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F/10/wKhkGWaJ7DiAZ2q2AALPAW3HAsk263.jpg)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F/10/wKhkGWaJ7DiAZ2q2AALPAW3HAsk2632.jpg)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F/10/wKhkGWaJ7DiAZ2q2AALPAW3HAsk2633.jpg)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F/10/wKhkGWaJ7DiAZ2q2AALPAW3HAsk2634.jpg)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F/10/wKhkGWaJ7DiAZ2q2AALPAW3HAsk2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下列与杂交瘤细胞的获取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B.可利用振动、电刺激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细胞融合C.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抗3.下列关于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存在于ATP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是核糖B.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C.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是糖原D.在体内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的生物一定是植物,而不是动物4.除五大类植物激素外,植物体内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在调节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可以有效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已被确认为第六类植物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素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油菜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在促进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油菜素与生长素存在协同作用D.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5.如图表示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所以③可定向变异为④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6.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替换B.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7.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8.(10分)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B.兰花花色遗传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兰花花色遗传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7:1二、非选择题9.(10分)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D、d和B、b分别表示幼蚕体色和茧色的等位基因。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数量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黑蚕黄茧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淡赤蚕白茧一黑蚕黄茧×黑蚕白茧45201550二黑蚕黄茧×黑蚕黄茧45016015050三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248252246253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判断茧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2)组合二的子代纯合子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几率为________。(3)有同学仅根据组合三亲子代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理由是什么?_______(4)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一的杂交现象_______。10.(14分)某野生型水稻经人工诱变,培育得到一种突变型水稻新品种,该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突变型水稻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______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该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__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生殖隔离。(2)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__________野生型,限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降低环境中CO2浓度,突变型水稻CO2吸收速率曲线与光照强度的交点将向___移动。如果提取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提取时在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11.(14分)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Ⅱ1、Ⅱ2区段(如图),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1区段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2区段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兔的种群中Ⅱ2区段是否有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是”或“否”),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先同学们认为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1区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甲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乙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确定基因的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丙组:F1雌×亲代雄;丁组: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12.热带森林中不会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限制某种树占统治地位的重要机制就是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子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的存在,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________。(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题干可知,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4)由题干可知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若不经人工驯养,狗尾巴草种群中也可能会出现穗大基因,A错误;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但不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表现型,C错误;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2、B【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等原理,没有用到基因重组,A错误;B、诱导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物理方法有振动、电刺激等,B正确;C、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需要使用特定的筛选培养基,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只能判断细胞是否融合,故不能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C错误;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专一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后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制备过程各环节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明确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手段。3、D【解析】
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葡萄糖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而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构成RNA的原料,另外ATP中也含有核糖,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详解】ATP中的糖是核糖,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叶绿体中可合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线粒体中不存在葡萄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淀粉可在动物体内分解成麦芽糖,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故ABC正确,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糖的分布,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糖进行分类,并且弄清楚糖具体在哪些生物体内存在,也就是将糖的分布具体化。4、A【解析】
油菜素甾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油菜素甾醇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维持顶端优势,促进种子萌发等作用,分别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作用类似,因此推测其与上述激素具有协同效应,也可推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详解】A、油菜素属于甾体类化合物,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是多肽或蛋白质,A错误;B、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细胞代谢,B正确;C、油菜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D正确。故选A。5、A【解析】
