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论与阶级分析_第1页
国家理论与阶级分析_第2页
国家理论与阶级分析_第3页
国家理论与阶级分析_第4页
国家理论与阶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斯考切波革命的理论斯考切波批判的理论聚合—心理学理论

系统/价值共识理论政治-冲突理论马克思主义第1页/共66页聚合—心理学理论

心理动机:当人们觉得有资格获得有价值的事物和机会,而现存的事物和机会与之存在差距时-即著名的相对剥夺条件-出现时,人们就会变得义愤填膺。第2页/共66页系统/价值共识理论意识形态:通过借用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詹森提出,一个正常、没有危机的社会应该被看成是“价值协调的社会系统”。所以一旦出现不协调的现象,社会中的人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并由此而转向由革命运动提倡替代性价值。

第3页/共66页政治-冲突理论组织形态(吸收以上两种基本理论):无论人们不满聚集到何种程度,除非他们能够最够最低限度地成为有组织集团的一个部分并获得某种资源,他们就不可能参与政治行动(暴力行动)第4页/共66页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自为与自在为革命目标动员起来时,革命才会发生劝诱过程结构论与意志论的结合革命是发生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第5页/共66页历史比较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社会理论家(一致性逻辑解释)历史学家(相对主义)一般性因果关系理论进入历史背景

第6页/共66页摩尔的分析方法《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历史、结构与暴力阶级结构:被支配阶级、支配阶级、君权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资本主义道路:英国、法国反动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普鲁士共产主义道路:中国、俄国第7页/共66页第8页/共66页斯考切波—现实主义国家观

一种组织的、现实主义的国家观不仅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途径,而且也不同于将政治权威的正当性作为重要解释概念的非马克思主义分析途径。

ButthefatalshortcomingofallMarxisttheorizing(sofar)abouttheroleofthestateisthatnowhereisthepossibilityadmittedthatstateorganizationsandelitesmightundercertaincircumstancesactagainstthelong-runeconomicinterestsofadominantclass,oracttocreateanewmodeofproduction.第9页/共66页对国家的理解

它是一套以执行权威为首,并或多或少是由执行权威加以良性协调的行政、政策和军事组织。任何国家都要首先并主要是从社会中抽取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来创设和支持强制组织和行政组织。第10页/共66页自主性国家理论脉络马克思主义分析途径: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米利班德:《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普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对于马克思主义将国家融入社会的这种持久的社会学倾向,几乎无人质疑。”第11页/共66页国家自主性对阿尔杜塞的继承重申历史唯物主义多元决定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

第12页/共66页作为逻辑起点的国家对人道主义马克思的批判历史循环论批判第一个流派认为,阶级是历史的主体,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结构产生和转化的因素。(卢卡奇,葛兰西)。“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第13页/共66页第二个流派,可以在某些“职能主义者”例如盖格、达兰多夫以及法国最近出现的鲍迪尤对马克思的解释中找到。作为一种结构体系的社会只是一个供参考的框架,而构成这个体系的动态—历时成分则表现为“阶级冲突”。这种历时性分析,仅仅说明了“人创造他们自己的历史”这种历史循环论概念。

第14页/共66页阶级与权力

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社会阶级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它表示结构的整体,表示一种生产方式或者一种社会形态的模式对承担者—他们构成社会阶级的支持者—所产生的影响:这个概念指示出社会关系领域内全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第15页/共66页

权力关系以社会关系为其活动的领域,权力关系就是阶级关系;社会阶级概念表示结构对处于“冲突”中的各个阶级的实践关系的影响,在这个范围内,阶级关系就是权力关系。国家权力-国家机器-权力中心第16页/共66页官僚制的自主性

由于官僚本身是没有权力的,那么他的相对自主性无非是它在阶级斗争得权力关系中归于国家的那种权力;国家权力是掌握在各个阶级手里的,因为国家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权力中心第17页/共66页波拿巴主义

这就意味着,这种自主是被刻划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游戏中的一种可能性,实现这种自主的各种变化和形式要依靠各种社会势力的具体形式,这种自主既不能降低到这些势力平衡的那种一般图式,也不能降低到构成凯撒主义特殊现象的基础的那种灾难式图式第18页/共66页其一,对政治的低估:政治丧失了其作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相对自主水平的特性。将政治溶化在经济中,将经济纳入到政治中。其二,缺乏国家权力统一和政治权力统一的总的概念。其三,既缺乏政治权力相对自主的概念。其四,缺乏阶级斗争概念或者误解了政治阶级斗争理论。第19页/共66页国家是阶级关系的凝聚《同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超越结构主义阶级分析《独裁制的危机》提出策略性理论超越国家的主体性与工具性国家是阶级关系的凝聚第20页/共66页分析对象

