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山大道建设工程(一期)设计说明TD-011/9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道路本次勘察范围内包含两段,即东段和西段,西段起止里程K0+000-K1+320,路段总长1320m;东段起止里程K6+160-K6+857.595,路段总长697.595m,两段总长2017.595m,道路定位为城市主干路,其中东段在K1+090与龙行大道南段形成交叉,交叉处设置下穿车行通道(框架结构)一座。二、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IGJ106-2014)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1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淮》(GB50202-2018)1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1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37号令)20)《城市道路隧道设计标准》―(DB33/T1256——2021)2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22)《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2-2019)2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2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26)《公路下穿通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17)27)《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17)2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1)《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3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3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34)现行的国家、重庆市其他有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35)其他现行的相关规范、技术标准。三、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3、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场地类别为Ⅰ类,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B类设防,设防措施等级7级;4、设计基准期:100年;框架桥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5、防水等级:二级;6、行车净空:≥4.5米;7、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8、环境类别:与土壤接触的结构其环境类别为二类,框架桥内环境为一类。9、裂缝最大宽度限制值:一般环境下0.2mm,腐蚀环境下0.15mm,且不得贯通。10、抗浮设计:本场地勘察期间勘探控制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抗浮安全系数为1.05。11、框架桥标准段覆土约为1.5m,顶板的覆土荷载q=γ×H×1m=20H(kN/m)(H为顶板距离地面的高度,γ为覆土容重,水下应为土体的浮容重)。12、活载标准值:机动车道为城-A,人群荷载为5.0KPa。13、结构重要性系数分别为1.1。14、基坑设计使用年限:2年。15、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为一级,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采用RABT标准升温曲线测试),后期施工时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执行。16、本次设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四工程地质条件4.1、气象、水文1、气象拟建道路工程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场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夏热秋凉,秋雨绵绵,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4℃,月最低气温7.1℃(1月),日极端最高气温44.5℃(2006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1℃(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00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mm,年最小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13mm,日最大降雨量206.60mm(2007年7月17日,115年一遇),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场地局部低洼地段有少量积水,水量小,局部较大,有水库、鱼塘、冬水田等积水较大的地方,整体受大气降水影响大。4.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工程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区,现状地貌部分保持原始地貌,部分段由于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成为施工区。原始地貌单元为剥蚀侵蚀性浅丘地貌,宽缓的沟谷发育,沟内发育密集的水塘、稻田,西段地面高程约285~337m左右,整体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势西高东低;东段地面高程约263~290m左右,整体地形起伏较大。2、地层岩性场区内地表大部地段为第四系全新统土层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分布于整个场地;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零星分布,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4.3、工程地质分析评价1、线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道路线路区及相邻地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条件下道路区总体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2、场地地震效应、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据区域地质资料,喜山期的挽近构造活动,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上升隆起,上升作用至今仍在进行,部分断裂重新活动,引起轻微地震现象。