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小数除法第1课时精打细算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自己动笔针对第二小题的竖式,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师:我们今天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看看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教学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教学方案。1.学生看情境图,老师引导找出数学信息:师:图中告诉我们什么?生:知道在甲商店和乙商店买牛奶的总价和数量。师:要想知道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需要先求出什么?生:需要先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各卖多少元。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师:怎么列式?生: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求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列式为:11.5÷5;求乙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列式为:12.6÷6。3.探究算法。(1)师: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计算11.5÷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4)汇总各种方法,师生共同分析每种算法的算理:①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最后再把结果转化成用元作单位的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②将11.5元分成10元和1.5元,先将10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再将1.5元看作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一共是2元3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2.3元。③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4.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12.6÷6。(1)老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竖式。(2)反馈评价: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意思。生:12.6÷6,先将1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元,还剩0.6元即6角,再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0.1元,2元加0.1元等于2.1元,所以商是2.1。(3)完整解题过程:比较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并完成答句。2.3>2.1,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5.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小组交流计算理,优化算法。尝试练习,应用同桌互相说一说。3.计算对比,感悟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相同点,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五、拓展提升用一根长6.8m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六、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4题。乙商店:12.6÷6=2.1(元)2.3>2.1,乙商店的牛奶便宜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成功之处:本节课立足从整数除法与生活经验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探索。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等活动,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足之处:特别注重算理的明了,对于计算的训练时间就减少了,对技能的掌握,就会达不到较高的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算理的教学,还要兼顾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老师出道题来检验一下你课件出示题目。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2.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做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师: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生:当除到商的十分位时,发现还有余数。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请大家想一想下面该怎么预设1:不能除了。预设2:可以在末尾添"0",继续除。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想法。(2)展示汇报,(3)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或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在竖式中的每一步的算理是:18里有6个3,0.9里有6个0.1,剩余的0.3可以看作30个0.01,30个0.01里有6个0.05,所以在商的十分位上商“1”,在商的百分位上商“5”。4.灵活运用,归纳总结。竖式计算:26÷4。复习旧知,唤醒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引发认知冲突。沟通算式与算理的联系,理解算法的合理性。(预设:除到个位有余数)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师: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强调估算的作用。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比一比,谁是计算小神手。奇奇家离图书馆有5km,奇奇的爸爸开车带奇奇去图书馆看书,来回在路上一共用了8分。奇奇的爸爸开车平均每分行驶了多少千米?六、课堂总结用竖式计算。尝试应用,提炼的认识。综合应用,提升打扫卫生(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最后一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成功之处:本节课新增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在教学过程中逐层展示计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个解决,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加以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不足之处: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对应的计算方法的巩固训练时间不足,对技能的训练效果不能一步到位。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充分的练习时间,夯实基础,形成技能。第3课时打扫卫生(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优优昨天在文具店买了5支圆珠笔,共用去5.7元钱。每支圆珠笔多少元钱?(1)指名学生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5.7÷5)中的计算过程(2)计算(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反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2.用竖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1)学生独立计算。预习的情况,引(2)商的十位上不够除时该怎么办?出新课内容。指名学生汇报:商的十位上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教学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试一试"。教学方法。1.霸王龙玩具每盒12个,共12.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1)学生列式尝试计算:12.6÷12。(2)汇报反馈。生:除到十分位时,不够商“1”。生: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在十分位上商0,然后添0继续除。师:(追问)添0后,60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商几?养成质疑、追问生:60表示60个0.01,60个0.01除以12,得5个0.01,在百分位上商5。并独立解决的小结: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一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学习习惯。2.剑龙玩具每盒24个,共18元。平均每个多少元?(1)师:大家看看这题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列式并尝试计算:18÷24(注意:这里学生容易列错算式)。(2)学生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被除数比除数小,在个位商"0"占位,然后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继续往下除。(3)汇报质疑。师:为什么要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添“0”的意义是3.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3题。(1)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即说算理;(2)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除到还有余数怎么办?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怎么办?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商“0”占位;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就在个位商“0”,并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添"0”继续除。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理由。