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32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1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遗址新出土了刻有“太保(召公)墉(筑城)燕”的青铜卣。由此可知()①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②青铜卣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③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④召公通过修建城墙对抗商纣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青铜卣上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对燕国的分封,印证了《史记》的记载,①正确;根据“太保(召公)墉(筑城)燕”可知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②正确;根据铭文的记载可以验证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③正确;召公被分封到燕实在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之后,所以召公修建城墙并不是为了对抗商纣王,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有同学在学习某一时期历史时,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这一时期是()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魏晋隋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B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出现百家争鸣,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列国纷争,排除C项;隋唐时期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出现列国纷争和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B项。3.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可知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统一,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世袭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焚书坑儒”,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C项。4.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并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与文化认同,从而巩固了北魏在北方的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无法加快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汉武帝采用董仲舒思想后,儒家学说开始确立了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与削弱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唐摭言》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进士”是科举制中考中的考生的称呼,所以可知与材料中现象有关的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宗法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中没有“进士”的称呼,排除ABC项。故选D项。6.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唐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汉朝、西晋、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地图中的“吐蕃”“长安”“单于都护府”“渤海都督府”“安北都护府”“靺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唐朝时期的基本史实,故材料是唐朝时期的地图,D项正确;材料是唐朝时期的地图,秦朝、汉朝、西晋三个朝代不符合材料中以上的唐朝的基本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7.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①绘画艺术②河西地区的治理③车马仪仗④中央官职的设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及其描写的内容“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可以看出这可以研究唐朝的绘画艺术、唐朝对河西地区的治理、也可以侧面了解唐朝的车马仪仗,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在材料只有对地方官员的敕封,没有中央官职的设置,故本题选A项。8.北宋开国之初,就对地方官实行任期制,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在任满之后,官员必须离开任职地,回京师重新参加新职的选任。地方官员任期制的实施()A.导致古代贵族政治结束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源于王安石变法的首创 D.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开国后,就对地方官实行任期制,定期考核,同时在任满之后,官员必须离开任职地,回京师重新参加新职的选任,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且古代贵族政治没有完全结束,排除A项;地方官员任期制从秦朝已经开始,排除C项;地方官员任期制不会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排除D项。故选B项。9.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下诏在各地修建孔庙,此后辽朝境内的“华夷”都共同尊孔子为“大圣人”;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辽和西夏的这些做法()①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②造成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激化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和西夏(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辽和西夏统治者,都非常推崇和认同孔子及儒家思想,并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这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这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据以上分析可知③④正确,①错在没有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②错在这些措施缓和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故选D项。1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赋税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A汉武帝推行“初算商车”(商贾拥有车船者须缴纳车船税)和“初算缗钱”(对商贾积存的现钱课税)。有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B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C唐两税法规定“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地税则按亩征粟,土地多的纳粟多,土地少的纳粟少。抑制了唐朝的土地兼并D宋高宗上谕曰:“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带来了宋朝农业的发展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汉武帝推行的促使是为了对商业和商人进行抑制,不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唐代的两税法并没有能够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宋高宗的上谕是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1.明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说道:“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的权力通过票拟体现 B.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C.内阁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D.内阁大学士掌管决策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可知,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是通过票拟来体现,A项正确;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排除B项;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C项;内阁大学士只有票拟权,掌管决策权的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富民》中认为,“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等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由此可知,唐甄()A.轻视农副业的生产发展 B.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C.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可知,唐甄认为发展农民副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唐甄是在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D项正确;唐甄是倡导农副业的发展,而不是轻视,排除A项;唐甄倡导的是农副业生产,并不是主张发展粮食生产,更没有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BC项。故选D项。13.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因此来自平民阶层的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等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并不是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明显的提高,排除C项;“瓦解”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目录横线处可以补充的标题是()第X节____一、前期的统治政策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 B.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C.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 D.