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983.4-2023 工业机器人 运行维护 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正式版)_第1页
GB/T 42983.4-2023 工业机器人 运行维护 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正式版)_第2页
GB/T 42983.4-2023 工业机器人 运行维护 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正式版)_第3页
GB/T 42983.4-2023 工业机器人 运行维护 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正式版)_第4页
GB/T 42983.4-2023 工业机器人 运行维护 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5.040.30GB/T42983.4—2023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2023-09-07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42983.4—2023 Ⅲ 1 13术语和定义 14预测性维护流程 2 3 36.1基于模型的方法 36.2数据驱动的方法 46.3混合方法 5 57.1预测方法选择 57.2预测结果评价 5 6附录A(规范性)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的经验模型 7附录B(资料性)基于经验模型的寿命预测 8附录C(资料性)基于仿真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 ⅢGB/T42983.4—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42983《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的第4部分。GB/T4298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在线监测;-—第2部分:故障诊断;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1)归口。GB/T42983.4—2023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在支撑智能制造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运维标准缺失、滞后和系统性不足等问题,会导致技术要求难以统一,产品质量缺GB/T42983《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通过监测工业机器人状态开展运行维护以提高工业机器人 第1部分:在线监测。目的是规范和确定工业机器人在线监测的术语、监测参数类型、监测项目和监测方式等。 第2部分:故障诊断。目的是规范和确定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流程、在线故障报警和离线测——第3部分:健康评估。目的是规范和确定工业机器人健康评估流程、健康评估体系和健康评估方法等。——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目的是规范和确定工业机器人预测性维护的对象、预测方法、维护计划和管理流程等。1GB/T42983.4—2023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第4部分:预测性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的预测性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6391—2010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GB/T12642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1264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GB/T20921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词汇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4607—2009滚动轴承寿命与可靠性试验及评定GB/T35089—2018机器人用精密齿轮传动装置试验方法GB/T37718—2019机器人用精密行星摆线减速器GB/T42983.1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第1部分:在线监测GB/T42983.2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第2部分:故障诊断GB/T42983.3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第3部分:健康评估GB/T12643和GB/T209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维修repair为保持和恢复产品处于能执行规定功能状态所进行的所有技术和管理活动。3.32GB/T42983.4—2023注:表现为相关性能参数的持续下降。注:包括基于模型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工业机器人的预测性维护应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3GB/T42983.4—2023对象确定数据积累否是是是剩余使用寿命足够?