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_第1页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_第2页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_第3页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_第4页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最近,非常有幸的阅读了吴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老先生告别讲台之作,讲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经验。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期待去看,因为我认为书中会出现一些空洞的教育学理论,看得累还深奥,同时收获也甚少,所有迟迟没有翻开。说实话迫于任务我打开书,翻看了序言和目录,我发现序言的语言很贴近生活,平实淡雅,目录也很新颖,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话,并且让我很有兴趣去继续阅读。文章中,老先生描述了一个又一个亲身经历或是身边的真实案例,让我不禁地去联系自己的教学,如同身临其境。捧着这本书就好像在与老先生促膝长谈,所以每天在累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阅读便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致青年教师》全书共有六章,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吴非老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有思想、有灵魂的书,是一本能启迪人们思考的书,是一本有智慧、有力量的书,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引领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本书最让我感动、让我思考、给我启发的语句。"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教师的胸襟就如同宽广的大海,而学生就如同自由自在的鱼儿,海有多大,鱼儿自在遨游的空间就有多大,海有多深,鱼儿遨游的本领就有多多。我不是一个胸襟开阔的老师,我也曾心胸狭窄过,也曾与学生置气并且口出狂言,也曾因为学生气我而去找学生麻烦,可是当我看完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这段话后,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你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何必要为难学生让学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呢?你都没有做到为人师表你又为什么要学生尊重你呢?你都没有一个教师该有的广阔的胸襟你又为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大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呢?你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而你的学生也只是平凡的学生,你要想要你的学生顶天立地,你就需要拥有博大的胸襟。我想我会做到的,我会让我自己的学生去开垦自己的心灵,去建造精神家园。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也感触很深,因为我感同身受。我是一个眼泪窝子很浅的人,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流眼泪,可是我基本不在学生面前流眼泪,但是也有一次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那时我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班级总是有同学早上迟到,当时学校有规定,迟到的同学是要扣班级分的,一个月下来我的班级因为迟到被扣了10分,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我被点名批评了,那一个月我的班级成了全校迟到学生最多的`班级。会后我特别伤心难过,难过的是学生不争气,伤心的是学生都为各自私利而没有为班级利益着想。带着这种情绪我回班级了,看着一双双眼睛盯着我看等着我说什么的时候,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同学们纷纷问我怎么了,我把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学生,学生们都若有所思的不说话了,只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用有趣的话逗我开心,今天的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我什么都没多说也什么都没多做。可是让我欣喜却又惊讶的事情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下来的一学期发生了,再也没有学生迟到过。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先生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又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是的袒露在学生面前吧。合上书,回忆着书中吴老先生写下的一个又一个耐人回味的小篇章,每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了吴老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让我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吴老先生的文字让我在他平凡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让我有了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始终努力着、思考着,幸福的静待花开。《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2《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写给初入教师团队的青年人的书。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出现的原因,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其切入角却不尽相同。从课堂上,到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与学生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足可以称之是初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新手宝典。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还从教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出现的原因,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师岗位,并处处细留心地观察教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准确把握的。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吴非老师运用大量事例说明了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产生困难的原因。青年教师由于初入岗位,经验上十分匮乏,对孩子们的认识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理解。其实这不是学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而这也正成为困惑广大青年教师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会对初入岗位的教师产生各种障碍。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错误下去,那么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感谢吴非老师,在我初入教师岗位时对我产生了如此细致的指导。