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会议材料汇编_第1页
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会议材料汇编_第2页
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会议材料汇编_第3页
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会议材料汇编_第4页
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会议材料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上海2上海2024年3月上海上海2024年3月目录目录15947_WPSOffice_Level11.技术监督中心工作报告 116038_WPSOffice_Level12.上海电力交流发言 176963_WPSOffice_Level13.江苏公司交流发言 224411_WPSOffice_Level14.东北公司交流发言 2820805_WPSOffice_Level15.贵州金元交流发言 356965_WPSOffice_Level16.中国电力常熟发电交流发言 423569_WPSOffice_Level17.五凌电力五强溪电厂交流发言 478.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交流发言 519.中国电力中电华创交流发言 5510.五凌电力工程公司交流发言 7111.中央研究院电站技术公司交流发言 7812.河南公司技术中心交流发言 8513.东北公司能源科技公司交流发言 9114.黄河公司电力技术公司交流发言 9815.上海电力明华电力交流发言 104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全力支撑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技术监督中心各位领导、同事:2023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海斌总的关心指导下,在安环部的归口管理和中国电力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二级单位和各内部技术监督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技术监督中心认真谋划、真抓实干,紧紧围绕技术监督“四统一”目标,高质量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常规发电50项技术监督规程和评价标准相继发布,协同产业和新兴产业规程标准陆续编制;依托中电华创、统筹6家内部技术机构,技术监督管理合同覆盖1.46亿千瓦装机,占2023年中心与各二级单位框架协议签约容量的75.2%,占当前总装机容量(核电除外)的62.1%;36家二级单位及所属380家三级单位接入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装机1.80亿千瓦,占框架协议签约容量的94.7%,占当前总装机容量(核电除外)的76.6%;全年组织573家单位的现场检查,2次事故紧急排查和11次设备专项隐患排查,发布告警65条,督办重点问题39项,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658项。一年来,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四统一”的目标初步实现,“散、弱、缺”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一、2023年工作回顾(一)强化基础,建设技术监督长效机制1.健全制度,搭建管理标准体系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50项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和规程分别在2023年2月和7月全部正式发布,建立起常规发电“管理办法+专业规程+检查评价标准”的技术监督制度体系;2023年12月,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和电解铝企业供电整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评价标准陆续完成征求意见稿,全产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整。2.完善网络,推进主体责任落实组织涉及34家二级单位及所属355家三级单位的技术监督组织机构专项排查,发现9家三级单位未设立技术监督组织机构,28家新能源三级单位未明确专业设置和人员配备,66家三级单位监督专业不健全等问题,指导督促各二、三级单位持续配齐配强技术监督网络人员,推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3.抓实培训,提升人员履职能力发布《技术监督人员取证培训管理规定》,推行技术监督全员“培训、考核、授权、上岗”机制,全年举办新能源2期、水电1期、火电1期技术监督管理取证培训班,电气、光伏组件及逆变器、风轮机、火电热工、金属5期专业取证培训班,8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取证。举办首届继电保护、化学技术监督技能竞赛,引导和帮助技术监督从业人员持续更新知识储备,推动技术监督队伍建设。针对系统发电企业电力生产中的共性问题、技术难题和新技术新标准等,开展19期智享云课堂线上授课,组织9期新版二十五项反措解读。协助吉电股份、国能生物、江苏公司等10余家二级单位完成技术监督专项培训。召开深度调峰对机组影响及应对措施交流会、防治锅炉“四管”泄漏专题交流会、年度汽轮机、新能源技术监督年会,交流和探讨行业重点问题。4.拓展功能,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扩大管理信息系统接入率,36家二级单位所属380家三级单位接入系统,覆盖装机容量1.8亿千瓦。规范系统使用,组织开展20余次使用培训,建立运维群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定期工作、报表、问题整改等模块的使用要求。开展信息系统优化,收集各单位的使用意见和建议,优化集团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场站各级管理流程,强化数据穿透、统计分析、信息共享,上线动态信息、电投壹小程序、设备风险管理等10项功能。5.统筹资源,协同内部机构力量充分调研集团公司内部主要技术监督机构的人员配置、技术装备及业务开展情况,发布《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统筹资源实施初步方案》,召开内部技术监督资源统筹管理座谈会,明确责任分工,在发挥依托单位中电华创技术监督管理骨干作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监督业务区域性、时效性特点,委托东北公司东北能科、河南公司技术中心、五凌电力工程公司、上海电力上海明华、中央研究院电站公司、黄河公司电力技术公司等内部技术机构协助相应区域、相关领域的技术监督管理,推动集团公司所有基层单位的技术监督管理由内部机构承担。编制内部技术服务机构能力清单,建立火电、水电、新能源技术监督试验、检测标准项目清单,以两清单形式,指导各单位规范开展技术监督试验、检测,推进技术监督服务内部市场化。6.共享信息,发布月度监督报告按月编制、发布技术监督报告,总结问题,分享经验,促进内部交流和学习。