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野外调查目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这也造就了我国地质灾害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破坏力大等特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云南省洱源县地处横断山与云贵高原交接部位,地貌众多,地形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而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许多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本次调查通过对洱源县的基本概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当地泥石流原因,并给出一些防治建议。洱源县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宾川两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km,南北最大直线距离68km,县境周长约340km。2、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洱源县地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近三十年多来洱源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经济稳步发展,轻工业、商业、餐饮、服务、旅游等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洱源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东片区6乡镇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明显高于西片区3乡镇,其中西山乡各项主要指标均明显低于其它乡镇,属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最低的乡。3、气象洱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降水具有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坝区及河谷地带的特点。洱源县城年平均降水量719.2mm,降雨集中在5~10月。4、水文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盆地、河谷错落,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水系发育,跨澜沧江和金湾沙江两大水系。以马鞍山及南延段为界,以东属金沙江水系,以西属油澜沧江水系。植被洱源县属高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带,森林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森林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分布最广,其中以云南松林分布面积最大。洱源县森林植被覆盖率在地域上呈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黑惠江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近三十年来,洱源县停止了规模采伐森林,同时实施了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森林覆盖率正在逐渐提高。洱源县泥石流的诱发因素1.降雨降雨是触发天然地形产生滑坡、泥石流的最主要的因素,洱源县年降雨量达719.2mm,50年最大年降水量1140.5mm(1966年),最小年降水量469.7mm(1958年);降雨集中在5~10月,其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2.2%,7~9月间多出现连续数天降雨。降水使河流深切构成了斜坡临空面,冲刷坡面致使坡面覆盖物随水而流失,使的下部岩石继续遭受冲刷而流失,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改变坡体内的水动力条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与降雨强度时间吻合,降雨的强度大小和年内分配均匀度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活动强度。据统计,洱源县90%以上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每年6~10月,一些大规模灾害或群发性灾害发生在暴雨时段,丰水年份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大与降水正常年份。2.地震地震是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之一。洱源县位于中甸-剑川-大理地震带,区内活动性断裂分布较多,受其活动的影响,境内地震频繁,据资料显示,近500年以来,区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3次,震中烈度7~8级,近年来3~5.5级的地震时有发生。较强烈的地震多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灾情,同时极易形成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出现较大地质灾害险情。3.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改造自然的重要营力,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原有自然岩土体的赋存条件,揭露了大量原为埋藏状态的软弱岩土层,改变岩土体的性质,增大了岩土体的渗透率,从而使地表水或降雨更易进入坡体,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地质灾害。洱源县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建国以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不断扩大和加速,诸如毁林开荒、乱砍乱伐、城镇及乡村扩张、修筑公路、开矿采石、兴修水利、电站建设、过度放牧、等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促进了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产生了较多人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明显加剧了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活动正逐步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活动,灾害活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洱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和诱发因素比较充分,造成调查区灾害数量多,分布广,活动频繁,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发育、危害较严重的县份之一。(洱源县部分地质灾害受灾图片)二、野外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资料利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渠道查阅关于洱源县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受灾情况以主要受灾害类型,了解这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该地区的基本概况,方便了解发生泥石流灾害的诱因及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季节等等。三、防治措施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极易淹没周边农田,堵塞道路造成交通瘫痪,摧毁周边建筑设施等,对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坡面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一种通过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等措施减缓坡面泥石流形成的治理性手段。其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合理耕牧等措施来保持坡面水土,调节坡面的地表径流大小,从而减小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最终达到降低泥石流的危害性的目标。具有风险小、投资小、治理效果持久、增加生态稳定性以及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避让措施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以及旅游开发等地的选址工作需需要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坡面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划定可能发生的地理位置及影响范围,尽可能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工程措施这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4)应急性措施每年6~9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四、总结洱源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存在明显的规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且活动较为强烈,灾情、险情均较重,而东部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及活动相对较弱,灾情、险情相对较轻;从时间上看,灾害主要形成、活动于降雨集中的每年5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