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_第1页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_第2页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_第3页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_第4页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授课时间2023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明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新的阶段。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经验、筹划全局、揭示规律、思考提炼,对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准确表述和精辟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大纲、总方针。进一步领略“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是当前和此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教学重点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规定4.“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规定2.“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讲授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重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内容重要介绍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从治国理政顶层设计新高度,深刻结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本章的逻辑结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深化革的总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规定,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进一步。本章内容共有四节。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有三目。第一目重要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在引领地位的战略目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实现的大格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目是从七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进行描述,指出从现在到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的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第三目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具体的战略安排。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共有三目,第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因素及重要意义,二是介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规定。第二目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和重要内容。第三目从五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如何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共有三目,第一目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进行了时间梳理。第二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措施,强调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三目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一个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二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共有三目,第一目重要说明从当前党情、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出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规定。第二目分为两部分内容,重要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及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第三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问题。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一个教学模块来开展,每节时间安排2课时为宜。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规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我们追求的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区域来看,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而不是一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其他地区还处在贫困状态。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是无限提高的。(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定。一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既要掌控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又要掌控隐性债务风险;既要掌控银行不良贷款变化情况,又要掌控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隐性金融风险。既要严格控制增量风险,严防风险连续累积和发散;又要有效处置化解存量风险,努力使各类风险趋向收敛。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要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和“灰犀牛”冲击,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二要坚决打好精确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确扶贫、精确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结合实际实行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贯彻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让脱贫成效真实可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三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资源运用方式,提高资源运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实行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之内。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督察,贯彻环保主体责任,健全环境损害补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氛围。四要保证经济社会连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连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实行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证经济运营处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表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目的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结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的的确立,意义重大。把握总目的,就是把握改革的方向。(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的的内涵。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互相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干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干充足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发言中指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的,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然,制度在国家治理中起主线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没有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就无所依从,就不会有规则、有秩序,就不也许有“善治”。同时假如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如何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是现代化的呢?概括说就是“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国家治理要有社会各主体、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法制化,就是国家治理以法为据,依法施治;科学化,就是国家治理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规范化,就是以统一制度和规则约束决策和施治行为;程序化,就是遵循既定标准和流程;高效化,就是国家制度高效率运营。(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西方化。既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制度关联,那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方向的制度模式选择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通过长期实践和艰难探索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充足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制度选择。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否认,而是要不断割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有人主张,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模本,甚至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应当认可,西方国家率先现代化,在国家治理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制度和做法,为后起国家提供了经验。但事实证明,并非西方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更并非普适于所有国家。比如被西方国家引认为傲的西方民主,的确成为助推西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推广到其他国家,经常水土不服,成为撕裂社会、引发动乱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把别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事实上,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不拒绝真正好的外来成果,并且会积极学习、吸取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但主线方向不能偏离。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逐渐改善、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照搬他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零打坏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各领域各方面的联动和集成、系统的全面改善,为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要素,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的重大政治判断。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主线保证。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反映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就是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主线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线保证。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规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所有主张皆体现人民意志,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从而有效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主线保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同时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依法治国。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执行宪法法律,党又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实践充足证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性,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习主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会更加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才会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聚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磅礴伟力。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发明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程命运的主线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只要人民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地位,可以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就会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才干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监督法律的实行,保证良法善治落到实处,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才干扎实推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地规定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运营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动,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我国宪法以主线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毕党的执政使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另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实践证明,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为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以保障人民主线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4.新时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规定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保证立法符合法律的内在规律性。民主立法规定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增强立法程序的公开性、公正性。依法立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规定,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依法立法规定立法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权界线,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主线前提,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建设法治政府,推动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法治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和关键环节,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全面推动依法治国,重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上不断深化改革,在依法行政上不断进一步。各级政府要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抓牢抓实,以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开放透明、服务优质高效。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方式,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贯彻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贯彻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解决司法体制改革推动过程中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通过司法职务序列管理、人财物统管、职业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维护司法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履职安全保障,优化法治整体环境;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营,深化司法绩效评价,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强调司法职权配置的合理化;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着力建设法治文化,使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5.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措施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抱负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抱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安排实现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再次,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严明党的各项纪律,增强党的纪律性。改善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后,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以强化对权力运营的制约和监督,在党内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彻底铲除腐败现象蔓延和滋生的土壤。6.“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的。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的来统领,这个奋斗目的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