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目标】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和价值;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难点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知识导航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文化的传入(1)过程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1)明末,利玛窦等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1)过程①鸦片战争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学传播渠道大大增加。②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③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④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2)影响①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②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④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1)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3)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4)14世纪,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5)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5)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知识拓展】一、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与特征时期史实影响(意义)特征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1)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陆并举;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2)明朝之前对外开放,兼容并蓄,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明清时期闭关锁国,中国走向封闭、停滞造纸术的外传隋唐(1)唐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2)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国同印度、日本的交流两宋(1)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2)指南针传入欧洲加强了中国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代马可·波罗来华,著成《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清代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取得胜利,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却导致中国闭塞、停滞和倒退习题巩固1.中国儒家认为“百行孝为先”,而日本武士道在形成之际就将“忠"凌驾于“孝"之上,还强调“义”“仁”“勇”“克己”等武士品质。这说明日本武士道的出现()A.适应了日本政治发展态势 B.否定了中国的儒家文化C.意在阻滞中华文化的传播 D.冲击了神道教信仰体系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 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C.主张天人合一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3.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求同存异思想,这一思想在建国后被广泛用于政治上的许多领域,成为指导新中国的一个广泛的政治原则。以下选项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此看法的是()A.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实行三三制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一国两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施 D.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4.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番客篇》 D.《华事夷言》5.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6.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认为: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要求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B.以推进社会变革为宗旨C.主张选择性学习中华文化 D.强调文化交流的必要性7.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D.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