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边坡支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边坡支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边坡支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边坡支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边坡支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2761一、工程概况 页一、工程概况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位于简阳市简城镇大井社区,简三路东南侧,站西大道西南侧。建设内容为新建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的住宅、配套商业、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公厕、物管用房、门卫室、地下室以及室外总图工程,包括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以及室外铺装、绿化、照明、室外管网工程等。本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为42627m²(约63.9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65259.27m²,其中:地上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为106567.50m²(包括住宅99720.73m²、非住宅6846.77m²、商业6197.77m²、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300m²、公厕100m²及物管用房用房249.00m²),地上架空层918.18m²,地下室建筑面积56581.48m²。建筑基底总面积为10655.75m²,建筑密度25%,容积率2.5,绿地率35%,机动车停车位1301辆(包括住宅停车位1197辆,商业停车位87辆,其他非住宅停车位8辆)。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物地基允许沉降量<200mm,多层建筑地基允许沉降量<120mm,倾斜<0.004(建筑高度<24.00m)和0.003(建筑高度24.00~60.00m):拟建高层建筑(12F+1~18F+1/2)设计拟采用剪力墙结构,筏板、桩筏基础;拟建多层建筑(1~3F)设计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及桩基础。本次边坡支挡设计主要针对规划站西大道一侧考虑后期总坪堆土收坡(详见边坡支挡平面布置图SB-01)。针对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边坡支挡等级及支挡形式的不同共划分为3段,具体如下:①:I-J段:一般衡重式挡土墙支挡部分,该段该段场地原地面标高432.44~428.73mm,总坪标高434.00m,总坪施工期间堆土放坡将形成最大边坡高度:5.27m,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处边坡类型属岩质边坡,岩体类型不低于Ⅳ类,边坡高度H不大于15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②:J-K、K-L段:①209~248#桩所在段,需考虑总坪回填放坡界线要求限制,基坑支护与后期总坪回填排桩挡土共用排桩支护方式进行处理,该段该段场地原地面最低标高423.50m,总坪最大标高434.00m,总坪施工期间堆土放坡将形成最大边坡高度10.5m,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处边坡类型属土质边坡,岩体类型不低于Ⅳ类,边坡高度10<H≤

15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②249~297#桩所在段需考虑总坪回填放坡界线要求限制,基坑支护与后期总坪回填排桩挡土采用排桩支护方式进行处理,该段场地原地面平均标高421.00m,总坪最大标高433.00m,总坪施工期间堆土放坡将形成最大边坡高度12.0m,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处边坡类型属土质边坡,岩体类型不低于Ⅳ类,边坡高度10<H≤

15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图1临站西大道一侧周边环境场况图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项目区主要为多向宽谷圆顶中丘浅丘陵区,场地整体呈北高南低地势,北侧临简三路高程约440米,地块最低高程约420米,最大高差达20米,地势起伏较大。2.2地层根据工程地质调查、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相关规定对本场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岩土层进行分类。在钻探深度范围内,项目区场地土自地表向下可依次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植物(Q4pd)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层、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层。现对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土质特征描述如下:根据钻探情况,现将各地基土层的性状特征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ml)填土层①1、杂填土①1:杂色,松散~稍密,以粉质黏土及砂卵石为主,含少量砖块等建筑垃圾,形成时间为近3~5年,N120击数一般为1~5击。主要分布于大门、商业1#、9#及住宅2#、3#、7#区域。层厚不均,揭露层厚0.5~7.4m。根据现场访问调查,杂填土层主要为原料场局部开挖回填,自然堆叠形成,该层均匀性差,压缩性高,但其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和砂卵石,不具有湿陷性和震陷性。2、素填土①2:杂色,稍密~中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等组成,经过反复碾压,结构较为紧密,形成时间为近1~2年,N120击数一般为2~7击。主要分布于布于大门、商业1#、9#及住宅2#、3#、4#、5#、7#区域。层厚不均,揭露层厚0.4~18.2m。根据现场访问调查,素填土层主要为料场和便道表层填土,为方便机械和车辆进出、工作回填层,素填土层均匀性差,密实度中等,压缩性低;因其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和泥岩、砂岩碎块石,不具有湿陷性和震陷性。(2)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耕土②:灰黄色,含植物残骸,局部地段含少量有机质、碎石、角砾,稍湿~湿,松散,主要分布于住宅6#、8#区域。厚约0.5m。(3)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黏土③,按其塑性状态可分为软塑黏土③1、可塑黏土黏土③2。软塑黏土③1:灰黄色、灰黑色,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很湿~饱和。主要分布于住宅4#、5#、6#、8#区域。层厚不均,揭露层厚2.1~10.4m。可塑黏土③2:灰黄色、灰黑色,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湿。主要分布于大门、商业1#、9#及住宅4#、5#、6#、8#区域。层厚不均,揭露层厚0.6~9.8m。