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对于婴幼儿来说,辅食营养配方要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和营养需求。每100g米粉中蛋白质≥7g、乳清蛋白≥100μg、脂肪≤10g,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糖、蛋白质、核酸都属于生物大分子B.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C.米粉中的钙、铁、锌都属于婴儿所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血液运输O2能力下降D.无机盐在细胞中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B【分析】1、多糖、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2、细胞中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详解】A、乳糖属于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B、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B正确;C、米粉中的钙属于大量元素,铁、锌都属于婴儿所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血液运输O2能力下降,C错误;D、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还可以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B。2.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是引起人类肺炎的病原体,可经飞沫传染。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一类抗生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青霉素不能治疗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但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有效药物C.与肺炎支原体相比,新冠病毒结构主要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采集病人痰液进行微生物培养,依据菌落特征判断病人是否有支原体感染【答案】D【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和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为DNA。【详解】A、肺炎支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一类抗生素,对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无治疗作用,B错误;C、与肺炎支原体相比,新冠病毒结构主要特点无细胞结构,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法在培养基上繁殖,故依据菌落特征判断病人是否有支原体感染,D正确。故选D。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黑藻叶直接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B.用雌雄异花的玉米做杂交实验时,过程中可不去雄,但雌花成熟后必须套袋C.若用同位素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做侵染细菌实验,也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大蒜根尖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可观察到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过程【答案】A【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详解】A、黑藻的叶片较薄,可直接制作装片,黑藻的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有利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因此黑藻叶直接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A正确;B、用雌雄异花的玉米做杂交实验时,过程中可不去雄,但需在雌花成熟前对其套袋处理,防止其它花粉为其授粉,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因此若用同位素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做侵染细菌实验,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用大蒜根尖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以及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可观察到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过程,D错误。故选A。4.为研究血清饥饿处理对重组胚构建的影响,科研人员用经不同时间血清饥饿处理后的野猪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以野猪卵母细胞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结果如下表。饥饿时间/d卵裂率(%)囊胚率(%)075.87.7282.724.2481.222.8870.49.1注:卵裂率指进行分裂的重组细胞占全部重组细胞的比例,囊胚率指获得的囊胚占全部重组细胞的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核移植时应将供体细胞核注入排出了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B.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对供体细胞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重组胚构建C.过度的饥饿处理导致营养成分不足,可能使细胞发生凋亡D.获得的囊胚可以移植到生理状态相同的野猪子宫内继续发育【答案】A【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详解】A、核移植时应将供体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A错误;B、由表信息分析可知,与饥饿0d相比,2d时卵裂率和囊胚率相对较高,所以适当地对供体细胞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重组胚构建,B正确;C、由表信息可知,当饥饿处理8d时,卵裂率和囊胚率都较低,可能是过度的饥饿处理导致营养成分不足,使细胞发生凋亡,C正确;D、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所以获得的囊胚可以移植到生理状态相同的野猪子宫内继续发育,D正确。故选A。5.甲、乙是某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不同细胞处于不同时期的分裂示意图(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及基因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B.图甲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两倍C.图乙细胞分裂结束后将得到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第二极体D.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从而实现了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答案】C【分析】分析图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离,为减数分裂Ⅱ后期。【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A错误;B、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离,为减数分裂Ⅱ后期,B错误;C、雌性动物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均等分裂,图乙细胞是第一极体,分裂结束后将得到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第二极体,C正确;D、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实现了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D错误。故选C。6.在原核细胞的mRNA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位于起始密码子(AUG)的上游(5'端),碱基序列通常为AGGAGG,该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rRNA互补,从而实现核糖体在mRNA上的定位。PrfA是某细菌转录因子,由PrfA基因控制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糖体小亚基中的rRNA中存在5'-UCCUCC-3'序列B.发生在RBS中的碱基突变可能降低PrfA蛋白的合成效率C.低于30℃时,mRNA中的局部双链螺旋结构掩盖了RBSD.该细菌由低温环境侵入人体后,PrfA蛋白的合成加快【答案】A【分析】翻译发生在核糖体处,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有一段序列RBS,该序列能与rRNA互补结合,从而开启翻译开始。【详解】A、核糖体小亚基中的rRNA中存在3'-UCCUCC-5'序列,A错误;B、RBS中的碱基突变,可能导致不能与核糖体结合,降低PrfA蛋白的合成效率,B正确;C、由图可知,低于30℃时,mRNA中的局部双链螺旋,使RBS无法与核糖体结合,C正确;D、由图可知,低于30℃,PrfA蛋白的合成受阻,高于30℃,PrfA蛋白正常合成,人体内温度37℃左右,故该细菌由低温环境侵入人体后,PrfA蛋白的合成加快,D正确。故选A。7.豌豆为二倍体(2n=14)植物,某研究小组发现某豌豆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其中1、2为染色体编号,2上无对应于I的同源区段,Ⅱ为1、2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2是一对性染色体,1号是X染色体B.I区段可能来自2号染色体片段的易位C.若2号是正常染色体,则1发生了染色体片段重复D.若1号是正常染色体,则2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D【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A、因为豌豆为雌雄同花,自花传粉植物,1、2染色体虽然有差异,但不是一对性染色体,A错误;B、根据题意,1、2染色体中,2上无对应于I的同源区段,Ⅱ为1、2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说明1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区段,可能是易位或2号染色体缺失所致,但肯定不是来自于2染色体,因为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B错误;C、若2号是正常染色体,则1可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C错误;D、若1号是正常染色体,则2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D正确。故选D。8.Laron综合征又称垂体性侏儒症Ⅱ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最常见病因是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突变引起生长激素(GH)信号通路传导障碍。曾有一病例,患者女性9岁,身高84.8cm,其父母和姐姐身高均正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GHR基因发生突变而患病的个体,其体内GH水平低于正常范围B.夫妻只要有一方为Laron综合征,就不可能生出身高正常的后代C.理论上看,GHR基因均杂合突变的夫妻,后代为侏儒患者的概率占3/4D.Laron综合征患者不能通过注射外源生长激素来促进其正常生长【答案】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因GHR基因发生突变而患病的个体,身高异常,是因为生长激素受体数量不足,并非生长激素含量不足,A错误;B、根据题干,曾有一病例,患者女性,其父母和姐姐身高均正常,说明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则只有一方患病的夫妻可以生出身高正常的后代,B错误;C、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假设正常GHR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则GHR基因均杂合突变的夫妻均为Aa,后代为侏儒患者aa的概率占1/4,C错误;D、该病最常见病因是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突变引起生长激素(GH)信号通路传导障碍,因此注射外源生长激素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D正确。故选D。9.