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2.(2023·无锡模拟)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 ()A.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B.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C.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D.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3.(2023·南京模拟)宋代科举制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虑,设计的考试程序及规则,“一切以程文(固定章法、格式)为去留”,这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并且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以上信息表明科举制 ()A.目标与手段存在矛盾B.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C.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B.丰富地方志的类型C.变革对官吏的考核 D.加强对地方的管理5.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者,以东南际海,土地卑下,谓之岛中也。”这反映了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华夏文明6.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B.三省制名存实亡C.官员众多效率低下D.皇权进一步加强7.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8.君主与华夏帝王的关系而不是君与神的关系,排除C;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说明夷夏观念受到冲击,排除D。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9.下表为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公元前1—公元6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10.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多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11.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解析】选D。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此后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临时性质的宰相,再后来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为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旨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专制,故D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A错误;唐代决策机构未变化,故B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加强皇权,不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故C错误。2.(2023·无锡模拟)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 ()A.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B.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C.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D.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解析】选D。根据民间“好讼”之风促使北宋“讼学”和“讼师”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法律文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D正确;宋代“讼学”“讼师”的出现不能改变现代律师制度源于古代罗马的事实,A错误;“讼师”“讼学”服务民事诉讼,不能说明法治意识深入人心,B错误;“讼师”“讼学”的产生,不能证明司法权渐被剥离,从皇权控制中独立出来,C错误。3.(2023·南京模拟)宋代科举制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虑,设计的考试程序及规则,“一切以程文(固定章法、格式)为去留”,这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并且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以上信息表明科举制 ()A.目标与手段存在矛盾B.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C.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选A。宋代科举制中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试程序及规则最终却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目标与手段存在着矛盾,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宋代科举制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故B错误;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C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4.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B.丰富地方志的类型C.变革对官吏的考核 D.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解析】选D。题干材料“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表明隋唐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D。5.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者,以东南际海,土地卑下,谓之岛中也。”这反映了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华夏文明【解析】选D。索虏、岛夷都是相对于华夏而言的称呼,故材料说明南北政权都认同了华夏文明,故选D。6.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B.三省制名存实亡C.官员众多效率低下D.皇权进一步加强【解析】选D。根据材料这些新增官吏行使相权,属于行政体系内的制度建设,与监察体系无关,故A错误;根据所学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B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仅仅阐述了唐朝中枢机构人员设置的变迁,没有阐述这种设置与行政效率的关系,故C错误;根据材料“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得出宰相由固定任命到临时任命,并且宰相人数增多使相权分化便于皇帝控制相权,防止相权独裁,有利于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D正确。7.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解析】选A。材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说明少数民族用华夏帝王行为神化君权,说明其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选A;材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说明不是门阀世族,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少数民族政权8.君主与华夏帝王的关系而不是君与神的关系,排除C;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说明夷夏观念受到冲击,排除D。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解析】选A。“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体现出社会阶层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是通过科举考试,故A正确;宋代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的内容不符,故B错误;宋代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不符,故C错误;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9.下表为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公元前1—公元6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A表述中的“减轻中央负担”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题目中历代地方管理机构不断演变,故B错误;根据题目中省、道、州、郡,以及县的数量增加体现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D表述不全面,故D错误。10.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多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解析】选B。从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唐玄宗时期使相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代天子巡边只是宰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11.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解析】选A。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材料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排除B;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排除C;由材料“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可知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发展完善,排除D。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解读材料,先提出一个观点,如果选取从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从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