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2.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变化反映了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3.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A.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B.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C.使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D.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4.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的等级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5.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A.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几天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草地和牧场C.与庄园主或其他农奴发生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D.与庄园领主发生冲突后,可以随意离开领主庄园6.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7.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A.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优势 B.延续了明初远洋航海的壮举C.说明中国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D.利于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活力8.1492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消息传到威尼斯的里奥尔托——中世纪的华尔街时,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恐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了40%—50%。没过多久,当了解到哥伦布并没有找到通往中国的道路时,威尼斯商人才松了一口气。威尼斯商人主要顾忌的是A.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 B.商贸中心从意大利离开C.封建地主阶级借机壮大 D.商品的流通量成倍增长9.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时形成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新航路开辟 B.“圈地运动” C.文艺复兴 D.经济全球化10.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ー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A.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锥形的出现 B.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11.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如图是世界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三角贸易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时期为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19世纪的前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2.下面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者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国家或地区时间1400年1600年1800年印度74145180欧洲65111203非洲68113107拉丁美洲391324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13.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品格。据如图判断,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莎士比亚在①创作《哈姆雷特》 B.加尔文在

②进行宗教改革C.彼特拉克在

③发表《歌集》 D.卢梭在

④宣传《社会契约论》14.文艺复兴“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关天主教的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基督耶稣至高无上 B.忠实地为罗马教廷服务C.利用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 D.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思想落后15.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性形象被誉为“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B.是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念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神”的歌颂16.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其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其什么也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A.无所事事B.君权神授C.掌控议会D.统而不治17.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制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18.“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天皇退出政治舞台B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C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D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A.A B.B C.C D.D19.“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如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B.农业迅速衰落 C.城乡差别缩小 D.贫富分化加剧21.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22.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化史观23.某学生想要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论述,他最适宜阅读的著作应该是A.B.C.D.24.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英国妇女有了选举权,基本实现了普选B卢梭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充分体现出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的思想C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政策,仿效西方制定宪法反映了日本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A.A B.B C.C D.D二、材料分析题25.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三、论述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列出的是1776~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史实。年代事件年代事件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851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1789—1794法国大革命1857—1859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10柏林大学创办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25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1861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1810—1826拉丁美洲殖民她独立运动1861洋务运动兴起1832芙国议会改革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巴黎公社革命——摘鳊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故对图中数据分析可知,B正确;A、C、D说法错误。2.A【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的发展,未反映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B项错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并非根本改变,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分工,D项错误。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建立了很多希腊化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这传播了希腊文化,推动了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可见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选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远征的积极作用,选项A不符合主旨,排除;材料中没有“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的信息,选项C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对战争推动作用的信息,选项D排除。4.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故选D;ABC均不符合材料现象,排除。5.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奴在法律上不是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所以与庄园领主发生冲突后,也不可能随意离开庄园,故选D;ABC中的论述都符合史实,是可能遇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6.A【解析】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是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单单是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7.D【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对外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人开辟了跨太平洋贸易航线书大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促进S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活力,故选D项;明末,中国工业尚处于传统手工业阶段,故排除A项;明初,明政府主导的航海壮举主要面向印度洋,并非太平洋,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明朝经济政策,故排除C项。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引发了“威尼斯商人的恐惧”,B正确;价格革命的主要表现是物价上升,金银贬值,与材料无关,A排除;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主势力,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9.A【解析】由图中的“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等信西可知,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新航路开辟,故A正确;“圈地运动”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无关,故B错误;文艺复兴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也没有关系,故C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0.D【解析】三幅图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外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等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扩张性,D项正确;图一是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规模拓展,而非雏形出现,故排除A项;图二是19世纪前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图,1763年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故选D。11.B【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英国大量向印度和中国输出纺织品,这是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纺织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纺织品要销售到海外,印度和英国都向中国输送鸦片是因为英国企图用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处在19世纪的前中期,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1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400年到1600年拉美人口锐减的原因是西方殖民者进入拉美地区,大量土著人口被屠杀,面临人口灭绝的危险,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排除A项;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之一,不符合材料时间1800年,排除B项;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C【解析】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父,发表的著作是《歌集》,地图中③是意大利,C正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①是法国,A错误;加尔文是瑞士的宗教改革家,图②示西班牙,B错误;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④是德意志,D错误。14.C【解析】本题考查了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及思想的相关知识。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而教会的势力则非常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文主义者讲究斗争策略,利用宗教的外衣来宣传其人文主义思想。所以选C。15.A【解析】根据材料“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性形象被誉为‘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性形象彰显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是神话和宗教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物,故C项错误;画面主旨是借助宗教题材的“神”歌颂人文精神,故D项错误。16.D【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出访对外代表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国王无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因此ABC项均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享有盛誉”,故D项正确。17.C【解析】试题分析:“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原则;“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A项是国家组织形式;B项说的是人民主权;D项是说的中央的权力。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考点:1787年宪法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8.C【解析】根据“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可得出这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之下,封建残余较重,专制色彩浓厚,C正确;日本天皇是权力的中心,排除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并不是虚的,排除B;法国的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权力较大,是权力的中心,排除D。19.A【解析】1831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人民普遍开始穿着袜子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人们普遍穿着袜子并不能说明生活质量提升,排除B项。C错在“更懂得生活享受”,仅从穿袜子普及了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不对,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作用。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20.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引起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人数和第三产业人数增加迅速,说明的是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乡差别,排除C项;材料与贫富分化差距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社会出现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思想,而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社会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思想观念出现。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体现不出代议制的特点,排除;C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不涉及到女权问题和社会主义,排除;D项,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女权主义民族主义没有关系,排除。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史学评价·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2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最适宜阅读,B选项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主要提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灭亡,A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阐述的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C选项排除。《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D选项排除。24.D【解析】根据材料“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工人剥削、压迫的本质,即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D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可知,材料史实体现了英国19世纪30年代,全国选民人数的增长,没有强调英国妇女选举权的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可知,体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主张,而不是社会契约论,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日本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政策”可知,材料史实体现了日本推翻幕府政府之后,实行明治维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没有体现日本确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25.(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解析】(1)后果:根据材料“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可归纳出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根据材料“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可归纳出新疾病肆虐;根据材料“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可归纳出非洲黑人被贩卖和种植园经济出现。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渴望等有关。(2)特点:根据材料“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