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危机初显,表现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因此可以补充的标题是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D项正确;“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应该讲述明朝与蒙古的关系和对东北、西藏的治理,以及满族崛起取代明朝,建立清朝,排除A项;“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讲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应该讲述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的传入,以及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排除C项。故选D项。15.19世纪四五十年代,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士大夫以满腔热情去研究世界及边疆的史地之学,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下列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项正确;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排除B项;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排除C项;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6.洋务学堂简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类别时间数量(所)地点外语学校1862—18643北京、上海、广州军事学校1874—18949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技术学校1867—189616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①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②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③洋务学堂都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④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①正确;根据“军事学校”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②正确;武昌不属于沿海的通商口岸,所以“都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的说法过于夸张,③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7.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时间1852—1864年1866年1875年1877年事件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B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冯子材领导了镇南关大捷,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与收复新疆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8.学者们在研究义和团运动时,发现其除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外,一些地方还打出了“捉拿洋教,振兴中国”“扶保中华,逐去外洋”“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大清亡,中国强”“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等口号。这些口号可以说明义和团运动()①倡导政治制度的变革②具有反帝爱国倾向③领导阶级的理论先进④存在盲目排外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义和团的口号中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①错误;“扶清”体现爱国,“灭洋”体现反帝,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倾向,②正确;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③错误;“一概鬼子都杀尽”带有不加区分反对外国人和西方事物的倾向,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以下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A.《瑷珲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①处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瑷珲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加深,排除A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加深,排除BC项。故选D项。20.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去秋____,不数日而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横线处事件应为()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近代(中国)。据材料“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故“去秋”,是指1911年秋天,再根据“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正式开始,到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正确;维新变法是1898年,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排除B项;二次革命是1913年,排除D项。故选C项。21.能够解释下表历史现象的原因有()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注册的工业公司资本总额1914年8月前146个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个117434500元①北洋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③清政府凭借权力聚敛财富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题干数据可知,一战爆发后注册的工业公司数和资本总额快速增长,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北洋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②正确。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被推翻,③错误。民国初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2.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封建礼教,武器是民主、科学,这次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故材料描写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护国战争是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打倒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排除D项。故选B项。23.阅读“1918-1926年工人罢工次数”图表,对图表中数据变化节点解读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的成立推动罢工运动的展开③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导致了革命的低潮④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工人运动高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①正确;成立于1921年,成立后推动了罢工运动的开展,②正确;1923年镇压革命运动的是北洋军阀,不是国民党,③错误;1925年已经开始了国民革命,成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4.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时间史事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10月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开辟革命新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故该组研究的主题是开辟革命新道路,D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1927年7月,以北伐为高潮的国民大革命已经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25.如图是著名版画家胡一川1940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军民合作》,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A.宣传木刻版画的艺术和色彩 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土地革命C.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击日寇 D.动员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著名版画家胡一川创作的木刻版画《军民合作》,主要表达了作者借助绘画这种形式,来达到宣传和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击日寇的目的,从而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日,不是宣传木刻版画的艺术和色彩,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日,不是开展土地革命,而且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不是军民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26.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加速了全国的解放。该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灭国军43万多人,攻占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加速了全国的解放,因此渡江战役与材料史料相符,D项正确;百团大战是1940年对日战争,排除A项;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战役,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解放华北全境,和平解放北平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2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下内容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全党同志和全解放区军民,必须团结一致,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②“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③“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④“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党同志和全解放区军民,必须团结一致,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是毛泽东在1946年提出的主张;“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提出的主张;“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是毛泽东在1928年提出的主张;“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提出的主张。