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_第1页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_第2页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_第3页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_第4页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杀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尼采在老师第一次讲到弗兰克尔的时候,我首先感到的是茫然,因为我对这位意义治疗大家的一无所知。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感到愧疚。而当我读完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后,我为弗兰克尔的辛酸的生活经历所讶异,为他在逆境中的坚忍和乐观所折服,也为他在纳粹集中营所感悟到的生命的意义深深地感动。我从未很深刻的去思考过人生还有人生的意义,我也一度认为人生的意义离我的生活过于遥远。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所经历的每一天都如此的平凡,而平凡的人的一生大约是与有意义的一生无缘的,有意义的人生只留给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的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现在想来,我的理解过于狭隘了,历史的长河从不是一个人写就的,我们的人生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也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大多数的人都渺小如蝼蚁,但是我们依然能在短暂的一生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舞台,描绘出我们自己的精彩,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人生。《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像弗兰克尔在我们的耳边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在集中营的点点滴滴,在走出那片暗无天日的天地后,自己对心理治疗的感悟。这本书既是一部不完整的自传,又是心理学的专业著作。本书的前半段里面,弗兰克尔把自己在集中营里度过的三年的时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人们在集中营里挣扎的绝望,他们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囚犯,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被放出去。唯有对未来残存的一丝期盼成为他们厚实的支撑。而在书的后半部分,弗兰克尔从自己人生这一段无比黑暗但也让他无限感慨的经历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人所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无焦虑的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和斗争,一种自由选择的任务。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排遣焦虑,而是呼唤一种等待他完成的潜在意义”。我喜欢这本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不曾体味的世界,一个更能窥探人性的平台。我无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弗兰克尔和他在集中营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胆战心惊地生活在一日复一日的恐惧中,从惊恐到冷漠,以至于当重获自由时,他们甚至于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我们不曾历经战争,没有切身体会过寒冷与饥饿,也不曾经受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而在最黑暗的深渊中,弗兰克尔凭着爱、希望和乐观活下来,苦难也是人生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能改变造成他受难的环境,那么,他仍能够选择他的态度”。这本书有许多细节让我唏嘘不已。弗兰克尔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理学的大师,他细腻而饱含感情的笔触也让人折服。当他描述自己最初被一列火车送入集中营时,他写道“火车的鸣叫带着一种离奇的声音,就像是为怜悯那些注定走向地狱的不幸的人而发出的求助呼喊”,当他们在集中营劳作了一整天看到落日时,他写道“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荒凉的灰色泥屋提供了鲜明的对比,泥泞土地上的积水倒映着闪闪发亮的天空”,而当他走出集中营后,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在奔向自由后,弗兰克尔的内心的欢乐,“百灵鸟飞向了天空,我可以听见他们欢乐的歌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境的喜悲感染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当回忆起这样一段岁月时,在在弗兰克尔的笔下,我没有看到抱怨,没有看到愤怒,我看到的是他对命运的毫无保留的接受,弗兰克尔将苦难当做生活的洗礼,他对生活的爱流露在每一个细节中,火车的汽笛,天边的落日和云,不美好的回忆最后变成了生活的馈赠,苦难酿成一坛甘甜的美酒。而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弗兰克尔在描述集中营生活中,在面对无望的生活时展现的人生百态。当所有人失去了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区别个体的只用一串冰冷的编号;当原来睡眠很浅的人学会了在鼾声震天,拥挤的木板上熟睡;当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健康,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当值班医生用镊子撕去12岁男孩冻坏的脚趾,而旁观者依然变得漠然——“集中营的囚徒不敢做出任何决定或者采取任何主动性行为,这是因为,他们强烈的认为,命运是他们的主人,他不应以任何方式影响它,相反地,他应听从命运的安排”。我想,他们曾经也是会想要反抗的,可是面对荷枪实弹的敌人,他们的力量太过于渺小,除了顺从,他们别无他法。在自己的生命都无法的保全的时候,他们无暇顾及他人。他们没有暖和的衣服,没有齐备的医疗设施,没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冻伤了脚,冻伤了手,却只能忍住疼痛,让自己看起来和常人无异。而仅仅一小块面包,或者汤里多出的几颗豌豆都能让他们欣喜不已。