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霸州市部分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2.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是A.NO2 B.N2O C.NO D.N2O33.下列日常饮品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 B.可口可乐 C.雪碧 D.矿泉水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的融化B.食物变质C.酒精挥发D.玻璃破碎5.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6.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得到氧被氧化,具有氧化性B.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具有还原性C.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7.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B.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C.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D.用酚酞试液区别稀盐酸和食盐水8.现有含硝酸锌、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废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回收银,较为经济合理的方案是向废液中加稍过量的铁粉,过滤后向滤渣中加过量盐酸再过滤B.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先置换出来的是镁C.若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无银离子D.若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与原溶液相比锌离子一定减少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添加酒精 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 D.验满氧气10.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1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12.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1)第一组的同学以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连接顺序为A→C→B→F,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A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②指出图中装置F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③C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B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为探究某种塑料试样的元素含量(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让该塑料试样在制备的氧气中燃烧,所选仪器按“A→B1→E→B2→D”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14.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2)A装置常用作______________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气体,开始收集前,集气瓶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3)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要使反应停止,你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常用锌和______________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____法收集氢气。15.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等,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1)写出图中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可选用A、D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若A装置中的药品呈暗紫色,则装置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满氧气后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3)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如图的实验,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4)F装置也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说出该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16.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以下两个方案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方案一)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a和图b所示的传统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所用的红磷、木炭均过量。(1)甲同学连接好仪器后,立即点燃红磷开始实验,老师说他的操作顺序不严谨,你认为他忽略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甲同学改正后,点燃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3)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写出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4)若乙同学的操作顺序和步骤均正确,当他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c)。(5)指出图c所示装置的一项优点: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_____支?18.小江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过85%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试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克?(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分析以上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B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浆检验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或者说根据压强判断麻烦,故D错误。

故选:D。2、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可求得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14:16/16=1:2,可知该化合物是NO2。故选A。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3、A【详解】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属于混合物。在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放多久都不会有溶质析出,酸奶属于乳浊液,时间略久就会有浑浊物出现。可口可乐、雪碧、矿泉水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溶液。故选A。4、B【解析】A、冰的融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食品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详解】A、蜡烛受热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葡萄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有新物质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一氧化碳得到氧被氧化,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具有氧化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D、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错误;B、四氧化三铁和铁都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C、过氧化氢遇到二氧化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没有,故可以鉴别,故正确;D、稀盐酸先酸性,食盐水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故选C。8、A【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镁、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Mg)>锌(Zn)>银(Ag)。【详解】A、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镁和锌之后、银之前,废液中加稍过量的铁粉即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全部置换出来生成单质银,再加过量盐酸即可检验银离子是否全部转化,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锌的活动性比镁弱,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不能将活动性较强的镁置换出来,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C、锌的活动性比银强,废液中加一定量的锌粉,银离子会被置换出来,但由于锌粉一定量,银离子有可能因锌粉量不足而不能完全反应,溶液中最终还有银离子剩余,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D、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锌又比银强,废液中加入镁粉,首先和银离子反应置换出银,银离子反应完后再和锌离子反应置换出锌,由于加入的镁粉只是一定量,可能因量不足使银离子不能完全反应或者恰好完全反应,锌离子来不及参与反应,滤液中的锌离子不一定减少,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除了能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会应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9、D【详解】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需要将酒精灯熄灭;故选项错误;B、加热过程中的试管口,不能朝向任何人;故选项错误;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得伸入试管中滴加;故选项错误;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已满;故选项正确;故选:D。10、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是和有色物质化合,结合为无色或者浅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从而产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热,就会还原出原来的颜色.所以为化学变化;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1、D【详解】由如图实验所示可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故选D。12、D【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导管末端未深入集气瓶底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解析】(1)①A中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方程式为;②图中装置F的错误是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底,导致收集气体不纯;③C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B中浓H2SO4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2)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D中增加的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塑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ag=g。14、长颈漏斗水槽高锰酸钾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C关闭出气管处的活塞稀硫酸D【详解】(1)根据所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图中标号①的仪器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2)A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常用作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D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开始收集前,集气瓶中要先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故填:高锰酸钾集气瓶中要先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3)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要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的发生装置C,实验过程中要使反应停止,应采取的操作是关闭出气管处的活塞(合理即可);故填:C关闭出气管处的活塞(合理即可)。(4)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氢气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为确保安全,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应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氢气,采用排水法(D)收集氢气;故填:稀硫酸D。【点睛】本题是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在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因素。15、锥形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稀盐酸蜡烛自下而上熄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合理即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即可)【详解】(1)装置①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2)用AD装置制取氧气,且A中药品为暗紫色固体,则A为高锰酸钾。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并且在实验时,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若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故答案为: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3)实验时使用液体药品稀盐酸和块状药品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若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后,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则会观察到烧杯内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答案为:稀盐酸、蜡烛自下而上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4)F装置中,当打开活塞,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可以接触反应。若关闭活塞,气体无法导出,则试管内的压强变大,从而将液体药品压入到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内,从而固液分离。所以F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两个集气瓶中都有水进入,进入的水都不足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环保(或操作简单等)【解析】(1)该实验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他忽略的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点燃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3)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4)若乙同学的操作顺序和步骤均正确,当他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集气瓶中都有水进入,进入的水都不足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碳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等体积的二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