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列式1.26÷6和6.12÷6。先估一估两个算式的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再算一算。3.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7题。题目出示后让学生分析题中的信息,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说一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五、拓展提升六、课堂总结七、作业布置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5题。及时应用,巩固化应用意识。打扫卫生(2)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被除数比除数小,在个位商“0”占位,然后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续往下除。成功之处: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虽然不是简单地对技能的训练,但还是比较枯燥,没有在趣味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练习的气氛要活跃一些,语言要幽默一点,让练习生动有趣。第4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2.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填写下面的表格。复习旧知,引出师:这里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小数除法。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教师根据学生长途,每分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预习的情况,有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教学方案。(2)分组汇报估算过程。(3)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预设: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而54里还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3.列出算式,尝试计算。(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优化算法。①尝试计算5.1÷0.3。②小组讨论。思考: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是否可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③展示汇报,集体评价,优化算法。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第1种:把0.3元换算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51÷3=17(分)。第2种:把5.1看成51个0.1,0.3看成3个0.1,51里有17个3,所以5.1÷0.3=17(分)。第3种:把除数0.3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2)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提炼出最优方法,强调竖式的书写要求)师:你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3)应用算法,明晰算理。竖式计算54÷7.2。老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继续除。师: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和估算的结果一样吗?生:17>7.5,笑笑打电话时间长。小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2)再次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小组讨论估算方法,打开思维,培养估算意识。尝试计算,探究(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2)再次让学生加深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王丽在计算9.6除以一个一位小数时,发现:如果被除数不变,仅把除数当成整数来算,结果是0.6。这个一位小数是(1.6)。1.张阿姨买4.5kg苹果花了16.2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笑笑:5.1÷0.3=17(分)淘气:54÷7.2=7.5(分)17>7.5,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从算理的理解过渡到算法的提炼,过程清晰,体验丰富。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中还有几种情况要区分,即除数的小数位数比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多、少或一样三种情况,需要在练习中让学生掌握解决的方法。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算理的教学,还要兼顾技能的形成、提高。第5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计1.学生计算。算方法。2.汇报方法。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的题目。教学方案。变式计算,探究方法。(1)指导学生列式:5.28÷1.2。(2)学生尝试计算。(3)对比归纳:这道题的计算和复习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这道题除数的小数位数比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计算时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右移动一位。2.方法迁移,拓展延伸。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的其他题目。(1)学生计算并验算:5.28÷0.03。师:这一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想的?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两位。(2)学生计算并验算:8.4÷0.56。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和前面已经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生:被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数是两位小数。生:把除数变成整数,要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法进行计算。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齐。计算后要进行验算,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反馈订正,强化方法。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的第一行。(1)学生独立计算。(2)集体汇报订正。2.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6题。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哪里。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注意两种情况的对比,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结果的合理性。五、拓展提升1.根据144÷36=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2.一间教室长8.5m,宽6.5m,用边长为0.5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8.5÷0.5=17(块)6.5÷0.5=13(块)17×13=221(块)六、课堂总结说一说通过这节课对小数除法的计算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的第二行和第8题。及时总结方法。及时练习,巩固知识的价值。谁打电话的时间长(2)5.28÷1.2=4.4(元)5.28÷0.03=176成功之处:通过变式,进行对比,形成方法,提高技能;注重培养知识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注意的方面比较多,在本节课中还不能全部凸显出来,还要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强化。教学建议:本课教学结束后,还要继续设置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提高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6课时练习一(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梳理师生共同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顾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算法及算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相同,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到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后要进行验算,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1)课件呈现;(2)引导列式;(3)完成计算;(4)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学生汇报答案,梳理方法。3.直接写出得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质疑,形成共识;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10,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师:这个规律在整数除法中我们也学习过,大家还记得吗?(商的变化规律)对,可见商的变化规律对于小数除法同样适用。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2)小组汇报: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1.飞飞和亮亮一共存了272.8元零花钱,将飞飞的钱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2.计算5.97÷0.17,当商是35时,余数是(C)。说一说通过这节课对小数除法的计算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教材练习一第4题。商不变的规律商的变化规律成功之处: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注重培养知识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小数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是比较复杂的,还要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强化。