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_第1页
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_第2页
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_第3页
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_第4页
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古人如何养生?养生智慧在哪里?今人如何养生?案例:两个交大人的养生法则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庄子》庖丁解牛:吴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周代: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道家强调“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儒家注重饮食卫生和欲望节制《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君子有三戒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卷十六》:“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出自《鹖冠子---世贤第十六》,先秦道家及兵家著作《难经•七十二难》:上工治未病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东汉-南北朝(张仲景、葛洪):精气神唐-宋(孙思邈):发展“治未病”思想;开展“饮食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养:保养、调养、补养生:生命、生存、生长积极的预防,主要可通过养生来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状态。扶固正气以抗御邪气养生不仅有助于防病,还可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延长生存的时间:活得更好、更长延长寿命不/少生病提高生命质量美容减肥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目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古人如何养生?养生智慧在哪里?今人如何养生?案例:两个交大人的养生法则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国家政策个人需求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国家政策层面:自我保养、强化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个人需求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加大生活方式转变加大健康风险生活水平提升老年社会预期健康意识提高在以下30个项目中有6项者,即可初步认定处于亚健康状态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2.孤独自卑,忧郁苦闷;3.注意力分散,思考肤浅;4.容易激动,无事自烦;5.记忆减退,熟人忘名;6.兴趣变淡,欲望骤减;7.懒于交往,情绪低落;8.易感乏力,眼易疲倦;9.精力下降,动作迟缓;10.头昏脑胀,不易复原;11.久站头昏眼花目眩;12.肢体酥软,力不从心;13.体重减轻,体虚力弱;14.不易入眠,多梦易醒;15.晨不愿起,昼常打盹;16.局部麻木,手脚易冷;17.掌腋多汗,舌燥口干;18.自感低烧,夜有盗汗;19.腰酸背痛,此起彼伏;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21.口舌溃疡,反复发生;22.味觉不灵,食欲不振;23.发酸嗳气,消化不良;24.便稀便秘,腹部饱胀;25.易患感冒,唇起疱疹;26.鼻塞流涕,咽喉疼痛;27.憋气气急,呼吸紧迫;28.胸痛胸闷,心区压感;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30.耳鸣耳背,易晕车船。中医药养生文化浅谈中医药养生文化何为养生?何为治未病?为什么要养?什么人要养?古人如何养生?养生智慧在哪里?今人如何养生?案例:两个交大人的养生法则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饮食调养四季调摄情志调养运动调养中医调养:药物\针刺\按摩其他安身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扁鹊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饮食调养中医药养生文化《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调养古人如何养生?五谷:黍、秫、菽、麦,稻等谷物、豆类五果: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五畜: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五菜:葵、韭、薤、藿、葱等蔬菜气--温、热、寒、凉味--酸、苦、甘、辛、咸、淡中医药养生文化饮食调养古人如何养生?感受风寒,可见“恶寒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等寒证症状;紫苏或生姜煎汤服用后,发汗,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紫苏、生姜药性温热中医药养生文化发生疔疮、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舌苔黄等热证症状;金银花、菊花等治疗见效;说明金银花、菊花药性寒凉饮食调养古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温性、热性食物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和酸:能收、能涩涩:收敛、固涩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淡:能渗、能利饮食调养古人如何养生?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和酸:能收、能涩涩:收敛、固涩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淡:能渗、能利五味连连看?中医药养生文化四季调摄古人如何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中医药养生文化四季调摄古人如何养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情志调养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怒、喜、思、忧、恐《灵枢·本藏》强调:“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情志调养《素问·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各种情志活动太过,都能伤及心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养性延命录》:“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运动调养《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之动,故恒之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朱丹溪·《格致余论》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运动调养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华佗传》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中医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药物、辟谷《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古人如何养生?《千金翼方》记载了一种自我按摩术:“清旦处起,以左右手按摩,交耳,从头上换两耳,又引发,侧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除”中医药养生文化中医养生古人如何养生?《遵生八笺》提倡鉴赏书画、文房四宝、各种花卉及游览、登高等活动,以陶冶精神,实为当今旅游、登山以健心身观点的理论之源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其他方式琴棋书画服石炼丹性养生沐浴中医药养生文化古人如何养生?其他方式日光浴温泉浴泥浆浴沙浴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读懂生命顺应自然、探求养生之“道”把握阴阳、三因制宜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现象的奇妙生命的起源人究竟能活多少岁生命的生长壮老已生命的自我生克胜复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现象的奇妙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现象的奇妙有科学家估计,人身上有1亿亿个细胞,有10亿亿个微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本身就是细胞和微生物的复合体构成这些生命体的基本单元:细胞?FunctionalinteractionsbetweenthegutmicrobiotaandhostmetabolismNATURE|VOL489|13SEPTEMBER2012生命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态?生物电发光-红外线信号分子磁场?气场?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现象的奇妙生命的起源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中医理论指出:新的生命,起源于两精相搏张介宾《类经》雄雌两神相搏,共成一形,先我身生,故谓之精也。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交结也。……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即正常寿命延续的时间大约在100-120岁《内经》提出“春秋皆度百岁”的长寿境界《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生理、体态、行为和性情等方面的特点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人究竟能活多少岁追求各“尽终其天年”,“春秋皆度百岁”,就是中医学养生的主要目的唐代名医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