区域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弱,地震震级低,强震活动弱,属地壳相对稳定区块。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重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3、地质分析该段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段设计标高246.480~256.615m,地面高程247.510~256.615m,最大填方边坡高度约2.5m。该段线路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及细砂,覆盖层厚度约0.5~5.6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局部粉砂岩。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考虑为二级,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该段地形平坦,由于地形平坦,路基填土与现状地面滑动可能性小,路堤填方边坡稳定性由自身填筑土质量决定,控制好路基回填,按设计要求填筑。该段填方高度不大,建议按照1:1.5进行放坡回填,放坡前清除带有植物根系的耕植土和松散土层,路基区域土质路基与岩质路基交界处地基性质有差异,存在不均匀性,应设置措施减小影响,控制不均匀沉降问题,该范围内未见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对路基地面进行分阶处理,分层铺筑,分层夯实碾压,压实度同时满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路基底部原有填土应该采用夯实处理措施,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坡脚位置应设置排水沟。建议该段采用中风化基岩或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对于素填土,多为现有道路及建筑物区域分布,该层多数未经严格压实处理,应对既有填土进行夯实或翻挖碾压或换填处理,对于个别大块石或孤石可进行破碎。处理范围及深度根据路基要求确定。粉质粘土天然状态可塑,表层为耕植土,可清除表层松散土层,利用下部可塑状粉质粘土做基底持力层考虑,局部地势低洼,长期汇水造成土体饱和形成软土层,对于此部分情况,过湿软土层厚度小于2m时,采取换填处理;大于2m可进行抛石挤淤处理。对于覆盖层厚度小的地段,可清除表层松散土层,利用下部风化基岩层作为路基持力层直接利用。本段落地势较低且平坦,利于汇水,建议路基两侧设置完善的截排水系统,保证道路使用期间较好的排水条件。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合适的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度满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4.4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本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地表水、地下水、土体对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4.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岩土体参数建议取值岩土名称重度kN/m3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土体抗剪强度标准值土体饱和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理论破裂角(°)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C(kPa)φ(°)C(kPa)φ(°)天然饱和素填土20.020.5///5.0*28*3*25.0*现场验确定0.25/10/粉质粘土①19.920.1///24.8*12.0*16.4*9.5*140*0.20/14/强风化泥岩///////300*0.30///中等风化泥岩25.50/6.484.11759588*33.8*600*0.4061.9*/70强风砂岩///////500*0.35/中等风化砂岩24.70/22.0616.0158122001*37.8*1500*0.5563.8*/310五、桥涵设计情况本道路根据需要全线共设框架桥一座:框架桥本桥为(9.9+9.9)x5.3m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设置一节段37.5m。六、框架桥设计金山大道东段在K1+090与龙行大道南段形成交叉处设置框架桥,下穿金山大道东段。本次设计预留(9.9+9.9)x5.3m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桥,长度共计37.5米,机动车道设计净空不小于4.5米。框架桥设计只包含主体结构。排水设施、路面铺装、管道底座、交通工程、人行通道、照明设施、消防等均由规划道路方实施。施工时注意预埋相应钢筋﹐施工完成后注意对预埋钢筋进行标识,并刷水泥浆进行临时防腐保护﹐并提请规划道路方尽早完成框架内相关结构浇筑。横断面布置如下:七、结构设计计算1、框架桥结构设计(1)框架桥总体布置:纵断面根据道路线型布置,平面位于S型曲线段范围内,纵断面i=-1.3153%+i=-0.3064%下坡段。本次设计框架桥起点桩号K0+028,终点桩号为K0+064,本次设计框架桥全长37.5米。本框架拟采用明开挖现浇施工工艺。(2)框架桥结构主要尺寸:框架桥采用9.9米两跨矩形断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桥顶板厚0.9米,底板厚1.0米,侧墙厚0.85米,框架内净高4.8米。(3)框架桥主要材料1、混凝土C40防水混凝土:用于框架箱体;C20素混凝土:用于框架桥框架底垫层;2、普通钢筋:HRB400带肋钢筋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规定;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3、防水涂料:采用防水卷材全外包防水。八、框架桥防水设计框架桥的防水设计遵循“以防为主、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接头防水为重点,辅以整体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的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体系。