来到岗位后,我发现我与这帮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与孩子们共欢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将书中的经验与知识逐步消化,成为我自身的精神财富,引导着我向着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使我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架起了进步的阶梯。《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3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习家政的学校学习,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4我记得刚步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吗?和学生成为朋友会不会影响我的教师威严?什么情绪应该外放,什么情绪要隐藏,我确实不知道怎么下手,就这样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第一篇文章就吸引了我,题目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该当着学生的面哭,再难受也应该在他们面前坚强,可看完之后我深思了,我们要教育孩子的成长,我们首先自己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应该把你的爱,恨,失望都展现给他们,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好像突然解决了,我之前一直在纠结要和他们怎么相处,哪有什么该不该,哪有什么条条框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师也是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相处模式当然也是不一样的,听别人怎么相处倒不如做好自己。记得刚开始教学之前,立志要做一个让学生害怕的教师,觉得这样的班级好管教,于是我经常绷着脸,下课也不和他们交流,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本性温柔,怕露馅,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有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好可爱啊。我惊呆了,我都表现的'这么凶了,怎么会可爱,当时我再也憋不住了,就笑了,然后一群学生围着我说话,我渐渐了解了他们,私下的样子和课上也是不一样的可爱,我不再忌讳在他们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有什么麻烦学生也比较依赖我,我担心的上课不好管的问题也并没有发生,他们因为喜欢我,也特别听我话,有次我们班没有考好,等到下课他们给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道歉说给老师丢脸了,我也十分没有出息的哭了,我想他们比我可爱多了,直到现在想起我的孩子们,我也是满满的感动,他们如今有什么问题也时常找我谈心,我很庆幸和他们成为朋友。不要怕和孩子成为朋友,不要怕在他们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因为当你是真实的,孩子也是真实的。今年我教了一年级,他们可真的是小朋友,和他们聊天感觉特别可爱。我会开心会生气也会假装卖惨,激发他们的人性,同时真实的在做自己,不再纠结无用的条条框框,不再给教师画圈,哪有什么情感上的规矩,情感是没办法控制,我喜欢他们,喜欢我所有的孩子,我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和他们做朋友呢,我想,我们是在互相成就,互相成长。《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5随手又翻开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回想着每个小小题目背后的故事,现在,似乎“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小随笔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不禁让我为自己在现实教学中的无奈找到了些许安慰,即使心里明白有问题不应该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早就听说过这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而自己也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手中的一个苹果,虽然其中的一些因上帝的偏爱而被咬了一口,存在某些缺失,但美好的童心终将绽放它的光彩。而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伟大工程师,其伟大的'任务就是让每一颗美好的心灵继续美好下去。俗话说,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我质疑过那句我深信不疑的话语,难道真的只是老师的问题么,难道是自己的太过失败造成了某些学生的现状么,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么……想到这,突然会有些对不住孩子家长们的意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的宝贝是如此的出色,即使有些不足也显得微不足道,而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有那么些不足。曾在想,如果是因为我而让他的孩子变成这样,那自己的可真是罪过大了。在读过吴非老师的“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随笔后,内心的罪孽感稍稍减弱,尽管可能是在找借口,但也让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心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每位学生的自身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在很长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许,在目前,在三年级阶段,对于他来说,未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水平或学习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处于低潮阶段,每个学生的未来存在着变数,而我期待着那个向着美好的变数快点到来。联想到班级里的学生A,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一句简单的话让其说需要好几分钟,我曾多次花费小学科课时来给他补习基础知识,可惜收获甚微,让我一度觉得很无语,其家长似乎也很明白孩子的薄弱处,也表示很无奈。学生B,聪明灵活,却也过于调皮,对“学习”一词没有什么概念,课堂上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性较差,但通过和他的私底下交谈,发现他的“懂事”,对老师和家长们每天念叨的长篇大论都铭记于心,可就是无法付诸实践,为此家长没少操心。()学生C,大致情况与B较为相似,不同是他们家长的反应,相比而言,学生B的家长为孩子付出的更多,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较为温和,而C学生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也导致了孩子性格上的某些不足。或许,在目前来说,这些学生可以称为“很难教的学生”,也一度让我感觉力不从心,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比在一群学生身上花费的都要多,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就要一些“贴心”的学生来对我说,“老师,别管他了,他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面对这样的“忠告”,从一开始的惊讶这句话竟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到目前的无奈但依然期待着奇迹的发生,而我需要做的应该就是拿出更多的耐心、爱心与恒心了吧。《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6翻开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里面没有纯理论的枯燥的知识,每一辑都是吴非老师一生教育事业的经验总结,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的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多么美好而令人感慨的画面,这是吴非老师对教育的一种向往,也是我对教育的憧憬和期待。