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人究竟能活多少岁中医药养生文化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岐伯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十岁、廿岁,机体生长发育:“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四十岁时人的机能和精力最为旺盛:“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四十岁前后,机能也出现了趋于衰减的先兆,“腠理始疏,荣华颓落”五十岁及其之后,衰老过程加速:“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九十岁之后,机体己非常虚弱,常处于老态龙钟状态,“故言善误”进一步发展下去,便可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的生长壮老已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的自我生克胜复胜复:生命过程中的相互关联的各方存在着互相更迭为胜的规律生理情况下,一方的相对亢进达到一定程度时(胜),往往会趋于低落,一方的相对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趋于回升(复)生克: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具有自我调控机制的系统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恒动过程中的自我生克胜复,在运动中维持着生命体的稳定状态,并使生命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过程生命的自我生克胜复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苟子·天论》:“形具则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

形神相得,合而为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人方泰然长寿,故强调“形与神俱”

张介宾:“人身血气为本,精神为用,合是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矣”强调“形神相即”

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金·刘守真:“形质神用”,形体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形体的功能表现《类经》: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

强调:未有形气衰而神能王(旺)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

形质神用,神可御形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

形质神用,神可御形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神灭论》南北朝·范缜在驳斥精神不死、灵魂不灭等谬论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中医学家重视形神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藏安则神守,神守则身强”中医善于运用精神情志疗法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等形体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喜怒之所生,皆生于气”,“气和则神安”《脾胃论》:“血亡则七神何依?”

《道藏精华录·七部语要》:“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中医药养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读懂生命生命活动中的形与神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为痈《灵枢·脉度》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读懂生命顺应自然、探求养生之“道”把握阴阳、三因制宜人天同构人天同类

人天同象人天同数

天圆地方头圆足方日月双目雷电音声四时四肢五音五脏冬夏寒热阴阳夫妻······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由已知的自然现象推知隐藏的内藏功能例:借助对天动地静的认识,以象天动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腑,主泻而不藏;以象地静的心、肝、脾、肺、肾为藏,主藏而不泻。天地与生命相通而互感的共同律则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人体自然节律是与天文、气象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节律例: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四季)肝主晨,心主日中,肺主日入,肾主夜半(昼夜)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古代: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天体运动学天球的天轴与地球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现代: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天体和地球南北极发生磁感应天地感应

音律与天之气相应《后汉书·律历志》不同音频的乐音不同时令气候、物候

时间周期(历)与天地之气的运动相应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昼夜年节气四季人的生命节律生理功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天地同律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地之寒热与天之阴阳的节气相差三节气交例: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大地白天吸热夜间散热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天地气交天人合一的天文学内涵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清轻的阳气主热、主升、主动;飘浮在空中形成苍莽的天宇沉浊的阴气主寒、主降、主静;沉降凝聚成诸如大地之类有形的物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阴阳学说:着重于说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五行学说:试图表述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及其联系方式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人们可以根据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顺应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素问·上古天真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枢·玉版》:“人者,天地之镇也”,肯定了人对于自然变化的积极作用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素问》专列“藏气法时”篇,着重探讨在四维时空范围内,生化于不同空间的藏气在时间过程中的盛衰移易变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中医:“生气(生命活动)通天”,“天人相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违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四季节律七日节律昼夜节律六十年节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地球自转一周24小昼夜节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昼夜节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昼夜节律研究发现:人体双峰一谷“长柄勺型曲线”1)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则较低;2)清晨4:00-5:00点开始上升,6:00-8:00点(也有报道为8:00-9:00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3)16:00-18:00点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00-2:00点(也有报道2:00-3:00点)达低谷四季节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顺应自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少女怀春,女人伤春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读懂生命顺应自然、探求养生之“道”把握阴阳、三因制宜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把握阴阳、三因制宜阴阳法则是人与天地相通之“道”《景岳全书·传忠录》: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把握阴阳阴平阳秘”是人体生理的最佳状态;“阴阳失和”是致病根源;“调整阴阳”是治疗原则;“调和阴阳”是养生之道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因人制宜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病人男人女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幼儿特殊人群:矿工、渔民、钢铁工人、运动员、教师...把握关键:体质差异养生智慧在哪里?三因制宜养生智慧在哪里?中医药养生文化中医体质九分法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因时制宜季节养生时辰养生时差问题宇航员养生把握关键:辨析阴阳衣物被褥增减睡眠调节食物谱改变户外运动选择针灸推拿拔罐...养生智慧在哪里?三因制宜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把握关键:气候冷暖、干湿...养生智慧在哪里?三因制宜《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智慧在哪里?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安全、平衡的膳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睡眠质量注重情志调养学习养生智慧学会休闲旅行适当的中医调养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安全、平衡的膳食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天人观促使人们把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放在最为宽广的背景中加以认识和考察过去养大一只鸡至少要6-7个月时间,现在只要6-7周时间;1968年,中国只有500多万头猪,1亿多只鸡鸭;现在至少有1亿多头猪,130多亿只鸡鸭。这为病毒发生变异,传染给人创造了再好不过的机会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M2.5对健康的确意义?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提高睡眠质量尽量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起居有时日出而做,日落而歇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注重情志调养淡泊名利、适时进退《小窗幽记》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学习养生智慧了解自己了解中医药养生原理了解更多的医药知识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学会休闲旅行1-2年一次当回背包客享受慢生活、享受大自然今人如何养生?中医药养生文化适当的中医药调养中医药知识的累积中医文化的领悟融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