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_第1页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_第2页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_第3页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_第4页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脚踝(huái)靓妆(liàng)羁縻(mí)教学相长(zhǎng) B.菁华(qīng)骀荡(dài)强横(hèng)胆大如斗(dǒu) C.伉俪(kàng)骁勇(xiāo)蓓蕾(bèi)数典忘祖(shù) D.藤(wàn)剽窃(piāo)抹黑(mǒ)逸兴遄飞(chuá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溪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动。 B.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也彰显了文章的大气和力度。 C.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性术语,原意是装配、构成。 D.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治郅是大家公论的最具篮球天赋的运动员。他尽管已是34岁的老将,但老当益壮,率领八一队顺利挺进CBA季后赛。 B.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作为一名参加青歌赛的原生态选手,他第一次来到北京,看见车水马龙的立交桥,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D.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与会记者好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椎的地方,但是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制度。 B.要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去送课下乡、下山区,由输血转为造血。 C.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邓伟3月14日表示,使馆目前尚未接到在日中国人伤亡的报告,使馆总领馆工作组正在地震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在日华侨华人的情况。 D.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爱作假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脚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肖传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所不同,江阴人的幸福观就很朴素:。后来出台的“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五民五好”而制定的。 ①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②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 ③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④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 ⑤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 A.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②①⑤ C.②⑤③④① D.④③①⑤②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而任由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架。(《巴黎圣母院》)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D.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在当阳县截住刘备,赵云发现刘备的家小走散了,带着三四十人马,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连杀五十余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三国演义》)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7.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三、(9分,每小题3分)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A.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B.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C.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D.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①,而枝叶②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③,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法陨命亡国,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④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选自《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 [注释]①根本:指中央政权。②枝叶:指皇帝的同宗旁支亲属。③自倍:指为自己过去的一倍。④绲(huí):缝合、等同的意思。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余读高祖侯功臣 侯:诸侯 B.户益息 息:滋息、繁育 C.罔亦少密焉 罔:同“网”,法网 D.志古之道 道:品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 B.见于《春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忘其先,淫嬖 D.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4分)译文:(2)《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4分)译文:(3)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4分)译文: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①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②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①若解:如果能够。②宰嚭:吴国太宰伯嚭。(1)两首诗针对同一历史事件,立意有相同,又有所不同,请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答:(2)比较分析两首诗的议论各有怎样的特色。(5分)答:15.名句名篇默写。(限在5题中选做4题)(8分)(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2),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徙,,是吾忧也。(《论语·述而》)(4)于嗟鸠兮,,于嗟女兮,。(《诗经·氓》)(5)臣无祖母,;祖母无臣,。(李密《陈情表》)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第八棵馒头柳刘心武 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16.请联系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5分) 答:17.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分别表达人物怎样的心境。(6分) ①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答: ②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 答:18.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请找出其中的三处,给以概述。(6分) 答: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是交代人物生活环境。 B.小说创作用描写塑造典型性格,这篇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 C.该文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而不失多疑的普通家庭妇女形象,表现了她与丈夫之间看似平淡却很真挚的感情。 D.这篇小说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方法,并把倒叙、插叙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 E.小说结尾通过儿子的问话侧面描写了女人泪流满面的神态,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六、(15分)20.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15分) 《兰亭集序》里,作者王羲之由“乐”转“痛”,感叹人生。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更有慷慨之句。感受他们的辞章,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头,写一则感悟。 要求:引用名人名言,运用对比和排比修辞方法。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归英雄”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冲破沙俄的重重阻碍,不远万里,举族东迁到内蒙古大草原。文学大师沈从文取材湘西的系列美文,让我们有一种“到凤凰去”的冲动。被誉为“江西散文四居士”之一的范晓波,不经意间总在深情描述江西鄱阳一个叫祥环的村庄。客居他乡的游子,性情写作的作家,都有着浓郁的“原乡”情结,生活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以“飞翔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明确。2、写记叙文或议论文。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D(A.靓jìng;B.菁jīng;C.数shǔ)2.C(A.白驹过溪—白驹过隙;B.品味—品位;D.增近———增进)3.D(A.对象用错;B.“不绝如缕”原比喻形势危急,如同即将断绝的细线,后比喻声音微细或技艺等方面继承者稀少,不合语境;C.望文生义,熟语比喻办法多,门路广)4.C(A.语序不当,“尽管”调至主语“自主招生政策”之后;B.并列不当,“下乡、下山区”重复;D.表意不明,肖传国是哪种人中的一个代表不清楚)5.A(③在①前,②在⑤前,先物质文明后精神文明)6.B(人物错位,“贾迎春”应改为“贾惜春”)7.B(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强加因果)8.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并不是说这是唯一的方法)9.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表述不当,原文无此信息)10.B11.A(策封为侯)12.D(D.两个“之”都是助词,“的”;A.前一个介词,凭借;后一个介词,用;B.前一个介词,在;后一个介词,对,对于;C.前一个代词“他们”,后一个代词“我,自己”)13.(12分,各4分)①封爵的誓言说:“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一样,泰山消磨得像块磨刀石,封国也永远安宁,传到子孙后代。”(采分点:“带、厉”衣带,磨刀石,“使”即使,“苗裔”后代子孙)②《尚书》记载唐尧虞舜策封的侯伯,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一千多年,能保全自己,卫护天子,难道不是由于坚守仁义,尊奉天子的法令吗?(采分点:“有”记载;“侯伯”名词动用,策封的侯伯;“蕃”卫护)③考察功臣为什么得到尊重宠幸,又为什么遭到废弃屈辱,也是当世得失的所在,何必依靠过去的传闻呢?(采分点:“观”考察;“所以”为什么,“林”所在,地方)14.(1)相同点:都认为不应把亡国的责任加在西施身上。(1分)不同点:对吴国亡国,罗诗认为是“自有时”,(1分)崔诗认为是“宰嚭”这个人。(1分)(2)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阐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2分)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通过描写西施滩的春水好像在为西施诉说世事的不平,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2分)“陷”写出长期以来,西施蒙受着不白之冤。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1分)15.(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2)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3)德之不修不善不能改(4)无食桑葚无与士耽(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16.(5分)标题在结构上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2分),从内容表达上来说,作者移情于物,第八棵馒头柳是女人与丈夫相互牵挂,爱与被爱的纽带(3分)。17.(6分)(1)这种失措的举止,体现了她内心的慌乱不安。(3分)(2)语言短促,她失去了矜持,十一个字出现了三个“你”,可见丈夫在女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表现了她对丈夫情之深、爱之切。18.(6分)例析要点(1)女人望见丈夫背影时的欣慰。(2)“这天”没有看到丈夫时的惶急。(3)女人寻找丈夫时的心无旁骛。(每点2分)19.(4分)CD(C项,不失多疑,理解偏颇,D项文中没有运用倒叙这一叙述方法)20.示例: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陶渊明感叹“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