归纳总结各发电企业月度技术监督指标、设备运行和检修发现重大的缺陷,提出重点关注问题,指导各单位针对性开展排查;组织对集团公司内发生的非停和设备故障事件进行原因归类和分析,从专业技术监督角度提出防范措施和减少异常事件的技术管理要求;针对行业重大问题和频繁发生的事件,发布技术监督动态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二)规范管理,落实技术监督工作要求1.组织专业技术调研,查清工作痛点、难点调研10家二级单位8家煤电企业、3家生物质发电企业、6家新能源企业,围绕自主运维与委托运维共存的管理模式下新能源场站技术监督体系建设、新划转的国能生物技术监督管理现状、生物质机组主设备状况、延寿机组关键部件监督状况、高硫煤地区空预器运行状态、低氮燃烧改造机组受热面高温腐蚀情况等方面挖掘典型经验、发现典型问题、探讨实际困难、交流工作建议。2.规范新能源技术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发布《规范新能源技术监督工作行动方案》,从体系建设、并购及出质保场站管理、基建技术监督、试验开展等7方面提出20项主要任务46个行动项。编制《防止新能源电站设备事故隐患重点要求》,提出各专业反事故措施,积极防范设备损坏。针对新能源场站保护定值整定计算缺失、定值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在50MW及以上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场站开展继电保护定值核查。3.强化延寿和检修机组技术监督,防控高风险事件发布《关于加强延寿机组技术监督工作的通知》,跟踪29台已达到或未来5年内达到设计寿命的火电机组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审核延寿期间主设备定期检验、检测和试验方案,开展延寿期专项监督,对高温管道壁厚不足、机组未限参数运行、部分管道与集箱寿命评估不合规范等问题发布风险提示;编制火电、水电机组计划检修启动试验项目清单,保障检修试验规范开展。4.加强基建工程技术监督,推进关口前移落实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要求,建立基建项目技术监督月报机制,持续跟踪各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发布《新能源新(扩)建项目投产条件检查评价大纲》,要求建设单位在升压站拟受电前围绕工程建设主要环节和生产准备主要情况开展自查。组织四川公司甘孜州光伏、黄河公司海南基地共和县光伏、陕西公司山西灵石光伏、湖北公司安徽颍上风电等基建项目现场检查。5.开展技术监督动态检查,促进管理提升组织3个批次的年度技术监督动态检查,全面评估技术监督管理现状,促进管理提升,2023年,中电华创和6家技术监督机构共完成87家火电单位、20家水电单位、229个光伏场站、234个风电场站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26115项,其中严重问题315项。针对部分火电单位承压管道材质异常、压力容器未注册登记或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汽轮机热工主保护未设置和未投入、新能源单位主变油中乙炔含量异常等下发技术监督严重告警37项,一般告警28项。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技术监督管理和日常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良好实践46条供参考。(三)聚焦生产现场,保障设备与系统风险可控1.评估火电主设备健康状况,全面跟踪重点设备安全开展集团公司300MW级及以上燃煤机组主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涉及15家二级单位53家发电企业共计135台机组,其中1000MW级机组14台,600MW级机组56台,300MW级机组65台。锅炉运行状态方面,有67台锅炉存在受热面高温腐蚀问题,部分机组腐蚀速率达到0.5mm/年,甚至超过1.0mm/年;有95台锅炉存在结焦问题,占比为73.1%;有48台机组因空预器堵塞导致机组正常出力受限。汽轮机振动方面,有37台机组存在振动超标。发电机运行方面,有22台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发电机出现过定子槽楔大面积松动或水电接头漏水故障;有14台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在2003-2008年生产的发电机发生过转子匝间短路故障。针对不同问题成因,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专题研讨,从改造技术路线、运行调整建议、检修维护策略等逐步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指导现场工作。2.建立设备TOP风险管控机制,强化风险预警预控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要求,开展重要设备风险TOP管理,作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重要部分,着力实现超前预警防范。建立重要设备TOP风险管理、评价、分析和跟踪体系,按月评估形成TOP风险管控清单和设备安全隐患管控报告,逐项跟踪整改闭环并提供技术支持,直至隐患消除。针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需要立即进行整改的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治的隐患等,建立安全生产重点隐患挂牌督办清单,今年,列入挂牌督办的隐患累计有39项,剩余9项未整改。3.围绕重大问题,组织设备专项隐患排查治理针对行业发生的突出问题,编制专项隐患排查方案,陆续开展蒸汽管道材质劣化、燃机电站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火电热工分散控制系统电源、贮灰场等11次专项隐患排查,排查隐患2333项,分别形成专项排查通报,提出整改建议,持续跟踪闭环。针对6月8日华润西江电厂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致设备严重损坏事故和7月12日华电莱州电厂#1机组氢爆事故,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讨论分析,及时编写事件警示卡,开展“防止汽轮机超速”“防止汽轮机甩负荷过程突发故障”紧急排查,涉及21家相关二级单位151台火电机组。排查梳理重大隐患8项,对涉及的4家二级单位发出整改督办单。围绕典型、共性或趋势性问题以及不同制造厂家的主设备家族性缺陷,持续发布24项经验反馈单,及时提醒各单位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问题重复发生。4.开展现场应急技术支持,助力能源保供与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第一时间为非计划停运、重要设备突发异常、重要设备事故事件等提供支撑,为能源保供提供坚强支持,累计完成合川发电#3机组高压主汽门快速关断阀紧固螺栓断裂分析、五彩湾发电#1汽轮机高压缸叶片损坏分析、云南国际陆良协联#2锅炉集汽联箱材质异常评估、江西公司分宜发电#2机组轴系振动超标处理等30余次应急技术支持。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当前,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清洁、低碳转型,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核心任务。