教学建议:本课教学结束后,还要继续设置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第7课时练习一(2)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梳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把除数转化律,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3.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要商“0”占位。5.计算后要进行验算,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二、针对练习1.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1)同桌交流,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①学生填空。②观察比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老师强调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总时间"求平均速度,而不是用“(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来求。(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2)小组汇报,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9题。(1)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0题。事先准备好棋盘纸,分四人小组做游戏。六、作业布置1.用竖式计算。2.某工厂6月份用煤125t,是5月份用煤量的2.5倍。5、6月份共用煤多少吨?通过辨析来纠正小数除法计的错误。律进行强化练应用意识。问题的能力。总路程÷总时间=速度成功之处: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培养知识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还要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强化。教学建议:本课教学结束后,还要继续设置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第8课时人民币兑换(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6.70美元的故事书。复习旧知,指向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取出:6.70美元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兑换外币(板书:人民币兑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1.了解兑换比率。教学方案。师: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的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大家都必须按照这个牌价来兑换外币。(1)课件出示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某一天的国际货币汇率表。(2)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交流:从这个表里获得了哪些信息?2.美元兑换人民币。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上面兑换人民币的问题:6.70美元相当学生列式计算:6.31×6.7=42.277(元)。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有几位小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6.31×6.7=42.277≈42.28(元)小结:因为兑换比率显示,1美元能兑换6.31元人民币,那么6.70美元就是6.70个6.31,所以用乘法计算;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两位小数。3.人民币兑换美元。师: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课件出示问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2)学生汇报:600÷6.31≈95.09(美元)。(3)师生对比两道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求积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币兑换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商取近似值时,要比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4.人民币兑换港币、欧元、新元。课件出示问题: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1)学生独立完成。5000÷0.81≈6172.84(港元)5000÷8.19≈610.50(欧元)5000÷5.11≈978.47(新元)(2)学生互相说一说兑换方法,找到兑换其他货币的规律,以便能达到兑换任意货币的目的。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思考:港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和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一样吗?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00欧元能兑换成多少日元?100×8.19=819(元)7.89÷100=0.0789(元)819÷0.0789≈10380.23(日元)六、课堂总结七、作业布置教材第13~14页"练一练"第3、4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尝试练习。人民币兑换(1)美元兑换人民币人民币兑换美元积取近似数:6.31×6.7=42.277≈42.28(元)商取近似数:600÷6.31≈95.09(美元)成功之处:通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使学生体会到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受到求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平台。不足之处:人民币兑换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对汇率的理解、兑换方法的掌握,在课堂上很难一次性过关。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说想法、感受,及时解决困惑,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效第9课时人民币兑换(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练习,巩固学生经过计算后汇报,集体订正,并总结取近似值的方法。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兑换。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1.人民币兑换日元。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教材第13页"试一试"的第1题。你能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元人民币兑换63371.36日元。2.找规律。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第13页"试一试"的第2题。(1)大家先用计算器计算,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师生总结:规律一:左列每道题的除数都大于1,所得的商都小于被除数;右列的除数等于或小于1,所得的商等于或大于被除数。规律二:从上往下看,被除数不变,除数越来越小,商反而越来越大。反过来,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3)你能再写出一组类似的算式验证上面的规律吗?学生独立写,然后汇报订正。3.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1.冬冬在美国商店买了一支钢笔,花了5.6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奇奇的妈妈去日本旅游,买了一个价值八万日元的相机,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先估一估,再算一算。(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购物节期间,妈妈从泰国购买了价值6000元人民币的化妆品,100泰铢可以兑换20.32元人民币。你知道妈妈买的化妆品是多少泰铢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写得数。1.11105÷9=(0.12345)六、课堂总结七、作业布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6、7、8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教学方案。学生探究规律,师生总结。学生练习、总结人民币兑换(2)规律:如果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如果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进一步学习,系统地巩固了人民币兑换的计算方法和求近似值的方法。同时通过例题和有针对性的练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商的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不足之处:由于学习人民币兑换占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探究商的变化规律用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还有个别同学没有自己发现规律。教学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运用规律去思考问题,提高应用意识。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第10课时除得尽吗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一、问题导入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情境图。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地爬行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出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m,蜗牛11分爬行9.4m。师: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生2:谁爬得快?师: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1.