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期末文化素质调研七年级历史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A项正确;生活在元谋地区不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因为元谋地区在元谋人之后还有人类生存,排除B项;元谋人不会种植水稻,排除C项;元谋人之后也出现了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的原始人,排除D项。故选A项。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出土的陶器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期半坡居民生活的重要依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典型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C项正确;彩绘龙纹陶盘属于陶寺文化,排除A项;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排除B项;半坡人尚未进入奴隶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年3—7月,苏州市考古所对位于吴中区的塘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多座房屋基址,还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类似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陶寺遗址 D.大汶口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因此题干考古遗址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其中类似的稻作文明可以在河姆渡遗址看到,B项正确;半坡遗址种植农作物粟,排除A项;陶寺遗址、大汶口遗址都有稻作文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突出反映华夏民族的特点是()A.历史悠久 B.文化繁荣 C.多元一体 D.坚韧不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特点是多元一体,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华夏族历史悠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华夏族文化繁荣和坚韧不屈,排除BD项。故选C项。5.古书《礼记·礼运》中记载:“当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做首领,……这就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如今大道不再施行,天下为家……天子诸侯们的权力成了世袭的……”文中“天下为家”指的是()A.天下出现了很多国家 B.天下可以处处为家C.天下成为大家的天下 D.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大道没有了,天下为家”,是指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6.如图是2020年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抗疫宣传海报。图中文物对研究哪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并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因此图中文物对研究夏朝历史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7.三千年前的闪击战,极为血腥残酷。据《逸周书·世俘》记载,此战“血流漂杵”。最后,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该战争是()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阪泉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纣王在牧野进行决战,最后,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所以这场战争是牧野之战,B项正确;涿鹿之战是炎黄联盟与蚩尤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发生的战略决战,排除C项;阪泉之战是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哪种造字方法()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象形是指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部特征勾画出来,材料中就是这种方法,D项正确;假借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排除A项;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排除B项;会意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下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9.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项正确;四羊方尊、利簋和毛公鼎不是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这反映了齐桓公的战争()A.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C.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交流 D.完成了国家的大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中齐桓公征伐山戎导致了山戎所特有的“戎菽”传播到各地,体现了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丰富了当时的农作物种类,C项正确;春秋争霸战争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但题干中未提及促使山戎的灭亡的内容,排除A项;题中只反映了齐桓公的征伐导致了山戎所特有的“戎菽”传播到各地,并没有体现新旧制度的更替,排除B项;完成了国家的大统一要到秦始皇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黄朴民在《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中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为了统一文化,秦始皇()A.变禅让制为世袭制 B.变百家思想为一家独言C.变各国文字为小篆 D.变各国货币为秦半两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统一文化”,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文化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统一文字为小篆,C项正确;变禅让制为世袭制的是启,变百家思想为一家独言的是汉武帝,都与秦始皇无关,排除AB两项;变各国货币为秦半两钱是秦始皇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2.运用年代尺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是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发生于()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公元前209年,B项是公元前209年左右,符合题意,B项正确;A项处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处于西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也是处于西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述了西汉建立几十年后国库财粮富足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得益于()A.休养生息政策 B.士兵还乡务农C.释放奴婢为平民 D.轻徭薄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可得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是东汉的政策,排除C项;D项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4.“汉式帝之孙刘贸差中出土了‘孔子镜屏’和《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族。”根据这些文物可以推断当时()A.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造纸推动文化传播C.四书五经十分盛行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式帝之孙刘贸差中出土了‘孔子镜屏’和《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族。”可得出当时推崇儒学,儒学在西汉已经居于正统的地位,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造纸术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15.苻坚即位以来,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活动),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这些举措()A.体现了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苻坚是氐族人,他所在的国家前秦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但苻坚即位以后,“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说明前秦的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苻坚在位时期,前秦统治的区域在北方,这些政策并不能直接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B项;在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前秦大败,因此,C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影响,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这些措施使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并没有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个王朝中期以后的政治生态示意图,这个王朝是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C项正确;秦朝无外戚和宦官问题,排除A项;西汉有外戚专政,但没有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排除B项;隋朝无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7.《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A.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C.提出“治未病”理论 D.擅长外科手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可知,华佗这是在强调运动的重要作用,说明他认识到运动有益于健康,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佗对运动的认识,BCD项明显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8.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周瑜曹操兵力对比约5万20余万(号称80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同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据“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19.《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20.“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 B.