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强调,将打好“存量提质、增量做优、蓄势未来”三副牌,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积极作为,彰显能源央企使命担当。这些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在风险预控、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从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火电产业安全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2023年电力行业发生了2起火电机组主设备严重损坏事件,集团公司也发生了新疆五彩湾电厂高压缸动静叶片损坏事件,暴露出传统火电安全生产基础存在薄弱点。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深度调峰、快速响应等运行方式的改变会给煤电机组设备稳定性带来更多风险;另一方面,2024年1月正式实施的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对机组可靠性、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火电机组安全生产将持续面临更大压力。2.部分单位对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视不足。2023年,技术监督管理距离全面覆盖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单位对技术监督统一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贵州金元、上海能科的新能源三级单位未按统筹方案签订管理合同;各单位新投产项目未及时纳入统一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新组建的二级单位技术监督人员和费用投入仍有较大差距,技术监督体系没有实际建立起来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技术监督的重点要求没有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得到落实;光伏发电企业技术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率较低,总体整改率为63.24%,其中江西公司、北京公司、浙江公司、重庆公司光伏板块整改率不足40%。3.基层单位技术监督管理能力存在差距。技术监督人员专业能力亟待提高,2023年举办的首届继电保护和化学技术监督技能竞赛情况表明参赛选手理论知识不扎实、监督重点不熟悉、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思维;部分单位技术监督试验开展、指标分析和平台应用等方面需要整体提高。4.设备重大风险辨识防范能力不足。部分单位重要设备风险辨识没有有效开展,专项隐患排查的要求没有认真落实,存在较大及以上隐患不上报,自查与技术监督中心现场检查情况差异大;风险管控消除力度不够,火电机组主设备风险仍较大,从今年组织设备专项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看,较大及以上风险仍较多。5.全过程技术监督有盲区。工程建设技术监督没有有效开展,新能源场站投产后主变箱变故障、集电线跳闸、高压电缆击穿、风机倒塔、叶片损坏等事件频发,发电效率、年均利用小时数达不到预期;延寿、长期停备的火电机组技术监督工作有盲区。三、2024年总体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安排2024年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党组要求,按照年度工作总体部署,坚定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技术监督工作“四统一”的要求,围绕“巩固提升”的工作主线,继续以服务生产、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统筹资源,提升能力,全面推进技术监督质效提升,筑牢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屏障,全力支撑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完善管理机制,持续夯实技术监督管理基础1.强化各级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各单位配齐配强技术监督网络人员,明确岗位责任,推进管理网络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按照《技术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指导二级单位承接技术监督管理职责,三级单位有效落实技术监督主体责任。2.健全全产业、全过程制度体系。编制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基建技术监督工作指引,修订完善生产期技术监督评价标准,发布抽蓄电站技术监督实施细则。3.推进检查评价常态化,严格问题整改闭环。探索建立技术监督综合评价体系,结合JYKJ管理工具,明确核心评价指标,开展技术监督考评活动;以技术监督动态检查为抓手,对三级单位工作开展进行抽查,加强过程管控,及时通报问题整改情况;紧盯现场重大设备风险、技术监督告警项目、违反二十五项反措的重要问题整改闭环,及时开展典型问题通报和重大问题督办。4.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上线基建项目技术监督模块功能,细化燃机、生物质发电等板块配置;定期通报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引导系统单位利用系统规范开展日常工作。(二)开展交流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1.落实全员“培训、考核、授权、上岗”机制。严格执行《技术监督人员取证培训管理规定》,加强技术监督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按照分类、分层、梯次化的原则,继续举办技术监督管理和专业取证培训班,指导各二级单位逐步建立技术监督培训体系,做好内部技术监督培训取证,在2-3年内实现全体技术监督网络成员持证上岗。2.继续举办技术监督技能竞赛和专项培训。举办热工、风轮机技术监督技能竞赛,针对2023年继电保护和化学技术监督技能竞赛暴露出的人员能力欠缺问题,举办继电保护、化学强化班;常态化开展“智享云”课堂线上授课,分专业开展技术交流。3.针对生产暴露的重难点问题组织专业交流会。针对W型火焰炉存在的易结焦、调峰能力差、高温腐蚀等问题,组织W型火焰炉专项技术交流会;开展容量电价实施后机组可靠性提升专题研讨、高压电气设备典型故障与防范交流会。(三)围绕执行见效,落实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要求1.深化基建机组节点管控,聚焦“增量做优”。督促火电、水电、集中式新能源基建项目(100MW以上)开工前落实技术监督工作安排,签订基建技术监督管理合同。参加重要项目的关键节点技术监督,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违反“二十五项反措”和强制性标准的问题,加强各阶段发现问题整改验收。