为什么是中国、俄国与法国?对比较历史分析而言,黑格尔的格言确实值得坚持:密纳发的猫头鹰要到黄昏才起飞。时间足够长久,可以对所有这三场整体性革命转型进行研究和比较。换句话说,有可能对革命的进程—即从旧制度的崩溃到结构独特的新制度的出现—进行追踪。第21页/共66页所有三场革命都发生在富裕而又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农业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曾被殖民者征服。他们的旧制度都是原生型官僚独裁制,而且都突然面临经济上更为发达的军事竞争对手。

每一种情形中,革命的结果,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的、以及将大众结合为一体的民族的国家,而且这个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大国的潜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22页/共66页三个基本要素国家支配阶级被支配阶级国家的两幅面孔其一是阶级分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二是国家的国际体系第23页/共66页国家的失败与清帝国的垮台

晚期帝制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最好被理解为两个“世界”的相互渗透:(1)以地方性市场网络为中心而相互牵连的村庄组成的农业经济和社会;(2)一套帝国的行政体系—它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科举制度认可,来录取和使用受过教育的人士。第24页/共66页支配阶级—士绅阶级科举考试帝国眼光儒家文化的承载者独立个人领导地方组织—(灌溉工程、宗教活动、儒家社团、学校和民兵)

地主集团官位占有—土地和流动财产—借贷和出租—购置土地和放高利贷第25页/共66页比较视野—支配阶级土地占有情况:大约有40%的土地用于出租。20%至30%的农户完全是租种土地。在租出的土地中,地主有拥有的出租土地占四分之三。这意味着他们拥有30%的土地。与法国和俄国的地主和农民相比较,中国的地主脆弱得多,而中国的农民强大得多。

第26页/共66页士绅阶层地位

领导地方组织和公益设施建设灌溉工程宗教活动学校和民兵中国士绅并不仅仅是通过地租来占有剩余价值的。他们还通过高利贷收取利息和各种地方性的捐税则是更突出的中国绅士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第27页/共66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却意味着在租金最高的地区,相对固有的士绅却最不容易受到当地以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反对士绅特权的造反的伤害。农民不具有地方村社为基础的自治权,从而使他们的反抗甚至不具有潜在的革命性,导致农村动荡很少表现为农民齐心协力地反对本地的地主。第28页/共66页

与法国领主和俄国庄园主在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士绅在地方性社区中拥有压倒性优势。(士绅主导秩序,消失后农村混乱)

他们这种地位,尤其是对农民所产生的政治后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普鲁士容克在地方上的统治地位。第29页/共66页

士绅地位的不可靠性:

17世纪的英国地主和19世纪的普鲁士地主都是农业部门的主宰,而他们的农业又正在成功的转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士绅尽管也是意义重大的商业化过程中的支配阶级,他们自身却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阻碍。第30页/共66页

其次,中国的士绅高居于顶端,在他们之下不是自耕农或农业工人,而是大量的农民小土地所有者;如果重新分配是士绅的土地、废除他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大多数农民小土地所有者都肯定会从中获利。

因此,仅仅从这些经济方面看,中国的士绅地位很类似于法国领主和俄国庄园主。第31页/共66页与君主政权关系首先,与普鲁士的容克相反的是,中过的绅士(尤其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现他们逐渐与君主政权及其官僚结构发生矛盾。1911年及稍后的一段时间中,在推翻清王朝和瓦解整个帝制政权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32页/共66页其次,与英国地主上层阶级不同的是,中国士绅在历史上依赖于中央集权的、相当官僚化的帝制政权。中国没有一个全国性议会将来自各集市社会的支配阶级的代表联结在一起。第33页/共66页被支配阶级—农民阶级相互竞争的孤立状态:费孝通:“就农民方面的问题而言,社会组织仅仅停留在松散的组织上。在传统结构下,农民生活在小细胞,也就是家庭里面,而细胞之间则没有强大的纽带。”生存的基本单位:

第34页/共66页生存的基本单位:在传统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不是单个的村庄,而是由村庄群落所组成的集镇社会。尽管农民们在各个村庄中就居住和劳作,但是集市社会才是对他们意义重大的地方世界。他们在这个周期性开放的市场上买进和卖出,获得工匠服务,得到贷款,参与宗教仪式,并找到结婚对象。

第35页/共66页比较视野——被支配阶级

法国和俄国的村舍都享有相对的自治权,在动乱的时期,农民可以组织成相应的形式,而中国的农民不行。就像法国和俄国一样,在中国最终发生了一场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但是中国农民缺少预先就存在的团结和自治结构,而正是这种团结和自治结构,才使得法国和俄国的农村革命在旧制度的中央政府崩溃之时,迅速而相对自发地发生。农民造反提供了炸毁旧建筑的炸药--摩尔

第36页/共66页国家的失败与革命的产生

--危机的潜伏人口的增长正达到农业经济的所能承受的极限

1400年中国的人口在6500万至8000万,18世纪中期4亿左右帝国当局的财政和行政变得更为虚弱

1712年之1870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变,而地方的收入却不成比例的增加(非正式增加的赋税被全部拉进地方口袋)