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C项正确;ABD项排列有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8.如图为1956年1月15日,在首都各界群众20多万人参加的一次庆祝大会上,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同志呈送喜报的场景。该次庆祝活动上的喜报内容可能是()A.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胜利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所述庆祝活动上的喜报内容可能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胜利,B项正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三线建设主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排除D项。故选B项。29.某学生进行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学习,梳理了以下时间轴(部分),其中①应该填写()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提出并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项正确;中国和同盟的对话始于1991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才正式启动,排除B项;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001年,排除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主席进入21世纪才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30.以下图片来自某班级的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据此判断这篇推文的主题应该是()2006年河北农民自铸的“告别田赋鼎”2019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2021年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2023年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A.医疗技术的进步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C.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推文内容“告别田赋鼎”,是告别了农业税;“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是我国的科技和工业发展;“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是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是医学科技发展,综上所述,这篇推文是从不同领域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D项正确;医疗技术的进步只是推文之一,不能作为推文主题,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只是推文之一,不能作为推文主题,排除B项;材料主题是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不是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2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人”称谓始见于楚汉相争之时,其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随着西汉政治、文化和族源历史整合的推进,到汉武帝时代,与“诸侯人”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汉人”完全被融政治、文化、血缘和族群于一体的广义的“汉人”所取代。在整体意义上完全具有族别功能的“汉人”认同产生的同时,“中国一体”的国家意识也开始凸显。——刘志平《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1)依据材料,指出“汉人”含义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以行政区划而言,元朝统一后,边疆和内地在管理上存在差异,但又有相通之处。内地设立州县,云南也实行州县制,但普遍用土官任职;藏族地区未采取行省制度,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设官命职、开辟道路、建立驿站、清查户籍等等。汉、唐等前代中原王朝尽管一度也拥有广袤的版图,但是这样的版图维持时间并不长久,控制手段的不足和外患的存在加剧了边疆离心倾向。而元朝未发生过某一地区脱离统治的情形,它稳定统治了中原和边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辽阔的版图。——摘编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2)依据材料,概括元朝大一统国家的治理特点并分析其作用。①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我们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规定的民族政策,与沽基族首领结盟修好;并使老伍族中立;对受蒋介石特务支持利用,不断袭击我们的罗洪族,则反复说明我们是帮助少数民族求解放的。就这样依仗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安顺场渡口。——《刘伯承回忆录》(1981年)
②1935年5月,为顺利通过彝族区,中革军委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③长征亲历者黄镇于1935年5月创作《红军彝族游击队》,描绘了红军长征进入彝族地区,得到彝族沽基家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3)分别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依据史料,说明其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以下表格是改革开放以来,和人民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开展的民族工作。序号史事①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由国家整理出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1978年,新疆仅有1个民航机场、9条区内航线。2014年,已建成运营16个民航机场,开辟了155条航线,成为中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开通航线最长的省区③截至2014年底,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依托援疆省市累计引进各类合作项目6482个,到位资金8277亿元④截至2015年9月,新疆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0处⑤2012年至2022年,在中央支持下,西藏接待旅游人数从1058.39万人次增加到3002.7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26.48亿元增加到407.07亿元⑥截至2023年11月,西藏累计建成5G基站超8700个,发展5G用户184万户,实现所有乡镇5G网络全覆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史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说明。〖答案〗(1)变化:由地域性的人群称谓到民族含义的称谓。原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了“汉人”认同;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汉武帝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对匈奴的军事征服,也加强了新的整体性的“汉人”认同。(2)特点: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对内地和边疆都加强了行政管理,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作用: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大一统中国边疆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3)史料类型:①口述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历史信息:红军长征路过彝族地区,对彝族同胞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彝族同胞的支持,彝族同胞和红军共同反抗国民党的统治。(4)示例一:序号:①④主题:和人民政府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说明:《格萨尔王传》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该史诗的整理出版,有利于弘扬和发展藏族的文化事业。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置,有利于新疆文物的保护。示例二:序号:②⑥主题:和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新疆机场的建设和航线的开通,便利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新疆和其他地区的联系。西藏地区5G基站的建设和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推动了西藏地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变化:据材料“‘汉人’称谓……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到汉武帝时代,……被融政治、文化、血缘和族群于一体的广义的‘汉人’所取代。在整体意义上完全具有族别功能的‘汉人’认同产生”得出由地域性的人群称谓到民族含义的称谓。原因:结合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了“汉人”认同;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汉武帝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对匈奴的军事征服,也加强了新的整体性的“汉人”认同。