落实新能源、火电、水电新(扩)建项目投产条件检查评价大纲规定,常态化开展新建项目投产条件检查、备案。2.加强机组计划检修技术监督管理,聚焦“存量提质”。督促各单位做好机组特别是火电机组的检修项目策划,满足技术监督管理要求;持续完善火电、水电机组计划检修后启动试验项目清单,跟踪检修试验项目执行情况。3.强化延寿机组日常管理。督促做好高温承压部件、高速旋转部件、电气主设备及主要建构筑物等的寿命管理,关注辅助设备的安全风险,及时掌握关键部件的剩余寿命及服役安全性;发布延寿机组专项技术监督规定,指导规范开展主设备定期检验、检测和试验,根据试验情况适时开展设备检修。4.加强消防设施技术管理。针对火电厂输煤系统、脱硫系统、生物质电站储料场、储能电站电池系统、风机机舱等火灾风险,推动开展消防设备设施技术管理,明确管理要点。(四)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主设备风险可控在控1.组织主设备的隐患排查。开展承压部件金属检验、继电保护定值核查、高压电气设备、高速转动设备隐患排查、DCS国产化改造后性能评估、热力系统腐蚀与积盐检查、在线化学仪表管理提升等专项工作,预控设备风险,提升设备可靠性;针对设备共性问题或典型故障,及时开展经验反馈,编写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措施。2.推进生产突出问题的有效治理。以控降煤电机组非停为目标,针对汽轮发电机振动大、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故障短路、保护装置误动、锅炉“四管”泄漏、燃用非设计煤种后的锅炉结焦等频繁引起非停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组织专题研讨。3.做好行业发展新问题的技术储备。关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带来的系列问题,在锅炉水动力安全、汽轮机末级叶片安全、高压缸鼓风加热损坏、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低负荷段控制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前谋划,强化风险防控能力;针对纯氢、掺氢管道氢致开裂、氢腐蚀等问题开展机理和劣化规律研究,探索海上风电大部件、高强螺栓应力监测及预警技术应用。(五)紧抓短板弱项,提升新能源技术监督水平1.全力推进新能源基建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将基建管理作为新能源技术监督的重点,细化基建技术监督的标准要求,强化现场执行,着力消除逆变器、箱变家族性缺陷、电缆接头安装不规范等通病,严格基建期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和校核,助力增量电站做优做强。2.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提升新能源电站发电效率。试点推进应用产业数据中台,侧重损失分解对标的新能源技术监督新模式,以对标挖潜助力存量电站提质增效。3.开展新能源技术监督专项工作。发布《防止新能源场站设备事故重点要求》,开展风机防倒塔专项排查,从设计选型、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生产运维等全过程梳理关键环节,防范重大设备事故;开展光伏场站热斑、隐裂等专项抽查,对电站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六)拓展管理领域,推进协同和新兴产业技术监督1.开展电解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以电解铝供电整流系统为起点,逐步建立电解铝企业技术监督体系,规范定期工作内容、周期及检测方法。2.探索绿电转化产业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关注绿氢制备、储运等过程设备风险和管理重点,积极应对绿电转化产业发展的安全生产风险。2024年是集团公司的“巩固提升年”,中心将在安环部的领导下,坚定“管住设备与系统的每一个风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发挥技术监督的预防保障作用,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局面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助力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落地落实。中国电力交流发言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上海电力各位领导:下面由我汇报上海电力技术监督有关工作情况。一、主要工作情况上海电力自2022年底以来,全面启动技术监督体系重塑,制定技术监督体系功能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厘清界面,彻底改变技术监督工作边缘化、游离于安全生产之外的旧况,全过程融入安全生产各领域各环节。(一)建章立制,夯实技术监督管理基础。一是全覆盖建立监督网络。成立了二级单位分管领导为组长,专业部门为主导,三级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的技术监督网络,并将一线生产人员、外委人员纳入其中,做到专业融合、上下贯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技术监督管理办法》、《上海电力火电技术监督专业规程》、《上海电力新能源技术监督专业规程》等规范性文件20份,构建了产业管理办法+专业监督规程+检查评价标准的技术监督制度体系。三是统一信息管理。依托集团技术监督平台,将技术监督制度规程、评价标准等管理要求固化到监督平台中,实现监督项目规范化、监督工作流程化、监督指标可视化、监督评价常态化。(二)抓实培训,加强技术监督队伍建设。一是推行技术监督全员“培训、考核、授权、上岗”机制。全年共举办上海电力火电、新能源技术监督培训班及各类集训19期,参训298人次。组织各单位参加集团技术监督培训班共8期,参训42人次。二是针对新版二十五项反措的内容变化,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培训形式,共开展7期反措解读,帮助理解电力生产新形势下事故防范的重点变化,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三是举办以“技术监督”为主题的第二届“春申杯”技能大赛,共有19人被授予公司“首席技术能手”称号,其中4位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破格提拔为部门副主任,其他15人享受部门中层副职待遇,13名外委员工被录用为正式员工,提升了人员的能力素质,进一步营造了技术监督的浓厚氛围。四是在上海电力内部,首批遴选了35名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组建上海电力技术监督专家库。公司技术监督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三)精耕细作,补齐技术监督管理短板。一是开展摸底检查。完成了两轮火电企业阶段性诊断评估、新能源场站重点区域检查等工作,梳理各类问题共972条,持续做好整改提升。二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定期编制技术监督简讯,针对行业重大问题和频繁发生的事件,及时发布技术监督动态信息。