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视察、比较、

估量和测量等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

长度观念。

2、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驾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

法,在估量和测量的活动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实力。

3、在详细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打算: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

格纸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

长方形)、一个高校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

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相识?(小

组沟通后自由汇报)2.推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3.

小结:线段必需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精确,一般状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

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相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相识较

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相识厘米

(1)视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细致视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

你同位说说。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知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

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1

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

"0"。声明:刻度由此起先,从。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

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

度就是3厘米,从。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

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4)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视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

们的长度。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方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

该怎么量?依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

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儿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

对齐行吗?(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

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儿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

1、2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

其次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肯定是整厘

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老师示范,学生视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②从尺的。刻度起先,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

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日我们相识了一个新挚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

五、拓展延长,实践运用。

2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

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

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

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量

法。

师:为了测量便利,人们独创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

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

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

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相识(cm)

量:刻度线对准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第2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进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

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试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

的概念,再通过视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终教材说

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

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使学生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概念。,

3、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驾驭体积单位的学问,培育学生的

动手实力。

教学难点:怎样计量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打算:量杯、石块、体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策略:

故事导入,激发爱好。

通过分组试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实力和自主学习实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协作实力。

在操作试验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其中蕴涵了什么道

理?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

题)

二、授新课:

1.学习并建立“体积〃概念。

试验一:先让学生看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

杯中,你有发觉什么?说明什么?"请学生读题,分组操作试验。

师:通过试验,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

[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试验二: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让学生确认),然后把

大小不同(让学生确认)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学生视

察后提问:你又发觉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提问:通过这个试验,你发觉了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

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通过2个试验培育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实力,熬炼学

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出示实物: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老师:视察这三个物体,你能知道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

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体积〃是怎样理解的?

师生归纳出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

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说明:体积的意义特别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第一个试验,学

生通过视察、思索、相识物体都“占有肯定空间〃。通过其次个试验,

使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显明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

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

2.相识体积单位

老师出示图(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设计说明:老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觉不

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自然引出“体

积单位"的概念]

教者:为了更精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

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

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精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大家数一数,就知道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老师小结:计量长度须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须要面积单位,我

们计量体积也须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精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

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学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老师板书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方法:看一看(它是什么形体)、

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

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

量)

小组之间开展探讨和沟通,〃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全班沟通。(主

要说出体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比划每个体积单位各有多大)

[设计说明:老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

探讨和沟通,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意识和探究学习实力,进展学生的协作实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

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

米各有多大?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依据实际状况来

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

们有什么不同?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设计说明: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

计量单位的相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1(

),表面积是6(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o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o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团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老师出示立体图后问: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

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者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

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态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设计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相识计量一

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

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打算。]

(四)、课堂总结:

师: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第3篇: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视察、比较、

估量和测量等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

长度观念。

2、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驾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

法,在估量和测量的活动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实力。

3、在详细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打算: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

格纸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

长方形)、一个高校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

棋子)一张作业纸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相识?(小

组沟通后自由汇报)2.推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3.

小结:线段必需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二、探究新知1.引

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精确,一般状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

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相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相识较

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相识厘米

(1)视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细致视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

你同位说说。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知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

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1

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

"0"。声明:刻度由此起先,从。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

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

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

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4)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视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

们的长度。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方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

该怎么量?依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

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儿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

对齐行吗?(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

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儿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

其次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肯定是整厘

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老师示范,学生视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②从尺的。刻度起先,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

段?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日我们相识了一个新挚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五、拓展延长,实践运用。

2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

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

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

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量

法。

师:为了测量便利,人们独创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

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

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

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相识(cm)

量:刻度线对准刻度。表示起点。

放平

3

第4篇:苏教版六班级数学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王小兵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和"练一练〃,

练习九的第3-7题。

教材分析:

“比例〃学问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面图

形学问,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

大和缩小〃这种改变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材是接着

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意义的学习,为学习比

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例3呈现了放大前后两张照片,让学生分别写出放大前后每张照

片长与宽的比,比较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借此说明比例的意义;"练

一练〃让学生运用比例的意义,推断给出的四组比中哪几组比可以组

成比例,帮助学生巩固对比例意义的相识。

练习九的第3题要求学生先写出比,再推断能否组成比例,巩固

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第4写出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剪纸中每张的长