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其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脑脊液与组织液一样都属于细胞外液B.脑脊液需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脑脊液能为脑细胞运输代谢产物D.脑脊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答案】B【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此外还有脑脊液等。【详解】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此外还有脑脊液等,脑脊液与组织液一样都属于细胞外液,A正确;B、脑脊液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通过题中信息不能判断出脑脊液需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B错误;C、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其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因此脑脊液能为脑细胞运输代谢产物,C正确;D、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D正确。故选B。10.烧荒、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而利用一些耐旱的乔木(如柽柳)、灌木(如沙棘)来建立草场防护林,是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群落演替B.①向②、②向③的转变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次生演替的方向C.草场防护林是该地的顶极群落,群落类型不会再发生变化D.①→②→③的过程中,草场的总初级生产量不断增大【答案】B【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外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演替分为初生演替(比如在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和次生演替(比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详解】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这叫群落的季节性但不是演替,A错误;B、据图可知,烧荒、过度放牧可导致草原退化,种植柽柳等可建立草场防护林,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次生演替的方向,B正确;C、草场防护林是该地的顶极群落,当环境条件改变时,群落类型仍然可能发生变化,C错误;D、①→②→③的过程中,草场的总初级生产量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故选B。11.微生物修复实质上是借助微生物来降解被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源,对其进行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污染的土壤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修复过程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修复过程所用到的微生物只有细菌【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详解】A、被污染的土壤没有生产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正确;C、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就不能完成生态系统的相关功能,C错误;D、修复过程所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D错误。故选B。12.现代大熊猫是吉祥、忠厚、和睦的象征,其祖先始熊猫出现于800万-9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百万年的时间,熊猫的食性由杂食性演化为植食性为主,体型也增大了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和分子水平研究可为熊猫进化史提供直接证据B.熊猫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酶基因发生变异C.体型增大可减少单位体重热量散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采取人工技术繁殖是保护现代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答案】C【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化石可为熊猫进化史提供直接证据,A错误;B、熊猫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变化,B错误;C、熊猫的食性由杂食性演化为植食性为主,能量损失较少,体型也增大了3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人工繁殖是一种保护大熊猫种群数量的有效方法,但保护现代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C。13.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B.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C.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D.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答案】B【分析】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常指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如射线)辐照某一细胞原生质体,选择性地破坏其细胞核,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进行与另一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作用于根细胞原生质体,使染色体片段化,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说明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断裂),所以会降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B正确;C、原生质体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而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结构称为原生质层,C错误;D、原生质体放在无菌水中会吸水涨破,应放到等渗的溶液中,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D错误。故选B。14.科研人员将两种不同的杂交瘤细胞融合得到双杂交瘤细胞AB,细胞AB能够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增殖,产生双特异性抗体A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PEG诱导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B.可利用抗体检测筛选出产抗体AB的双杂交瘤细胞C.双杂交瘤细胞AB无需识别α、β抗原就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D.双杂交瘤细胞AB传代培养时需用机械的方法或胰蛋白酶处理【答案】D【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诱导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可以用电融合法、PEG诱导融合法和灭火病毒诱导法,A正确;B、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出产抗体AB的双杂交瘤细胞,B正确;C、双杂交瘤细胞AB由杂交瘤细胞A和杂交瘤细胞B融合而来,本身就能产生相应抗体,无需识别α、β抗原就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C正确;D、双杂交瘤细胞AB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传代培养时无需用机械的方法或胰蛋白酶处理,D错误。故选D。15.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是对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后再进行胚胎移植,流程如图所示。图中检测包括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集的卵子需培养至MⅡ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B.PGD和PGS技术可分别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和红绿色盲C.进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时期才能植入子宫【答案】B【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详解】A、体外受精时,需要将所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MⅡ期,才可以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B、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D可用于筛选红绿色盲;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PGS可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B错误;C、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进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C正确;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才能植入子宫,D正确。故选B。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小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体后,可能把自身DNA组装到人体细胞的DNA上而引起细胞基因突变,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HPV主要经性传播、母婴传播、皮肤黏膜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染。目前已知的HPV有200多种亚型,九价HPV疫苗可预防其中9种重要致癌类型。16.HPV感染导致细胞癌变,下列过程不会发生是()A.细胞遗传信息改变 B.细胞增殖持续进行C.细胞凋亡过程被激活 D.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17.下列关于宫颈癌与HPV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HPV感染者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不会增加宫颈癌发生率B.健康人接种九价HPV疫苗后,其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均有效增强C.接种HPV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结合癌细胞从而预防癌症D.与健康人相比,已感染HPV的患者接种HPV疫苗的防治效果较差【答案】16.C17.D【分析】1、人和动物细胞种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是人体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属于正常的调节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累积)突变时,能引起细胞癌变。2、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显著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3、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16.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体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属于正常的调节基因,这些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从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正确;B、癌细胞的特征是无限增殖,细胞增殖持续进行,B正确;C、癌细胞的特征之一为无限增殖,故其凋亡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表达,C错误;D、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显著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正确。故选C。17.A、根据题意,HPV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染,所以共用毛动等生活用品,会增加感染风险,A错误;