三是加强基建工程全过程技术监督。明确把签订基建技术监督合同、开展基建技术监督作为项目的开工条件之一,建立基建项目技术监督定期报送机制。(四)专项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针对行业突出问题、重大事故,火电热工分散控制系统电源隐患排查、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汽轮机阀门和发电机保护装置排查、防止汽轮机超速等11次隐患排查,分别形成专项排查情况通报,制定方案、落实整改。二是围绕典型、共性或趋势性问题持续发布经验反馈单,发出“关于防止汽轮机保护拒动而导致汽缸超温事故的若干建议”、“关于调整新能源场站主变停役、复役过程中接地变(站用接地变)间隔操作顺序的提醒”等9项经验反馈单及风险警示。三是针对重要设备突发异常,迅速开展了闵行燃机国产3S离合器异常处理、土耳其胡努特鲁机组震后安全专项诊断等应急技术支持,为H级机组高质量投产奠定了基础,胡努特鲁电厂成功经受两次强震考验,年利用小时数8306小时,投产第一个完整年即打破土耳其所有电厂利用小时历史记录。2023年,上海电力技术监督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年机组非停仅1次,同比2022年大幅下降10次;高质量完成3台次A修、15台次C修,修后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新能源板块在集团新能源业务运营管理对标评估中名列前茅,在中电联年度光伏运行指标对标中,7座场站被评为5A级场站。二、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一是制度及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部分专业如建构筑物,技术监督工作深度不足。辅机设备故障依然多发,重要指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力量仍比较薄弱,对于核心岗位人才培养、从业人员能力提升需求十分迫切。二是随着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机组特殊运行工况不断增多、设备边界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技术监督对于提高机组安全运行的支撑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新能源生产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队伍技能素质整体不高,叠加限电、考核形势趋于收紧状态等外部环境变化,技术监督管理亟待加强。三是上海电力今年四台百万火电、新能源等项目密集开工,加强基建工程技术监督任务艰巨。氢能、储能、用户侧等快速发展,在加强技术监督方面还需加强创新探索。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巩固提升年”总体要求,以实现本质安全为主线,控制“三零”(零事故、零非停、零非减)为目标,从最基本工作抓起,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扎实开展技术监督工作,助力集团公司打好“存量提质、增量做优、蓄势未来”三副牌。一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内部技术监督机构“指导、监督、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加强告预警管理。组织技术监督定期强排名检查评比,进一步严肃技术监督考核激励,奖优罚劣。二是依托各类生产实时数据、设备试验检测离散数据,形成以设备本质安全为基础的“数字哨兵”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诊断设备状态,对主要设备和系统的不健康状态和劣化趋势提前预警,让“数据”作为安全生产“吹哨人”。三是根据行业内外风险动态,不断更新机组状态及隐患风险库,组织开展专项监督,及时发布经验反馈单。深入开展建构筑物及复杂钢结构管理体系建设,持续防范化解重大设备风险隐患。重点跟踪延寿机组的技术监督开展情况,确保所有在运机组安全生产全周期可控、在控。四是充分借鉴国内外新能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以集团公司、上海电力相关规程及标准为遵循,因地制宜全面加强新能源、新兴业态的技术监督管理。五是制定技术监督专业人员岗位能力要求,持续开展技术监督专业取证培训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技术监督队伍。六是按照“深前期、严开工、精建设、优达产”要求,建立基建项目各阶段技术监督工作任务清单,关口前移,狠抓落实,保障基建项目的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投产。内蒙古公司交流发言夯实筑牢技术监督根基推动建设本质安全企业江苏公司海斌总、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按照会议安排,由我代表江苏公司作交流发言。江苏公司管理装机容量716.26万千瓦,其中煤电322.4万千瓦、陆上风78.66万千瓦、海上风220万千瓦、光伏95.2万千瓦,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清洁能源占比达55.2%。(一)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一是优化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生产监控调度培训中心,选拔各专业优秀技术人员充实力量,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强化公司系统技术监督能力。二是完善技术监督网络体系。结合公司产业发展和生产管理模式,坚持技术监督网络全覆盖,对承包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力评估,同步纳入体系,实行同质化管理。三是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将专业技术监督工作业绩纳入技能人才评聘标准,2023年新认定的江苏公司技术专家、骨干工程师、三级单位技能大师、高级技能师和技能师,共34人均为技术监督体系成员,极大激发了生产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二)高标准开展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党建引领,创新开展“党建+技术责任制落实”课题研究。创新提出企业职工“安全屋”理念,开展“党建+技术责任制落实”课题研究,制定《江苏公司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履职的管理规定及激励方案》,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技术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体系。全方位做好技术文件把关,实行“技术、行政双签发”,保证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全过程本质安全。其中,滨海火电以技术监督为抓手,狠抓关键环节、重点设备管理,将技术监督台账精细化与设备“诊疗养”系统相结合,建立设备健康“病历”,两台百万机组连续五年未因锅炉“四管”泄漏造成机组非停。二是强化执行,促进技术监督工作落地见效。以责任落实为牵引,推行“管理表单化”。