防水和抗侵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1、结构以自防水为主,框架项、底板和侧板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迎(土)水面不小于50mm,其余35不小于mm。2、环向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3、框架桥顶、底板、侧墙外侧均采用防水卷材,实现全包外防水。4、下穿通道伸缩缝应能适应温度变形、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轴向位移,而不渗漏。5、下穿通道结构不可更换的防水材料,在各自的使用环境中要满足下穿通道使用期限内的防水要求。6、下穿通道结构构造要留有充分的作业空间,以满足长期监测与运营维护的要求。1、主要技术措施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结构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要求C3A含量≤8%;(2)混凝土胶凝材料中要求填加优质磨细粉煤灰(优于二级)及粒化高炉矿渣粉等其它活性粉料(如微矿粉),总掺量不少于水泥用量的30%;(3)添加具有减水、防收缩、抗裂等功能的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4)本下穿通道除了纵向坡度>1%的平板结构外,所有结构混凝土均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要求均应满足《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的有关规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等级为二级;(5)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应为5~20mm连续级配,针片状含量≤8%,含泥量≤1%,泥块含量≤0.5%,空隙率不大于40%;(6)砂应采用Ⅱ区中粗砂,含泥量≤2%,泥块含量≤1%,砂率宜控制在35%~45%;(7)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所有混凝土入模温度均应≤28℃且≥5℃。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最大温差(在混凝土浇筑后三周内)应≤25℃。对于最小截面尺寸不小于一米的混凝土构件,应加强保温保湿的养护。2)防水材料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对于二级防水的构造要求,选用如下表所示防水材料及措施:下穿通道防水措施一览表工程部位防水措施环向竖直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界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结构施工缝处迎水侧设1000mm宽防水卷材加强层纵向水平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界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结构施工缝处迎水侧设1000mm宽防水卷材加强层3)其他特殊构造(1)在所有的集水池等有蓄水功能的结构内侧施作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15mm)。(2)在结构桩基与结构底板的接缝处,涂刷界面剂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为1.5kg/m2)。(3)下穿通道墙、板混凝土结构的预埋穿墙管线均应在预埋前加焊止水钢片或兜绕遇水膨胀腻子条,以加强防水。九、涂装工程1、混凝土涂装材料1)涂装材料(1)基层:外墙腻子粉2~3mm厚;(2)底层:水性纯丙烯酸封闭抗碱底漆30um;(3)中间层:水性超强纯丙烯酸亚光面中间漆30um;(4)面层:水性超强纯丙烯酸亚光面漆40um。2)涂装条件(1)底漆:表面PH值<10,空气湿度要小于85%,砼表面含水率<15%;(2)中间漆及面漆:基底充分干燥,含水率<6%,空气湿度要小于75%(严禁雨天施工),表面PH值<10。3)涂装质量要求(1)基层应牢固,不开裂、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无剥落、无石灰爆裂点和无附着力不良的旧涂层等。基层是否牢固可,可通过敲打和刻划检查。(2)基层应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阴阳角垂直、方正和无缺棱掉角,分格缝深浅一致且横平竖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且表面应平而不光。①表面是否平整,可用2m真尺和揳形尺检查;②阴阳角是否垂直,可用2m托线板和尺检查;③阴阳角是否方正,可用20mm方尺检查;④立面是否垂直,可用质量检查尺检查。平整内容普通级中级高级表面平整阴阳角垂直阴阳角方正立面垂直分格缝深浅一致横平竖直≤5≤4≤4≤4≤5≤3≤2≤2≤2≤3≤1(3)基层应整洁,表面无灰尘、无浮浆、无锈斑、无霉点、无盐类析出物和无青苔等杂物。基层是否清洁,可目测检查。基层应干燥,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①基层含水率要求参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②根据经验,抹灰基层养护14~21d,混凝土基层养护21~28d,一般能达到此要求;③含水率可用砂浆表面水分测定仪测定,也可用塑料膜覆盖法粗略判断;④酸碱度可以PH试纸和PH试笔通过湿棉测定,也可直接测定;(4)涂饰前,应对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涂饰施工。(5)底漆涂厚干膜厚度不小于30微米,应尽可能使其完全渗透入混凝土内,不可在表面形成漆膜;如形成漆膜则表面呈现光泽,必须打磨。施工方法采用喷涂、辊涂、刷涂等方法。(6)面漆施工方法有喷涂、辊涂,无空气喷涂喷孔直径要求为0.43毫米,喷涂压力15Mpa;喷涂厚度干膜不小于40微米(施工中用湿膜卡控制漆膜厚度);面漆要求色泽均匀一致,色彩选择按照色卡值选择。(7)验收采用湿膜法及破环测试法;用拉力法检测附着力。4)涂装颜色涂装颜色可由业主选定。5)涂装范围框架桥内部顶板及各侧墙面。十、框架桥基底处理与基坑回填本框架桥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根据初勘资料,框架桥基底位于中风化泥岩层,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若地基承载力达到0.25MPa以上,则框架桥基底下仅设20cm厚C20砼垫层。如实际开挖施工中发现局部地基土与设计地质条件不符或地基承载力达不到0.25MPa,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框架桥施工完成以后,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抗浮及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构施工完毕后需进行回填覆盖。