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8_第1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8_第2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8_第3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8_第4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期终质量评估试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春天是一个花团锦簇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展示着春天péng勃的生命力;夏天,烈日高悬,酷热会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但使人们更加珍惜夏雨带来的丝丝清凉;秋天,金黄色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幅精致的油画,美不shèng收,冬天的田野中人迹罕至,别有一番静谧之美。(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晕(yūn)谧(mi) B.晕(yùn)谧(mì)C.晕(yùn)谧(bì) D.晕(yūn)谧(mì)(2)根据拼音在文段中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蓬胜 B.篷胜 C.蓬盛 D.篷盛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只要经济基础不变,即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此外,民俗的传承往往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如果传统观念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俗具有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其变异性是绝对的,没有变异的民俗文化是难以无法存在的。(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默写填空。(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2)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观沧海》中既虚写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宏伟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遭人误解,读读《论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学会对待误会的态度。走进名著。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蹲。【材料三】“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1)请分析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请你结合本册书的学习、写出老师教给你的两种常用的阅读方法。(3)请你写出一则读书名言。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飘逝的灰头巾①那是我人生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高考落榜,本来困窘的家境,更显萧疏。我悄悄买了把泥刀,到城里做瓦工。②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又到了。说实在的,我想再去拼一拼。可钱呢?夜阑人静,月光透过篱笆墙的缝眼,照在清幽幽的房里,零零碎碎。躺在竹片床上,辗转反侧,轧得床吱吱地响。一个早更头,母亲披着衣裳,轻轻地坐到床边,把一沓子钱放在枕边。③“哪儿来的?”我很诧异。母亲沉默良久,说:“穷,要穷得有志气。拖了几个月,明儿去上吧。”转过头来,猛然,我发现母亲手上好像少了什么。细细地打量,不见了一副银手镯。我朝母亲望了一眼,没说破,鼻子一酸,眼角湿润起来。母亲缓缓地站起身,煮早饭去了。④丹桂飘香的时节,我进了复习班。⑤那会儿,母亲和我的口粮,一个月拢共60斤稻子,碾42斤米。我在校搭伙,每月需投45斤米。先吃,月底交。离家前,母亲说,月底她送米来,不要我回去拿,说她到学校看看,放心。我不想母亲来。母亲是种地的,穿着寒碜,我怕同学笑话。更何况,工分是母亲的命。缺了,她总要打夜工补上。最终,我没犟过母亲。⑥可到了缴纳口粮的最后一天期限,母亲还迟迟没来,我心里不禁怨怪起来。个把星期前,这里下过一场不小的冰雹,天气骤冷,我也想回家拿条褥垫。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向老师请假了。正要回家,母亲挑着担子,一头挂着米袋,一头捆着稻草垫,踽踽走进校门。头上裹着灰白的头巾,窄窄的、薄薄的,洗得没有了绒头,纱帐一般,额头上方隐隐地映着稀疏的白发。⑦母亲一边放下担子,一边絮叨叨地说怕家里秤小,向二奶奶借了8斤米。多下的,买点馒头。说话间,从围袄里掏出一只高粱饼,红褐色的,一口一口地咬着。原来,那场冰雹来势猛,家里的猪圈被冰雹打塌了。母亲借了茅草、毛竹,请来大舅,修葺一新。猪,是农家人的命根子。田里肥料,油盐开支,出人情,过年做衣裳,都仰仗它呢。这些本想告诉我的,又怕我影响功课。说着说着,母亲眼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滴落在饼上。⑧母亲擦擦眼,释然一笑。那一刻,眼眶湿热,酸涩和愧疚,如巨石,从我心里隆隆碾过。⑨约莫两柱香功夫,母亲要走了。起初,不要我送,叫我歇会儿。到了小镇车站,不肯上车,说坐车头晕。这是谎言,我不想戳破。母亲年轻时走南闯北,从没听说她晕船晕车。临走前,母亲翻过夹袄。从里层灰不溜秋的小褂子里,摸索出一方折叠齐整的油纸袋,拎起袋底倒出钱。“大前天,上街卖了两筐花椰菜。”母亲说。数了数。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儿红艳艳的小嘴。我的心仿佛被深深地剜了一刀。我赶紧掉过头去,遥望远方。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母亲重重地打量了我一遍,从上到下,抬手帮我捋了捋头发,摁了摁我放钱的口袋。“好点上(学)。”冬天的风,透人心骨的冷。母亲把空布袋扎在扁担一头,夹在腋下。不知不觉地,天下起了细雨。黄昏来临,三十多里路,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家呢?⑩乡路弯弯,只见母亲脚步匆匆,走得很紧,全然没有一点老迈的样子。那灰白的头巾,在风中簌簌地飘动。望着她渐去渐远的瘦削的身影,我心里酸滋滋的,泪眼婆娑。在朦胧的泪光中,我仿佛看到她捧着斗碗,一天三顿喝着黑乎乎的大麦粥;在如血的残照里,母亲独倚门框,默默地等着做工暮归的儿子;乡路弯弯,母亲一步步地艰难行走,深沉的夜色将她孤零零的身子吞噬……凄风,苦雨。伫立路旁,感激、内疚、奋发在我心里汩汩回荡。⑪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母亲那簌簌飘动的灰头巾,还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每念及此,一种博大而温馨的母爱浸浴我的全身,激励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砥砺前行。(作者:高桂荇。有删改)6.文章详略得当,回顾了母亲带给“我”的博大而温馨的爱,在这“爱”中“我”四次流泪,情感也随之变化,请你根据已有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我”四次流泪的原因“我”的情感第一次①:酸涩、无力,也感动于母亲的付出。第二次: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身上,只能母亲自己默默承担。②第三次:③心疼母亲,为母亲舍己为儿的大爱而感动,为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而内疚。第四次:母亲步行三十里给“我”送口粮和草垫,在细雨蒙蒙的傍晚走回家。④7.灰头巾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简述三次写灰头巾的区别和作用。8.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是赘笔,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9.作者写“飘逝的灰头巾”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主题加以探究。(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爱到无力①母亲踅①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单影只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作者:丁立梅。有删改)【注释】①踅(xué):中途折回。10.本文写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⑥段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1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13.说说文章结尾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在全文中的作用。三、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C.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振奋。D.年与时驰驰:奔驰。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6.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封家书,作者写此文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B.该语段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论述“静”的重要性,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节俭”的重要性。D.该语段采用了描写、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开篇便直接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统摄全篇。17.在学习上,链接材料中高凤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高凤读书的故事,谈谈你对《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理解。【链接材料】高凤①,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高凤:字文通,东汉人。②护鸡:看护鸡,以防鸡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