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培优专练50题)-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_第1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培优专练50题)-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_第2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培优专练50题)-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_第3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培优专练50题)-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_第4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培优专练50题)-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1.1994年,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战略》提出了“国家参与和扩展”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制度,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民主自由力量的战略目标。这反映出()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共识B.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C.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思维D.意识形态对峙进一步强化2.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出于对冷战终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误读导致近乎全方位的战略失误,极大地消耗了自身力量,并因此陷入诸多困境之中。同时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大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现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持续、强劲、和平崛起。这表明冷战后()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多极化格局已形成C.中国已经和平崛起D.美国企图称霸世界3.图5分别是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增速(单位:%)和2010—2018年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判断()图5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必要性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C.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扩大D.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丧失4.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大国的相对分量正在减少,中小国家越来越能够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美国奉行霸权主义B.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C.日本追求政治大国D.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5.表1所示为1991年部分国际会议及会议内容。这些会议的召开()表1会议会议内容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研究建立不结盟运动银行七十七国集团会议呼吁发达国家停止贸易保护主义阿拉伯联盟会议加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合作A.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初现B.增强了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C.有利于改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D.改变了大国主导的治理体系6.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反映出()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C.美国力量仍一超独大D.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7.读下列漫画,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美元的霸主地位遭到冲击C.资本主义呈现三足鼎立局面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8.2019年,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家网络,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法德两国举措()A.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B.消除了国际社会间的矛盾C.旨在打破美国独霸的局面D.加强欧盟成员国内部团结9.美国作家克劳萨默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下列选项可用来反对此观点的是()A.欧洲走上了大规模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B.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C.欧盟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重要的国际力量D.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10.1999年,八国集团财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和巴西、中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二十国集团的成立体现了()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实际上被颠覆B.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C.发达国家在全球性危机处理中居主导地位D.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上升11.2005年,筹备近三年的欧盟制宪会议召开,制宪者透露尽管成员国宣扬团结统一及共同理想,但还是火药味十足。宪法推行者面临的争论并不是对这个或那个条款的反对,而是普通民众意愿的表达。比如,法国有10%的新宪法反对者,荷兰民众则有62%的反对者,荷兰人普遍存在恐惧,原因在于像荷兰这种小国在欧盟中会逐渐失去影响力。材料表明()A.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复杂性曲折性B.欧盟政治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C.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D.普通民众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12.针对冷战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厘清“地球村”的现实特点,是人类继续前行的起点。这些“特点”有()①多极化发展趋势②经济全球化③社会信息化④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华约的建立②俄罗斯的强大③中国的崛起④欧盟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图4是国外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作品()图4A.反映了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局面B.强调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C.描绘了冷战阴影下的对抗与妥协D.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形成“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的局面。超级大国的全球事务领导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其他力量中心还无力替代领导地位、提供全球公共物品。这一世界局势的变化()A.造成了逆全球化的浪潮B.背离了和平发展的主题C.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D.标志多极格局基本定型16.近年来,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美国视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不断打压;另一方面,美欧的大西洋同盟关系裂痕不断加深,矛盾难以化解……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反映了()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C.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B.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D.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18.下表为1963年—1992年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这表明()方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3—19731973—19851980—1992大力开放贸易6.95.96.4适度开放4.91.62.3适度反贸易4.01.7-0.2强烈反贸易1.6-0.1-0.4A.建立合理经济秩序的必要B.第三世界国家是全球化推动者C.全球治理体系得到了发展D.全球化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1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同时,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B.仍然面临着巨大阻碍C.受西方国家全面支配D.使经济风险日益增强20.1990—1998年,国际组织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这反映了()A.全球治理体系实现蜕变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合作共赢是东西方共识D.政治多极化趋势受挑战21.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这表明()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涨B.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D.规范化的世贸体系最终建立22.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至G20的变化反映了()A.单边主义外交的彻底失败B.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变化D.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23.某学者指出:“‘全球化的’资本亦将持续从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同国民经济社会条件之差异以及对低劳动成本社会进行剥削之维持中获得大量收益,这些收益将进而拉大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明显的鸿沟,而这也就是所谓‘全球化’的最大特征。”该学者意在强调全球化是()A.全球收益分工的反映B.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C.社会分工扩大的体现D.贫富两极分化的产物24.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B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达到41个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C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D2009年,第一次金砖国家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25.这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内部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管理的分工,使得区域内经济的互补性很强,表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国家也可以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判断,这一区域经济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26.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下列不属于当今世界著特征的是()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趋同化27.图4是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甘地头像右侧的文字是:“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材料反映了()图4A.甘地主张积极向西方学习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C.联合国倡导文化的多样性D.甘地对联合国有重大贡献28.ChatGPT是美国OpenAI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生成任何主题的原始文本,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然而其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些国家和机构颁布禁令或限制其使用。这反映了()A.现代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B.