这本书是吴老师多年来在教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点滴感悟,是他对教育细节的深度思考,每一篇文章几乎都能引起我的反思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希望今后能够践行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知道这本书吴非老师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也因此左眼失明、提前退休,成为他的告别讲台之作。据我所知,吴非老师是个重承诺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总要尽力尽快地去完成,为了还“文字债”,他每天笔耕不辍,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这本书吴非老师从构思、写作到修改、校对,历时数载。可以想象,他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眼力!读着这本书以及了解吴非老师写作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吴非老师格外地敬佩和尊重。书放在我手边已经很久了,不知为什么总舍不得读这本书,就怕很快读完了,这种感觉既矛盾又奇妙。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时忍不住地笑起来,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而击掌;有时又不禁悲伤,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和学生的那份真实而又沉甸甸的`爱而感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爱与善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引起最大共鸣的是这几篇文章:第一,《你为什么不快乐》。教师是一个神圣而意义非凡的职业,说到小处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说到大处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行业有风险,从教需谨慎。在当今社会,能非常地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青年教师已经不多了,好多教师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已经不再单纯,实际一点为了钱,为了生活,再功利一点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能尽快评职称,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谁能理直气壮,脸不红心不加速地说为了学生,《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7为什么我的班级成绩这么差?为什么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究竟该以什么态度面对学生?我究竟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这些问题,在我成为教师这两年常常困扰着我。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时而能将我浮躁的心情抚平,吴老师的谆谆话语,他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虽未能完全解惑,却也为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让自己慢下来,用心看学生。让自己慢下来,用心看学生。首先,我应当放下我的急功近利,放平我的心态。学生是作为人生存于世上,他们有情感,他们有生活,他们不是制造成绩的机器。在追逐成绩的道路上,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生活。他们有的家庭并不完满,他们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他们有的来自外地,没有朋友玩伴……尤其,我还是一名初中老师,我所面对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变化的阶段。我想,偶尔闲暇时,和学生们聊聊生活,将课堂教学与他们的生活相连,正如书中所述的`那个涉及“离婚”的案例一样。“心里装着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我想,这是教育的基点。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情感。我常常对学生的行为感到不理解,常常埋怨他们不成熟。读着这本书,自己的想法变得有些可笑,他们本身就是孩子啊。我着急地希望学生们快点长大,让我“省心”一些,却从未发现吴老师笔下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他们愿意表达,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有时没心没肺,有时也脆弱胆怯,他们不是大人,但也有尊严。我该反省的地方有太多,我应该常常提醒自己,他们是孩子。慢一点成长也无妨,“揠苗助长”从来不可取。我是引导者,也是陪伴者,平等的对话,尊重学生的想法,是我需要学习的方式。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总有其自己的学习状态,他们是个体不是整体。面对整个班级上课的我,常常会忽略这个事实。每一个孩子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慢下来,看每个学生课堂的表情,听他们的讨论与回答,课下询问他们的听课感受,此外,训练自己的语言,让我的每一句话精练且通俗易懂,这应当都是我需要学习做到的。“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吴非老师如是说。我想,我应当慢下来,认真细致地面对学生,走进他们,用心地关心爱护他们,在“慢”中,帮助孩子们稳健快乐地成长。《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8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了他的《不跪着教书》,遗憾的是我没有读那本书。最近朋友借我他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了钦羡作者,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名师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两天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梳理一下,让它变为我永恒的财富!认认真真地读着《致青年教师》中的一篇篇短小精悍、道理浅显易懂的文字。真的让我读出了他出版本书的目的——“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吴老师的书中所举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吴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翻卷而读,掩卷而思时,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都是吴老师赠给我的“礼物”,今生受用。他说: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一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养——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他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述。它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前面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他在做个“做个有胸襟的教师”那一辑中说: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益于他们人性的苏醒。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语文教师成为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钻研高考、中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很难有威信。教育者缺乏文明修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长的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学生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也许是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太具体。