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代时间开始统治者结束

统治者制度夏前2070年禹桀世袭制商前1600年汤纣内外服制度西

周前1046年周武王(姓姬)周幽王分封制、

宗法制井田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五霸孔子、老子前47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

图知史实百家争鸣前256年

东周灭亡战国七雄前356年

商鞅变法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前221年

秦灭六国战国时期前475年课前小故事:郑国是周室在洛阳重新立国的重要帮手,郑庄公又扮演着郑国国君与周平王卿士的双重身份,也深得

周天子的宠幸。但后来周平王又开始宠幸虢公,打算

把郑庄公在周朝的部分权力分给他。郑庄公知道后,

十分恼怒。周平王,对此事矢口否认。并且,为了表

示出自己的诚意,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狐送到郑国作为

人质。相应的,郑庄公也把自己的儿子忽送到周王室

作为人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观察两幅图片,说明从春秋到战国的形式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变化: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和春秋时期相

比总体大大减少了,剩下的诸侯国领土

面积更广,春秋时期的晋国不复存在,

分为韩赵魏三国.原因:长期的争霸战争使很多小国弱国被兼并,

剩下的都是强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2、战国七雄(1)过程:①韩、赵、魏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③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与戎狄蛮夷往来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之后,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的发展(1)农业

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②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手工业: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中心城市。工商业主富比王侯。2、变法运动(1)背景:

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

兵(3)结果:

建立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讨论发言:在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你做为国君

怎样才能让国家存活下来?(4)商鞅变法:开始时间:

前356年。主要内容: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强制建立个体小家庭,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⑤什伍连坐;⑥推行县制,县官由君主任免。结

:商鞅被杀,变法措施深入人心。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地主阶级发动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用:实质:阶级事件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民族资产阶级公车上书无产阶级五四运动我国历史上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2.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和商鞅变法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旧阶级间斗争异常激烈D.

变法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解析:A

、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均适应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

型的需求,B项表述并未解释题目中的问题,故

B

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转型时期面临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

的矛盾,故C项正确。答案:

C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核

心观念

是仁①道是天地万物本原。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政治①“为政以德”。②恢复礼乐制

,③应当有所改良①顺其自然,②无为而治。③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著作《老子》。教育

文化①“有教无类”;②对五经进行整理,③思想和言论记载

在《论语》中三

、孔子与老子想1、孔子2、老子(1)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化。(2)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铁器牛耕的使用,私有土地

出现井田制走向瓦解四、

百家争鸣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儒家孟子人性善、“仁政”,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道家庄

由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理论(辩证法)墨家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

“尚力”“尚贤”法

家韩非以法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2、学派及代表:派别代表观点作用儒家孟子人性善、“仁

”稳定统治要以民为本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治理国家要儒法并施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反对奴隶制度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

理论(辩证法)措施得当,物极必反墨家墨子提倡节俭,“兼爱”

“非攻”,“尚力”

”爱惜民力,崇尚贤德法家韩非以法管理国家,

体现了中央集权

的政治思想依法治国,中央集权3、实质: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4、意义:为新型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

源头活水,阶级事件地主阶级百家争鸣民族资产阶级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无产阶级1918年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我国历史上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理论基础的事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特征政

①权力分散到中央集权;②地方分封制转为郡县制;③奴隶主贵族政治转为封建官僚政治经济: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思

礼乐制崩溃到百家争鸣教育:

学在官府(贵族垄断)到私学兴起。1.(2021·海南高考.1)

《论语.子罕》有曰:

“子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A.

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

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C.

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

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2.(2022·重庆高考·1)有学者指出,

“德”的观念至少在

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

“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

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

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

墨家B.

家C.

儒家D.

法家3.(2022·辽宁高考·1)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

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

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

一国诅之,

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A.

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

质疑了祭祀功用C.

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否定了君权神授4.(2021.

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

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

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

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

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

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5.(2021.6.浙江高考.25)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

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

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

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

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

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

B.

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

C.

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

D.

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6.(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

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7.

(2022·湖南高考.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

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

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

促进了政治统一B.

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

冲击了贵族政治D.

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8

.

(2021河北1)

《史记》记载: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

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

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A.

加强君主集权B.

恢复周礼C.

宣扬礼法并用D.

发展私学9.(2021.1.浙江高考.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

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

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

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10.(2021·海南高考.4)《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

“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

相传,为竞渡之戏。描述此“戏”的是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D.两两轻册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11.(2022.6浙江25)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

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

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

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

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

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

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

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B

.

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盲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C

.

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

的引导D.

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练经典小题]1.“大变革时代”是指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巨变的时期。最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历史事件是

(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C.

商鞅变法

D.

民族融合解

析: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为顺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变革,最能体现材料

内容,故C项正确;A

、B

、D

三项皆不符合题意。答案:

C[练经典小题]1.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崩坏,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据此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

(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周王室衰微C.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

D.

礼乐制度被破坏解析:据材料“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说明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带来百家争鸣,故选C项。答案:C2.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

)A.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

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

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D.

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解析:诸子百家开始出现在春秋时期,故

A

项错误;诸子百家各有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会有相同的看法,故

B项错误;据材

料“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

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得出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

产生,故C

项正确;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表述太绝对,故D

错误。答案:

C3.

稷下学宫是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A.

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

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

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解析:稷下学宫几乎容纳了当时各个学派贤士,不同学派都可在此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可知

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答案:A诚信:言而必有信孝道:百善孝为先悔过

:知错要悔改志向:匹夫不可夺志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宽容:是一种境界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善变通,不唯我独尊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流言止于智者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行之以忠正人先正己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黄连为哨,苦中寻乐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善于学习

,等于选择了成功

活到老,学到老非礼

,给人留下好印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要做所在领域内的

专家少说多做,低调做人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要懂得灵活变通宁静致远

低调做人吾日三省吾身

谦虚是一种美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学会感恩德才兼备

言行之道向孔子学做人内省感恩无往不胜快乐做人快乐生活修身养性做人法则处世之道主题一

富国强兵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析史料实证]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斧)……试诸壤土。——摘自《国语·齐语》材料三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摘自《吕氏春秋·审分》材料四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摘自《汉书·艺文志序》[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提示]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化;思想文化上,

百家争鸣。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政治上日益激烈的兼并形势,对各国生存及国家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各国必须改

革旧的不适应当时实际情况的制度,进行变法思想上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明历史解释]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主题二

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析史料实证]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