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④:紫红色,青灰色,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含大量粘土矿物及钙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及风化程度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亚层;强风化泥岩④1:干时呈碎块状,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快软化或泥化,在地表多呈数厘米的松散碎片隙间充填褐色氧化铁薄膜等,岩体破碎;钻探取芯样长一般5~15cm,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40~50,岩体的完整性为差的,属极软岩。主要分布于大门、住宅3#区域,揭露层厚1.1~4.9m。泥岩的风化受出露情况、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和人工开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化差异性较大;总体而言埋深较浅的泥岩风化程度大,埋深较浅的泥岩风化程度小。泥岩风化均匀性差。中风化泥岩④2:部分矿物风化变色,色变浅,裂隙附近矿物多成土状,裂隙被粘土充填,裂隙发育并将岩体切成15~30cm的岩块,锤击易碎;隙间充填褐色氧化铁薄膜等,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节长15~70cm,岩芯采取率一般为70~80%左右,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55~65,岩体的完整性为较差的,属软岩。项目区内分布较少,多以夹层形式存在于泥质砂岩中,揭露层厚0.7~8.5m。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泥质砂岩⑤:红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砂泥质结构,夹薄层青灰色砂岩。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及风化程度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亚层;强风化泥质砂岩⑤1: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破碎,呈块状,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60~70,岩体的完整性为较差的,属软岩。项目区内均有分布,揭露层厚1.2~3.5m。泥质砂岩的风化受出露情况、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和人工开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化差异性较大;总体而言埋深较浅的泥质砂岩风化程度大,埋深较浅的泥质砂岩风化程度小。泥质砂岩风化均匀性差。中风化泥质砂岩⑤2:中厚层状构造,部分夹青灰色砂岩。风化裂隙发育程度一般,结构面不清晰,岩芯呈长柱状,岩质软,岩芯较完整,岩石RQD=70~80,岩体的完整性为较好的,属较软岩。项目区内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0.8m。以上各土层空间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2.3水文地质条件简阳市境内的沱江是简阳最大过境河流,系长江1级支流。北自金堂县入境,南入雁江区境,在简阳境内流长84.9千米,常年平均流量为255-275立方米/秒;沱江东岸有支流环溪河(又称资水河)流入,主干发源于金堂竹篙,支干索溪河发源于乐至宝林。市境内环溪河流长46.8千米,索溪河流长23.4千米,系洪枯水位变幅较大的季节性溪河;沱江西岸有支流绛溪河,发源于龙泉山脉的仁寿县境内,在简城注入沱江,干流长71.5千米。绛溪河亦属季节性溪河,境内有小型水库60座,总库容4367.76万立方米。2.3.1地表水场地地貌单元地表水主要为三岔湖水渠自西由北穿越场地,零星低洼积水、窨井等。该水渠宽约2~3m,水渠深1.5~2.0m,该水渠为灌溉用水,其内地表水受人工调节,平时未见地表水。勘察位于4月,期间偶见渠内地表水流速约1.0m/s,水深约1.2m。其对项目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议在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建设,并做好相应的改渠规划。场地最近河流主要为沱江,距离场地东侧约5km。2.3.2含水层的渗透性场地内主要含水层为填土层①、黏土层③,填土层①具较强的渗透性与含水性能,根据我公司相似工程降水施工经验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场地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填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K)可按15m/d采用;黏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K)可按0.1m/d采。2.3.3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因下部泥岩和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在黏土层表层富集,上层滞水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流补给,以渗流等方式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本次勘察期间为平水期(4月),在勘探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约0.1~12.1m,对应高程419.45m~439.56m。年变化幅度0.5~3.0m,对应其最高地下水位约为419.95~442.56m。上层滞水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及周边工程建设降水等影响,地下水量总体丰富。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上层滞水补给,向下部或地势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水量小,层位不稳定,本次勘察期内未测得稳定基岩裂隙水水位。场地内土层为黏性土,不具备发生管涌及流土的条件。场地地下水受地貌影响,无固定稳定水位,基坑开挖后,会向低洼处排泄,建议基坑开挖过程中,可采取集水明排的方式排泄。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通知(成住建发〔2023〕24号文),拟建场地处于浅丘地貌,场地高差近20m,拟建建筑场地室外地坪±0标高434.5~438.5,最高水位高程419.95~442.56m。2.4地基土力学参数根据《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岩土勘察报告》,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见表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表1土层名称及代号天然重度γ(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抗剪强度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钻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摩擦系数μ基床系数(Mpa/m)天然/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rk(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º)杂填土18.580/881520///素填土19.0100/10162525/15/耕土18.560////////软塑黏土18.5702.51172540/8/可塑黏土19.01204.7221445550.2520/强风化泥岩22.5300/30201001400.40160/中风化泥岩23.5500/30035270/0.452203.0(天然)强风化泥质砂岩24.0400/50251801800.45170/中风化泥质砂岩24.5800/55040360/0.5024015.0(饱和)注:对中风化岩采取抗剪断(直剪)方法确定抗剪强度;对黏土采取天然抗剪确定抗剪强度。