孩子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规矩,他的行走必然是战战兢兢。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伤害学生的尊严。比这更是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如果老师的工作辛苦,可是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老师的工作就没有价值。他在“不要急”那一辑中说:无论是在公共场所或是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同行的工作)。一名在辛勤工作愚蠢的老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的不幸,把几十个本来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会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一节课究竟上得如何,主要看学生的反应。你不是为评委上课,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在教育界最可怕的事情是“一个愚蠢的校长事必躬亲”----用他们的自我标榜,就是“用心、用力、用命”,然而他们就是不肯动脑筋。同样,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工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无法辨析问题的价值,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比分数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院士也说过: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出人才,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教师非但不能像演员那样“表演”,更不能像某些名角那样完全不考虑观众,陶醉于自己的阐释之中。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你引导他进入了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不需要老师教了,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教师的追求。你看那种从早忙到晚的老师,把自己累病的教师,学生离不了的教师,可能未必是聪明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老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合格老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一定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即使换了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即使所换的教师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去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有些老师不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一顿批评竟然用了十多分钟。对于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批评,但无论如何不能羞辱迟到的学生。文明习惯不能靠惩罚的方式来培养。他在“心里装着学生的心”那一辑中说: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作业批改的标准可以因人而异。只要尺度把握得当,能够激励学生。钱理群教授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尽可能不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学校给予的任何特权。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和同学们一样,对他的一生有好处。教育所要教给学生的,是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并在这样的教育中培养人的创造精神。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因为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在学生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与言行粗俗。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马卡连柯训斥过学生,他甚至也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我认为,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教育。不必自欺欺人,不要作秀,面对假丑恶,如果你是一名有健全情感教师,你就直率的表示你的愤怒吧!他在“尊重常识”那一辑中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苦读”没有意思,钱理群教授子啊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懂”与“不懂”之间,是读书最有意思的境界。全读懂了,一览无余,那可能只能说明这本书内容浅薄;而完全不懂,那有可能是你选错了书,或者是把今后才能读懂的书搬到今天提前读了。唯有“懂”与“不懂”之间,有学习的空间与动力,在阅读中一点点地感悟,或是如梦方醒,才算得上是一种乐趣。经典作品的常读常新,也就在于一时不可能“全读懂”。也就是“全读懂”没有必要。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他在“不放弃理想”那一辑中说:理想,让我活着。如果没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不放弃理想。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在“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那一辑中说:博爱,应当写进我们的教育词典。留点麦穗在田野上。看到别人跌跤不要笑,这就是教养。……书中的金言很多,故事也不少。吴老师如一位施善的大师,在给我们这些渴望学习盼望成长的年轻或不年轻的教师把一件件他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小事娓娓道来。他警告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要力所能及地认真教育,要坚持和孩子们共成长。诚然,我现如今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实践和思考教育,一个生活方式——读书和写教育随笔。感谢吴非老师,谢谢他让我认识到在不断地为自身充电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9记得在我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我经常被一些问题困扰的烦躁不已。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课堂上我如此细致认真的讲解、剖析化学知识,可还是有些学生听不懂或者是听懂了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应用呢?急躁的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长时间。还有一个问题也曾让我无奈甚至让我产生了灰心的无力感,那就是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感受到的:我们明明已经在开学初明确了一些规矩来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而同学们也非常认可并信誓旦旦的要认真执行它,可到后来为什么有些同学每天都是靠我善意(不耐烦)的提醒(唠叨)才去遵守呢?难道我们就不能说到做到,立竿见影吗?这样的负面情绪充斥着我的初期教学生活。有时,我甚至幻想我的学生能像智能机器人一样,只要我给他们设定了一个程序,那他以后的任何操作都会按照我设定的程序来执行,我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呈现在我面前,而我则露出满有成就感的微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嗯?