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

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

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

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翼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神奇;好吗?

(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

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

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挪移;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

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⑶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

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者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

1/16

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搜;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

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

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者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

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教学反思

游戏是学生十分爱慕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强

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

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一构思摆法一摆出物体一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

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量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o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味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

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

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者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

思量;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

容。

二、新课讲授

2/16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

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

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

原立体图形惟独惟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X“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观察物体(2)

mmFh®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

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惟独惟一的一种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

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

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

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干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

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16

1.因数和倍数(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者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

12:3=100-25=

220-4=18x4=

25x4=24x3=

150x4=20x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

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

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版书课题:因数和倍数⑴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

题为例;板书:12以=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

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7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者:20是10的倍

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普通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

中不包括0o

4/16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kV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末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x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末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量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H=3….JL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x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教材p7第2-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

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普通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

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5/16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6x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

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版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

18-1=18;18-2=9;18-3=6;18H=…;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x18=18;2x9=

18•••)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普通都是从小到大罗列

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

写两个6)

子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

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

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向来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

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末2的倍数最小是

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6/16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

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

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s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

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

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

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2、2、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

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即将判断出来吗?学了今

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神奇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7/16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6)

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

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

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

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

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

数。

4.那末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

二、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神奇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者2的倍

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7第4题。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8/16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

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

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量、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

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3的倍数的特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_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飞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1533452460986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末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

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xl=33x2=63x3=9

3x4=123x5=153x6=18

3x7=213x8=243x9=27

3xl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

生动手验证)

12-2115-5118-8124-42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9/1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末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1272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广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8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末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

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预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

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练习课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sl3页练习三第7〜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

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

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

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即将就知道找回

10/16

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侈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

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者5;两者合起来

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者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末: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便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

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二、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

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匕同时是2、

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洞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三、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

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不少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量;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板书设计:

练习课

(),2、4的数

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冬位上的骏字之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敬就是3的倍敬一.

偶数I

自然数

奇敬.1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味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11/16

3、质数和合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_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广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量、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一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惟独一个因数惟独1和它不有俩个以上因数

匕由人m珈

2.3耳7、11,L6WS12、

1

13.17.1914.15J6I8.2。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惟独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惟独1和它本身两个

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

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29

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12/16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961717。S3S9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

五、课后作业

练习四P16第2题

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惟独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惟独1和它机

惟独一个因数有两个1认上因数

身两个因教

2、3、身帚7、11、4、68、9、10、

112、

13J7J9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广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

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

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质数和合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