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6400字】_第1页
【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6400字】_第2页
【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6400字】_第3页
【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6400字】_第4页
【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6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32067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76191.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38(1)有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研究 115153(2)有关教师人事制度政策的研究 2311281.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7997(1)关于“县管校聘”相关的研究 231953(2)有关教师流动的研究 426400EQ\o\ac(○,1)教师流动内涵和特征的研究 449611.3对既有研究的评价 628038参考文献: 7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询2010—2021年有关文献,统计发现关于“县管校聘”背景下教师流动研究呈不断上升之势,围绕“县管校聘”,共检索到448篇文章;围绕教师流动,共检索得到2716篇文章,以“县管校聘下教师流动”为主题进行检索,包括期刊文献9篇文章和硕博文献4篇文章).现将现有文献综述如下。1.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有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研究西方对教师流动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我国相比较科研成就也比较高,多数国家为了加速教师资源科学配置,采取不同手段。从区域角度进行分析,戴娜·德费奥等学者认为教师流动成本高是因为各学区之间师资投入差距大,以芝加哥为例,每所学校每年需要花费两万美元左右。因此,为了减少教师流动性给基础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善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苏珊娜·勒布等学者则认为,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成为当地的弱势人群。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论文认为影响教师工资上涨原因包括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政府政策导向以及社会文化观念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流动性大。这说明了地方财政压力较大。造成教师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环境差、缺乏自主权和价值观念不端正等等。达林-哈蒙德认为,加大教师的入职培育力度和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是解决资源流失问题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并给予小学适当的补助,鼓励教师到农村和城市工作,同时也要保证教师的待遇,如小学的年终分红等。查尔斯·威利认为教师资源分配应该从“补救”向“防御”转变,通过培养高质量师资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间的教学差异。(2)有关教师人事制度政策的研究美国提出了教师领域“人才流动激励与培训”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农村学校建设之中。PitirimA.Sorokin认为美国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教育行政组织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来提高农村学校流动教师的素质。政策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美国在教师流动激励政策针对薄弱学校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提高目前流动教师的教学素质,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日本的教师流动成果显著,早在1949年制定了《教育公务员特别情况法》,对教师是公务员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因素制约,使得日本中小学教师不能长期从事教师职业。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合理流动。1965年制定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运作法》更进一步规定了教师经常流动制度要进入广域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明确界定各级各类学校与地方公务员之间的人事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为教师的科学流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规划教师队伍的结构与规模、注重职位变迁、加大人事监管力度;教师流动主要集中于偏僻区域学校,其收入来源以薪资和抚养津贴为主,“津贴补助”为辅。同时,日本政府还规定享受特殊津贴的教师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扶持方针来执行,并在教师薪资待遇上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日本教育与人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日本教育与培训方面具有以下特点:日本政府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基质量较高;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充足的师资储备以及完善的基础设备;英国一直注重师资科学配置与流动频率,英国教师流动频率过高不仅会导致师资不足,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师队伍质量。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必须要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英国教育学者们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理措施,促进教师经济效益提高和工作压力减轻,并不断地增加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方式,帮助解决当前教师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加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1.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关于“县管校聘”相关的研究截至2021年,知网以“县管校聘”为关键词的期刊资料428篇。文献包括三个部分:县管校聘实施情况和相关问题,影响因素研究、提高政策实施效率的方法。EQ\o\ac(○,1)政策执行现状研究栗祎晗认为“县管校聘”政策强调师资的双向流动,能够为县域教育输送持续的人力资源,从而为教育振兴战略提供保障。