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京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钦州市京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钦州市京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钦州市京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钦州市京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C符合题意,选择C项;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符合史实,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下列能够反映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A项正确;半地穴式房屋和彩陶盆是半坡人的生活特征,排除BC项;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3.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禹 B.黄帝和炎帝 C.尧 D.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人文初祖”,而炎帝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尧、舜是继炎帝和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的首领,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4.《史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使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D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都不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A.商朝东周 B.商朝战国 C.战国东周 D.战国西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时期开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答案】A【解析】【详解】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字是A金文 B.隶书 C.铭文 D.甲骨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商代,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它记录了商代的战争、祭祀等有关情况,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正确;金文、铭文是同一种文字,它们由甲骨文演化而来,排除AC两项;隶书由金文演化而来,排除B项。故选D项。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社会出现了新旧制度更替,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D项正确;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都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9.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年,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这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奴隶制度瓦解 B.封建制度建立 C.战争灾难加剧 D.国家走向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年,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可知,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春秋争霸、战国纷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发展的趋势是国家走向统一,D项正确;奴隶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时期,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封建制度建立是在战国时期,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战争灾难加剧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是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分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提出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A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B排除;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C排除;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D排除;故选A。11.文帝和景帝时期,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这说明文景时期()A.皇帝以身作则 B.提倡勤俭治国 C.重视以德化民 D.彻底取消刑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德治国,注重对民众的教育和感化,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众的教化,即以德化民,没有涉及皇帝以身作则、勤俭治国等信息,排除AB两项;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不代表彻底取消刑罚,排除D项。故选C项。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秦末和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D.秦初和汉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反映的是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史实,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3.如图所反映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最准确的理解是A.朝政被外戚所把持 B.宦官权力比外戚大C.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母后主政,重用外戚,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依靠亲信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D符合题意;朝政被外戚所把持、宦官权力比外戚大以偏概全,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社会局面比较安定,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4.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桃、大黄、茶树、桑蚕、方竹等也随之传向西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促进了物种交流 B.实现了贸易互惠C.加速了民族交融 D.改变了经济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丝绸之路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桃、大黄、茶树、桑蚕、方竹等也随之传向西方”可知,材料反映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物种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了贸易互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C项;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改变了经济结构,排除D项。故选A项。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床,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意思是三川地区的叛军如同麻一样纷乱,四海之内的人民南渡躲避战乱,如西晋时的永嘉之乱,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此时北方人民为逃避北方频繁的战乱而迁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到到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排除C项;材料指向的是战乱导致北方人民南迁自然条件恶劣,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4)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何启发?【答案】(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2)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法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体现了商鞅的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的精神,商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2)根据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更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文帝)诏日:“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材料三(景帝)诏日:“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导致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衰落?(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思想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状况?(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分封制。(2)以农为本。(3)南北朝时期(或两晋南北朝时期)。(4)生产技术,国家政策,社会状况,劳动力,自然条件。【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历史信息,图一是铁制农具,图二是牛尊,这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他也导致了西周分封制衰落。(2)根据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未,故生不遂”,材料三“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思想是以农为本。(3)根据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稳,则数郡忘饥”“丝绵布之饶,覆衣天下”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状况。(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国家政策,社会状况,劳动力,自然条件等。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同“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是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摘编自《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