我的笑声把我从白日梦中惊醒,原来这只是个幻想……直到现在,有了一点点的经历,又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幼稚的`我才从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早已被印证了的常识--教育的一个特征:慢……当然,之前的我也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我个人片面的理解为: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接受-复习(再接受)-理解(思考)-应用-教师批改-(学生自我改正)-教师讲错题-再认识-整理错题(再应用、思考)想想这一学习过程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不都是不断的温故而知新的“漫长”的熟练过程么。我为什么非要在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就急躁的想要结果呢?这不是和春天撒种秋天收获是一个道理么!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需要阳光一般的耐心陪伴和雨水一般的辛勤浇灌的!只要我们耐心地做好了过程,那结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著名的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无一不在强调耐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而这其中的耐心和持之以恒不就是“教育之慢”的诠释么!所以,现在的我,尊重常识:教育要慢慢来……《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0拿到这本书,本书的书名让我有很贴心的感觉,一个“致”字,似乎是一位长者在与我们亲切交谈。翻开书本,慢慢地浏览,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发现他就是一位无私的长者,他畅谈了教学、学生、教育、成长以及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分享了教学的苦恼,成长的烦恼,班级管理的困惑;记录了教育生涯中的温暖与感动,反思与领悟,激情与梦想……不断地传授给我们经验,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对讲台及学生的眷念,还有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前辈,他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吴老师说:“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他还讲到:“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不禁让我想到我曾经读过的《慢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或许就是他从教30年的经验,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的不同惊喜。翻到本书的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来自于《像抬眼一样升起的白旗》。“那旗帜不是蛊惑人心的红色,不是时髦的绿色,也不是空灵的蔚蓝,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当我读完《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这句话中,他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负责,勇敢,坚强,自信,珍爱生命。我们为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好我们自己,用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学生,就如同吴老师所说的:“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读完85篇文章,85个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我也同吴老师一样憧憬这样的画面:“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1《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2在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我不幸生了一场病,住院治疗的时间,给了我机会静心阅读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致青年教师》的作者吴非老师,是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知名的杂文家,这是他告别讲台之作。如果你想当然的觉得书中应该存在一些案例,一些建议,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那么这本书将不对你的口味。这本书其实是相对独立的随感,有一些在报刊发表过,有一些在博客上贴过。虽然全书结构算不上严谨,也没有诸多教育教学”兵法“可言,但这些零零总总的杂文,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这本书表达的,是作者对教育的理想,以及希望青年教师能在教育工作中,追寻理想,实现理想。书中说:教师不能再把自己誉为灵魂的工程师了,如果要拯救别人的灵魂,那么就先拯救自己的灵魂吧。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一切行业都在追求”更快“,都拜倒在金钱的脚下。工作三五年的青年教师,已经没有了当年大学毕业初出茅庐时的理想和勇气,岁月消磨了我们的意志,生活重负一点点地压低了原有的精神高度。当然,我们教师也是血肉之躯,也生活在柴米油盐之中,请不要将我们拔到灵魂工程师的高度。但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我们需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所以我们先要拯救自己。拯救自己,先磨炼自己的品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品行在时时刻刻的学校生活中慢慢渗透学生的言行中,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对教师而言,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面对同样的教学任务,有的人能取得成就,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则只靠行政背景混日子,形成这样的差异,完全在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书中总结,教育的品行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字:慢!忘记是在哪里看的这则小故事了。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妈妈还有外公一起出去郊游,在路上妈妈拿出两个苹果给小男孩,意思肯定就是让小男孩和外公一起吃,小男孩拿过来就把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男孩的妈妈一看就上火了,接着就对小男孩批评了一通,小男孩子的眼里含着泪。这时外公很和蔼的问他:”能告诉外公为什么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吗?“”我想把最甜的那个苹果给外公吃。“小男孩委屈的回答。这时是男孩子的妈妈眼含泪了,为小男孩的懂事,为自己没有听孩子把话讲完。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教育“的概念已被更多的人接受。在学生培养方面不可能求快,教育教学方面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教育的规律如此,教育者也要如此——教育者也要遵循”慢“的艺术。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记不得。不能因为工作出色受到表彰而感到自己”进步太慢“,因而自卑,焦急;也不能因为上了一节课受到好评,而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不思进取;更不能因为学生的”表现欠佳“,而暴跳如雷。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慢教育“可能比你我想的还要慢,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不可能以我们个人意志而转移变化。拯救自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已经第6年。经历生活繁琐,也曾没有努力方向,慢慢摸索出工作经验。阅读,培训,比赛,开课,论文。