江苏公司编制《二十五项反措实施细则》及各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各单位编制企业及岗位《安全管理手册》、《生产管理手册》,将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细化到各岗位进行落实;每季度召开技术监督暨经验反馈会,结合经验反馈等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表单。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闭环整改。通过技术监督月报与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平台联动,对问题分级分类、挂牌亮灯,跟踪督办整改。三是持续改进,深入探索海上风电技术监督管理。江苏公司较早进入海上风电领域,在无成熟管理模式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将技术监督这项基础管理工具及时复制推广到海上风电。在引用现有专业监督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海上风电特有的海底构建筑物、海缆等新场景,参考设备说明书和相关行业规范探索建立海上风电全专业技术监督细则,通过实践总结分析、迭代升级。强化设备治理。借鉴火电设备管理经验,融合海上风电运维模式及设备特点,组织运维人员按照火电安全管理要求,细化编制海上风电两票三制及定期工作,创造性提出“靶向机组”、“靶向故障”治理管理新模式,对缺陷进行归类分析,逐项销号解决。深化经验反馈。针对海上风电生产运维需求及人员组织与出海窗口期的矛盾,坚持安全第一、解决问题为原则,细化制定《新能源电站标准工作票安全技术隔离措施》;汲取海上风电事故事件教训,编制江苏公司《海上风电场安全工作规程》及《海上风电场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作业视频全覆盖及远程开票功能,确保“无票不工作、工作必有票”,有效保障一线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发挥先发优势。强化海上风电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建立业主与承包商双向培训机制,各自发挥专业优势,互促互进;首创风机检修仿真系统,为海上风电检修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渠道,成功承办国家及集团公司海上风电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有效提升人员技能。四是及时跟进,将技术监督理念全面落实到新兴产业。以“产业发展到哪里,技术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为遵循,根据公司新兴产业发展实际,及时收集梳理相关标准,编制《新兴产业常用生产运行规范、标准及相关管理规程、条例清册》,汇总各类规范标准926项;强化标准落地,制定《水源热泵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电化学储能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等综合智慧能源相关专业细则,确保新兴产业生产技术管理有据可依。以集团公司本质安全企业建设为统领,践行江苏公司“安全屋”理念,以安全质量为中心,以技术规范为依据,以监督考核为手段,强化江苏公司全产业、全寿期技术监督管理。结合公司多产业、多模式发展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的风险挑战,超前预控,狠抓技术责任制落实,以技术监督标准化、规范化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持续深化技术监督工作落地见效。聚焦技术监督短板弱项,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提升。一是深化“管理表单化”应用评价,确保管理工具有效可行,根据经验反馈和标准变化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表单手册及管理文件。二是狠抓系统性整改,对历次检查发现的技术监督问题按照生产事件处理思维开展根因分析和闭环整改,对有关人员借鉴安全管理按违章进行考核,督促责任落实。三是对标赶超,建立同类产业三级单位对标评价机制,将技术监督工作成效纳入评价体系,提升做好技术监督工作主动性。四是推行“管理要求技术化”,深化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平台应用,规范岗位定期工作执行,严格信息告警、跟踪闭环机制,通过技术改造等技防手段促进技术监督各项要求落地落实。五是强化技术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公司技术监督上岗资格培训取证方案,利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包含承包商专业人员的技术监督资格取证工作,提升技术监督体系人员能力。(二)学习先进单位经验,争创产业安全生产管理标杆。一是火电单位学习借鉴集团公司系统内外先进单位经验,制定执行《江苏公司标杆火电厂创建方案》,明确目标、全力推进。二是新能源单位以集团公司本质安全企业及智慧场站建设为契机,将技术监督相关要求融入智慧场站建设方案,有序试点、分步推广,争创新能源5A级场站。三是工程建设项目学习借鉴核电管理经验,策划工程建设管理提升方案,将集团公司《防止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三十项重点要求》及工程技术监督相关规定纳入其中,全面推广实施。深化公司长期坚持的“生产放行制”,根据项目特点细化放行标准,确保从源头控制设备隐患,实现生产与工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充分利用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中心等管理资源,全面做好滨海火电三期及“小散远”建设项目的技术监督工作,保障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三)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技术监督工作。一是及时总结新兴产业技术监督管理经验,及时优化完善现有技术监督相关标准细则,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强化新兴产业安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技术监督网络体系人员安全生产关键环节掌控能力,确保新兴产业安全生产稳定局面。江苏公司将狠抓本次会议精神落实,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为集团公司“存量提质、增量做优、蓄势未来”做出应有贡献。集团公司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会汇报材料东北公司海斌总、各位领导、同事: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代表东北公司进行汇报。截至2023年12月,东北公司管理装机容量1001.4万千瓦,其中,火电643万千瓦、新能源358.4万千瓦。供热面积1.83亿平方米,现为辽宁省最大的电力和热力供应商。技术监督管理范围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涉及火电、供热、新能源企业24家单位。