估一估,谁爬得快?教学方案。这里让学生充分地去思考,然后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师: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我们来算一算。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老师巡视: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引导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认识循环小数。(1)什么数叫循环小数?师:根据上面的两个竖式,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师:像24.333…,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2)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师:你们知道循环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吗?怎么表示比较简便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页"你知道吗?"师: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3)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24.333…写作:0.85454…写作:(4)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下面请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学生思考,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学生回答。4.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集体汇报,总结特征。(3)课堂延伸:大家课后再去探究一下,具备什么特征的除法计算商是循环小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尝试计算并讨论。及时练习。(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2)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订正。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订正。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4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一个循环小数是7.405405…,它的小数部分第10位是(4),第15位是(5),第101位是(0)。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3题。练习巩固。蜗牛:9.4÷11=0.85454…而认识循环小数,让学生经历了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在小数的除法计算中为什么有的可以除尽,有的会除不尽?除不尽的,商一定是循环小数吗?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明显缺乏探究的味道。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第11课时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汇报:信息1: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的生活垃圾。信息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t.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2.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独立思考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1)学生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①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②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30.8÷(4×7)=1.1(kg)30.8÷4÷7=7.7÷7=1.1(kg)(3)提炼方法。先说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数量关系,表示具体的意义;再引导观察两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4)同桌互相举例验证规律。师: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思考,你发现什么?(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3.研究除、减混合运算。出示问题: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t,周末每天产圾1.3t。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思考、讨学生理解,形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如果学生分步列式计算,试着引导列出综合算式,并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说明运算顺序,再算出结果。4.探究小数混合运算顺序。先说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算式的计算完成后学生汇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1)指名回答第(1)题,集体补充。(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2)、(3)题,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根据下面的式子,写出综合算式。综合算式:(1.32+1.48)÷0.25综合算式:(8.2+7.92÷1.32)×2.5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其他问题吗?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4题。学生尝试独立调查“生活垃圾”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炼出计算的顺序,从分步到综合,过程清晰,层次清楚。不足之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运算的顺序,对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其第12课时练习二(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梳理1.师生共同回忆小数乘法中积和乘数的关系;小数除法中商和除数的关系。复习积、商的大(1)小组内回忆,交流。小的规律。(2)指名回报,集体完善。在乘法中,一个乘数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等于1,积等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乘在除法中,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2.师生共同回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复习小数混合(1)小组内回忆,交流。(2)指名回报,集体完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部分。(2)集体订正,说说小数乘法、除法的积和商的大小和乘数、除数的关系。(3)写一组类似的算式,和同桌交流。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1)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老师巡视。(3)集体订正,强调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1)说说每个算式的估算方法。(2)确认每个商在图中的大概位置。2.一辆汽车3时行驶226.5km,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9时行驶多少千米?(1)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计算。(2)小组交流方法。(3)汇报:方法一:226.5÷3×9;方法二:226.5×(9÷3)或9÷3×226.5。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对比分析,方法二中为什么要加括号。3.张阿姨给自己家的长方形菜地围上一圈篱笆。已知宽是2.5m,长是宽的2.5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解答,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某服装厂要做600套同样的儿童服装,计划每套用布2.5m,实际每套用布2.4m,实际比计划多做多少套服装?(用两种方法解答)方法一:2.5×600÷2.4-600=25(套)方法二:(2.5-2.4)×600÷2.4=25(套)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第4题。渗透估算的意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意识。问题的能力。练习二(1)方法一:226.5÷3×9方法二:226.5×(9÷3)或9÷3×226.5成功之处: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加深了对积、商的大小规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大小规律、估算的应用,以及小数混合运知识方法的训练形式比较单一,题型和内容缺乏变化。教学建议:还要增加变式练习。第13课时练习二(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梳理1.师生共同回忆什么是循环小数,怎样求商的近似值。(1)小组内回忆、交流。(2)指名汇报,集体完善。①像3.141414…,0.7858585…等都是循环小数。②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以及求商的近似值。2.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计算复习二、针对练习小数除法的计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算方法。指名板书,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6题。(1)课件呈现题目,读题。应用意识。(2)指名列式,说数量关系。(3)竖式计算,集体订正,注意单位要求。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8题。(1)课件呈现题目,读题。(2)先列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集体订正。(强调这两个题都是生活中取近似值的问题,因为衣服是以套为单位,所以所求结果要取整数值。同样,第二小题,商是2,余1kg,根据实际情况,至少要装3个油桶)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7题。