三、边坡支挡工程3.1挡土墙支挡方案:考虑到总坪回填进行围墙修建时,暂不允许回填堆土放坡至临近规划市政道路(站西大道),对I-J段采取设置一般衡重式路肩墙(Ⅰ-1型)进行支挡,挡墙顶标高按总坪标高434.00m进行控制,挡墙高度前7m为6.0m,后10m为7.0m。3.1.1编制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5)《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2:90);(8)《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1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16)《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014-2021);(17)《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岩土勘察报告》(2023年6月);(18)《简州大道新居工程(西城嘉苑)项目地下室基础平面布置图》(2023年6月);(19)其它现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及施工手册。3.1.2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要求:不低于房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年限即50年。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针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环境类别属二b,对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参照3.5.3条:最大水胶比0.50、最低强度等级C25(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同时结合《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8.2.2)、最大氯离子含量0.15%、最大碱含量3.0kg/m³,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3.1.3设计资料:1)汽车荷载:按下式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h0=q/γ(h0—换算土层厚度(m);q—车辆荷载附加荷载强度,墙高小于2m,取20KN/m²;墙高大于10m,取10KN/m²;墙高在2~10m之间时,附加荷载强度用支线内插法计算。)2)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φ=35°。3)墙背圬工与填料内计算摩擦角:φ/2。4)填料容重:20KN/m³。5)墙身圬工体容重:24KN/m³。6)容许偏心距:[e]=B/6(B为载面宽度)。7)挡土墙稳定系数:抗滑动稳定系数Kc≥1.3,抗倾覆稳定系数K0≥1.5。8)本项目不考虑地震作用。9)综合地基参数参照表2。综合地基参数参照表23.1.4挡土墙材料及构造1)挡墙基础及墙身均采用C20片石砼浇筑,片石强度不小于30Mpa,参量不超过20%。2)基底应置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墙身稳定。3)基础位于横向斜坡地段时,前址埋置深度S及襟边宽度L应满足表3要求。前址埋置深度S及襟边宽度L要素表表34)填料要求:应优先采用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小卵石、砾石、粗砂、石屑。5)挡土墙与填方段采用锥坡连接,墙端伸入填方段应不小于75cm;挡土墙墙端嵌入路堑原地层深度,土质地层应不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应不小于1.0m,微风化岩层应不小于0.5m。6)挡土墙顶部预留围墙需要植筋部位。7)墙身在岩土分界线以上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排交错布置,孔内预埋φ100mmPVC水管并长出墙背15cm,其端头用土工滤布包裹,最下面一排泄水孔出口应保证排水顺畅,不得阻塞。在泄水孔进水口处设置粗颗粒材料以利排水。衡重台处应增设一排泄水孔。8)在最底一排泄水孔处(一般设在岩土分界处)夯填50cm厚粘土。9)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至15米。缝宽为2cm,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为15cm。10))挡土墙尺寸详见“一般地区衡重式挡土墙尺寸表”图SB-02。3.1.5施工注意事项1)挡土墙应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浇筑,当基坑较深且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2)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工作,以保持基坑在开挖及填筑期间保持干燥状态,避免基坑长期浸泡在水中。3)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得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以前发生土体坍滑,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砌筑的办法施工。4)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条件与设计有出入,请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信息。5)挡土墙基础如置于基岩时,应清除表层风化部分,如置于土层时,不应放在软土、松土和未经特殊处理的回填土上,应置于密实的土层中。6)若发现基岩有裂隙,应以水泥砂浆填塞;若基底岩层有外露的软弱夹层,宜在墙址前对该层做封面防护,以防风化剥落;如基岩为遇水易风化的软质岩应在基坑验收合格后及时砌筑挡土墙基础。7)墙址处的基坑在基础完工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8)墙背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75%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逐层填筑、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9)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挖台阶,然后再回填。10)石料、水泥砼或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11)除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外,未尽事项请按照相关规范及要求执行。3.2排桩支挡方案3.2.1设计计算原则①内部整体稳定性分析:包括施工开挖过程中各阶段及开挖完毕后滑移面边坡的稳定性分析。②外部整体稳定性分析:主要验算支护结构整体的滑移和绕基坑坡脚(和绕桩底)抗倾覆的稳定性及支护底面的地基承载力。③支护面的最大侧压力。