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211语文试题_第1页
高三第一次211语文试题_第2页
高三第一次211语文试题_第3页
高三第一次211语文试题_第4页
高三第一次211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5月5日9:00—11:30命题人:游晓林审题人:杨元高戴文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刘倩鲁迅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直接导致鲁迅独立人格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B.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观,而这一思想特征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C.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的“精神至上观”,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转化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D.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文章论证了鲁迅“个人”的内涵,先后从“尊个性而张精神”“评判历史文化时的标准”“没放弃思想启蒙”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C.文章论述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是基于它看准了精神独立最善于改变人的思想。D.文章最后论证了鲁迅的精神结构中深深融入了“突出人的心智功能”这一思想,因此他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关系十分密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常常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而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B.鲁迅一生的思想和作为虽有波动,但始终也没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反对的一般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C.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的原因是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D.儒学的突出人物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子叫道。

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子那么乐观。

果然,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马看着吃力地把老太婆抱上车,然后他又仔细查看那路面究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结果他们同时看见了,路面偏右的地方有一块突出来的石头,那石头的顶部像笋尖一样,是它充当了杀手的角色。那石头已经被血染红了。

“你这阎王爷派来的小鬼,我踢死你!”咆哮着,使劲踢着那石头,那石头却是纹丝不动。“你这颗狼牙,我拔了你!”依然咆哮着,他蹲下身子,用手去拔那块石头,而石头依然龇着血红的牙望着,泰然处之。“你这没长眼睛的子弹,我要把你的魂都砸破了!”见拳脚相加都不管用,就去马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这下石头沉不住气了,它先是发出阵阵呻吟,然后迸溅出一串串火花,顷刻间就分崩离析了。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倒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子也是粒米未食……(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D.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选取了“马”的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在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数,应用科学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为7.4%。对于这一数据,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其实出国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数很多,我相信这些年归国人数也有所增长。随着‘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都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从个人经验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海归在国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帮助。”调查显示,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多数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政策尚缺乏了解,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摘自科学网2017年8月14日报道)材料二:捧着红彤彤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证书,任晓兵欣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2009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任晓兵毅然决定从日本回国,参与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带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矢志创新,在2017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任晓兵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有更大的舞台,能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大施拳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任晓兵说。统计显示,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引才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高出1.7个百分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振聋发聩。在这样的感召下,大量学有所成的留学人才回国报效祖国。(摘自新华社2017年2月22日报道)材料三:(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8日报道)材料四: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国留学比例。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摘自参考消息网2017年10月28日报道)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不仅通过扶持尖端科学来吸引自然科学类海外人才回归,而且鼓励这些人才在回国前先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B.虽然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但高层次人才的留学回国总量正在剧增。C.从材料中可知,2009到2013几年间,选择留学回国人数与出国留学人数的差距在逐年减小。D.最近10年,出国留学人员由以前的精英留学为主逐渐转为精英留学和大众化留学并存的状态。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四则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情况进行阐述的,每则材料都运用了精确数据和对比的方式。B.四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有别,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材料四则以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为主。C.除第三则材料外,其余每则材料都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新闻内容放在了文章的最前面。D.根据材料三可知,在1978年到2015年时段,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的人员总量达到了出国留学人员总量的79.87%。E.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超过出国留学人员1.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留学回国的热潮已经形成。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归国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家为吸引“海归”仍需完善的措施。(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岘,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盈擿安禄山阴事擿:指使B.京兆捕其第第:住宅C.然深衔岘衔:怨恨D.若虚希旨用刑希:迎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也用于重大事情请求或谢罪。B.三司,唐代主管刑狱的三个机构,当出现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C.东京,指洛阳。唐朝时设都于长安,称为西京,又因洛阳在京城的东面,故称东京或东都。D.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又以衣冠来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是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岘长于吏治,为政深得民心。他曾任京兆尹,后被皇帝贬为零陵太守,京城米价飞涨,百姓用歌谣“想使米粟贱,莫过追回李岘”表达对他的肯定。B.李岘为人忠耿,敢言佞臣罪恶。李辅国乱政专权,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百官不敢违其意,李岘向皇帝直言其罪,让皇帝醒悟,对李辅国加以约束。C.李岘直言进谏,言辞触怒皇帝。他认为对李晔、孙蓥等处罚太重,轻信毛若虚,是眼中没有御史台的做法。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其为蜀州刺史。D.李岘执法公正,处事仁爱宽容。对于如何处置叛贼陈希烈等人的问题,他认为凡事有首恶有从犯,不能一概处死。此举最终使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5分)(2)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14~15题。惜花[清]姜宸英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落花[清]宋荦昨日花簌簌,今日落如扫。反怨盛开时,不及未开好。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姜诗的首句“一春强半是春愁”,写整个春天,有大半处于春愁的困扰中,直抒胸臆,极言春愁之多。B.姜诗的第二句“浅白长红付乱流”,描写百花被东风摧折后﹑落花随流水飘逝的惨象,以此来衬托下句中垂杨的坚毅。C.宋诗前两句描写两日落花的总体印象。“今日落如扫”中一“扫”字,不仅表现落花数量多,更突出自然无情。D.高楼在古诗中常为思妇﹑怨女所居,古诗亦有不少借高楼来写怨情的名句。姜宸英也是明写高楼中独处的思妇来抒发怨情。E.花开花落,本是客观景象;但花的凋落,容易让人产生惆怅﹑凄婉之情。对诗中的“落花”,宋荦流露出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痛惜。15.同是表达惜花﹑悼春之情,两首诗歌的结尾两句都能跳出窠臼,创造出新的意境。请分别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三句描写了潭中的鱼儿忽静忽动,好像在与游人嬉戏的情状。(2)《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杜甫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②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④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⑤几十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⑥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⑤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B.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嫌疑人的家中进行走访调查,查询其踪迹,发现犯罪嫌疑人与他儿子同龄的刘某曾经同居过。C.女儿郭桂芳自1990年失踪至今的25年里,一直在等待女儿失踪案件能有积极进展的河北反腐英雄郭建民,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