我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努力,不敢怠懈。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吴非老师说,青年教师讲台还没有站稳,为什么要急着去赛课?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比赛是动力,而不是功利。我认为教师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终生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学校是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学习“的地方,教师是终生学习的最好的职业,所以我们应当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更热爱学习。拯救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感可以是衣着,吴非老师认为,教师礼仪也是”范“。虽然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不可过分修饰因为凡事过犹不及。但平实的基础上,稍带时代感的流行元素,一下子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每个时代有其自己的文化氛围,也许现在的衣着在父辈的眼里不是最好看的,但却是学生能接受的,流行的,甚至是亲切的——穿学生喜欢的`衣着,穿出自己的时代感。时代感也可以是言行。清楚的表达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吴非老师说:相对于二者的关系,学生如病人一样,处于”受助“的位置,他是”求学者“,他本来就”不懂“,如果教师的语言艰深,不用学生听得懂的话教学,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那不是学生笨,只能是教师不懂教学。作为80后的教师,除了上述的要求外,我们更应当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说有时代性的话。现代的孩子不说”难过“或”不开心“,凡事都是一”郁闷“;批评人常常是”猥琐“到底;表示惊讶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些词或是自造的,或是网络上流行的,流行性广泛,具时代感。如果青年教师在语言上还停留在古代,那可真是out了。吴非老师说: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教育永不止考试,而是为了学生长远的甚至终生的利益和精神追求。遗憾的是,功利的教学观往往在左右评价标准。不错,我们是教师,可是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那些像梦一样的诗,像诗一样的梦永远不再回来了,可是它还留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孩子们就坐在你的面前……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他说,他真希望还处在学生时代,上课睡着了,一觉醒来,老师的粉笔正向他扔来……多么美好的学生时代。所以,亲爱的教师们,拿出我们的激情和智慧,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那盏诗意的灯,并赋予他们发光的力量。此外,吴非老师还对公开课,评职称等等青年教师头疼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读了觉得受益良多。应该说,对于心态浮躁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确乎是一剂有效的镇定剂。所以,如果你有时间去电影院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么也请抽出时间,阅读《致青年教师》吧,相信它不会让你失望。《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3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生活中感到迷惑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阅历与智慧引领我们该如何前行;工作中感到疑惑的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如何去学习,让我们学会用知识克服困难,走出迷津。“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能立马抓住我们读者的心。书中有很多宝贵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作者以平易的语言,将那些典型、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在工作中给我们以启示,在生活中给我们以指引,在阅读时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谈。有人说结缘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我却无数次在内心抵触,自怨,总找不到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在边读《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时候,我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思想,却不由的有些汗颜。是啊,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与作者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一味地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在被动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根本就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作者的教育观和人生观。书中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教育素养。读完本书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在细数着自己的感触与收获。在生活中我们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在读《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时,当作者谈到“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那次家访——鸿是一个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别怪异,平时不大喜欢和女同学交往,却经常和一些男生打打吵吵,并且不大听管,上课也有“多言”的坏习惯。在开学的前两个星期,鸿的这些“坏毛病”就显露无疑。为此,我找她谈了几次,每次过后虽稍有收敛,却反弹很快。一时真让我无计可施,我也知道,对这样的学生也不能过于急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个月后的那次进户家访中迎来了转机。家访时,鸿的母亲向我述说了上次校运动会中的一件事,鸿参加了标枪比赛,在最后一投因为失误,最终没能拿到分数,自己感到很懊悔。就为这事鸿上火嘴唇起了泡,两个星期才有好转。我在一旁听的时候,已不知不觉的流下了泪,这时我也趁势,眼噙泪珠对鸿进行了一番迟到的表扬。在说话时鸿已泣不成声。从这以后,鸿真的变了。所以,这样的情感,作为老师一定得有,而且能适时的.释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情感去敲击学生的心弦,能让他们发生转变,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在教育教学中要用我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往往一次不经意的包容,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还隐约地记着那次课堂上的“口哨”事件。那是我毕业的第三年,课堂上我正转身在黑板上板书上课的内容,下面就传来一声吹口哨的声音,我随即转过身。通过同学们的眼神,我已经锁定了“嫌疑人”。就在这一瞬间,我心里是气不大一处来。但就在我准备发泄的时候,我克制住了那股怒气。在课后,我找到了当事人——我们班出了名的“淘气大王”。我也是将计就计,改变以往的对策,来了个以柔克刚。还真是“言者用心,听者有意”,此计一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能是“淘气大王”为了报答这次课堂上的包容之恩吧,从那以后课堂上的他与以前有了天壤之别。正所谓“给别人一次机会,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