庞汶认为落实城乡中小学“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是破解中小学师资不足问题和提升县域教育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程镜伊认为目前“县管校聘“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成熟文件制度逐步形成;"教师流动”比例不断提高;"教师人事关系“由于交流方向发生变化;"优质资源集中”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当然在实施中还碰到不少问题。“县管”范围不够清晰。王凤认为“县管校聘”改革中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工作细节。如校长与副校长身份不同时如何进行管理等问题。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学科,职称,编号不变,体制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缺乏促进政策实施与执行的成熟制度,成效相对不高。李哲认为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流程复杂且缺乏有效交流渠道等原因,“县管校聘”实施效果并不显着。由于缺乏成熟的配套方案,很难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县级政府相关部门间缺乏成熟,有效的协调机制,部门间界限观念强,部门间拘泥于各自利益,合作程度不高,教育行政组织合作中遇到问题,导致行政效率不高郑银中在评论福建省“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现状时指出,师资制度问题尚未解决;校本观念难转变,教师不愿意参与;政府措施不严厉推动政策执行。陈久平用浙江省“县管校聘”为例,得出了教师个人利益受到阻碍、学生及家长需求定位矛盾等结论。方正和谢晨对广东省某县市区“县管校聘”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执行中出现了行政协调难度大,上级统筹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EQ\o\ac(○,2)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从微观上,王媛媛分析显示全县教师配置不尽合理,实际情况是教师均衡分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行政部门监管权限不到位、政策法规偏少等问题。县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合作不充分,协调机制不成熟等。各部门之间界限感强烈。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与协作;部分学校对资源配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学校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内差异较大。赵汝慧认为县教育局也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各部门各持己见,缺乏协作,乡镇学校对资源配置没有自主权,致使资源浪费严重。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些都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教郑永祥认为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的有限性造成了县域义务教育的行政效率不高。教师均衡配置执行结果令人担忧。如侯杰,李锐和张茂聪认为,受办学历史原因,经费投入比例,学生素质和城乡师资差距等等因素影响,最严重地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衡。从宏观上看,专家学者们注意到扭曲是我国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导致扭曲问题存在着诸多现实因素,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如学者易华良按其性质把扭曲问题划分为10种类型,指出教育政策执行涉及到教育政策,执行者,目标群体等等不同因素,这些因素较为复杂。各种因素均可成为教育政策失真之主要原因。何雅丽认为,教育政策是主观和客观因素互相影响的产物。当前教育政策不够成熟,执行机构与人员认识不够完善,对应能力不足,监督,考核与问责制度欠缺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EQ\o\ac(○,3)政策执行中改善策略研究为了顺利地完成政策目标并有效避免在执行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所提出的改进策略一般是从以下两种类型出发:一是以在执行中所遭遇的部分教育问题为主线,针对政策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蒲紫君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对“县管校聘”教育政策在执行中所遭遇的问题提出了宏观对策。对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所遭遇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包括人员编制审批,师资聘任方式,师资轮岗交流和师资退出机制。在郑银忠看来,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强调了政府指导性管理及有关监督评价职能以促进政策落实。杨晓光在对我国教育改革进行反思后认为,当前我国学校发展存在着“重规模轻质量”,“重内轻外”等问题,应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陈丽萍认为。高瑜从保障教师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保障教师权益、健全教师权益保障的方针。操太圣、卢乃贵等基于教师管理的一般性,主张教师基础管理要落实政府的组织作用,完善教师资源结构。(2)有关教师流动的研究EQ\o\ac(○,1)教师流动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关于教师的流动,专家认为主要分三类:一是专业教师到别的学校去担负教学工作,二是专业教师改行从事教学工作,三是在别的专业获得教师资格以后当教师。一、教师流动状态视角分析。操太圣及其他学者认为教师流动以职业内部流动为主,职业之间流动为辅,它既关系到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也关系到教师本人的选择。谢秀英及其他学者认为,教师的流动主要表现为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校间的教师流动。鲍姝琼认为教师流动有助于加速教师间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妥善解决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保障学生享有公平教育权利。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引发“择师”问题,不利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后者则可能使学校陷入办学困境。邱艺平认为应以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为导向来解决这一矛盾。将引起师资配置的不平衡和教育的停滞。二是以区域流动为研究视角。邓泽军等认为,教师流动既包括城市向农村流动,但其流动一般沿着如下路径进行: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流动。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在选择教师流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出现了“城多校少”与“县多校少且分布不均”现象。曾志强调教育均衡,强调通过教学支持,岗位轮换或者相互聘用的方式来完成资源流转。三是在教师流动自治视角下可将教师流动划分为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张文华.江苏丹阳认为政府对教师流动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二是非强制性的政策调整。其中强制性的制度安排表现为法律规范、行政命令等。