框架桥两侧l米范围回填土采用粘土回填,其它范围基坑回填采用易压实的粘土、亚粘土或砂性土)须分层夯填压实,路槽底以下1.5米压实度要求≥90%(指重型压实标准),路槽底以上1.5米压实度按道路设计要求实施。十一、框架桥排水新建框架内横坡低处均应设排水沟,根据道路纵坡,路线最低点位于框架桥终点外侧,雨水排至框架桥外的排水沟,采取有效措施将雨水排走,道路、排水部分设计时应重视。十二、桥梁耐久性设计1、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框架桥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环境类别为Ⅰ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不允许出现贯穿裂缝,表面裂缝宽度≤0.2mm。1)配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以及水泥的最小用量应满足下表规定。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以及水泥最小用量环境类别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最小用量kg/m3水泥最小用量(kg/m3)一0.55300280二a0.55300280注:表中胶凝材料最低用量指骨料最大粒径为20mm的混凝土。如最大粒径为40mm,最低用量取表中数值减30kg/m3;如最大粒径为15和10mm,最低用量分别取表中数值加20kg/m3和30kg/m3。2、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水泥:水泥应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粒形良好的洁净碎石。添加剂:掺入适当的混凝土添加剂,可以防止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与徐变,避免过多的气孔产生。采用高效缓凝剂使混凝土初凝时间比框架桥浇筑时间更长,可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初凝开裂。合适的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有所降低,延缓温度高峰的出现。2)构造措施(1)设计时外形力求简洁,尽量避免暴露的棱角,以减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集中和约束应力。(2)底板混凝土顶面与路面铺装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水层。(3)设置有效、可靠的桥梁排水系统设计。(4)控制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计算宽度。(5)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制施工误差。(6)采用较高标号的混凝土。(7)采用“双掺”技术(粉煤灰、减水剂等)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8)对框架桥结构表面进行防腐涂装。3)施工要求1、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提前展开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试验,并针对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环境、使用环境条件特点,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2、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28℃。3、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一般应大于10天。十三、施工注意事项1、框架桥1、框架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复核高程和坐标,若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2、基础开挖完成后,应核实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出现软硬不均及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3、基坑开挖时应采取可行的排水措施,防止基坑内积水,加强地表及基坑排水,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Om;严禁地表水浸泡基坑面影响地基承载力,避免在雨季施工。4、框架箱体浇注应严格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施工用水及施工用水及混凝土粗细骨料均应按要求做理化检验,不得采用侵蚀性水及休有侵蚀性的骨料。5、应重视框架桥的防水施工,沉降缝、纵向施工缝、环向施工缝处应注意防水构件的预埋。6、框架桥的预埋件主要有:框架内排水沟侧墙预埋钢筋、框架桥节段连接处预埋橡胶止水带、照明管线等,应注意在框架桥施工时预埋。7、框架桥两侧回填土严格按设计图要求,采用中粗砂分层夯实,压实度不低于95%,注意搭板及垫层施工质量,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桥头跳车问题。8、框架桥钢筋图按直线绘制,施工时应严格按路线线形放样及立模,相应调整钢筋长度及线形。9、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遇有疑问,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其它未尽事直,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2、基坑开挖注意事项1)开挖基坑土体必须分层、分段、分区对称开挖,纵向按限定长度逐段开挖,并拉制两头边坡的稳定,横向分层(一般3~3.5m)分小段(约6m)开挖,尽量控制开挖面范围;2)土方开挖不得超挖,基坑暴露时间不得过长,垫层宜边挖边筑;3)基坑周边严蔡堆载,坑内坑外均严禁积水,必须做好排水工作.结构及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4)施工前应制定施工应急预案并报审.施工现场应预备注浆设备、沙包、注浆料等抢险材料,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边坡变形、垮塌时,应立即停止相应范围内的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回填、坑外卸土;5)基坑围护结构、开挖、监测等须由施工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实施;6)应急预案。施工单位施工前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详尽的应急预案,包含并不限于以下内容。a.