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情分析二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有得意之时的飞扬,有失意之时的遗hàn。如何达观地看待人生,既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精神,也要更加妥帖地考虑问题,让自己那颗颤抖的心平静下来,如此循环下去,定会有如释重负的快感。有时候不要咄咄逼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应常怀悲mǐn之心,少一些得意挑衅。(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tiězhàn B.tiēzhàn C.tiēchàn D.tiěchà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遗hàn()悲mǐn()【答案】(1)C(2)①.憾②.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妥帖,tuǒtiē,意思是恰当,十分合适。颤抖,chàndǒu,意为颤动、哆嗦、发抖。形容身体某个部位发抖。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遗憾,yíhàn,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悲悯,bēimǐn,意思是哀伤而同情。2.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东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安石登山,感受高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令人炫目的高耸;随陆游深入山村,感受田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的山环水绕、神秘明媚。【答案】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朔气传金柝③.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飞来山上千寻塔⑥.闻说鸡鸣见日升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淤、染、朔、柝、割、疑”等字的写法。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3.圈点、批注是精读名著的好方法。文文同学在阅读中发现《骆驼祥子》中有许多精当的景物描写,他选择了一段,准备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任选两个来做批注,邀请你和他一起完成。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答案】示例:①词语运用:运用“吹”“撕”“揭”等一系列精彩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狂风肆虐的场景;②修辞手法:“唱着,叫着,吼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狂风的疯狂之态(从排比、比喻等角度分析作答也可);③句式特点:句式整齐,主要运用短句,短促流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示例:词语运用:“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中的“扭折”“吹掀”“撞断”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表现了狂风的凶猛与肆虐,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修辞手法:“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大风比作大精灵与恶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疯狂;句式特点:主要运用短句,加以长句。如“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表现了祥子意志的坚定。4.在《红岩》中,有众多英雄与敌人进行着斗争,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为他写一个小传。①齐晓轩②华子良【答案】示例①:齐晓轩1940年被捕押往白公馆,与敌人坚决抗争,成立狱中党组织,担任白公馆特支书记。狱中难友胡浩传看狱中《挺进报》时,被特务发现,他挺身而出,掩护胡浩,主动向敌人承认自己是《挺进报》的负责人,巧妙解决《挺进报》暴露危机。成功保全了狱中党组织。他最后领导了白公馆的越狱行动,为掩护战友,站在崖壁上吸引火力,壮烈牺牲。示例②:华子良是原华蓥山根据地党委书记,是华为的父亲和双枪老太婆的革命伴侣。他与罗世文、车耀先一道被捕,在陪杀场时接受罗世文的指令忍辱负重佯装疯癫蒙骗敌人,通过外出买菜的方式建立了狱中党组织与地下党的联系,传递了许多宝贵的情报。在被敌特强掳到山上打游击时脱逃,带领解放军支援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越狱行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名著,了解内容,梳理思路,把握人物形象。示例一:齐晓轩担任白公馆特支书记,狱中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机智勇敢,多次挫败敌人阴谋。在白公馆内成立党组织,在狱中掩护狱友胡浩,为《挺进报》化解危机。他策划并领导了白公馆的越狱行动,在最后突围中,他为了吸人敌人的注意,站在高高的红岩上吸引,最后他光荣牺牲,鲜血洒满了红岩。示例二:华子良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华子良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让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后来逃出后,又带领解放军支援了越狱行动。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C.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成分残缺,删去“经过”或“使”;B.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在“衡量”前加上“能否”或去掉句首的“是否”;C.搭配不当,“花香”不能“聆听”,可将“聆听”改为“感受”;故选D。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U20男足止步八强赛,但这群血气方刚的球员,踢出了年轻人的朝气。B.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C.最近有媒体暗访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经营的贩卖黑土的窝点。D.2023年周口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选手们个个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句中形容男足球员,符合语境;B.忍俊不禁:意思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语义重复,不合语境;C.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句中褒词贬用,使用情感有误;D.气冲牛斗: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句中形容评委,情感色彩有误;故选A。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每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居家或依托社区养老。