(1)课件呈现题目,读题。(2)学生列式,说思路。问题的能力。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9题。(1)课件呈现题目,读题。(2)学生提出问题。(3)选出有挑战意义的问题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0题。(1)课件呈现题目,读题。(2)学生分析,提取信息,小组交流想法。(3)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1.优优在计算一个数除以0.54时,把除号看成了乘号,结果是1.6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一道除法算式10.01÷()≈2.1,如果除数是一位小数,那么这个一位小数是(4.7)或(4.8)。1.计算下面各题。2.有一根绳子长38m,用2.2m可以做一根跳绳,这根绳子最多可以做多少成功之处: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不足之处:小数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知识的应用,还是解题的方法策略,都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认识,但课堂中接触的毕竟有限。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知识的价值、积累方法、策略。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准备: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课件。(二次备课)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图片。师:这些图形中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轴对称”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判断"轴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把教材附页1中的平面图形剪下来,这些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师: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能不能把图形分成两部分,并且两部分的图形完全相同。(2)用折纸的方法,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师:用你自己的方法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汇报:经过对折的方法可以知道①②④⑤⑦⑧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图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1:左右两边的图形和大小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生2:这个图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3.判断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师: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出几条对称轴?在图中画一画,填一填。(出示教材第21页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有2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有4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五个图形有2条对称轴;第六个图形有3条对称轴;最后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全班练习,师巡视指导。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3题。同桌合作,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再全班交流。五、拓展提升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请判断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六、课堂总结图形的特征。教学方案。学生动手操作,剪下附页中的小组交流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说明理由。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提醒学生用铅笔。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2题。轴对称再认识(一)成功之处:在折纸的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掌握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不足之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剪轴对称图形只能安排在课外完成。教学建议:建议举行一次轴对称图形剪纸比赛,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第2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回忆轴对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称图形的特征。的特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学方案。1.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生:是小房子的一半。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得对吗?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淘气画的房子不对。师: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生:画屋顶、房体、门。师:怎样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小组讨论后回答。生: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房子的门左边到对称轴有1格,右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1格。学生在图上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2.画出轴对称图形树的另一半。出示课件,方格纸上画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生1:想象左边的图形是沿对称轴对折后的图形,把对折后的图形展开。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看每个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按照左边图形的形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小组汇报中,教师边听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质疑。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出的方法画出小树的另一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用直尺。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小组讨论,教师总结。3.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师:(出示课件)下面第一幅图中左边是什么数字?如果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需要注意看什么?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回答。生:第一幅图,对称轴左边是数字“2”,最右边距离对称轴1格,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数一数这些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各点,画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师:第二幅图的对称轴在哪儿?图形在对称轴的哪个方向?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独立画出。4.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相同点:画图方法相同。不同点:第二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对称轴在图形上。第三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小组交流,说说淘气画的错在哪里?你是怎么验证的?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次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另一半,运用刚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经历画轴半的过程。在图形之外。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再全班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3题。同桌先互相说说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把下面的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六、课堂总结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把这些对称点按顺序连接起来。七、作业布置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4题。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的比较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和一个完整图形对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学生通过辨析,明白了这两种题是不一样的,但画法上却有相同之处。不足之处:教师对学生的错例收集辨析不够,作业中出现一个完整图形相对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部分学生画图时呈现的是平移的图,而不是对称图。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引导。第3课时平移(二次备课)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学生初步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引导学生说出:(1)第一幅图:国旗上升的过程是平移。(2)第二幅图:柜子上的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3)第三幅图:缆车的运动是平移。2.师:在以前我们学过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学生用手做平移。3.