市鄱北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评估历史下册第1-11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与此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科举制的创立 B.隋炀帝三征辽东C.大运河的开通 D.安西都护府的设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依据材料可知,白居易描述的是大运河的开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隋的灭亡,C项正确;科举制的创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隋炀帝三征辽东与“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无关,排除B项;安西都护府的设立是唐朝时期的史实,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隋书》记载:“时议者以为古先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四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而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材料表明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A.赋税、徭役繁重 B.隋炀帝刚愎自用C.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D.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可知,材料反映隋炀帝不接受直言纳谏,即不听取任何谏言,体现了隋炀帝刚愎自用,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赋税、徭役是否繁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官员贪污腐败严重,排除C项;材料反映隋炀帝刚愎自用,没有提及藩镇割据,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中书令岑文本“居宅卑湿”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贫无正寝”A.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C.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的高级官员不尚奢华,居住条件简陋,这种“戒奢从简”的风尚有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不是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缺乏历史证据,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这说明唐朝的社会景象是()A.交通运输发达,商品交流繁盛 B.社会经济发达,农业发展迅速C.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 D.造船技术高超,对外交往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意思是:天下所有的渡口,聚集着航行的舟船,庞大的巨轮船队,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载着货物的)轮船贸易往返频繁,没有早晚之分,白天黑夜一直都像白天一样热闹。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在唐代时期,因为水运发达,货运贸易也因此也得到了发展,商贸往来频繁,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商业不是农业,排除B项;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交往,也看不出造船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5.如果你生活在盛唐时期,你可能做的事是()A.参与修建大运河 B.使用开元通宝购物C.在夜市购买商品 D.使用秧马进行耕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开元通宝是唐朝货币,它促进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隋朝修建大运河,宋代出现夜市、使用秧马进行耕作,排除ACD项。故选B项。6.贞观四年(630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遣唐使到中国达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留学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据此推断()A.日本主导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B.唐朝贞观时中日之间开始交流C.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 D.唐朝的文化领导世界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可知,材料反映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C项正确;日本主导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说法错误,排除A项;唐朝贞观时中日之间开始交流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唐朝的文化领导世界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是都()A.扩大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B.发展了与日本的友好关系C.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D.推动了国家的政治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到达天竺后,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回国后也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抵达日本后,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玄奘和鉴真都扩大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力,A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排除B项;天竺和日本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排除C项;玄奘和鉴真的活动主要是文化交流,没有推动国家的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是唐朝后期南北方户数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侵扰 B.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政府开始进行政策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和题干中南北方户数的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荡,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周边少数民族侵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人口均大量减少,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排除C项;“政府进行政策调整”不会造成人口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选项中,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隋文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B.李白——“诗仙”——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C.欧阳询——书法名家——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D.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D项正确;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排除A项;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排除B项;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排除C项。故选D项。10.《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 B.王安石变法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可知,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陈桥驿兵变。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项正确;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与宋太祖无关,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期,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宋朝()A.重用武将来制约文官 B.军队的战斗力增强C.内外政治局势紧张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漫画“文臣、让我统兵,可我不会打仗”“武将、我会统兵,可我是个摆设”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D项正确;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重文轻武政策,没有反映内外政治局势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12.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有泡茶、进茶、备茶、饮茶、分茶等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这说明当时()A.民族文化交融 B.北宋对外进行经济入侵C.边界贸易兴旺 D.辽的疆域已被北宋占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提干可知,辽墓壁画中出现了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可以说明当时契丹族和汉族发生了文化交融,A项正确;辽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北宋时期汉文化传入辽国,不属于对外经济入侵,排除B项;“点茶”、“松、竹梅、围棋”不属于边界贸易,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疆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该盟约()A.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B.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C.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D.促进了汉族与党项族的友好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C项正确;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给辽岁币,所以没有“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没有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排除B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所示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的行书作品《题临安山水》,大意为“万里江山应该是统一的,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我要带领百万雄兵到西湖,骑马踏上吴山第一峰”。据此可推断出这一时期()A.金与西夏战争接连不断 B.金与南宋对峙C.书法开始成一门艺术 D.书法作品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金朝”“临安”“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北方的金朝与南方的南宋形成对峙局面,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夏,排除A项;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书法作品丰富,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部分)。这体现出宋代()朝代时间铜币数目/万贯唐804年135宋1000年1351007年1851073年600A.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B.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C.