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题意分析:由③→④为诱变育种过程;③→⑤×⑥→⑧为多倍体育种过程;①×②→③→⑤→⑩为杂交育种过程;①×②→③→⑦→⑨为单倍体育种过程。【详解】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③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不定向的变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④品种,A错误;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自然生长的⑤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⑩植株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正确;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典型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A。6、B【解析】
A、基因E突变为e后,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这说明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B、E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碱基配对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还是1,B正确;C、由于突变后只会导致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即该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总数不变,因此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不发生改变,C错误;D、若E、e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E、e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7、C【解析】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详解】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出P-gp转运蛋白于癌细胞之间的关系。8、A【解析】
题意分析,由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可知,红花对蓝花为显性,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即红花比例为27/64=(3/4)3,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显类型表现为红花,且基因型种类为2×2×2=8种,其他类型为蓝花,基因型种类为27-8=19种。【详解】A、由分析可知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A正确;B、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C、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D、若F1测交(相关基因用A/a、B/b、C/c,),则其子代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Cc(红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且比例均等,即比例为红花:蓝花=1:7,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组合一和二1/4否由组合一(或二)数据可知黑色对淡赤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代的基因型为Ddbb、ddBb。两对基因不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bb、ddBb产生的配子均分别为Db:db=1:1,dB:db=1:1,子代结果均符合组合三。【解析】
分析表格: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全为黄茧,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并可进一步确定双亲基因型为DdBB和Ddbb;;组合二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Bb和DdBb;组合三子代中,黑色:淡赤色≈1:1,黄茧:白茧≈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bb和ddBb,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全为黄茧,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组合二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3:1,也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故能判断茧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组合一和组合二。(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二双亲的基因型为DdBb和DdBb,子代纯合子基因型有DDBB、DDbb、ddBB、ddbb,其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为DDBB,在纯合子中的概率为1/4。(3)由上述分析可知:黑色对淡赤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代的基因型为Ddbb、ddBb,两对基因不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Ddbb、ddBb产生的配子均分别为Db:db=1:1,dB:db=1:1,子代结果均符合组合三,故该同学认为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是错误的。(4)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一双亲基因型为DdBB和Ddbb,遗传图解书写时应注意写清各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符号,如下图所示:【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代的基因型,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0、光照强度红光和蓝紫不存在高于固定CO2酶的活性右防止色素被破坏【解析】
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二氧化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详解】(1)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导致其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该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2)曲线图显示: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因此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由题意“该突变型水稻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可知,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内因是固定CO2酶的活性。(3)突变型水稻CO2吸收速率曲线与光照强度的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则光合速率减弱,因此突变型水稻CO2吸收速率曲线与光照强度的交点将向右移动。提取水稻绿叶中的色素,在研钵中放入少许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点睛】曲线纵坐标CO2吸收速率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速率的差值,即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据此以题意“该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为切入点,分析图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围绕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1、是Ⅰ区段和Ⅱ2区段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都一致,与性别无关后肢短对后肢长为显性Ⅱ2区段乙组实验F1没有出现交叉遗传现象常染色体【解析】
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判断方法:1.已知性状的显隐关系,通常采用隐性的雌性和显性的雄性的个体进行杂交,若后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一致,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表现为显性,雄性表现为隐性,则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未知性状的显隐关系,通常采用正反交实验,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位于常染色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体内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体内有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Y表示。Ⅱ2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因此在兔的种群中Ⅱ2片段有等位基因;兔在繁殖过程中,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I区段上,以及X染色体特有区段即Ⅱ2区段上都能发生基因重组。(2)Ⅱ1区段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为限雄遗传,而题意显示,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都一致,不表现限雄遗传,因此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1区段。(3)分析两组实验结果可知:无论用后肢长的个体作父本,还是作母本,即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都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供水排水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度国际食品饮料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公路施工质量检测合同范本
- 2019-2025年中国劳动保护服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度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合同范本-@-2
- 2025年度合同终止重签协议:环境治理与污染修复合同
- 2025年陶瓷生产成套设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餐饮行业广告招商代理全面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家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2
- 2025年度租赁车辆保险及保养服务合同
- 政府资金项目(荣誉)申报奖励办法
- JJF 1069-2012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培训讲稿)
- 最新如何进行隔代教育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
- 计算机文化基础单元设计-windows
- 创建动物保护家园-完整精讲版课件
- 广东省保安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 DNA 亲子鉴定手册 模板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天津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