【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特点:据材料“边疆和内地在管理上存在差异,但又有相通之处”得出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据材料“内地设立州县,……藏族地区……由中央宣政院直辖,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得出对内地和边疆都加强了行政管理,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作用:据材料“元朝……稳定统治了中原和边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辽阔的版图”得出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大一统中国边疆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还可以从促进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等方面分析。【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史料类型:①《刘伯承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②《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属于文献史料;③长征漫画《红军彝族游击队》属于图像史料。历史信息:据材料“进入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我们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规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粮食公平购买”“描绘了红军长征进入彝族地区,得到彝族沽基家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可得出历史信息:红军长征路过彝族地区,对彝族同胞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彝族同胞的支持,彝族同胞和红军共同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小问4】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①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由国家整理出版、④国家在新疆设立多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可得出主题:和人民政府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说明:《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出版,有利于弘扬和发展藏族的文化事业。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置,有利于新疆文物的保护。根据②拨付援疆资金和实施援疆项目、⑥西藏5G基站的建设和网络的发展,可得出主题:和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新疆机场的建设和航线的开通,西藏地区5G基站的建设和网络的发展,便利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新疆和西藏地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前,“稻作起源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印度”的观点在世界农业起源研究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在以下遗址中分别发现了栽培稻谷——依据郑云飞《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1)依据上图,指出这些栽培稻谷遗址分布时空特点,并分析稻谷考古的历史价值。书院是古代一种民间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萌芽于唐中叶至五代之时,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北宋时期,书院兴办出现热潮。长江流域造纸业发达,江南成为重要的产纸地。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全国有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三个中心均分布在长江流域,这些都使得长江流域的书院的数量远超其他地区。到了南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变化,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长江流域各地纷纷创办书院,理学家纷纷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如著名理学家朱熹主持江西白鹿洞书院。整个宋代的书院建置数目表明,长江流域的书院数量已占全国总数的74.43%,黄河流域仅占3.25%。——摘编自朱汉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长江流域书院发展的原因。1914年,卢作孚第一次乘船去上海,发现宽阔的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轮船几乎都悬挂着外国国旗,却很少看见中国国旗,心里很不平静。1925年,他在重庆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在长江流域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1935年就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了长江上游。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距武汉仅300公里的宜昌便成了通过长江三峡撤往大后方,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之地。从南京、武汉等地转运到宜昌的8万吨物资、10万难民急待入川。这些难民中,有不少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和在校师生;堆满两岸码头的机器设备都是从上海、南通、南京、武汉等地工厂企业拆迁转运到此的。为完成宜昌撤退任务,卢作孚亲自坐镇指挥,调集民生公司所有船舶,冒着日机轰炸危险,经过40天昼夜兼程,抢在宜昌沦陷前完成了撤退。——摘编自周凝华《民生公司在抗战中的作用》等(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创办民生公司的原因,并分析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发展航运业的历史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某班同学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展项目学习,搜集到以下邮票①《武汉长江大桥》②《上海浦东》③《长江经济带》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克无数技术难关,1957年建成通车。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邮政于1957年发行以上纪念邮票。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为展示浦东的建设成就,1996年,中国邮政发行大套特种邮票。以上邮票的“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主要用于接特纳国外投资者兴办各类制造业。2016年,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种邮票,以上邮票主题为“共抓大保护”。(4)任选两张邮票(写出序号即可),结合时代背景,说明长江流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万年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历史价值:表明长江流域具有万年以上的水稻栽培的历史,证明了长江流域是稻作的起源地。农业是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2)原因: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长江流域造纸术和印刷业发达;宋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的北民南迁,长江流域的人口众多;南宋的都城位于浙江杭州;宋朝科举制度发达,理学受到官方推崇,理学家利用书院开展讲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长江流域书院的发展。(3)原因: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长江航运特权,卢作孚希望夺回中国的内河航运权,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史意义:民生公司在长江流域的运营,某种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卢作孚指挥的宜昌撤退,为抗战大后方保存了大量物资和工厂设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促进了战时大后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答案〗示例:邮票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邮票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江流域的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希望通过上海浦东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邮票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长江大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原始社会(距今1万年前-距今5000年)。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图示中的栽培稻谷遗址分布的大致时间和分布的地区,可以归纳出特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万年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第二小问历史价值,从栽培稻谷遗址分布在长江中下游,这表明长江流域具有万年以上的水稻栽培的历史,证明了长江流域是稻作的起源地;同时,作为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的农业,可以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全国有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三个中心均分布在长江流域”,可知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长江流域造纸术和印刷业发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和宋朝长期战争,而南方相对安定,这导致了大量的北民南迁,长江流域的人口众多,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同时,南宋的都城是浙江杭州,这也推动了书院发展;根据材料“理学家纷纷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同时理学受到官方推崇,理学家利用书院开展讲学活动,这进一步推动了长江流域书院的发展。【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卢作孚乘船去上海,有感于长江上来来往往轮船几乎都悬挂着外国国旗,却很少看见中国国旗,心里很不平静,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长江航运特权;所以其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在长江流域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卢作孚希望以此夺回中国的内河航运权,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1935年就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了长江上游”,可以得出民生公司在长江流域的运营,某种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从南京、武汉等地转运到宜昌的8万吨物资、10万难民急待入川”“有不少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和在校师生”“堆满两岸码头的机器设备都是从上海、南通、南京、武汉等地工厂企业拆迁转运到此的”,可以看出卢作孚指挥的宜昌撤退,为抗战大后方保存了大量物资和工厂设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促进了战时大后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小问4】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史时期。