师: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平移)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描述小旗的运动。出示一面小旗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请学生描述小旗是怎样运动的。生1:小旗平移了6格(不完整)。生2:小旗向右平移了6格。2.尝试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1)学生讨论怎样画。不同的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找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样使画出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2)引导学生质疑。师:怎样找出4格的位置?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在小旗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向左平移4格,做上记号。师:找到点不一定能画出和原来的图形一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确定点后还要看原来图形中每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格。(3)学生尝试画图。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引导总结。找到图形上所有的关键点,把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后,再顺次连接各点。(5)引导学生讨论。笑笑移动后的结果怎么和淘气的结果不一样?学生讨论后汇报:笑笑将小旗向左平移了7格。3.尝试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1)独立操作,展示交流。(2)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画的。生1:先确定一个点,把这个点向上平移4格,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图片,作出相应的平移的动作。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说一说,初步描述平移,从不完整到完整。学生总结图形平移的方法与生2:我先找出小旗的关键点,然后把这些关键点向上平移4格,最后连线。(3)观察比较,汇报发现:生1:平移运动前后,图形的大小没变。生2: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没变。生3: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了。4.小船的平移。(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2)巡视后展示学生两种不同的画法。生1的画法:两次平移都是把原图平移。生2的画法;第二次平移是把第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平移。(3)让生对比哪一种对?为什么?生:我同意第二种画法。我认为从两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先",另一个是"再",这两个关键字说明第二次平移是在第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平移,这里有一个先后的过程。要认真分析判断,第二次平移是把谁平移,这是关键。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操作,展示交流。并和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2题。同桌先互相说说,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六、课堂小结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3、4题。引导学生总结学生讨论小结,老师概括。大小和形状不能改变。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和画法。不足之处:对平移几格,有些学生判定方法不对,错误地认为是两图之间的空格。教学建议: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怎样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回忆旧知,为学习新课作铺垫。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预习的情况,有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教学方案。1.交流图案的设计方法。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想法,师课件演示。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稍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图形(基本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得到的。生1:图①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得到的。生2:图②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3次,成为第一行,然后把第一行向下平移3次,就成为这个图案。生3:图③这个图案中既有平移又有轴对称。把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1次,成为两个基本图形,把这两个基本图形向下平移1次,成为4个基本图形,向右作这四个基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成为上面的两行,然后把上面的两行向下作轴对称图形,就成为这个图案。2.操作完善图案。(1)交流星形图案的设计方法,继续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向右平移的图形。师: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生1: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完全一样,是通过平移得到的。师: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仔细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生2:这个图形向右平移了6格。然后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向右平移的图形。(2)继续在方格纸上画下去,完善图案。学生画完第一行后,教师提问: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应该怎样画?是由哪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生3:第一个图形向下平移6格得到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图形。指名说一说想法。生4:连续向右平移6格,平移了三次。师:现在我们看到,把一个基本图形连续平移几次后,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幅美丽3.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师: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生1:第一幅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从中间竖直地画一条直线,先画出左边的图形,然后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右边的轴对称图形。生2:第二幅图先找到第一个基本图形,再向右平移3次,就可以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老师给予指导或提示。(1)选择基本图形;(2)确定设计方案;(3)绘制图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六、课堂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七、作业布置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3题。简单图形——复杂图形(轴对称、平移)(1)选择基本图形;(2)确定设计方案;(3)绘制图案。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画图的时间较久,课堂时间有点不足。教学建议:本课要展示许多精美的图案,没有课件,学生很难观察,这些复杂的图案要是靠手工作图,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使用课件进行展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突出难点。第5课时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轴对称图形、平移。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两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1.轴对称图形。引领学生回忆旧知,整理知识(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平移。图形平移前后,有什么特点呢?(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平移的两要素: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强调:移动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移动的距离不能数错)3.利用轴对称和平移可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知识。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生:前三个图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对折后,两旁能完全重合;第四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2题。画对下列图形的对称轴。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画法。生交流:先找对应点,注意对称轴两旁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连线。生交流完后,师质疑:这三幅图在画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在对称图的外面,其实它们画图的方法是一样的。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生1:第一幅图将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3格,需要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向上平移3格,再连线。生2:第二幅图分别将组合图形所有的端点向右平移3格,再连线。三、巩固练习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图形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图形平移前后,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三第5、6题。