“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材料二】2022年年末中国全国人口数及其构成年龄(单位:岁)人口(单位:万)占比0~152561518.1%16~598755662.0%60及以上2800419.8%注: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析材料二数据,请写出三条探究结果。(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和本地实际情况为中国养老问题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答案】(1)“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意思对即可)(2)中国青壮年占人口比重最大;少年儿童占比少于老人;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意思对即可)(3)①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设施和服务;②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力所能及的活动,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起来;③培养更多服务老年人的专业护理人员。(建议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材料一“每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列举了2021年我国的老龄化数据;进而得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材料一“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居家或依托社区养老”,例举了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数据;进而体现“‘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的举措及意义。进而概括材料内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表转换。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占比,0~15岁的人占比18.1%,16~59岁的人占比62%,60及以上的人占比19.8%,联系注中的内容“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据此可知中国青壮年占人口比重最大;少年儿童占比少于老人;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一“‘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提建议: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设施和服务;培养更多服务老年人专业护理人员;联系实际,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单一、无趣的话不利于“养老”,可提建议: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力所能及的活动,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起来。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向日葵刘梅花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浇水就要追肥。明亮的、青灰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肥,在地里撒了一层,像落了霜。让水随便冲好啦,怎么冲,肥水还都在自家的田里。③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④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⑤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⑥太阳在哪儿,花朵就朝着哪儿,多么神奇的花呀!⑦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平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竟,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⑧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⑨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⑩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⑪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⑫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磅——你以为这是真的吗?⑬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子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⑭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到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⑮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⑯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8.村里人叫它“葵花”,“我”为什么却称它为“向日葵”?9.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1)花谢是开花的盛事。(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体会“还是”的表达效果)10.“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这种感动有哪些体现?11.揣摩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多感官互通”的方式写景状物的妙处。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茶,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答案】8.“葵花”只是一个名字,而“向日葵”却体现了它始终向日而生、向日而立、向日而亡的坚持,本文表达了对向日葵的始终坚持品质的赞美,“向日葵”这个名字蕴含了“我”对以向日葵为代表的所有草木的感动和敬仰之情,所以“我”叫它“向日葵”。9.(1)花谢了,并不代表结束,而是生命的开始,葵花子就要开始饱满了,这才是开花的意义,这才是向日葵生命中最大的事。(2)“还是”一词在文中有“依然”的意思,这个副词体现了向日葵虽然没有了美丽的花盘,但依然面向东方,体现了向日葵矢志不渝的坚守精神。10.①向日葵长在沙滩上,环境再恶劣,都要开花。②成长阶段,向日葵抓住一切时机,使劲生长。③向日葵的花永远朝着太阳方向。④花盘被割后,葵秆一丝不乱,依然挺立。⑤不管荣枯,都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好大地的主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1.太阳照耀向日葵本是视觉感受,花香本是嗅觉感受,在两个作者笔下:金黄色却是轰轰烈烈的燃烧声,是可以听见的听觉感受;香气是“浅紫色的”,是可以看见的视觉感受。两个句子都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不同感官感觉互通,使得颜色有了声音,香气有了颜色,描写更加生动、立体。