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在材料所给的邮票中来选择两张邮票,然后根据所选择出的两张邮票的时间和邮票的说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对此阶段的长江流域的发展进行说明。邮票①,主要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及成就说明;邮票②,主要结合90年代改革开放相关史实说明;邮票③,主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说明。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32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1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遗址新出土了刻有“太保(召公)墉(筑城)燕”的青铜卣。由此可知()①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②青铜卣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③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④召公通过修建城墙对抗商纣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青铜卣上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对燕国的分封,印证了《史记》的记载,①正确;根据“太保(召公)墉(筑城)燕”可知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②正确;根据铭文的记载可以验证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③正确;召公被分封到燕实在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之后,所以召公修建城墙并不是为了对抗商纣王,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有同学在学习某一时期历史时,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这一时期是()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魏晋隋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B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出现百家争鸣,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列国纷争,排除C项;隋唐时期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出现列国纷争和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B项。3.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可知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统一,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世袭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焚书坑儒”,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C项。4.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并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与文化认同,从而巩固了北魏在北方的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无法加快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汉武帝采用董仲舒思想后,儒家学说开始确立了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与削弱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唐摭言》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进士”是科举制中考中的考生的称呼,所以可知与材料中现象有关的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宗法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中没有“进士”的称呼,排除ABC项。故选D项。6.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唐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汉朝、西晋、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地图中的“吐蕃”“长安”“单于都护府”“渤海都督府”“安北都护府”“靺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唐朝时期的基本史实,故材料是唐朝时期的地图,D项正确;材料是唐朝时期的地图,秦朝、汉朝、西晋三个朝代不符合材料中以上的唐朝的基本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7.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①绘画艺术②河西地区的治理③车马仪仗④中央官职的设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及其描写的内容“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可以看出这可以研究唐朝的绘画艺术、唐朝对河西地区的治理、也可以侧面了解唐朝的车马仪仗,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在材料只有对地方官员的敕封,没有中央官职的设置,故本题选A项。8.北宋开国之初,就对地方官实行任期制,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在任满之后,官员必须离开任职地,回京师重新参加新职的选任。地方官员任期制的实施()A.导致古代贵族政治结束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源于王安石变法的首创 D.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开国后,就对地方官实行任期制,定期考核,同时在任满之后,官员必须离开任职地,回京师重新参加新职的选任,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且古代贵族政治没有完全结束,排除A项;地方官员任期制从秦朝已经开始,排除C项;地方官员任期制不会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排除D项。故选B项。9.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下诏在各地修建孔庙,此后辽朝境内的“华夷”都共同尊孔子为“大圣人”;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辽和西夏的这些做法()①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②造成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激化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和西夏(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辽和西夏统治者,都非常推崇和认同孔子及儒家思想,并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这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这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据以上分析可知③④正确,①错在没有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②错在这些措施缓和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故选D项。1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赋税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A汉武帝推行“初算商车”(商贾拥有车船者须缴纳车船税)和“初算缗钱”(对商贾积存的现钱课税)。有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B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C唐两税法规定“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地税则按亩征粟,土地多的纳粟多,土地少的纳粟少。抑制了唐朝的土地兼并D宋高宗上谕曰:“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带来了宋朝农业的发展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汉武帝推行的促使是为了对商业和商人进行抑制,不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唐代的两税法并没有能够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宋高宗的上谕是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1.明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说道:“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的权力通过票拟体现 B.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C.内阁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D.内阁大学士掌管决策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可知,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是通过票拟来体现,A项正确;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排除B项;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C项;内阁大学士只有票拟权,掌管决策权的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富民》中认为,“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等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由此可知,唐甄()A.轻视农副业的生产发展 B.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C.