世界各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C.经济全球化助推了新技术的传播D.美国欲以信息技术进行全球扩张29.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购物等已成为民众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A.推动了各国生产方式的转变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30.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2019—2023年的历届主题,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年份届次主题2019年第十八届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2020年第十九届应对世界变局,携手共创未来2021年第二十届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2022年第二十一届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2023年第二十二届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①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②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凸现③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已经消失④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下图是1950—2005年国家间战争和内战的死亡人数。据此可知()A.世界战争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B.国家间战争成为和平最大威胁C.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减弱D.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潮流32.在当今世界,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军事、政治冲突,这些冲突大多通过协商解决,有的虽未解决,但整体可控。因而这一时期,人类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材料可用来说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和平与发展交替前行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发展解决了世界难题33.面对各种全球问题,现有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这()A.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B.表明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C.避免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D.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34.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恶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这表明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B.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C.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D.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35.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债务和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到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A.自然资源的匮乏B.人口压力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C.劳动力严重不足D.存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36.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打着“人权”的大旗,扶植他国反政府力量,制造他国混乱。美国又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混乱。这说明美国()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威胁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试图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D.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37.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38.面对国际极端气候频发的严峻事实,美国悍然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而其人均能源消耗量是中国的三倍。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利益,屡次挑起贸易争端。由此可见,当前()A.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导权B.多极化趋势加强C.动荡与对抗成为时代的主题D.全球治理面临困境39.对于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两者认识的差异源于()A.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B.文明共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二者之间世界观不同D.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真相未现40.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1967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GN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4.9,到1987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20.3。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频发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41.2021年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于11月2至3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回顾了金砖国家推动落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投票权和份额改革,还深入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气候变化、税收、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制定。材料意在说明金砖国家()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B.已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成员C.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D.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42.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又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兴起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C.解决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43.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我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该方案是()A.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B.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44.1964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发达国家,外围是依附于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外围经济的单一化、畸形发展及贫穷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经济造成的。因此,应改变国际贸易格局、缔结新的国际商品协定、实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等措施。该主张()A.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B.强烈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C.意图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秩序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弊端45.表3是不同层级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此表可以说明国际社会()表3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织成立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15年新开发银行成立A.认识到时代主题不再是和平与发展B.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C.筑牢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意识D.以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推动了全球化46.图9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主题图片。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是()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B.一超多强国际格局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47.观察下面漫画,其反映的实质是()A.区域集团化遭到挑战B.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政治多极化不断加强D.逆全球化思潮依然存在48.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出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现象(如图2所示)这体现出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高深莫测B.实时更新C.相互促进D.智能便捷49.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地球更像一个村庄。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绕地球飞行。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人类从宇宙视角观察地球()A.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B.推动了政治全球化进程C.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D.开启了美苏间军备竞赛50.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强化了“政府管理贸易”,并频繁进行对外经济制裁和大幅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先后强化制裁古巴,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及对印、巴的核试验及南联盟等进行制裁。克林顿政府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A.维护世界霸权优势B.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发展C.