前者以二者独立地遵循市场交易规则为前提,而后者表现为某种强制力。EQ\o\ac(○,2)教师流动存在问题的研究当前国内教师流动存在着单向和无序现象,制约着教育科学发展。其中教师实际工作区域及环境的改变也将深刻地影响到其家庭及日常生活。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部分中小学存在着“流失率”高、流失学生多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阻碍了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另外,对流动前许诺的保证与支持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引发了教师和学校的争议与冲突。基于以上前提,石亚娟以教师管理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行政交流中教师参与率不高,一些县还未建立起成熟的交流体系,造成教育失衡。在流动特征方面,学者王彦才,范国锋在实证调查中认识到教师流动具有无序性与单向性,农村与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不断流失亦是其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上,鲍传友和奚胜南认为对教师流动缺乏正确监督和成熟制度,致使教师正当要求无法满足和合法权益无法维护。另外,王凯也就城乡教师互动中存在的一些个别情况做了实地调查与分析。认为由城市走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能适应交通,日常生活状况,学生基础差异和学习动机的强弱。EQ\o\ac(○,3)加快教师流动的策略研究林佳,吴惠强站在制度建设的高度强调:“应重视高端平衡、厘清不同管理机构的权责、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教育规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对薄弱学科及师资力量不足地区的支持力度。另外,李茂森强调:“应建立成熟的管理政策,建立科学流动激励制度并对教师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在文化认同视角下,王立嘉,李万宏认为校园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自身价值提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地域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流动教师成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流动性大。流动教师自身文化与接受学校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对立。但若二者深度互动并构建成熟交流渠道则能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杨跃还指出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实现更高层面的互动。不仅要顾及个人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的平衡层面上支持教师的互动交流和有意识的参与。在利益分配层面上,顾书明着重指出:“教师流动制度变革的全过程将对现有利益产生影响。要妥善解决利益冲突问题,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成熟的体系,使之和谐发展,进而营造和落实教师流动机制"。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第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第三,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第四,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第五,注重学校文化建设。1.3对既有研究的评价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教师人事变动和流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已形成一定理论。国外关于教师流动的研究比较完善,制度也比较规范。美日两国充分考虑了教师流动的意愿,落实福利待遇。美国对教师流动政策相对宽松,日本对教师流动政策比较全面且有保障措施。外国教师流动的效果比较显着,为我国教师的流动提供了一些借鉴。但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不同国家在教师流动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思考,我国县城和日本,美国在教育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国内关于“县管校聘”“教师流动”的研究很多,包括“县管校聘”下教师流动的现状、问题,针对困境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部分对策。但是国内教师流动实际案例不多,覆盖范围不大,关于“县管校聘”政策的研究比较分散,缺少系统性,没有针对具体县域的“县管校聘”下教师流动问题做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所提建议仅止于理论层面。参考文献:[1]张海荣.山西晋中:“四轮驱动”强劲激发区域办学活力[J].中小学管理,2020(11):8-10.[2]张文华.江苏丹阳:“人岗相适”,让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J].中小学管理,2020(11):17-20.[3]王艳丽.“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的困境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20):13-14.[4]林佳,吴惠强,汪方昶.国家级试点P县“县管校聘”各方态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12-17.[5]叶慧铮,林小珠.韶关市浈江区实施“县管校聘”制度的案例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08):58-61.[6]李茂森.中国城乡教师流动政策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20(05):113-121.[7]李茂森,曹丹丹.我国“县管校聘”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2(07):42-46.[8]黄全明.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政策取向及实践省思[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2):78-82.[9]魏玉祥.“县管校聘”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10):13-15.[10]裘君霞.“县管校聘”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师过激行为的成因分析与网络化规避策略探究[J].职业,2020(05):54-55.[11]范文卿.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的实施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1):9-11.[12]李国强,邵光华.县管校聘背景下教师流动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4):8-11.[13]向立,李鹏,徐萌.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的探析[J].管理观察,2019(26):144-146.[14]李国强,袁舒雯,林耀.“县管校聘”跨校交流教师归属感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2):78-84.[15]李茂森.“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