一、技术监督开展的主要工作2023年,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认真落实集团技术监督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技术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发挥技术监督超前预警作用,不断提升设备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水平。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技术监督基础管理,推动技术监督质效提升一是优化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为充分发挥公司所属能源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以能源科技公司为载体成立了公司技术监督中心,赋予技术监督中心履行“监督、管理、培训、服务、评价”职能。依据《集团公司技术监督评价标准》建立《东北公司技术监督管理评价细则》,明确技术监督工作评价标准。2023年完成两轮次技术监督管理评价,对标考核标准对各单位实施季度评估、排名,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JYKJ工作考核。二是健全技术监督制度体系。围绕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的新要求,公司组织完成《汽轮机及旋转设备监督管理办法》、《化学监督管理办法》、《火电企业生产建(构)筑物监督管理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金属监督管理办法》、《火电绝缘监督管理办法》等17项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有效衔接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相关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监督管理“散、弱、缺”的问题,通过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技术监督管理的提升。三是完善技术监督网络。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公司进一步明确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火电与供热部、新能源部作为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系统内存量及在建机组、场站的技术监督管理。及时组织对厂级技术监督网络体系进行修订、调整,确保三级网络成员职责明确,分工清晰,并实现监督网络全覆盖。四是强化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三年内实现从事技术监督人员培训取证全覆盖的工作要求,东北公司将技术监督培训工作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以持证上岗及技能培训工作,促进技术监督人员管理能力、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2023年组织火电、新能源、供热企业共27个专业的取证培训,154人取得从业资格证书。2024年已开展了火电、新能源、供热供共38个专业的培训取证工作,261人取得了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推进新能源场站标准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开展新能源场站标准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新能源场站“场长负责制”,全面推进新能源场站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捋顺管理链条,压实场站“扛指标、管设备”的主体责任,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先后发布了风电、光伏场站标准化建设手册,依据“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在所属32个场站全面推广。二是推进管理标准融入制度体系。按照新能源场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全面治理场站设备设施,将管理标准融入制度建设中,使场站管理制度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生产管理台账,实现“多人量管到少人质管”的转变,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一站式”审批,推动新能源产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三是高质量开展新能源场站基建期技术监督。结合新能源项目建设特点,编制发布新能源项目基建期“技术监督清单”和“基建期技术监督评价标准”,按设计监造、安装调试、并网验收三个阶段提前部署基建技术监督工作,通过线上跟踪、实地核查方式,实现了9家基地式新能源场站基建技术监督全覆盖,全年共实施17次新能源场站基建监督检查,累计发现问题289项,整改完成率为95.93%,项目机组投运前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三)聚焦重点问题,保障安全经济运行一是聚焦专项隐患排查整治。结合等级检修,按计划完成了6台机组1Cr5Mo螺母更换工作。完成了3家单位汽轮机汽门关闭时间超标等防止汽轮机超速隐患整改。高质量完成了翻新绝缘子隐患排查整治和灰坝隐患排查工作,135MW容量及以上机组全部完成发电机定子线圈原始设计缺陷及电气、热工保护深度排查。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为适应电力市场需要,近年来,公司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已成为常态,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考验。公司先后印发了《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提升方案》、《锅炉“四管”漏泄防控专项措施》、《火电机组非停防控措施行动项清单》等多项重点督办工作任务,针对锅炉、汽轮机以及重要辅机等重点设备,聚焦重点指标,全年开展31次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731项,问题整改率97.6%,有效消除设备隐患。三是推进供热企业全方位对标。组织所属供热企业供热指标与牡丹江热电、天津能源、承德热力国内先进供热企业全方位对标。开展全网自动运行、地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建设,以及完成二网平衡、室温采集等数字化项目建设,推动供热企业各项指标不断提升。2023年供热热耗完成0.320吉焦/平方米,同比降低3.23%;电耗完成0.58千瓦时/平方米,同比降低3.33%;水耗完成30千克/平方米,同比降低14.69%。四是加强环保指标管控。完善环保指标奖惩机制,落实环保设施标准化、精细化、等同化管理。