巩固基础知识。学生应用的意识。征和画法。不足之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剪轴对称图形学生最感兴趣,可课堂上的时间不允许,只能安排在课外完成。教学建议:建议举行一次轴对称图形剪纸比赛,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9×4=36(人)5×7=35(人)引导列出算式。师:每个算式中的数分别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三、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教学方案。(1)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生: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学生汇报:互相师: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2)根据以下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生: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2.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互依性。(1)师:果果说2是因数,10是倍数。你同意她的说法吗?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生1:我不同意她的说法,因为不知道2是谁的因数,也不知道10是谁的倍组织同桌之间生2:我也不同意她的说法,不能单独说2是因数,10是倍数,应该说2是互说互写,进一10的因数,10是2的倍数。步理解因数与师:是的,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2)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组内说一说。生汇报: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3)你写我说。师:请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3.观察教材第31页,找7的倍数。师:找到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汇报:1组:就是用7分别去乘1、2、3、……得数就是7的倍数。7的倍数有7、14、21……2组:用7去除每个数,得数没有余数的就是7的倍数。7的倍数有7、14、21……小结:判断哪些数是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乘法求的数,也可以用除法去验证。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五、拓展提升3的倍数:3、6、9、12、15……2的倍数:2、4、6、8、10……5的倍数:5、10、15、20……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六、课堂总结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3、5题。倍数的关系。小组交流,互说想法,哪些是7的倍数,然后请同学们汇报。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36的因数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足之处: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给学生互相说一说的时间太少。教学建议:其实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关于猜数的游戏,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下进行开展。1.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和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指名学生说数字,老师说出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既是2的倍数,又是猜数游戏导入,5的倍数,或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5的倍数。师生互动。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数特征做准备。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1.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方案。(1)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3页,这是一张百数表,哪些是5的倍数?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把5的倍数用红笔圈起来。组织学生圈一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圈,独立完成并(2)师:观察百数表中和同学们列举的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列举表中生1:5的倍数的个位上是0或5。5的倍数发现特生2:5的倍数都在第5列和第10列。(3)解释与验证。师:那是不是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或5呢?你能举出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学生举例验证。生:如125、90、110……师:通过刚才的交流验证你们能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师:请同学们先小组内先说一说。生汇报:我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2.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1)师:在教材第33页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学生在百数表中找一找,并指名汇报。(2)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师:请根据自己找出的2的倍数说一说。小结: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验证:举出几个较大数进行检验,看规律是否正确。生:如128、166、180……3.认识偶数和奇数。师:在自然数中,像2、4、6、8、10、12……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叫偶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数。而像1、3、5、7、9、11、13……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师:同学们观察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呢?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都是奇数。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3.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1.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00)。2.写出三个是5的倍数的奇数。示例:15、25、35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4题。组织学生进行举例验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成功之处:通过游戏导入,组织学生说一说、画一画,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2和5倍数的特征,并且通过大量的验证,使学生对2和5倍数特征得到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不足之处:2和5倍数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发现,在新授时应完全放手。教学建议:建议举行一次猜数游戏的比赛,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3课时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3.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人一个计数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也和2、5一样有明显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预习的情况,有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分小组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教学方案。小组汇报。1组:我们小组猜个位上是3、6、9的数可能是3的倍数,但是举了几个例子发现不是全对的,比如:33、69是3的倍数,13、23、26就不是。么规律。师:看来归纳2、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对探索3的倍数不适用啊。我们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仔细观察吧。课件出示百数表。2.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生:我发现3的倍数在百数表中排列有规律,都在一条斜线上。师:如果出了百数表,数比较大,我们怎么判断呢?数的特征。请学生4人一组,将课前准备的小型计数器取出,选15、27、54、68、85、179、的倍数,一人根据是不是3的倍数,把数填在下面的表内。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应的板书。学生通过观察上表,独立思考以下问题:(1)用几个算珠摆出的数不是3的倍数?生:用14个、13个、17个算珠摆出的数不是3的倍数。(2)用几个算珠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这时算珠的个数与3有什么关系?每个数所用的算珠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生:用6个、9个、15个算珠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这些算珠的个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的算珠数就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交流探讨:就是3的倍数。(2)学生举例,再次验证。3.验证规律。(1)根据上面的发现,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并与同伴交流。①自己圈一圈。②同桌互相说说。87、36、60、453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53、65、128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些数都不是3的倍数。(2)我们在两位数、三位数中发现3的倍数特征,那么在四位数、五位数甚至在下面各数中圈出3的倍数,并与同伴交流。生: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