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峡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养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蟆(jia)蝶:菜粉

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

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描写"雨中"的诗句是"描写"雨后"

的诗句是"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B.毛毛细雨C.连绵阴雨D.疾风骤雨

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四个字和""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

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

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

们之间的相似点。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2)""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作者是苏联的。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o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6.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唯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

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鹏"",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

春天的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7.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B.全,都C.尽头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B.老朋友C.故事中的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地点是:,景物是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

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

么这样说?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

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雄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

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

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

景象。

9.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

儿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

"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10.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

光。③临:逼近,至U,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

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

联想起战国时刺客的《易水歌》:。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

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

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

献身。

1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桅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

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

A.春B.夏C.秋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12.课内阅读。

寒食

[唐]韩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第三、四句写,

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

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4.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代的。体裁是,“卜

算子"是,"送鲍浩然之浙东"是。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这句既写送,又送

,表达了词人对的留恋,对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

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

,把山比喻为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

15.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咏物

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一词可以知道作者

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

16.第二部分:阅读

古诗赏析。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

,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

o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

和困惑时,友谊能。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这是写

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

,"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1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的时候所写的一首

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第三句的""字用得十分精妙,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

19.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考量,带给读者的感受是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

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20.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

""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21.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徒: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4)这首诗告诉我们:

22.阅读这首词,完成练习。

(1)整首词以""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正如词中所写的"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①解释词语。无行路:。

②诗人要与(_______广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B.家人C.朋友D.春天

(4)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唯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①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噬:。因:o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

③黄鹏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鹏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鹏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

B.黄鹏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

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

2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沫]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网送青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苔阔

(2)解释下面词语。

长:净:

手:排网: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网/送青来

(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5.美丽江南一一《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句给江南春

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觉、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酒旗招展的景象。

(4)""和""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o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

、、、、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己送你"一把远飞的伞"。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

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空手”指「下一代"指。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季

"下一站"指的是季

(3)诗题中的“路"亥怎样理解?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

B.思归这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题目是。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

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

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

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30.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o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请选填。

A.真挚炽热B.舒缓欣慰C.活泼明快D.深情祝福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1)拟人、对偶

(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3)B

(4)抒发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解析】【分析】(1)这里把杏子拟人化。而上下句是对偶,梅子对麦花,金黄对雪白,杏子

肥对菜花稀。(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3)解答

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4)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的三、四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拟人、对偶(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3)B(4)抒发了

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对偶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

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

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1)夏季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

(3)D;白雨跳珠;忽吹散

【解析】【分析】(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夏天,所以这是一场夏

季的雨。(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参见译文),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诗

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

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夏季(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3)D、

白雨跳珠、忽吹散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题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关键词语。(2)此题主要考查对

诗句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注释或查词典理解。(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

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

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

明媚温柔。

3.(1)B

(2)C

(3)A

(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1)通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对年轻人的赞美和勉

励,所以选B(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首诗的内

容,再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

舞。(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

断正误。A错误。想象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B、C正确(4)用来比喻少男少女的事物有

很多,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写出两个即可。

故答案为:(1)B(2)C(3)A(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

彩)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

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开放性试题,答

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4.(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参见译文)①A正确。B错误。②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

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这道题是对这首诗主题的考查。分析蕴涵的哲理,要联系整篇这首诗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的进取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

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5.(1)白桦:叶赛宁

(2)比喻、拟人

(3)B

(4)亭玉立的树干,笔直地站着。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

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

断。把"白桦"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

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把“洁白的流苏"比作"画"是比喻。(3)解

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这两节诗,比较判断正误。(4)续写的

写作要求: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就是主题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

故答案为:(1)白桦、叶赛宁(2)比喻、拟人(3)B(4)亭玉立的树干,笔直地站

着。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的掌握能力。(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

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6.(1)初夏;惜春

(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

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

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

人不语,问鸟鸟百噤。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加填空。(参见译文)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结合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

可。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4)下片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

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鹏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

术境界里去了。末两句写黄鹏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

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鹏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

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故答案为:(1)初夏、惜春

(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

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

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

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喉。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2)这道题是词句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词句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

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

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鹏。然而黄鹏的婉转鸣

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7.(1)A;B

(2)春天;渭城;朝雨;客舍青青

(3)柳

(4)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

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

可。

(3)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

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

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

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

考。

故答案为:(1)A;B

(2)春天、渭城、朝雨、客舍青青

(3)柳

(4)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

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

义。

(2)这道题是词句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词句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

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8.(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

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解析】【分析】(1)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

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

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正误。A、C、D正确;B:B:近看巨大的瀑布,秣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

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

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

故答案为:(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

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点评】(1)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1)月;思乡

(2)一水间;隔;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

(3)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

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

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诗人的写作目的或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理解诗句,然后结合题

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炼字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故答案为:(1)月、思乡

(2)一水间、隔、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

(3)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

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诗歌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内容,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0.(1)①毁。;②向着。;③响亮。

(2)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2)、(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

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

误。C: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故答案为:(1)①毁。②向着。③响亮。

(2)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1、荆轲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字义、词

义。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

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

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

到死。

11.(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B;A

(3)正确;正确;错误

【解析】【分析】(1)雨过山村: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①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

语。②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回答问题。(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

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闲着中

庭桅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

"闲"衬忙,通过桅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

故答案为:(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B;A(3)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2)考查学生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

(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桅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12.(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

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

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

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解析】【分析】(1)飞花、御柳斜,属于白天看到的景象:日暮,是时间上的提示,

也是一个转折点。

(2)“无处不"属于双重否定表强调,而"处处都"属于一般陈述,无强调效果。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意是:皇帝特许重臣"五侯"破例燃烛,并直

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一个"传"字,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所以这个字

用的比较精妙。

(4)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

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故答案为:(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

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

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

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属于什

么时间段。

(2)本题考查炼句、炼词的能力。“无处不"与"处处都”属于近义短语,分析它们的表达

效果的差异是解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炼字能力。根据提问,哪个字用得妙,这就需要用鉴赏的眼光,去发现表

达效果奇妙的一个字来进行赏析。

(4)本题考查对文化知识中风俗习俗的理解能力。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

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13.(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

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分析】(1)通过沙漠、燕山等边塞景物以及战马、兵器等意象,可以判定这是

一首边塞诗。

(2)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

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可见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这种感情在后

两句中表现得非常强烈。

故答案为:(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

句表达更为明显。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的辨析。《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

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

的感慨与愤懑。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

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

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14.(1)宋;王观;词;词牌名;题目

(2)离别的情绪;春归去;友归去;春;朋友

(3)惜春;祝福之意

(4)美人流动的眼波;美人蹙起的眉毛;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

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

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4)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

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

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宋、王观、词、词牌名、题目(2)离别的情绪、春归去、友归去、春、

朋友(3)惜春、祝福之意(4)美人流动的眼波、美人蹙起的眉毛、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这道题

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此题主要考查

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

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5.(1)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天;哲理

(3)胜日;寻芳: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

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

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

要求的词语、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1)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2)春天、哲理(3)胜日、寻芳、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

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

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

16.(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2)把握思想感

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这首诗的内容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