3.2.2设计计算参数①土体参数参照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1;②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和该场地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该工程209~248#桩所在段、249~297#桩所在段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重要系数γ0为1.0。3.2.3方案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要求:不低于房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年限即50年。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针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环境类别属二b,对桩基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参照3.5.2条: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C30、最大氯离子含量0.2%、最大碱含量3.0kg/m3,参照3.5.3条桩身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wlim为0.2mm,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参照4.1.2条取最大值不低于50mm,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性质,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辅助设计软件F-SPW7.0”进行支护结构的计算,制图软件采用AutoCAD制作。(1)209~248#桩所在段,在基坑支护期间场平标高428.30m,坑内基底标高423.52m,后期总坪标高434.00~433.00m,,采用悬臂桩支护形式,桩径1000mm,桩中心间距1800mm,桩顶标高按434.00~433.00m控制,对应桩长均为20m,共40根桩,共计800m。若受临边规划站西大道未同步施工因素制约,堆土放坡不能超过建筑红线,则本阶段主要进行基坑支护阶段后的上部桩砼浇筑及桩间采用C25砼进行挂网喷砼处理,待总坪范围内围墙修建完毕后,相对红线外侧自然场地最低标高424.00m将形成10.0m临空面(本支护段落内自桩底标高414.00m处往上9.5m桩长即至标高423.50处,对基坑支护起着关键作用,属于首次砼浇筑段,桩间采用C20砼进行挂网喷砼处理;后期堆土放坡之前灌注砼至标高434.00m属于堆土边坡支挡作用桩长段,可视规划站西大道的施工同步时间与否进行相应取舍施工,属于二次砼浇筑段,桩间采用C25砼进行挂网喷砼处理)。(2)249~297#桩所在段,在基坑施工期间场平标高423.50m,坑内基底标高423.52m,后期总坪标高434.00m,采用悬臂桩支护形式,桩径1000mm,桩中心间距1800mm,桩顶标高按434.00m控制,对应桩长均为38m,共49根桩,共计1862m。待总坪范围内围墙修建完毕后,相对红线外侧自然场地最低标高421.00m将形成12.0m临空面(本支护段落内排桩均属于堆土边坡支挡作用桩长段,可视规划站西大道的施工同步时间与否进行相应取舍施工)。2、材料选择代表HRB300钢,fy=270N/mm2;代表HRB400钢,fy=360N/mm2;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除特别注明外均为C30;焊条HPB300采用E43型焊条,HRB400采用E50型焊条。3、关于方案设计的几点说明①根据本边坡功能、性质及工程总进度计划,本边坡护壁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年限即50年。②由于本设计方案考虑边坡顶部荷载15kN/m,因此在边坡临侧严禁过载;离边坡4.0m范围内严禁车辆行驶和停靠,边坡四周严禁重车通行。③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开挖深度及坡度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④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1000mm,桩中心间距1800mm,其中各段桩长及控制标高可参见图SB-03-01、SB-03-02,桩设计参数详见剖面图及大样图SB-04。支护桩全面施工前应进行试桩。桩身砼强度为C30,钢筋保护层厚50mm,要求一次浇注成桩到顶部。⑤主筋均匀分布;灌注桩与桩顶冠梁纵向主筋采用焊接连接,桩顶纵向钢筋伸入冠梁的长度为冠梁厚度。⑥桩顶冠梁砼强度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施工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02)(2011版)执行。⑦支护桩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施工,严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控制各项施工参数。⑧支护桩采取跳桩施工并应在混凝土终凝后方可进行邻桩施工,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4.5m。⑨支护桩施工过程中,如需采用钢护筒的,建议采用壁厚10mm的;预计埋置深度须至少击穿填土或黏性土层,根据本项目勘察报告,两类土最底层深度距地表高度约3.0~26.0m左右,故预计本项目钢护筒埋置深度约3.0~26.0m左右(具体深度以现场施工时实际深度为准)。⑩支护桩施工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请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的最小厚度为200mm。⑪桩孔垂直度偏差须不超过0.5%,灌注桩成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0mm,桩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0mm。⑫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灌注桩混凝土超灌长度不得小于1倍桩径,且设计桩顶标高以下桩身必须满足设计强度;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桩顶混凝土超灌长度应大于1倍桩径,以满足凿除泛浆后的桩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浇灌时混凝土自由落下高度小于2.0m。成桩后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及夹泥现象出现;桩顶应嵌入冠梁50mm。灌注桩及冠梁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⑬桩基浇筑完成后,施工单位或第三方检测单位应对每根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以判定桩身完整性。⑭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经验提供详尽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提交设计、业主及相关单位,经各方认可后方可实施。监理单位应根据各方确认的施工方案严格监督。⑮其余灌注桩相关施工、检测及监测要求见相关规范与规程。4、钢筋工程施工①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不大于20mm,钢筋笼直径不大于10mm,钢筋笼长度不大于50mm。②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并应设置保护层垫块,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在钢筋笼入孔后,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测得回淤厚度和泥浆密度符合规定后半小时内必须灌注砼,灌注砼应连续以确保砼的强度和密实性,在灌注砼时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笼的垂直位置。