对整个民政控制走向虚弱中央官僚机构与地方负担第37页/共66页清朝财政的恶化1795-1804年白莲教的起义1850-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1868年捻军起义这些起义改变了权力的天平: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倚重当地政府,税收权力下放,征收新税以及原有税收的大部分。第38页/共66页自主性国家与士绅的冲突资源汲取能力遇到障碍:税收问题:清王朝最后几年中,中国政府的收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而北京政府只得到了其中的40%左右,即大约国民生产总值的3%。相当一部分地方和省的收入直接进了收税人和官员的腰包;其余以各种方式加以分配,同样是强化了士绅统治的秩序。现代工业和军事技术只有在强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指导下,才有可能成功地完成这一使命。第39页/共66页改革中国家与士绅1901-1911年间的改革摧毁了改革性政府。因为新的措施进一步削弱了早已十分脆弱的中央权力,而且还加剧了士绅与清朝专制政权的紧张关系。废除科举开办各种现代学校谘议局和谘政院第40页/共66页行政和军队问题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和军官对清王朝的敌视新式军官和新式武器被吸纳入地区的军队架构中试图在一级创设新的行政结构以抵消日益坐大的督抚权力的做法也流产第41页/共66页士绅的政治化与欧洲的贵族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士绅从来没有拥有过在国家政权之内代表其阶级利益的社团组织。

1900年之后,士绅组织的地方性学会开始公开向中央当局情愿。最为致命的是,新设的代表会议很快就被地方和各省士绅和商人团体变成了正式的论坛,他们在那里鼓吹自由主义的、政治分权性改革的“立宪主义”纲领。第42页/共66页四川的保路运动北京决定在1911年出钱收购各省的团体所投资的铁路项目,但是威胁到地方士绅的利益。具有典型意义的是,这些人都有功名,由地主-商人的家庭背景,还曾经留学日本,目前也是省咨议局的头面人物,而且已经大量投资于铁路项目。第43页/共66页国家的垮台武昌起义后各省宣布独立,领导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的主要是两种人:统帅新军的军事长官和省咨议局的士绅-官员-商人领袖。支配阶级在忠诚的对象上存在着分歧,没有在政治制度构建上取得一致。第44页/共66页国家自主性的障碍在旧制度下,地主阶级的特权及其制度性的权力基础,一直是国家彻底官僚化和直接的大众参与的绊脚石。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所引发的政治冲突与阶级巨变,才能扫清这些障碍。重塑国家秩序,巩固自下而上的阶级巨变所引发的社会经济转型,并提升国家的能力,加强国家的自主性以抗争国际竞争者。第45页/共66页新国家政权的建设斯考切波指出革命的内容重在国家建设。“革命所造成的国家体制的变革绝不亚于社会秩序的变革”(博克瑙语)她认为社会革命与社会秩序变革相比,同样、甚至更明显地造成国家结构和职能的变革。第46页/共66页政治领导集团意志论观点:在革命危机关头,政治领导集团首先关注的是采取斗争以获得并保持国家权力。斯考切波认为:这些领导团体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建设者而非阶级的代表。

第47页/共66页意识形态从雅各宾主义和马列主义实际上是如何随着法俄中三国的社会革命形势的展开而发挥作用的历史事实来看,任何把革命意识形态当作革命者的行动及其革命结构的蓝图来看待的逻辑主线,都经不起考验。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列主义发动革命,直至遭到镇压,以农民为主导的毛泽东思想才不断发展第48页/共66页地主士绅军阀割据背景下的地方士绅地方士绅无法对抗的起义地方与中央不存在有机联系士绅地位下降,而商人、投机地主以及走私者的影响力提高。第49页/共66页国民党与共产党比较国民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秩序与资产阶级,士绅以及地主家庭妥协,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政治秩序,松散的军事联盟。当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共产党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因为他们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渗透到了广大农村社区,取代了士绅残余势力,发动农民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参与运动。第50页/共66页国家自主性增强中国的革命催生了一个更为庞大、更加强有力、更加官僚化的新型政权。这一体系以北京为中心,中间经过许多层次,深入到每一个村庄、工厂、学校和居民区。相比之下,19世纪的清政府的国家机器才拥有4万名官员,而国民政府倒台时期也不过两百万工作人员。到1952年,共产党的“国家干部”或者说政府机关和企业中的白领与行政事务人员,已经达到331万,到1958年为止接近八百万。鲍大可指出,共产党政权“把中央政权的权限和影响拓展到史无前例的范围”第51页/共66页政治化的官僚机构中国的政权与苏联的一样,所有的政府组织都在党的控制之中,都要为实现党的高层领导所设定的全国性目标而协调一致。与法国以市场为引导的国民经济为背景的理性-法治行政国家不同。第52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