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可知,唐甄认为发展农民副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唐甄是在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D项正确;唐甄是倡导农副业的发展,而不是轻视,排除A项;唐甄倡导的是农副业生产,并不是主张发展粮食生产,更没有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BC项。故选D项。13.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因此来自平民阶层的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等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并不是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明显的提高,排除C项;“瓦解”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目录横线处可以补充的标题是()第X节____一、前期的统治政策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 B.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C.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 D.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危机初显,表现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因此可以补充的标题是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D项正确;“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应该讲述明朝与蒙古的关系和对东北、西藏的治理,以及满族崛起取代明朝,建立清朝,排除A项;“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讲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应该讲述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的传入,以及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排除C项。故选D项。15.19世纪四五十年代,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士大夫以满腔热情去研究世界及边疆的史地之学,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下列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项正确;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排除B项;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排除C项;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6.洋务学堂简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类别时间数量(所)地点外语学校1862—18643北京、上海、广州军事学校1874—18949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技术学校1867—189616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①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②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③洋务学堂都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④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①正确;根据“军事学校”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②正确;武昌不属于沿海的通商口岸,所以“都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的说法过于夸张,③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7.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时间1852—1864年1866年1875年1877年事件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B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冯子材领导了镇南关大捷,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与收复新疆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8.学者们在研究义和团运动时,发现其除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外,一些地方还打出了“捉拿洋教,振兴中国”“扶保中华,逐去外洋”“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大清亡,中国强”“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等口号。这些口号可以说明义和团运动()①倡导政治制度的变革②具有反帝爱国倾向③领导阶级的理论先进④存在盲目排外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义和团的口号中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①错误;“扶清”体现爱国,“灭洋”体现反帝,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倾向,②正确;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③错误;“一概鬼子都杀尽”带有不加区分反对外国人和西方事物的倾向,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以下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A.《瑷珲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①处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瑷珲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加深,排除A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加深,排除BC项。故选D项。20.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去秋____,不数日而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横线处事件应为()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近代(中国)。据材料“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故“去秋”,是指1911年秋天,再根据“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正式开始,到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正确;维新变法是1898年,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排除B项;二次革命是1913年,排除D项。故选C项。21.能够解释下表历史现象的原因有()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注册的工业公司资本总额1914年8月前146个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个117434500元①北洋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③清政府凭借权力聚敛财富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题干数据可知,一战爆发后注册的工业公司数和资本总额快速增长,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北洋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②正确。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被推翻,③错误。民国初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2.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封建礼教,武器是民主、科学,这次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故材料描写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护国战争是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打倒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排除D项。故选B项。23.阅读“1918-1926年工人罢工次数”图表,对图表中数据变化节点解读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的成立推动罢工运动的展开③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导致了革命的低潮④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工人运动高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①正确;成立于1921年,成立后推动了罢工运动的开展,②正确;1923年镇压革命运动的是北洋军阀,不是国民党,③错误;1925年已经开始了国民革命,成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4.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时间史事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10月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开辟革命新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22-2025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求
- 上下铺销售合同范本
- 临汾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宁夏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
- 劳务派人员合同范本
- 代理经纪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水电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修房劳动安全合同范本
- 酱菜批发合同范本
- 包租协议合同范例
- 公司与个人的技术服务合同书范本
-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八章 数字出版产品开发与分析
-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构造与识图》说课课件
- 产品标准化大纲
-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 《管理学基础(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国有企业“三定”工作方案-国有企业三定方案
- 清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数学试题(解析)
- 建筑业投标师聘用合同
-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