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史实。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程与内涵。学习难点: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知识导航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起源与奠基远古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形成与繁盛汉朝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魏晋儒、佛、道交汇融通,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宋代①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朱熹成为集大成者。②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与转折明清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③康雍乾时期: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衰落与复兴近代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价值目标。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5)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在近代的新发展】(1)原因:①政治: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主观: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③经济、阶级: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外因:“西学东渐”,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特点: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化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3)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推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和走向胜利。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体现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1)商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3)继承与发展:后世儒学思想家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特别注意】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关注现实现世,积极入世,强调社会中的个人道德自律。(2)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政治伦理上的民本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了“仁政”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继承与发展: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使其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产生: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3)主要观点: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4)影响: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而不同(1)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2)孔子和孟子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特点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识】1.发展(1)中国远古文化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2)春秋战国出现诸子百家,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汉唐至宋时期,中国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唐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大量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4)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西方耶稣会士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这就是东学西渐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2.精髓: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乃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为维系和发展优良的社会秩序与生态和谐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3.特征: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表现在: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4.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5.作用: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又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价值,对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1)以农耕文明为基础。(2)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3)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民族文化交融。(4)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5)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6)内聚性的地理环境。(7)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和完善。(8)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和弘扬。达标检测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的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2.《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的态度,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3.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5.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深受“三纲五常”的影响B.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D.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6.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出站服务80课件
- 活动演出保证金协议
- 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GMDSS综合业务课件
- 铁路班组管理班组安全管理课件
- 特种货物运输车辆运用与管理课件
- 铁路路基与轨道64课件
- 《GB 14891.7-1997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华文化课件下载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中专传统文化课件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烹饪专业综合理论真题试卷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招商银行入职培训招商银行新员工试题
- 威海职业学院学籍档案簿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练习二》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长期购销合作协议书参考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警棍盾牌术基本动作
- 撰写课题申请书的五个关键(课堂PPT)
- 英语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