否否图1工业机器人预测性维护流程5预测性维护对象的确定工业机器人预测性维护对象应基于如下因素确定:——故障发生是否有安全隐患;—-—故障发生是否引起明显经济损失;——预测效果能否满足运行维护要求。6预测方法6.1基于模型的方法a)宜建立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的寿命模型,包括经验模型或仿真模型。——对于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部件,建立经验模型;针对减速器,在输出转速nm和负载转矩Tm下,按照附录A的规定,建立减速器寿命经验模型;针对伺服电机,当伺服电机直驱减速器或通过齿轮传动时,其寿命模型可参考上述减速器的经验模型;当伺服电机连接带传动时,按照附录A的规定,建立伺服电机的寿命经验模型;基于经验模型的伺服电机寿命预测见附录B。4GB/T42983.4—2023b)宜通过经验模型或仿真模型,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的负载寿命,拟合负载率和负载寿命,获得“负载/负载率-寿命”曲线,见附录D。其中,减速器等机械部件的负载率可通过公式(1)计算: (1)式中:Lk—-—第k种工况对应的负载率;nm——输出端平均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no——输出端额定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Pm—平均当量动载荷,单位为牛(N);C——基本额定动载荷,单位为牛(N);Tm——输出端平均负载转矩,单位为牛米(N·m)。T₀———输出端额定转矩,单位为牛米(N·m);e——寿命指数。c)宜通过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剩余使用寿命:——监测统计部件在不同负载率下的累积工作时间,t时刻的损耗度可通过公式(2)计算:式中:F,——t时刻的损耗度;K,——t时刻之前的所有负载率等级数;DA———在负载率L。下的累积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Tk———负载率L,对应的负载寿命,单位为小时(h)。——t时刻,在负载率L,下的剩余使用寿命SR,可通过公式(3)计算:SR,,k=(1—F,)×tk (3)6.2数据驱动的方法采用数据驱动方法进行寿命预测,宜采用图2所示的二级阈值机制。一级阈值为退化阈值,即监测到退化进行预警;二级阈值为故障阈值,即需要停机维护。退化退化监测和跟踪预测阈值阈值寿命期望T图2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示意图5GB/T42983.4—2023数据驱动的方法包括设定阈值、选择预测时机和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a)阈值包括故障阈值和退化阈值,设定阈值宜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工业机器人不同场景和工况;c)数据驱动的方法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统计数据驱动的方法:--—当同类设备的失效样本数据较为充足时,宜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等;--—当同类设备的失效样本数据量较少时,宜采用统计数据驱动的方法,如维纳过程退化模6.3混合方法综合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寿命预测。7寿命预测7.1预测方法选择预测方法宜选择基于模型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模型的方法,所需参数为按照GB/T42983.1中的规定获取的伺服电机转速和转矩;——针对以电容、电池和IGBT等电子器件为薄弱环节的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所需参数为按照GB/T42983.1中的规定获取的伺服驱动器直流母线电压、直流母线电—-—针对工业机器人本体,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所需参数为按照GB/T12642中的规定获取的工业机器人性能参数、按照GB/T42983.3中的规定获取的机器人整机和部件的健康分数;———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所需参数为按照GB/T42983.1中的规定获取的各关节控制偏差和按照GB/T42983.2中的规定获取的观测器残差;关键故障特征,如振动的均方根值、声发射的能量和有效值、伺服电机绕组的三相不平衡度等。7.2预测结果评价寿命预测的结果分为概率分布和点估计两种形式。—-—如果预测结果是寿命的概率分布,宜可直接根据概率分布计算得到其置信区间(如95%),若置信区间过大,说明工业机器人退化的随机波动性大,退化趋势暂不明显,此时预测结果还无法指导维护,待退化趋势逐渐明显,预测结果置信区间将逐渐收敛到可接受范围;若临近故障的预测结果仍未收敛到可接受范围,应修正预测方法。 如果预测结果是寿命的点估计,宜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获得一组寿命预测样本,再对这些样本进行统计得到其近似概率分布,再按照概率分布的形式进行结果评价。6GB/T42983.4—20238维护计划和管理时机和资源。由实施人员开展维护活动,记录维护过程;维护完成后,由评估人员进行维护效果确认和测试标宜搭建工业机器人预测性维护支持系统,为寿命预测提供在线监测、预测方法等数据和工具支撑,并记录预测和维护过程的相关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应符合GB/T22239的规定。