拉拢第三世界国家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答案速查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DCAD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DDCCAD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BCBDCA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ABDABDCD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DBBCBDDDAA【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出了‘国家参与和扩展’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制度,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民主自由力量的战略目标”可知,美国要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推广到全世界,反映出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思维,故选C项;全球共识的说法错误,中国坚持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政治经济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D项进一步强化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大国……和平崛起”结合所学可知,冷战后美国因为战略失误,陷入诸多困境之中,而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大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现了和平崛起,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目前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大国战略,目前并未完成,排除C项;据材料“并因此陷入诸多困境之中”可知,材料强调美国陷入困境,多极化力量发展,不能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左侧柱状图可知,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和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速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据右侧曲线图可知,在21世纪初,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美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据此可知,在当今世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全球支配地位受到挑战,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故选B项;题干两个图表显示出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但是并没有述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排除A项;左侧柱状图仅是显示出中国和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速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并没有述及其“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右侧曲线图仅是显示出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并不能据此扩大为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的“丧失”,排除D项。【答案】D【解析】据纲要下册第22课所学—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与题意相合,故选D项;“美国奉行霸权主义”“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日本追求政治大国”与材料中“大国的相对分量正在减少”相悖,排除A、B、C三项。【答案】C【解析】据表格内容中“研究建立不结盟运动银行”、“呼吁发达国家停止贸易保护主义”、“加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合作”等内容可知,这些做法对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冲击,从而有利于改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故选C项;表格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层面,而不是政治层面,并且,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国家和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经济区域化组织,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20世纪末,世界治理体系仍然由大国所主导,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大国争取“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侧面反映了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彻底定型,故选A项;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未出现平衡,排除B项;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材料涉及其他大国争取“极”的地位,且材料并未强调美国的地位,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尚未形成,排除D项。【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美元’超人”“这孩子别看年纪小,长得还挺壮实”,可知日元、欧元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严重冲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故选D项;图片中美元依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货币,美元霸权依然存在,排除A项;美元的霸主地位遭到冲击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外在表现,排除B项;“这孩子别看年纪小”说明美元依然是霸主地位,欧元明显处于弱势,排除C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家网络”“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可知法德建立的“多边主义联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有利于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A项;国际社会间的矛盾只能缓和,但是无法彻底消除,排除B项;“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说明法德建立的“多边主义联盟”并不是针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法德两国对“多边主义联盟”,并未反映其他欧盟国家的态度,排除D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美国作家认为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世界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时刻”,但是欧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据此可知,“欧盟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重要的国际力量”可以反对美国作家的观点,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走上了大规模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这与题干时间(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不一致,排除A项;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但是题干内容述及的却是“苏联解体后”的时期,排除B项;“逆全球化”指的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但是题干内容述及的却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排除D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可知,G20非常重视新兴国家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此强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表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上升,故选D项;美国在当今世界仍然是超级霸主,并未被颠覆,但受到了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排除A项;G20并不是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其重心主要在经济上,因此不能代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和全球性的危机处理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但还是火药味十足”“法国有10%的新宪法反对者,荷兰民众则有62%的反对者”可知,普通民众对欧盟宪法态度各异,如荷兰很大一部分民众持反对意见,这说明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复杂性曲折性,故选A项;“荷兰民众则有62%的反对者”说明政治一体化受到荷兰民众的阻碍,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盟政治一体化,而非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法国有10%的新宪法反对者”说明法国90%的民众是赞成或弃权的,得不出“阻碍”结论,且欧洲一体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而材料仅强调政治,排除D项。【答案】D【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中、俄、欧盟、日本等),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故①正确;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21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故②正确;社会信息化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故③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与材料“冷战结束”不符,故①错误;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故②正确;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故③正确;欧盟向着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可看出旧的世界秩序就是美苏之间的对峙,新的世界秩序在美苏之间增加了许多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多极化的产物,即体现了从单纯的两极格局到复杂的多极化的过程,故选D项;材料中美苏旗鼓相当,不符合“一超多强”,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世界秩序,不能反映是否存在恐怖主义,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对抗,不能体现妥协,因为不涉及国家的具体措施,排除C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超级大国的全球事务领导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其他力量中心还无力替代领导地位、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可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下降,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选C项;逆全球化是少数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排除A项;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排除B项;多极化是一种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近年来,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可知,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故选C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且发达国家经济优势还存在,排除B项;据材料“近年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可知,美苏两极格局早在20世纪90年达已经解体,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贸易情况反映了两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人为的规定无法改变这一状况,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格局依旧是美苏两极对峙,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未涉及日本国内市场情况,排除C项;美国限制日本纺织品、彩电出口,不属于国际合作,排除D项。【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可知,20世纪后半期第三世界开放程度越大,经济增长越高,反贸易程度越深,增长率越低,说明顺应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没有发达国家作比较,无法看出第三世界的不利地位,因此无法体现建立合理经济秩序的必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经济的作用,并不是第三世界对全球化的贡献,排除B项;全球治理体系是指全球范围内规范和管理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各种机制的总和,材料反映第三世界贸易政策方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全球治理体系,排除C项。