和宽的比,并计算比值,再选择其中的两个比组成比例;第5题要求

学生先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分别写出两个长方形长的比和宽的比,

以及每盒长方形长和宽的比,各自组成比例;第6题接着要求学生依

据比例的意义推断相应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7题推断相相关联

的两个量中对应数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既利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又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作一些打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进

一步理解、驾驭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推断所给出的比是

否成能组成比例。

2.使学生在视察、比较、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比例在生

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识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

的内在联系,增加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实力,丰富解决

问题的策略,进展对数学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推断是否成比例及

书写格式。

教学具打算:两幅学校教学楼的图片,一幅长8厘米,宽6厘米,

另一幅长24厘米,宽18厘米。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依据肯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你们

知道在我们人体上也有很多好玩的比吗?

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L1,

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

等等。

知道这些好玩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

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

是一个侦探,只要发觉了罪犯的脚印,就能估量出罪犯的身高大约是

多少了……这里,事实上是用这些比组成的一个个好玩的比例来计算

的。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爱好的身体上的很多好玩的比和实际生活

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跃

跃欲试的心情下进入新课的学习,这可以激起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带

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学问的学习。)

二、回顾阅历,初学比例。1.呈现图片。

老师呈现两幅学校教学楼的图片,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

说说你所得到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的信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表述图形的放大和

缩小的形式;大小两张图片的数据等)

2.初学比例。

老师依据的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放大前放大后长8厘米24厘米宽6厘米18厘米

老师谈话:用数据、算式"说话〃,再来说说"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4:8=

3、18:6=3,长和宽的长度同时扩大了3倍;等等。)小结:

24:8和18:6的比值是一样的,这两个比可以用“=〃连接起来组成

一个等式,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做比例。

老师谈话:放大前后的长和宽也可以用比表示,谁来先说说放大

前长和宽的比?放大后呢?

让学生推断能否用等式表示,即能不能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觉比值相等的比,并用等号连接,让学

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沟通了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比

例的意义做好铺垫。)

三、自学教材,再学比例。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们说的。1.自学

教材。

自学教科书第40页的例3。自学要求:带着下面的问题看书什

么叫比例?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学生沟通。

老师询问:通过自己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比例的意义。)

老师引导学生用例3中的数据来说明。3.小结。(1)比例的

意义;

(2)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看比值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经过视察比较,进一步抽象概括

得出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思维实力。)

三、完成练习,深学比例。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240

千米。(1)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o(2)下午行驶的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o(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两次行驶路程的比和两次行驶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先独立填空,再说说组成比例的理由,写出推断比例的方法和书

写格式。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10:12和25:30(2)2:8和9:27(3)0.9:3和1/5:1/15

(4)1/4:1/8和1/8:1/16用规范的推断比例的书写格式推断能否组成比

例,学生板演,矫正。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每张长方形剪纸长和宽的比”的意思,

在独立完成后,同桌沟通。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先画图,留意理解句子的意思,独立完成,反馈矫正。

(设计意图: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刚好组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

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驾驭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比例的基本

性质做了渗透。)

5.作业

练习九第

6、7题。

四、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一节课必不行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谈

自己的收获事实上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路历程,是提炼数学思

想的必定途径。)

第5篇:苏教版数学相识角教学设计

相识角

杉洋中心小学

李志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从详细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相识平面图形

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推断一个图形是不

是角。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初

步进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形成角

的正确表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摸一摸:只用手摸一摸,不能看,就能猜出是什么图形。指

名学生活动,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相识图形王国中的一个新图形一一角o

板书:相识角

二、探究发觉,建立模型1.联系实物,直观相识角

(出示情境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角。瞧,两个小挚友

在做手工,你能从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生找,并指出在哪)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演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

3.相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板书:一

个顶点、两条边(直的)3.老师示范画角。4.找生活中的角

(1)请大家细致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2)

课件演示

5.辨角(完成想想做做1)6.数角(85页想想做做2)

推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

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做上角的记号。

三、动手实践,深化理解L相识角有大小

第一次玩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其次次玩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