王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洛神赋》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家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根据题意,C项正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排除A项;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代表作《兰亭集序》,排除B项;北朝贾思勰撰写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政治进步,各国为提升国力进行争霸战争,支持小农经济和地主阶级,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李定一《中国史纲要》(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并概括其影响。(2)材料二中“商君”指谁?他是如何支持“小农经济”发展的?(3)孔子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自由讲学”?材料三中的“黄金时代”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局面?(4)根据以上信息概括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答案】(1)标志: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铁器牛耕的使用)。影响: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2)商鞅;重农抑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3)创办私学;百家争鸣。(4)社会大变革时代。(或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从“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封建制的形成。【小问2详解】从“商君治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为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实行重农抑商,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通过创办私学的形式,进行“自由讲学”。从“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种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小问4详解】从铁器牛耕的出现、各国之间的变法与征战,百家争鸣的出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变革。2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多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实际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地方政权。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最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在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图2中秦统治者所创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地方政权存在的问题?(3)材料三中这一时期实现全国统一的是哪个政权?(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答案】(1)图一:分封制;图二:郡县制。作用: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2)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3)西晋。(4)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等。(观点正确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图2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故图1和图2在地方上分别采取的措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成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多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实际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地方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地方政权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有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样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最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这一时期实现全国廷议的是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小问4详解】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等。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探究【凿空西域】材料一图一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丝绸古道】材料二图二:丝绸之路示意图(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根据材料二地图完成这条当时把中国丝绸运往罗马的主要路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填大洲)(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种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材料三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袄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4)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来文化持何种态度?这条千年古道是中国古代繁荣的见证,请你为保护和复兴该通道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①.长安②.欧洲(3)葡萄或者石榴等。(任意一例即可)(4)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建议:要保护沿途的资源和环境;维护道路的畅通;对古道遗址进行保护;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图一,从“张骞出使西域图”可知,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二图二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汉朝的都城长安,终点是欧洲。【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水果传入中原。【小问4详解】从材料三中的“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可知,古代中国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海纳百川。本小题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要保护沿途的资源和环境,维护道路的畅通,对古道遗址进行保护,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等。24.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不同的时期,各民族关系也各异。这些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现代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一当户灯:河北省博物馆藏高12厘米,灯盘径8.5厘米,盘高1.6厘米。西汉中期。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注:前165—前113,汉景帝之子)出土。当户是匈奴官名,灯作当户跪擎铜灯形象。铜俑着直襟短衣,右袒,身后左袖束成长尾状拖曳于地,支持灯座保持平衡。手有臂禱,脚着长靴。昂首,右腿跪,左手按膝,右手上举托灯盘。灯盘敞口,直壁,平底,盘心有烛钎。(图片来源考古中国)材料二南北朝时期图片展示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交融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户灯”反映了西汉初期和匈奴之间怎样的关系?概括这种关系最终是如何解决的?(2)材料二中图片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族交融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关系:敌对(意思相近也可);解决: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本目: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北魏的统治(或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3)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的内容可知,当户灯的当户是跪下臣服的形象,这反映出西汉初期汉朝与匈奴间的敌对关系。最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通过漠北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使得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二中的图片,从“穿汉服北魏陶俑”等图片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北魏鲜卑族开始穿汉服了,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是为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北魏的统治。【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中的“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交融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可知,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2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外语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方程模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复利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学院《动植物检验检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等六市2025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试题(3)试卷含解析
- 湖北省恩施市巴东县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4月考历史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杭州余杭区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调考(4月)英语试题含答案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 第6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中年级版)
- 中职语文 大国工匠——彭祥华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喜达屋明星服务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610
-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 服装面料采购合同
- 斯伦贝谢定向钻井和旋转导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