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报告_第1页
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报告_第2页
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报告_第3页
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报告_第4页
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长讲坛:由我的老师而想到的……若论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当属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唐鲁峰先生。他常年着中山装,镜片很厚,嗓音浑厚,说话时舌头老打卷,听着有点含混。依他的名字推断,一定是和山东人有关系。那时,有学长告知,唐老师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还是注册的作协会员,只可惜我小时候没能读过他的作品。唐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还记得,当年他教刚上初一的我们写诗歌的情景。那时的我对诗歌懵懂无知。有一次课上,他给我们讲解放军战士王杰的事迹,讲到他在山腰上打炮眼的细节,并要求我们以此为素材写一首诗。我回家作业时就写了一首小诗:“抬头望高山,低头看海洋,山腰叮叮当当铁锤响,王杰施工在山上。”没想到,唐先生将我的“作品”在全班点评,评说我的“诗”很有画面感,而且动静结合,还用了对偶。其实后来看了一些古诗之后,方知我写的这首“诗”,律制不规整,对仗也不工整,充其量就是顺口溜。可就是唐先生的一番夸奖,让我觉得自己有写诗的天赋。自那以后,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接触。他还让我负责出黑板报,而且要求每一期的黑板报都必须有学生的诗作。可惜那时的诗作都只能写政治口号。其后,在上海师范大学求学期间,我还专门去图书馆抄录了一厚本历代诗选。后来,我在建平中学当了语文教师,时常以唐先生的手法教书,每每拿到新的教材,一定先看教材中的诗歌部分。那时我开的公开教学课,基本都是选择古典文学作品。之后,我在格致中学执教理科班的语文课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专门让那些理科生写诗,编辑班级诗集。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或许他们教给我们的知识可能遗忘了,但是他们培养我们的兴趣和爱好会陪伴终身。在我的教育生涯里,做教师工作的时间很长,即便当了校长后,也不曾脱离课堂。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看到满满一室的学生,总觉得其中有一个是当年的我。他可能今后也会成为一名教师,乃至一名校长。今天他在课堂上等待老师的发蒙,就像一块美玉,深埋在河谷的乱石之中。因此,每次进教室,即使已经备好了课,但我总是很忐忑。因为根本无法预测四五十个学生在课堂上会迸发出什么奇思妙想。我需要充分设想,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是一种唤醒。教师更应关注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教学的目标指向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那就比较肤浅了。下课铃声响了之后,不应该是句号,而应该是省略号和问号,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在这堂课上引发他新的思考和新的学习的命题。老师在课后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巩固知识的作业,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内在认知,让学生能够思考今天课上所获得的知识对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的价值。一堂好课往往是教师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学习场。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认知的碰撞,具有即时性和生成性,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应对的。教与学是交互的过程,有时是眼神的交流,有时是肢体的接触,有时是会意的浅笑,有时是气味的渲染。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智慧的教师就好像是一位导游,他带领学生走向胜景。当了校长以后,我经常会和老师切磋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若干年前的‘一桶水’尚存几许?”这是就老师的本体知识存量需要持续补充而言。我们可以设想,一位教师在师范院校上学时所学到的那些本体知识,经过若干年的输出,“水量”逐渐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的话,总有枯竭的那一天。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得自己知识的“水桶”永远是满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有一桶水的‘水质’如何?”这是就老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而言。当今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教师还是凭借那些原有的知识,不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就会被新知识和新技术所淘汰。特别是进入新一轮的课改之后,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需要教师具有跨学科整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原先本体学科的束缚,进行跨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前课改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高度复合的要求。第三个问题是:“学生的‘一杯水’非得由老师倒给他吗?”这是就教法的研究而言。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一个”,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生活经验不同,认知能力有异。因此,教学最有效的对策就是因材施教。当前课堂教学的常态是教师根据课程教材的编排,以完成知识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往往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首要目的,否则的话,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集中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或者也不允许教师去考虑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高度标准化、程序化背后掩盖着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缺失。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去研究学情,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饥渴的程度,给不同的学生不同量的水,给不同质的学生以不同质的水,让学生能够各取所需,满足他们差异学习的需求。第四个问题尤为重要:“我们教会学生‘取水’的本领了吗?”这是就教学的关键所在——学法指导而言。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客观地看当下的课堂教学,常态化的教学还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的目标,这是因为考试的压力。前一时期,由于疫情原因,线上教学取代了线下教学。总的来看,线上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无法实施有效的现场监控,希望尽快回归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也苦了家长,既要当助教,还要当班主任。学生也觉得线上教学缺少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最缺乏的是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沟通。这些都是线上教学产生的教育焦虑和社会情绪。同时,这也直白地告诉我们,即便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角色依然是很难取代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仅就是那些教材上的知识的话,那么,学生同样可以从别的老师那里学得,甚至离开了老师的传授,学生同样可以自己习得。所以,课堂教学应该聚焦学法的指导。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他们在离开了学校之后,还会运用教师教会他们的学习方法,持续学习,这将是终身受用的最大财富。如果学生遗忘了知识,可能是一次考不好,如果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一生都考不好。所以,我觉得,教学不只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凸显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能导向,也就是让学生获取一张“渔网”,在离开教师之后,能用这张“渔网”去捕获更多的“鱼”。现在回想自己的从教经历,深感当前课堂教学改变之急迫和重要。我当老师时,可能我教的班里学生的考分不是最高,但是我的学生记得我的语文教学与众不同的“怪招”。比如每堂课前的三分钟即兴演讲、课上的小组辩论、出版学生原创诗歌的专辑、辅导学生获得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大奖等。有一次,我在上海图书馆做了一个公益讲座,讲座结束后,有三位听众来台上与我交流,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