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相识说明()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相识不行信B.年头久远导致历史相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探讨角度影响历史相识差异2.1952年,中国起先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化体系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3.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慢慢被划分成一些中心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高校丢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宗教改革使高校丢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化兴起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高校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化4.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A.当地教化经费问题得以解决B.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化革新C.当地传统教化模式即将瓦解D.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化发展5.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心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了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高校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须要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化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化作准备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6.春秋末期,教化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的学问阶层。这()A.反映了私学慢慢取代了官学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D.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7.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列举了两宋书坊名称22个。这些机构起先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书目后等处,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名称。该现象表明()A.两宋已有版权疼惜意识B.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普及C.商品经济促进书坊旺盛D.技术革新推动文化传播8.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保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A.属于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B.具有传承和疼惜文化的功能C.见证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D.展示了英国传统的优秀文化9.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忱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A.标记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10.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11.2024年7月北京暴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台基再现“龙吐水”景观。这一景观充分体现出故宫的建筑()A.布局严谨,井然有序B.好用性与艺术性完备结合C.凸显皇权,树立权威D.主次性与对称性奇异融合12.依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13.西周时期学校的教化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实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其中礼、乐是教学的核心,而老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当。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学校教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B.是培育封建官吏的场所C.体现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调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14.某地有一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留意疼惜,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当地政府确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文化遗产疼惜的哪一原则()A.真实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突出性原则D.完整性原则15.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可以说是“中”字的“|”,而方方正正的紫禁城就是“中”字的“口”,中轴线穿过紫禁城就组成了中国的“中”字。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正中也有一条中心线,连接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山,而与其相交的是一小横,即杰弗逊纪念堂到白宫,组成的是“十”字架。这两种规划()A.隐含了以统一为中心的意识B.反映了专制至上的设计理念C.体现了各自的历史文化信仰D.说明白东西文化的相互融合16.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疼惜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特地化的技术,必需敬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疼惜应留意()A.制定疼惜古迹的法律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建立专业化文物疼惜体系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建性17.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诵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范围上的完整性C.内容上的丰富性D.影响上的广泛性18.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行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定要发生变更。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B.没有加以疼惜的必要性C.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变更无常,具有不行知性19.长期以来,人们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疼惜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疼惜中的重要原则是()A.要疼惜自然环境B.文化与自然协调一样C.要疼惜世界文化遗产D.要疼惜世界遗产,联合国责任重大20.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觉了其实物——佛光寺。这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二、非选择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起先了探究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无价之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保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起先,在人人同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保藏品起先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高校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高校的科学探讨中心。——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独创、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侮“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帮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学问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赐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保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将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缘由。(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博物馆的文化功能。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疼惜”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探讨、保存、疼惜、宣扬、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化)和振兴。——《疼惜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对于昆曲的挽救与疼惜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主见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应当把昆曲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钱完全供应起来,颐养天年。其次种主见创新,假如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当让其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翱翔。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学问,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第六单元检测卷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前面的学者是从天文历法角度探讨《夏小正》;后面学者是从农业角度探讨《夏小正》,说明探讨角度影响历史相识差异,故D项正确;历史并不是确定要依靠考古资料佐证,二者又具有确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历史不会因为年头久远就无从相识,故B项错误;史料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确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错误。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针对的是我国不识字人群,反映出提高全体国民文化素养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这一根本属性,故选D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的辛勤劳动,而不是扫盲教化,故解除A项;扫盲教化仅仅指的是基础教化,完备的国民教化体系应当包含各种层次的教化,故解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来的,材料与“科教兴国”战略无关,故解除C项。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欧洲传统高校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高校逐步演化为近代高等教化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高校学术自由的影响,故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而非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信息主要强调高校的世俗化,而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化,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近代华侨踊跃捐资助学,使学校收费降低,优质师资聚集,偏僻的松口镇初等教化有了很大发展,说明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化发展,D项正确;当地教化经费问题得以解决只是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化革新,B项错误;传统教化模式即将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5.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复原,新中国初期高校改革是为了培育更多的理工人才,促进工业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故选A项;“完善的”表述过于确定,解除B项;“全民高等教化”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教化改革的目的在于培育人才,“平衡文理科系”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学问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春秋末期士阶层的崛起,这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教化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但并未提及官学的衰落,无法反映私学慢慢取代了官学,解除A项;据材料“不拥有政治权力”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不会干脆引起血缘纽带关系的变更,“大大淡化”更是无从体现,解除C项;士阶层的兴起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而非结果,解除D项。7.答案:A解析:材料“这些机构起先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书目后等处,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名称”,说明宋代书商已经具有了早期的版权意识,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是否运用活字印刷技术,解除B项;题干主旨是多个书坊在其刊印书籍上“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名称”,以便于与其他书坊相区分,并没有表现书坊的旺盛,解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及技术革新问题,解除D项。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家博物馆保存了许多古代艺术品,传承和疼惜了文化,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足,无法说明这些艺术品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解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证明这些艺术品来自殖民扩张,解除C项;材料中的艺术品不都是英国本土的,且没有表述英国的保藏品,解除D项。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可知,公众能借阅图书,这体现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C符合题意;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A解除;文艺复兴运动处于14世纪至16世纪,时间不符合,B解除;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近代科学的兴起,D解除。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说明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A项正确;宋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B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印刷书籍大量出现,与社会秩序无关,故C项错误;印刷术发展并没有促进宋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北京暴雨”“龙吐水”景观,可得出故宫几个大殿的台基有排水的好用功能,同时也具备“龙吐水”的观赏的艺术功能,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布局,故解除A项;材料借故宫建筑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没有涉及皇权威信,故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宫的布局,不能体现主次性与对称性,故解除D项。12.答案:B解析:依据《世界遗产公约》自然景观属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13.答案:C解析:礼、乐是政治教化的范畴,强调等级秩序,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化,目的是要教化奴隶主各阶层遵守等级制度,培育文武兼备、知能兼具的统治者,以达到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目的,故选C项;西周时期是“学在官府”,教化由官府垄断,解除A项;西周时期的学校是培育贵族成员的场所,解除B项;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解除D项。14.答案:A解析: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需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当地政府在古建筑群已经损坏的前提下再进行全面翻修和扩建,这主要破坏了文化遗产疼惜真实性的原则,故选A项。15.答案:C解析:北京的“中”字规划体现了专制思维和儒家思想,华盛顿的“十”字规划体现了三权分立和基督教思想,二者均体现了各自的历史文化信仰,C正确;华盛顿的规划不能看出统一思想,解除A;美国首都华盛顿建设体现的是三权分立,解除B;材料无法得出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结论,解除D。1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必需敬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疼惜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疼惜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可解除。1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诵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故解除B;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故解除C;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故解除D。18.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行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疼惜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解除A;“没有加以疼惜的必要性”说法不符合世界文物疼惜的原则,B错误;“变更无常,具有不行知性”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9.答案:B解析:材料“人们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强调的是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2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涉及的唐代壁画与实物佛光寺的两幅图相互印证,可知壁画可作为史料与佛光寺这一文化遗存互证,极大提高了人们对历史正确、客观的相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画与山西五台山地区的佛光寺文化遗存相互印证,没有涉及创作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壁画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的表述确定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画与实物佛光寺可相互印证,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印证了两者的关系,说明壁画的价值来自其本身而非学者的发掘,故D项错误。21.答案:(1)缘由:文艺复兴推动欧洲人探究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保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同等思想;科学探讨和教化的须要。(2)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化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