人性在最赤裸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我们似乎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们在苦难中的所遭遇的一切——这样残忍的画面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在生命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同情、怜悯、自尊的存在似乎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人们用冷漠包裹自己,保全自己的性命,卑微至斯。“人们只能通过指望未来才能生活,这是人的一种特性”——但是集中营里面的大多数人都不再看到希望和未来。弗兰克尔写道“大多数的囚徒生活在他们将在圣诞节时再次回到家里的天真幻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没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囚徒们就丧失了勇气,失望战胜了他们。这严重降低了他们的抵抗能力,许多人因此死去。”他们总是在期盼生活会带给他们什么,他们的希望落空之后,终于绝望,也许正如弗兰克尔所说的那样,他们更应该去思考,他们可以给生活带来什么,也许换一种角度,他们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还记得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篇藤叶》,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看到了那片历经风雨仍然没有掉落的藤叶,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是集中营里的囚犯们最终没有等到他们自己没有掉落的“藤叶”,他们放弃了活下去的勇气。在众生百态中,弗兰克尔展示着他倔强的灵魂,从他决定放弃去美国的签证而留下的一刹那,在冥冥中他也成就了自己的使命和未来!在集中营的日子给了弗兰克尔很多关于关于生命还有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我也看到了让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人的拯救是通过爱与被爱来实现的。在世界上不再拥有任何东西的人,只要他拥有短暂的时间来思念他的爱人,他就可以理解幸福”。在集中营里,所有人都被迫和自己的亲人分开,当时的弗兰克尔也许不知道她的妻子已经死在集中营。但是这份爱却成为了他活下来的支撑。爱是人们最磅礴的感情,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人们与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爱,它也可以慢慢地弥漫开来,充满人们的胸腔,让人觉得幸福和温暖。弗兰克尔不仅用这样坚定的爱与勇气来鼓励自己,他也向集中营的囚徒们宣扬着这份爱与信念,让他们看到绝望中盛放的希望之花。他告诉同在集中营的囚徒,“不仅我们的经历,而且我们所作的一切,不论我们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伟大思想,以及我们曾经遭受的,所有的这一切不会失去,尽管他们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使他们成为了一种存在”——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已经拥有的财富,它们深深烙在我们的灵魂中,没有人可以夺走。“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时间越近,就越不能够”,我们无法预知我们的未来,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住我们的现在,而未来也终将成为过去,只要我们在黑暗中依然心怀美好和希望,所有的牺牲和磨难终究会有存在的意义。即使是受难,我们也要骄傲的去承受!弗兰克尔想要让集中营里那些看不到希望的囚徒,发现生活的全部意义。在读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结尾的这样一段话时,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当他登上一辆无轨电车,向着多年来在他意识中不断出现的家狂奔,按响门铃,正如他在一千次梦中所盼望的那样,但是结果却发现,应该给他开门的人不在那里,并且将永远不在那里”。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我们似乎都应该为即将出现的不幸做好准备。这样的场面我无法仅凭想而且还要决定他怎样存在,在下一刻将成为什么。弗兰克尔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但是他也告诉我们“乐观主义并不是可以随意命令和调遣的东西,人们甚至不能无视各种可能,对抗各种愿望,任意地强迫自己保持乐观........因此,信仰和爱也是不能随意命令和调遣的”。就好比你想掬住一捧水,可是因为你的愿望太过于强烈,你攥紧了手心,水却全部溜走了。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收放自如,我们也要允许自己不快乐,乐观是一种态度,但是也不必将乐观的准则奉若神明,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违背。人生的意义更需要用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自然地去细细品味。但是弗兰克尔的理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由于法兰克尔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以意义的追求不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追求,而是对超越现实和自我的精神意义的追求。他甚至把死亡和痛苦作为人的最深远意义和最高价值的实现,痛苦和死亡实然有他们的价值,人们在历经苦难,面对死亡的时候,的的确确会对人生有更深沉的体验,但是过度的强调,就走向了唯心主义立场。放下手中的书,我的感慨很多,可是我能描述出来的东西却太少。“集中营中的生活打开了人的灵魂并将其彻底的暴露出来”——人性在最残酷的现实的面前无法遁形。在集中营里,夜晚睡觉前人们相互抓着彼此身上的虱子为乐趣——这也是苦难,但是即使是这样充满的辛酸的过程,人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那丝快乐;也有公平的厨师,在分发汤的时候给每个人同样分量的豌豆——比起很多凶神恶煞的看守者,这样的事无疑是集中营生涯中让人可以体验到的为数不多的温暖事件之一,而这样的人本身就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他们力所能及的让每一个个体都平等,而不分亲疏;集中营的人们仅仅因为转移的新地点没有烟囱而兴奋——这意味着新的集中营没有毒气,没有焚烧炉——面对死亡,大多数人都是惧怕的,仅仅是可以活下来本身就足够让人觉得奢侈!当人们变得冷漠的时候,身边同伴的死亡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人们从部表达自己的同情,关心的只是这个已经死去的可怜人还有什么可以拿走的财产,哪怕仅仅是一根香烟,一双劣质的皮鞋——这样的片段又包含了生活怎样的无奈和苍凉。“除了可笑的赤裸裸的生命,我们已然没有东西可以失去”——在写下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弗兰克尔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