B、接种疫苗主要增强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种HPV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结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细胞,而不是癌细胞,C错误;

D、对于已治愈者而言,接种疫苗亦可增加机体中记忆细胞数量和抗体水平,可降低复发风险,D正确。

故选D。

18.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1可知,高温环境影响拟南芥的生长繁殖,导致结实率降低B.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C.正常温度下,IAA对雄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D.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同【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由图1可知,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由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雄蕊的长度。【详解】A、分析图1可知,高温抑制雄蕊的生长,可能会导致自花授粉受阻,因此会影响拟南芥的自花传粉,导致结实率降低,A正确;B、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和温度,该实验的实验材料是植物,故对照组的处理是施加等量的清水,B错误;C、正常温度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的长度多为2.0mm,而施加IAA后拟南芥雄蕊的长度为2.0mm、1.5~2.0mm,甚至出现了1.0~1.5mm,说明常温条件下施加IAA对拟南芥雄蕊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7M抑制作用更明显,C正确;

D、分析图2,正常温度下,用生长素处理可增加雄蕊长度在1.5~2.0mm的比例,减小雄蕊长度大于2mm的比例;高温条件下,用生长素处理,可增加雄蕊长度大于2mm的比例、雄蕊长度在1.5~2.0mm的比例也增加,同时雄蕊长度在0.5~1.0mm的比例减小,由此可知,施加IAA对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拟南芥雄蕊生长的影响不相同,D正确。故选B。19.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一候,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戴胜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B正确;C、尽管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但被捕食的往往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C错误;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C。20.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合成。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推测物质X可能为自由基B.树突状细胞可将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摄取处理,机体中起类似作用的免疫细胞还有巨噬细胞等C.据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经两条途径共同作用而被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因酪氨酸酶的活性低,或者控制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抗原可直接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这是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第一个途径,黑色素细胞释放的抗原还可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进而解除了调节性T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这是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第二个途径。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详解】A、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蛋白质、DNA等,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因此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产生的物质X,可能为自由基,A正确;B、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B正确;C、抗原可直接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这是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第一个途径,黑色素细胞释放的抗原还可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进而解除了调节性T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这是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第二个途径。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C正确;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低,或者控制酪氨酸酶基因缺失,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可以导致患病,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黑色素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进而将黑色素细胞破坏,导致患病,D错误。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分,共60分)21.锌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缺锌对苹果植株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叶片类型锌含量(mg·kg-1)叶绿素含量(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mg·g-1FW)单个叶面积(cm)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正常叶21.93.180.4528.816.6潜病叶15.03.030.5012.014.8病叶11.21.510.302.612.1(1)选取苹果植株每类叶片中新鲜叶片0.1g,剪碎,加入20mL95%的乙醇,95%的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提取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迅速研磨,获取色素提取液。表中数据显示,适度缺锌时潜病叶通过提高自身_____________的含量来避免光合结构的破坏。(2)为了进一步测定不同类型叶片的______________,还需要进一步测定各组叶片的呼吸速率,经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若测得潜病叶组呼吸速率为0.2μmolCO2·m-2·s-1,则该植株1分钟能产生______________μmol·m-2葡萄糖。(3)据表分析,病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锌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阶段。(4)进一步研究发现,缺锌还会造成叶绿体中某种复合物OEC的结构被破坏,直接导致O2的产生量显著减少,据此可推测OEC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缺锌造成苹果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答案】(1)①.提取色素②.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③.