在基坑挖土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将抢险材料与设备淮备好;b.边坡变形、垮塌时时,回填,应急支护;c.坑底漏水,回填、注浆密切注意变形情况;d.基坑垂向变形过大造成地面裂缝:她面一旦出现裂缝.顺裂缝注入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稳固变形土体;e.如果基坑内隆起大于设计许可值,立即停止相关的挖土作业,堆载重物,必要时进行基坑回填;f.对地面沉降过大、过快区段,分层采用双液、添加速凝剂、跟踪注浆的方法对坑内外土体进行加固等措施制止变形发展。7)暴雨及雨季施工:a.及时跟踪天气情况,在暴雨来临之前,检查坑内外排水系统,备好排水设备,安排专人抽水,保证坑内不积水。b.基坑周围上部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基坑顶部设置反坡,地表裂缝处应予封堵。c.基坑内部应做好明排水系统,防止暴雨基坑内漫流雨水。d.地表河水渗漏:渗漏点周围注浆,切断地表水与基坑的水力联系。8)本说明有关施工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未详之处,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须及时与设计联系。9)在施工中若发现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联系。3、钢筋工程(1)钢筋本工程所用钢筋为HRB400钢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1499.2-2018的规定,并应在使用前进行抽检。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证明。钢筋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钢筋的存放必须避免锈蚀和污染。对进口钢筋,除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应的国产钢筋的规定要求外,还应在使用前检测其含碳量及焊接性能。(2)钢筋施工1)钢筋布置(1)钢筋根数应予保证,不得减少。(2)应注意保证限位装置的正确位置、尺寸,其锚固钢筋位置遇主要的受力钢筋时可作相应的局部调整。(3)施工过程中,若发生不同强度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所规定的钢筋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原则上应以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替。(4)凡因工作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相关规定。2)钢筋的焊接1)主筋均应采用闪光接触对焊,当闪光接触对焊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电弧焊。钢筋焊接必须有上岗证的合格焊工操作。接头型式和焊接方法及适用范围须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实施。(2)接头规定:在普通钢筋受拉区,主筋接头数不能超出50%的主筋数,同时钢筋接头不应放置在弯矩最大处。在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间的连接钢筋不受限制。电焊及焊接质量应遵照电焊有关要求执行。(3)绑扎接头用在非受力钢筋及用于受压钢筋。绑扎接头除应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外,对HPB300钢筋,接头末端应做弯钩;HRE400级钢筋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应增加20%。绑扎钢筋搭接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在受拉区不得超过主钢筋绑扎结头的25%,在受压区则不得超出50%。3)钢筋制作安装要求受力钢筋宜用自动对焊机接长(焊口需经检验合格)或机械连接,连接要求详16G101-1第53、55页。侧墙竖向钢筋、底板钢筋接头均需采用焊接搭接或机械连接。钢筋只允许其在长度两头各(1/5~1/4)L及后浇带处接驳。在任一搭接截面(焊接、机械连接为35d,冷驳为42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只允许50%钢筋接驳。接驳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冷驳长度42d。梁、柱箍筋弯钩135°,弯钩直段长度10d。钢筋遇孔洞时应尽量绕过,不得截断。如必须截断时,应与孔洞口加强钢筋焊接锚固。受拉区钢筋锚固要求长度不小于40d,受压区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受力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直径≥16mm的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直径≥20mm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钢筋截断率不大于25%。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不小于二级。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40ds。4、模板要求基坑内的杂物,积水必须清楚干净,必要时地模应找坡并设置集水井抽升排水。模板要求拼缝严密,保证不漏浆,凹凸面必须符合要求;水平支撑不得贯穿结构构件,采用止水螺杆固定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到达设计强度后应将螺杆两端的橡皮帽卸掉,用1:2膨胀防水砂浆封堵。对拉螺栓的布置必须均匀整齐,要满足模板刚度要求和混凝土外观要求。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表面平整光滑。安装时要求接缝紧密,不得出现胀模,漏浆等现象。钢筋砼结构构件尺寸误差、结构总体尺寸误差必须符合有关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要求。各种预埋件、预留孔都必须在模板封闭前按各专业有关图纸要求安装妥当,其标高、中心轴线偏差要求在5mm内。5、混凝土浇筑要求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将模板淋透。必须作好施工组织计划,合理调配混凝土及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不得因施工不当而随意留设施工缝。较厚的底板、所有的侧墙(池壁、闸墩)应分层浇筑,板层厚300~400mm,循序渐进,混凝土落高不得超过2m,否则应使用流槽或漏斗管。使用混凝土震动时必须防止振动器振动钢筋,破坏已进入初凝阶段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如在现场搅拌建立中心搅拌站。6、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