(意思对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村里人都叫它“葵花”,是因为它的名字是“葵花”。根据第⑥段“太阳在哪儿,花朵就朝着哪儿,多么神奇的花呀”可知,“我”叫它“向日葵”,是因为它向阳而生,太阳在哪,它的花朵就在哪;根据第⑬段“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子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可知,即使它没有了花盘,只剩下光秆秆,还是朝着太阳,向阳而立;结合第⑭段“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可知,等到了冬天,叶子枯萎,被风摘走,它枯萎的枝秆依然伸向太阳,向阳而亡。结合第⑮段“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和第⑯段“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可知,“我”被以向日葵为代表的草木的坚定内心感动。综上所述,葵花在“我”心里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我”叫它“向日葵”。【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1)结合上下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和“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可知,“花谢”并不代表生命走向终结,“花谢”代表着丰收,而向日葵向阳生长最终的目的便是收获果实,收获的果实重新播种又可以生长,是生命的又一次延续。(2)还是: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依然。在句中指向日葵虽然没有了花盘,仍然面向着东方,呼应了下文“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表达了向日葵“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的矢志不渝的精神。【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①段“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可知,尽管向日葵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它还能向阳生长,开花结果;根据第④段“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和第⑤段“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可知,向日葵生命力之顽强,向日葵抓住一切机会,使劲浑身解数开花结果;根据第⑥段“太阳在哪儿,花朵就朝着哪儿,多么神奇的花呀”可知,向日葵永远面朝太阳;根据第⑬段“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可知,向日葵即使没有了漂亮的花盘,依然向阳而立,一丝不乱;根据第⑯段“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可知,向日葵依然坚持自己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坚定自己的信念。【11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十万朵花,面朝东方”是视觉上的感受;“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是听觉上的感受。这里是视觉和听觉互通;“淡淡芳香”是嗅觉上的感受;“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是视觉上的感受。这里是嗅觉和视觉互通。题干中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视觉与听觉互通、嗅觉与视觉互通,使得颜色有了声音,香气有了颜色,让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新奇。(二)(共13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我认识圣陶先生是在成都,1941年春天的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四川教育科学馆计划出一套供中学语文教师用的参考书。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的书,圣陶先生从顾颉刚先生那里知道我曾经在云南大学教过这门课,就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②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像一位老塾师。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③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我的全部或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的。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原先我认为学术工作的理想是要专而又专,深而又深,普及工作是第二流的工作。我自己思想中本来就有这个倾向,我在那里工作的研究所的主持人更是十分强调这一点。可是我现在认识到普及工作需要做,并且要把它做好也并不容易。回想起来,我确实是受了圣陶先生的影响。圣陶先生把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编《中学生》,值得吗?非常值得。现在七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人里边有很多人曾经是《中学生》的忠实读者,在生活上和学问上是受过它的教益的。④在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个故事。1949年初,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萧家霖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圣陶先生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复信说开明可以接受出版。这就是后来由附设在出版总署内的新华辞书社出版的《新华字典》,那时候圣陶先生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新华字典》出版之后,新华辞书社并没有解散,圣陶先生打算让这个班子继续编别的辞书,并且希望建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建功先生不肯,态度很坚决。后来有一天圣陶先生跟我闲谈,谈起这件事,他说:"难道在大学里教课一定比编字典的贡献大吗?"(选自《怀念圣陶先生》,作者:吕叔湘)【文本二】①叶圣陶先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早在民国初期,先生的青年时代,在苏州的角直小学当语文老师时,就顺应世界潮流进行改革,语文课除了学教科书还开讲演会、演话剧、办黑板报,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他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对国外语文教学的状况是关心的。我们研究介绍国外语文教学情况,他是觉得有意义和感兴趣的。我们对当时国内语文教学提出的四点建议,与他的一些主张不谋而合。大概是这些原因使他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②在叶圣陶先生的指导下,此后我们对国外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叶圣陶先生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繁忙,又因为上了年纪,身体健康情况已不如从前。