二氧化硅和碳酸钙④.类胡萝卜素(2)①.实际光合速率②.150(3)①.叶绿素②.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③.光反应(4)类囊体薄膜上【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以知道: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锌含量,因变量是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观测指标是单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锌含量越低,单个叶面积越小、叶绿素含量越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致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1)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如果没有无水乙醇,也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再加上无水碳酸钙代替)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加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在研磨过程中不被破坏。表中数据显示,适度缺锌时潜病叶可通过提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来避免光合结构的破坏。(2)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为了进一步测定不同类型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进一步测定各组叶片的呼吸速率。由表可知,潜病叶组的净光合速率为14.8μmolCO2·m-2·s-1,呼吸速率为0.2μmolCO2·m-2·s-1,则该植株1分钟固定的CO2为(14.8+0.2)×60=900μmol·m-2,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6CO2+6H2OC6H12O6+6O2,则该植株1分钟能产生葡萄糖的量为900/6=150μmol·m-2。(3)据表分析:正常叶和病叶对比,缺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锌引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4)“缺锌还会造成叶绿体中某种复合物OEC的结构被破坏,直接导致O2的产生量显著减少,”据此可推测OEC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2.几十年前,我国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生活着很多东北虎。随着人类在这片森林里采伐林木、垦荒种地等活动,东北虎逐渐从这里迁出。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东北虎等濒危动物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等。(1)我国为东北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东北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东北虎的种群数量,东北虎种群数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2)近年来陆续有东北虎从俄罗斯迁徙入境我国东北地区,这说明我国的保护工作已见成效。科学家通过测定迁徙东北虎与已知地东北虎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研究测定东北虎某一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8%,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占_____________。(3)从俄罗斯迁徙的东北虎主要是雄虎,雄虎占据的领地较大,在进行领地争夺时,雄虎细胞代谢速率加快,通过需氧呼吸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雄虎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与雄虎体内______________(激素)有关。(4)东北虎主要以蹄类动物为食,如野猪、梅花鹿、狍子等,其中野猪是杂食性动物,梅花鹿、狍子是植食性动物。写出含有梅花鹿的最短食物链_____________,其中梅花鹿属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级消费者。【答案】(1)①.就地保护②.环境容纳量(K值)③.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26%(3)①.细胞质基质②.线粒体基质③.肾上腺素(4)①.植物→梅花鹿→东北虎②.二③.初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1)自然保护区属于在生物原居住地建立的,属于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东北虎的生存环境变化,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数量提高,东北虎种群数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8%,另一条链中T+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8%,因此DNA中A+T占48%,DNA中A=T,G=C,因此鸟嘌呤(G)占比为1/2(1-48%)=26%。(3)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NADH,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能产生NADH;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4)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梅花鹿是植食性动物,东北虎主要以蹄类动物为食,如野猪、梅花鹿、狍子等,最短的食物链为植物→梅花鹿→东北虎,只有三个营养级,其中梅花鹿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23.SRY是人类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决定睾丸发育的基因,其表达产物为睾丸决定因子TDF。TDF可促进胚胎生殖腺髓质发育成睾丸并合成睾酮,睾酮与靶细胞受体AR结合后共同促进雄性特异的基因表达,从而使个体发育为雄性。缺少SRY的胚胎生殖腺皮质发育成卵巢并进一步发育成雌性。(1)根据题意分析,下列性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的有_____________A.XXX B.XXY C.XYY D.XO(2)一对肤色和色觉都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红绿色盲小孩(基因型为aaXbY),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若该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绿色盲孩子,且其性别特征表现为雄性,经基因检测发现其含有SRY基因,从该小孩亲本的角度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父亲XB基因突变为Xb基因或_________________,且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_______________含有该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b的卵细胞受精并发育成该子代个体。(3)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男性性别决定中的基因相互作用关系如图所示:I.过程④说明基因N___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Ⅱ.过程⑤是指睾酮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并以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体细胞与AR结合并进一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Ⅲ.某染色体正常的男性个体的睾酮分泌正常,但是其雄性第二性征极不明显,根据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BC(2)①.