【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脆弱”“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等内容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仍然面临地缘政治、安全风险、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贸易保护主义一直都存在,并不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具优势,但是材料未体现哪些国家全面支配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阻碍全球化的因素,没有涉及全球化对经济风险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90—1998年国际组织数量增长迅猛,其中以非政府间组织为主,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全球性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纲要下册第22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潮流相适应,故选B项;“蜕变”不合逻辑,蜕变指发生质的变化,多指向坏的方面转化,与题意、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西方共识”不合史实,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本国优先的霸权主义,仍秉持零和博弈思维,排除C项;“受挑战”不合逻辑,应为“继续发展,不可逆转”,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会员国……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可知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开启了自由汇率,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故选C项;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涨,“已摆脱”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各国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克服了关贸协定的弊端,使规范化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最终得以建立,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富人俱乐部”“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可知,二十国集团中除了发达国家,还有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且还有俄罗斯、欧盟等重要势力,反映了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多样性,以发达国家为主到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侧面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到发展中国家等参与等的变化,故选B项;单边主义体现的是大国违反世界潮流选择建立或退出某重要国际制度和机构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区域集团化以欧盟等组织为代表,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并非区域集团,排除C项;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和俄罗斯等势力加入,体现了对原有体系的变革,并非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且该说法不符合现实,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全球化的’‘资本’将继续……进行剥削之维持中获得大量收益”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的资本”指的就是资本的全球扩张,故可得出该学者意在强调全球化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虽涉及了全球收益分工,但该学者侧重强调全球化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排除A项;该学者意在强调全球化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而不平等的国际社会分工是殖民侵略造成的恶果即资本扩张的产物,排除C项;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扩张殖民侵略的产物,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结论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一直在加强,但并未形成,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北双方……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互补性很强”可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双方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而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故选B项;欧盟是当今世界上合作程度最高的组织,是欧洲多国共同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中“南北双方”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与材料中“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说法不符,排除D项。【答案】D【解析】“文化趋同化”不合史实,据纲要下册第22课所学可知,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解析】邮票是由联合国发行的,所以代表了联合国的观点,甘地头像右侧的文字是主张一个国家可以接受各地的文化,但也要坚持保留自己的文化,所以反映出联合国倡导文化的多样性,故选C项;邮票是由联合国发行的,所以其中的文字代表了联合国的主张,而不是甘地的,且文字中“但是”之后的部分是其要强调的内容,而不是“但是”之前的部分,排除A项;由甘地头像右侧的文字可知,其主张是关于文化方面的,而不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排除B项;邮票是借甘地这个人物来表达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而不是表达甘地对联合国的重大贡献,排除D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ChatGPT作为一种现代技术,能帮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但也会引发安全教育等问题,可见其作用各有利弊,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世界各国对最新科技运用的监管和规范,且表达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世界各国不断强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并未体现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传播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产物,与美国的霸权扩张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答案】C【解析】由材料“已成为民众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可知互联网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故选C项;“各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传统产业的发展情况,无法推知传统产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传统文化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答案】B【解析】略【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950—2005年国家间战争和内战的死亡人数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说明世界战争对人类自身的伤害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问题,故选D项;死亡人数的整体上递减实际上反映了世界战争规模的总体上减小,而不是战争数量的减少,排除A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碍,排除B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受到战争手段、战争规模和战争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答案】A【解析】题干大意是说,由于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冲突大多通过协商解决,所以这一时期人类在许多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可以用来说明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故选A项;题干是强调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即和平在先,发展在后,而不是二者的交替前行,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和平对发展的意义,而不是发展对和平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和平促进了发展,而非发展解决了世界难题,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除现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外,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提上日程,说明各国人民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故选A项;现有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得不出“变化”的结论,排除B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答案】B【解析】略【答案】D【解析】略【答案】A【解析】据材料“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制造他国混乱”“以反恐为名,发动……,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混乱”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充当“世界警察”,扶植他国反政府力量,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等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这些霸权主义行径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选A项;据材料“制造他国混乱”“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混乱”等可知,美国这些行为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排除B项;美国发动战争造成巨大伤亡,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权,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排除C项;“独霸世界”是美国的目的,但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答案】B【解析】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谷物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长,且速度更快,而且1981年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能源供应与人口增长、作物种植面积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人类要继续发展需要注意能源消耗的变化,所以显示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选B项;题干所述是人口增加与能源消耗、作物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排除A项;题干所述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并未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出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并未体现不同的政治力量,且题干所述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所以不是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排除D项。【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利益,屡次挑起贸易争端。”再结合所学知识(全球治理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可知,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全球治理遇到了一些困境,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发达国家并没有丧失全球化的主导权,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全球治理问题,而不是“政治多极化”问题,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世界“动荡不安”问题,排除C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费孝通作为中国史学家,他主张的是不同文明可以和平共处,美国史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则认为主宰全球的是“文明的冲突”,二人身处的国家不同,所受到的文化影响也不同,费孝通受到儒家文化和天下大同观念的影响,亨廷顿则受西方文化影响,更侧重文明和国家之间的竞争,由于二人文化背景不同,看待世界文明的方式不同,因而对世界文明的格局走向是和平还是冲突有所分歧,故选C项;费孝通也可没有否定文明冲突的客观存在,这属于两者的共同点,排除A项;两位历史学家都没有强调历史发展的情况,主要是针对未来历史进程走向进行判断,排除B项;两位历史学家都是对世界文明发展走向的预测,而不是对确定国际形势的分析,因而与当下国际形势是否扑朔迷离无关,排除D项。【答案】D【解析】1967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GN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4.9,到1987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20.3,比例扩大的历史根源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所以才出现了上述变化,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才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利,造成的破坏都很大,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