知道这些以后,我们一些受过他指导的晚辈都自觉地不去打扰他。但他却仍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作为普通教师的朋友。1985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卷本的教育论集。他就特意签了名寄给我一套。我收到他的赠书,看到包纸上写的寄信人名字“叶圣陶”三个大字,真是无比感动,连包装纸也小心地珍藏起来。(选自《忆叶圣陶先生》,作者:鲁宝元)12.文本一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13.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1)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句中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我收到他的赠书,看到包纸上写的寄信人名字“叶圣陶”三个大字,真是无比感动,连包装纸也小心地珍藏起来。(写“我”“连包装纸也小心地珍藏”有什么作用?)14.结合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两个文本,说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叶圣陶。【答案】12.①他想请“我”写一本关于文法的书并送“我”一套书;②他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编《中学生》,并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看稿子一丝不苟;③他重视辞书、字典的编写事务。(意思对即可)13.(1)“连……也……”表示极细小的事情也认真去做,写出叶圣陶先生就连作者的标点也认真修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意思对即可)(2)属于侧面描写,写出“我”对叶圣陶先生的赠书的珍视程度,被他这种热爱教育、关爱后辈的精神所感动。(意思对即可)14.宽厚待人,严于律己;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关心教育工作,关爱帮助年轻人;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①根据文本一第①段“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的书,圣陶先生从顾颉刚先生那里知道我曾经在云南大学教过这门课,就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和文本一第②段“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可知,叶圣陶想请“我”写一本关于文法的书并送“我”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②根据文本一第③段“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可知,叶圣陶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编《中学生》,并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看稿子一丝不苟;③根据文本一第④段“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萧家霖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圣陶先生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复信说开明可以接受出版”,“《新华字典》出版之后,新华辞书社并没有解散,圣陶先生打算让这个班子继续编别的辞书,并且希望建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可知,叶圣陶重视辞书、字典的编写事务。【13题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赏析。“连……也……”表示即使是标点不清楚的小问题也认真去做,写出叶圣陶先生看稿子的认真和负责,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精神品质。(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连包装纸也小心地珍藏起来”表明即使没用的包装纸都被“我”当做珍宝,写出“我”对叶圣陶先生的赠书的珍视程度,属于侧面描写。表达了“我”对叶圣陶先生热爱教育、关爱后辈精神的感动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文本一第①段“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书,圣陶先生从顾颉刚先生那里知道我曾经在云南大学教过这门课,就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文本一第②段“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和文本二第②段“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叶圣陶先生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繁忙,又因为上了年纪,身体健康情况已不如从前”可知,叶圣陶征先生求“我”的意见,并送书帮“我”写作,即使年纪大了依旧忙碌工作,看出他待人宽厚,严以律己。根据文本二第①段“叶圣陶先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早在民国初期,先生的青年时代,在苏州的角直小学当语文老师时,就顺应世界潮流进行改革,语文课除了学教科书还开讲演会、演话剧、办黑板报,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知,叶圣陶先生顺应世界潮流进行改革,课堂上综合教育,看出他叶圣陶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根据文本二第①段“他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对国外语文教学的状况是关心的。我们研究介绍国外语文教学情况,他是觉得有意义和感兴趣的。我们对当时国内语文教学提出的四点建议,与他的一些主张不谋而合。大概是这些原因使他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可知,叶圣陶先生关心国外语文教育情况,支持“我们”的工作,看出他关心教育工作,关爱帮助年轻人;根据文本一第③段“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可知,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稿子,看出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①于北方,而不果行②。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③之,已纳价④,犹⑤问曰:“今以是何之⑥?”其人对:“欲效公前谋⑦耳。”叔卿曰:“不可,吾缘⑧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⑨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⑩也。(节选自《宋史》)【注释】①易:贩卖。②果行:转运,指没有去北方贩卖陶器。③与:交付。④纳价:付了钱。⑤犹:便。⑥今以是何之:现在你买这些陶器做什么?⑦效:学习,效仿。谋:方法,想法。⑧缘:因为。⑨宜:应当。⑩恤:顾及,体恤。15.下列对甲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中的“名”用作动词,是出名的意思,写出了仙对于山的影响力。B.