③钢筋砼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焊接方式,钢筋连接应满足单面焊10d,双面焊5d。钢筋焊接尚应满足相关焊接规程及验收规范要求。其中主筋接头采用焊接时,主筋接头应间隔错开35d且间距≥500mm,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④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⑤钢筋笼应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成笼的整体刚度,来料钢筋长度及起重机的有效起吊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加强环箍必须点焊为封闭箍,必须与主筋焊接;螺旋箍筋必须与主筋点焊。⑥成形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平整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超过两层;钢筋笼应经中间验收合格方可安装,钢筋笼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应小于100mm。5、土方开挖①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②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③在开挖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的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原则。④在边坡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支护结构及动态坡体的稳定,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坡率应不大于1:1.0,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3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工程桩位移破坏,现场人员伤损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⑤土方开挖至坑底以上30cm时,剩余土体根据工程施工安排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不得超挖,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严禁长时间暴露。⑥边坡顶部严禁大量堆土或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15kPa以内。⑦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顶散水向边坡外按3%°坡度流向截水沟。6、质量检测要求①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采用钻孔检测。面层厚度检测钻孔数每100m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面层强度检测钻孔数每500m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②支护桩质量检测:a.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应对每根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b.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7、边坡监测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边坡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①支护结构施工和边坡开挖过程中需对支护结构,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②结合现场实际,本工程按一级边坡安全等级要求进行监测。③监测内容a.坑顶(冠梁)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基坑周围每20m左右设置一观测点;b.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变位观测:现有建筑物、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c.深层土体水平位移。④监测要求a.支挡结构施工前应取得初读数;b.在土方开挖期间监测频率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执行,泵站施工期间的监测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次数;c.监测频率及报警值详见边坡支挡设计监测图SB-05。3.3边坡监测方案及应急方案3.3.1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要求1.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布置详见《边坡支挡设计监测图SB-05》。2.监测点布置要求1)平面及高程基准点布置在现场布设4个平面基准点和4个水准基准点。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2)边坡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置a、边坡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地方,按照设计要求布置。观测点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b、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3)地面沉降监测点布置在道路边缘地下管线埋设区域。采用预制的砼方桩,桩顶有刻画十字的钢筋露出桩顶2~3mm。埋入深度不小于1.0m,桩周填土夯实,顶部300mm采用M10砂浆或C15砼浇筑至自然地面。4)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a、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地方。b、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采用在距地面0.3m~0.5m建筑墙体上钻孔打入膨胀螺钉,打入深度80~100mm。5)支护结构应力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监测可以直接掌握其受力状态,对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十分重要。锚杆拉力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锚杆布置锚杆拉力计监测锚杆的受力情况,掌握锚杆的实际受力状态。锚杆应力监测数据线集中于PVC管中,顺支护体系接至基坑顶,集中于数据盒中。6)地下水位监测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3.3.2沉降观测周期1.进场的准备阶段设置变形监测点,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设置应力监测仪器。边坡施工进场场平时完成沉降监测点的初测;应力监测仪器在安装前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初始数据的采集,埋设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