9/16

②.XB基因缺失③.易位到X染色体(3)①.间接②.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是蛋白质,但是睾酮是固醇类物质,说明基因N可能表达出催化睾酮合成的相关酶从而间接控制性别③.体液④.自由扩散⑤.体细胞中AR基因或基因Q突变或未表达【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根据题意分析,含有Y染色体的个体才能发育成雄性,BC正确,AD错误。故选BC。(2)肤色和色觉都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红绿色盲小孩(基因型为aaXbY),推测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小孩,即不患白化病也不是红绿色盲,不患白化病概率是3/4,不是红绿色盲概率是3/4,故正常小孩的概率是3/4×3/4=9/16。若该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绿色盲孩子,且其性别特征表现为雄性,经基因检测发现其含有SRY基因,从该小孩亲本的角度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父亲XB基因突变为Xb基因或XB基因缺失,且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易位到X染色体,含有该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b的卵细胞受精并发育成该子代个体。(3)Ⅰ.睾酮的化学本质为脂质而非蛋白质,不是基因直接表达的产物。说明基因N可能表达出催化睾酮合成的相关酶从而间接控制性别。Ⅱ.过程⑤是指睾酮通过体液运输,并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体细胞与AR结合并进一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Ⅲ.某染色体正常的男性个体的睾酮分泌正常,但是其雄性第二性征极不明显,根据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细胞中AR基因或基因Q突变或未表达。24.益生菌是一类能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且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请分析回答:(1)乳酸菌常用于泡菜制作,制作传统泡菜时该菌种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处加入清水,目的是____________。(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测定泡菜水中的乳酸菌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第一步:配置培养基,培养基中除加入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外,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_,才能确保乳酸菌正常生长;②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③第三步:取18mL泡菜水,加入盛有____________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将样液稀释10倍,再依次等比例稀释至106倍。取若干个培养皿,分别取0.1mL稀释后的样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统计平均菌落数。若每毫升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2.8×109个,则培养皿中的平均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个。(3)实验分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并非全是乳酸菌菌落,可通过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实现对乳酸菌的分离和纯化。若将观察后的培养基直接放回恒温培养箱继续在原培养条件下培养24h,发现乳酸菌的菌落没有生长,而其他菌落仍然在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菜料表面的乳酸菌②.为坛内创造无氧环境(2)①.维生素②.调节pH和灭菌③.162④.280

(3)①.形状、大小和颜色②.

其他菌落分泌了某种抑制物质,抑制乳酸菌增殖

【分析】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由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1)乳酸菌常用于泡菜制作,制作传统泡菜时该菌种的主要来源是菜料表面的乳酸菌,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处加入清水,目的是为坛内创造无氧环境。(2)①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含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乳酸菌时还要添加维生素,才能确保其正常生长。②配置好培养基后,接下来就是调节pH和灭菌。③18ml泡菜水欲稀释10倍,则需要无菌水量为18×10-18=162ml,若每毫升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2.8×109个,根据可知,平均菌落数C=2.8×109÷106×0.1ml=280个。(3)培养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