“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指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与“白丁”形成了对比。C.“无案牍之劳形”中的“案牍”指官府文书,“劳”是劳累的意思,“形”指形体、躯体。D.“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倒装句的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6.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18.分析曾叔卿和刘禹锡的精神品质有何异同。【答案】15.C16.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17.苔痕能“上”台阶,草色能“入”帘内,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18.两人都有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但是曾叔卿身上还有诚信和重义轻利的品质;而刘禹锡身上则还有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有误,“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与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思是: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作者用在这两句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从而可看出作者安于平淡、恬静的生活,心性之雅。【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人物形象分析。甲文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由“‘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你可不能这样做,我是由于北方新近遭灾,所以才不把这批陶器运到北方去卖,现在我岂能不告诉你这一点,让你去蒙受重大损失呢?”于是叔卿决定不再把存货卖给他。而叔卿家中贫穷,连妻子儿女的饥寒温饱都难以顾全。)”的内容可知,曾叔卿同样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还有诚信和重义轻利的品质;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曾叔卿,他原打算到南方进一批陶器运到北方贩卖。买下来后,却迟迟没有转运。这天,一个跟他一起做陶器生意的人前来买货,叔卿答应卖给他,并且付了钱,他顺便问:“现在你买这些陶器做什么?”这个人回答说:“我想效仿原先你的想法。”叔卿当即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你可不能这样做,我是由于北方新近遭灾,所以才不把这批陶器运到北方去卖,现在我岂能不告诉你这一点,让你去蒙受重大损失呢?”于是叔卿决定不再把存货卖给他。而叔卿家中贫穷,连妻子儿女的饥寒温饱都难以顾全。(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9.有人称本诗是最孤独的诗,请你简要分析。2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答案】19.诗人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孤单寂寞;以往重视贤才的古人已不复可见,而后来的知音又不能遇到,处在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境遇。20.示例: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没有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实在令人感到孤单寂寞,一时悲从中来,不禁热泪滚滚。

【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境。诗人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据此回答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画面。做答此题,可透过以下三种途径思考画面题:(1)理解诗句内容(翻译诗句)(2)简述意象的特点(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示例: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然后流泪了。四、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21.观察下面的漫画,以“争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人物性格鲜明,内容具体充实。②选材典型,文从字顺。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例文:争论今天我看到一幅名为《争论》的漫画,在这幅黑白分明的漫画中画的是:一个横着的字母b(或q字)躺在中间,而它的两边站着两个手指数字、嘴巴张大的男子。在对画面细致观察后,对漫画的含义一目了然。原来,他们都是为数字是多少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谦让。站在左边的男子所看到的字母是q,而站在右边的男子看到的是b。意见不和,问题和争论自然而然会产生。其实,他们只要转换一下位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再结合自己的意见,对问题进行综合的思考,答案便自然会豁然开朗。在生活中,当和他人意见不一致时,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问题的根本就会一清二楚。而且事情的双方也会因得到他人的体谅而感到高兴。在我们身边,因意见不和而造成的纷争不在少数。在电视上经常会看到马路上车辆的轻微碰撞,事故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着自己的损失,对于对方的损失一点也不在乎,大家就这样僵持、争执着。其实只要他们都能站在对方的位置想想,多体谅别人,事情难道不会迎刃而解吗?人人都有烦心事,遇到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让乐观主宰自己,可能就会有好心情,继而带来好运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积极努力,可能你很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只要多一份体谅和关怀,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就会渐渐缩短,这个社会也会变得更融洽、和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漫画中画的是:一个横着的字母b(或q字)躺在中间,而它的两边站着两个手指数字、嘴巴张大的男子。在对画面细致观察后,对漫画的含义一目了然。原来,他们都是为数字是多少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谦让。站在左边的男子所看到的字母是q,而站在右边的男子看到的是b。意见不和,问题自然而然会产生。据此可立意为:不要因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认为别人是错误的(自己正确,并不意味着别人错误);人们之间发生争执,常常是因为他们对同一事物的所持的立场不同(不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看问题。第二,构思选材。可以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主题,写自己原本对生活是消极的,觉得总是不如人,但在朋友的开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