7GB/T42983.4—2023(规范性)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的经验模型A.1减速器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包括谐波齿轮减速器、行星摆线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等,寿命薄弱环节为齿和轴承等易损件。按照GB/T37718—2019中6.8和GB/T35089—2018中9.3的规定,减速器在输出转速nm和负载转矩Tm下的寿命模型通过公式(A.1)建立。……(A.1)tm——减速器在输出转速nm和负载转矩Tm下的经验寿命,单位为小时(h);to——额定转矩下的设计寿命,单位为小时(h);no——输出端额定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e——寿命指数,对摆线类减速器偏心滚子轴承,e=10/3;对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e=3;输出端平均负载转矩,单位为牛米(N·m)。A.2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直驱减速器或通过齿轮传动时,宜采用公式(A.1)的寿命评估模型,其中,对于使用滚子轴承的电机,e=10/3;对于使用球轴承的电伺服电机通过带传动时,其寿命薄弱环节为轴承和转子等易损件,按照GB/T24607—2009中6.4和GB/T6391—2010中5.3.1规定的寿命评估算法,伺服电机的经验寿命可通过公式(A.2)计算。……(A.2)Tm——电机经验寿命,单位为小时(h);C——基本额定动载荷,单位为牛(N);fm——力矩载荷因数;fa———冲击载荷因数;8(资料性)基于经验模型的寿命预测B.1伺服电机经验模型1B.1.1经验模型1的建立过程结合公式(A.1),伺服电机的经验模型1包括转速剖面确定、平均转速/负载转矩/平均负载转矩的确定、疲劳寿命计算。B.1.2伺服电机转速剖面确定根据电机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电机在一个大周期内的转速剖面,即转速-时间运行曲线,如图B.1所示。r!r!nin00.1-30000.74.14.9s图B.1某伺服电机转速剖面示例B.1.3伺服电机平均转速nm确定伺服电机平均转速由公式(B.1)计算。nm——一个周期内的平均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n;——t;时刻的实时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to——一个周期时间,单位为分(min)。B.1.4伺服电机轴承周期性负载转矩确定惯量盘加载方式时,存在油封摩擦力矩T₁条件下,轴承输出端负载转矩等于轴承输入端转矩(电9GB/T42983.4—2023机内部电磁驱动转矩),分别计算伺服电机在加速阶段、匀速阶段、减速阶段的周期性负载转矩。B.1.5输出端平均负载转矩Tm确定由加速—匀速—减速半个小周期轴承负载转矩公式以及加减速对称曲线可知,积分过程中加速和减速的油封摩擦力矩可相互抵消,而只有匀速阶段油封摩擦力矩可真正作用,则一个大周期内输出端平均负载转矩Tm由公式(B.2)计算。……(B.2)式中:T;——n;对应的实时转矩,单位为牛米(N·m)。B.1.6疲劳寿命计算伺服电机的最薄弱环节为滚动轴承,以滚动轴承的寿命代替伺服电机的寿命进行计算,基于疲劳累计损伤原理,轴承疲劳寿命由公式(B.3)计算。……(B.3)B.2伺服电机经验模型2B.2.1经验模型2的建立过程结合公式(A.2),伺服电机的经验模型2包括转速剖面确定、平均转速和轴承负载确定、疲劳寿命计算。B.2.2伺服电机转速剖面确定同模型1。B.2.3伺服电机平均转速nm确定同模型1。B.2.4伺服电机轴承负载确定首先,确定伺服电机轴承的预紧方式。其次,在电机轴输出端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时,建立电机轴的受力平衡方程,根据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方程,联合轴承的刚度曲线,计算出每个轴承所承受的径向力F,和轴向力Fa。最后,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由公式(B.4)计算。P;=XFr,;十YFa……(B.4)式中:P——t;时刻的当量动载荷,单位为牛(N);F,;-t;时刻的径向载荷,单位为牛(N);F--—t;时刻的轴向载荷,单位为牛(N);X—-—径向动载荷系数;平均当量动载荷Pm和当量动载荷P;的关系由公式(B.5)计算。GB/T42983.4—2023……(B.5)式中:N—-—一个周期内的总转数,单位为转(r);N₁,N₂,N₃——不同转速等级下运行的转数,单位为转(r),ZN,=N。B.2.5疲劳寿命计算疲劳寿命tm与基本额定动载荷C和平均当量动载荷Pm间的关系由公式(B.6)计算。……(B.6)GB/T42983.4—2023(资料性)基于仿真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C.1概述定工况条件下的寿命模型。C.2机理分析面分析确定每个最低层次单元在全寿命周期内可能承受的载荷类型,进而分析确定每一个最低约定层次单元所有可能的失效机理。C.3数字样机建模C.3.1建模过程数字样机建模包括几何建模和有限元建模两个步骤。几何建模可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直接建模,也可在有限元软件中建模,几何模型进行适当简化。C.3.3有限元建模a)材料属性设置,优先采用经过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