请学生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探讨怎么样才能说明你的角比我的

大。强调比的时候肯定要留意顶点和角的一条边要重合,才能正确地

比出角的大小。

第三次玩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

短无关。

四、拓展延长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篇: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国标本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上

册第56-57页。

1.在详细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

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能初步依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究活动中,经验有序地视察和有条理地

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会生活里到处有数学,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多媒

体课件。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小挚友,刚刚我国胜利举办了第11届全国运动会,老

师带来了几张运动会上精彩的图片,一起来观赏一下。

课件播放开幕式及田径竞赛的相关图片。

2.引入:开幕式上演员站在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观众坐在确

定的位置观看演出;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力拼搏,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可见,在运动会上确定位置特别重要。在日常

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

小挚友的座位也有指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

学问。

(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做操图一一相识第几排第几个1.奇

妙设疑,激发认知冲突

谈话:小挚友们来看,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正在排队做操呢。

课件出示。设疑: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老师最喜爱的,你

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谁吗?假如老

1

师告知你,它在第2个,你能一下猜中吗?师:老师告知大家,

它在第4排第2个。现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质疑:我已经告知大家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你们的看法怎么还

不全都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是要确定这些小动物的位

置,还得接受一个统一的标准。小动物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一起

来听听。

2.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1)确定第几排

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

排第3个。〃谈话:你能依据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怎样确定第几

排吗?引导学生明确:习惯上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2)确定

第几个

提问:那又是怎样确定第几个的?明确: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

个。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第4排第2个小动物是谁吗?(学生回答)

3.初步应用新知

(1)谈话:你最喜爱哪个小动物?请你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

出它的位置。(2)同桌来玩猜一猜的小嬉戏,一位小挚友说出自己

喜爱的小动物的位置,另外一位猜猜是谁?

4.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1.楼房图(相识第几层第几个)

师:天慢慢黑了,月亮姐姐出来了,小动物们已经回家休息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播放小猴的话。

提问:依据小猴的话,你知道它是怎样确定第几层,又是怎样确

定第几号房间的?学生回答,明确方法。

同桌沟通:你想去探望哪位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拓展:老师捡到了一把钥匙。该还给哪只小动物呢?(课件出示:

301的钥匙)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给小动物的房间编号。2.书架图

(相识第几层第几本)课件出示书架图。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来看看小猴家的书架,先来听听小猴是

怎么说的。(课件播

2

放:第一层其次本是《新华字典》)

师:你知道小猴是从哪里往哪里确定第几层的吗?又是怎么来确

定第几本的呢?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的。

师:老师想看《数学家的故事》,你知道它在哪儿吗?师:你想

看哪本书?说说它在第几层第几本,让大家猜一猜。

师:这本书比较靠后,从前面数我们一下子难以数对,那想一想

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来说它的位置呢?说两个字:倒数!

师:假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从前面数比较麻烦的时候,就可以

用这种说法来说说。3.座位一一相识第几组第几个

①谈话:平常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每个小挚友都有自己的座位。

②师生约定编组、编号的方法。

师:我们把最左边的这一组看做第1组,请第1组的小挚友站起

来;指着第2组问:这是第几组?第4组的小挚友,跟老师挥挥手;

请第6组的小挚友起立;第7组的小挚友,拍拍手。

③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方法。

(1)师:知道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吗?

先指名说,再提问,你是怎么数的?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2)

让学生依据约定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座位。

(3)用第几组第几个说说自己好挚友的位置,让大家猜猜他是

谁。(4)请每一组的第三个小挚友起立,请每一组的最终一个小挚

友起立。小结:确定座位时,须要同时知道第几组和第几个。4.电

影院

谈话:小挚友,学习了确定位置就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

问题。我们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电影院,我们先来看上面的星星

影院的场景图。看看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支配的。离大屏幕最近

的是第一排。再看一看它们的座位号是怎么按排的。

提问:你能帮助这三个小挚友很快找到座位吗?这道题就在我们

的数学书上。请你把这三个小挚友的座位找出来以后用铅笔圈一圈。

课件点击验证。

明确:我们在找位置的时候,要先确定是第几排,再找第几号。

送票:出示三排6号、三排7号、三排8号三张电影票,送给你

和你的好挚友。思索:假如两人想坐到一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