农业的发达为经济注入活力 D.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了唐代【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可以看出唐到宋朝铜币数目剧增,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超过了唐朝,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活动时间、空间,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外贸,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农业的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给图拟定的标题,合适的是()A.五代十国形势图 B.北宋时期形势图C.宋代海外贸易图 D.元朝形势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市舶司”“海外贸易路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图,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市舶司加以管理,C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没有涉及五代十国形势图,排除A项;图片没有反映北宋时期形势图,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宋朝的海外贸易,没有涉及元朝形势图,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图所示是“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蒙古统一①时间:1234年②统一者:忽必烈③目的: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④影响:抹杀了民族特色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蒙古统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统一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蒙古统一的时间是1206年,排除A项;统一者是成吉思汗,排除B项;蒙古的统一并没有抹杀了民族特色,排除D项。故选C项。18.按下图所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内容应为()A.北宋被金军灭亡 B.阿骨打建立金国C.宋钦宗建立南宋 D.忽必烈建立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271”结合所学可知,1271年,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了元朝,D项正确;北宋被金军灭亡时间是1127年,排除A项;阿骨打建立金国时间是1115,排除B项;宋钦宗建立南宋时间是1127年,排除C项。故选D项。19.“蒙古族等边疆各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的民族”是()A.女真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畏兀儿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B项正确;女真族、蒙古族、畏兀儿族的形成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ACD项。故选B项。20.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玄宗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法,逐步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A.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B.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C.彰显皇帝至高无上 D.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玄宗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法,逐步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包括很多方面,其共同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A项正确;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法”不符,排除B项;“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彰显皇帝至高无上,排除C项;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不是材料帝王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后,对第1-11课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读书笔记:笔记一时期: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内容:1.开通大运河2.3.开放的社会风气4.玄奘西行笔记二时期:时代特征:内容:1.2.3.4.(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安史之乱、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行省制度、金灭北宋、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黄巢起义、澶州之战、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朝灭亡、郾城之战【答案】(1)填空: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2)填空:时期: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内容:北宋与西夏的战争、金灭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填空: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隋唐时期,隋朝开通大运河,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小问2详解】填空:根据所学和材料表格可知,笔记二,时期: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内容:北宋与西夏的战争、金灭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北宋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答案】(1)历史人物: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柳公权: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吴道子:唐代绘画大师,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2)首领:完颜阿骨打、李元昊等。

特点: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人物:根据上述人物,可结合人物的朝代、具体事迹进行分析,具体参考如下: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柳公权: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吴道子:唐代绘画大师,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文天祥: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组织南宋余部顽强抵抗,文天祥兵败被停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关押了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凜然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小问2详解】首领:结合所学可知,有西夏的李元昊、金朝的完颜阿骨打等。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编自朱熹《朱子语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中与“兵”“财”相关的措施。材料二北宋中期年度财政收支表时间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年度财政收支呈现什么样的状况?为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举措?材料三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宋代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转折期,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城市发展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其次,在这一时期,都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第三……以草市——镇市——区域经济中心为三级构成的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摘编自厉文君《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宋朝在国家发展中留下的经验。【答案】(1)措施:“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兵将分离,定期换防;“财”--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状况:入不敷出;举措: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3)表现: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都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大增;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4)经验:控制好军队,管理好财政,发展好经济【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措施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兵将分离,定期换防;在经济上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小问2详解】状况:依据材料二“北宋中期年度财政收支表”可知,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举措: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小问3详解】表现:依据材料三可知宋代城市发展表现为: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都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大增;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小问4详解】经验: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所思,宋朝在国家发展方面留给我们的经验有:控制好军队,管理好财政,发展好经济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中央政府就重视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和为一家】材料一唐朝阎立本《步辇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该事件的认识。【民族融合】材料二元朝建立半个世纪……这时候蒙古人、其他外族人与汉人上层之间文化、社会关系方面曾经十分单一的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许多有心往上爬的汉人采用蒙古名字、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等方式,使自己逐渐而巧妙地进入蒙古人的权力机构。而另一方面,许多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这种民族间的自然同化是多民族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一种进步。——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制度创新】材料三元朝领土空前辽阔,各地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中原地区情况复杂,蒙古人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旧有的深刻矛盾尚未缓和,而新的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锐,元朝中央政府只有加大地方政府的权力,才可能及时有效地镇压与控制,以确保政权统治的稳定。——摘编自陆化亮《从民族融合看元代行省制的形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创立了什么制度对地方进行管理,并分析这种制度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