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铁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铁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铁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铁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考古发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主要种植水稻,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C项正确;元谋人过采集狩猎的生活,还没有原始农耕,A项排除;北京人采集狩猎的生活,还没有原始农耕,B项排除;半坡居民有原始农耕,但主要种植作物是粟,不是水稻,D项排除。故选C项。【点睛】2.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 B.伙尧 C.舜 D.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此人指的是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出现 B.火的出现C.建造房屋 D.制作陶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半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A项正确;火的使用发生在人类定居生活之前,排除B项;“建造房屋和制作陶器”不是原始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答案】B【解析】【详解】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5.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堵塞B.疏导C.抽干D.蒸发【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6.在中医发展史上,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项正确;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排除A项;扁鹊发明了“四诊法”,排除B项;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C项。7.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典型代表。半坡农耕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A项正确;B项种植水稻、D项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C项人工取火是山顶洞人的技能,排除。故选A。8.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中“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是分封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指的是分封制,所以C项正确,B是统治者的传承方式,D是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A不是西周时期的。故选C。9.光武中兴发生在哪个时期()A.西汉 B.东汉 C.西周 D.东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西汉、西周、东周都在东汉之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0.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可知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秦国,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并且实行县制,由国军派官员直接管理各县,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社会出现了新旧制度更替,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由此可知,促进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是春秋战争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2.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只传到秦二世,就爆发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和刘邦展开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东汉、三国和西晋,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3.“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巩固政权的政策,比如设置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所以答案选A。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题干中的“汉武”是指汉武帝,其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和发展大一统,C项正确;创立中央集权的事秦始皇,排除A项;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事秦始皇,排除B项;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UI大一统相比,不属于醉主要的功绩,排除D项。故选C项。15.《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追忆真实的三国历史,曹操参与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交战,最后曹军歼灭袁军主力,这次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以少胜多的战役,D项正确;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与曹军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曹操虽参与进来但以失败告终,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的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不是在三国时期,排除B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A.200年 B.208年C.220年 D.222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公元200年;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所述都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但是在以农为本的社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所以答案是A。18.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汉化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ABC符合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推行茶文化不属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19.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B.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遭遇火攻C曹操兵力不足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B项是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孙刘联军的兵力少于曹军,C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CD项。故选B项。20.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建立魏国,所以答案选D。2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青铜制造业 B.制瓷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为青铜器,故有“青铜时代”之称,商朝青铜器制造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最是具代表性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2.“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想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项主张“仁政”,D项“兼爱非攻”。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3.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修建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结合所学可知,四川平原上了不起的工程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B项正确;传说中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黄河水患,排除A项;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李春设计了赵州桥,排除D项。故选B项。24.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②③④符合史实,D项正确;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ABC项。故选D项。二、材料解析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史书记载,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站当地人口的一半。材料二魏主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拔”。北魏的祖先是皇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1)材料一中的少数民族,主要指的是哪些少数民族?(2)西晋被内迁的哪个民族所灭?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些?(3)材料二与哪次改革有关?(4)随着北人南迁,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以很大的发展。请结合江南地区发生变化的原因,为你家乡所在地区的政府发展经济提一条或几条合理的建议。【答案】(1)匈奴、鲜卑、羯、氏、羌。(2)匈奴族;前秦、北魏。(3)北魏孝文帝改革。(4)示例: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的收入;积极学习先进的科技,促进地区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纷纷内迁。(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氐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3)依据材料二“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采取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用汉制等改革措施。(4)本题属开放型试题,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的收入;积极学习先进的科技,促进地区的发展。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曾经两次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虽然遇到重重困难,但终不辱使命。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机构,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2)依据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开通,其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中亚、西亚。(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4)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答案】(1)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2)A。(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4)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第二次出使西域。(2)结合所学可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其路线为: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新疆)—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故A项正确。(3)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4)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