开展脱硝系统催化剂积灰、喷氨管路堵塞、烟风道漏风治理,因设备原因环保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优化锅炉燃烧调整、强化脱硝喷氨精准控制、加强吹灰管理等措施,预热器、除尘器堵塞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机组NOX、SO2平均浓度实现历史最优。二、存在问题一是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技术人员流动加快,导致专业技术提升连续性较差,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制约技术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二是部分单位没有真正把技术监督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技术监督发现问题不全面、问题整改不及时,闭环管理还需加强。三是新能源基建项目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不齐全,基建期技术监督管理经验欠缺,存在技术监督管理短板。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体系,夯实基础管理全面落实技术监督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专业监督职能,规范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开展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做好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完善和细化检修规程、运行规程、事故预控措施等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夯实技术监督基础管理,确保技术监督工作高标准、有效开展。(二)持续强化监督遗留问题闭环管理持续开展技术监督年度检查、专项隐患排查、经验反馈等遗留问题的梳理工作,结合机组、涉网设备检修计划统筹开展技术监督遗留问题治理,定期对整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建立问题整改专项考核标准,将问题整改列入技术监督季度考核,促进设备可靠性持续提升。(三)促进技术监督管理手段有效运用持续加强定期工作管理,完善定期工作清单,明确流程、周期、标准,跟踪定期试验、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发电和供热企业、技术监督服务单位、东北公司三级告警管理机制,利用集团公司统一技术监督数字平台实现告警问题及时下发、动态跟踪落实整改,确保技术监督告警机制有效执行。(四)做好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修订、完善火电、新能源板块综合绩效考核细则,加强过程监管,提高节能管理穿透力。坚持能耗指标保效益,深入开展机组对标管理,逐个单位、逐台机组开展节能潜力分析,持续开展生产监管和运营综合诊断,加强运行精细化调整,做好不同工况、启停机等方式下机组优化调整,提高机组调节性能和经济性,助力存量资产提质增效。(五)加强培训与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推进业务外包规范管理为契机,配齐配全技术监督三级网络从业人员,把基建项目技术监督人员配备作为项目开工前的检查重点。持续强化从业人员技术培训,通过技术研讨及经验交流,提高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三年内实现从事技术监督人全覆盖培训取证的要求,积极组织技术监督人员资质取证工作,确保两年内(力争2024年)达到技术监督从业人员全覆盖培训取证的工作要求。提升技术监督管理,夯实安全生产根基贵州金元陈总、各位领导、同事们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代表贵州金元发言。贵州金元电力装机容量1641.63万千瓦,其中火电机组23台(含表外),共798万千瓦,新能源700万千瓦,水电143.63万千瓦。贵州金元2023年技术监督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相关要求,按照“四统一”原则,以技术监督为抓手、设备整治为着力点,强化各板块项目建设和生产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管理,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技术监督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按照《2023年贵州金元本部机关党支部主题教育调研计划》,公司分管领导参加、火电部组织,2023年5月先后在纳雍、鸭溪电厂召开技术监督现场调研座谈会,从技术监督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等15个方面开展技术监督管理交流,形成调研报告,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火电各专业召开技术监督年度会议,梳理2024年度专业52项重点工作任务;三是督促各板块加快开展人员取证、工器具配置、技术监督档案、人员培训、考核管理等工作;四是定期落实集团公司《技术监督月报》和历次检查问题整改,其中火电整改完成70项、水电整改完成110项、新能源整改完成15项,按计划完成率100%;五是按照《集团公司火电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要求,组织各专业开展年度技术监督评价工作,查摆问题777项,按期完成整改560项;六是组织各单位技术监督人员开展培训,各专业人员参训率30%以上,组织继电保护专业人员调考,技术监督人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得以提升;七是各板块修编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共计49项,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二)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保障体系作用,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平稳。一是组织成立检修安全质量督导小组,深入各单位现场检查检修四措两案、检修文件包及现场施工安全措施、质检点验收执行情况和违章情况,通报安全质量存在的问题;二是坚持安全生产约谈机制,严格管控机组“非停”事件,针对性质严重的障碍、异常、未遂,开展安全生产约谈、分析、及时下发技术监督告警,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全年二级单位共计下发技术监督预警单13份,并落实整改;三是针对电气热工设备老化非停风险高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制定设备老化三年整治计划,逐步开展治理。(三)以设备治理改造为着力点,机组提质增效成果明显。一是从制粉系统、风烟系统、卫燃带敷设、除焦剂、配煤掺烧多方位优化入手,解决锅炉稳燃、垮焦扰动问题,锅炉灭火次数同比大幅下降30次,茶园电厂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拉裂治理取得明显效果,未发生因水冷壁拉裂非停;二是将设备消缺纳入SDSJ激励考核,开展设备缺陷“消零”行动,激发员工对机组设备维护消缺积极性,各火电厂年度消缺率大幅度提高,消缺率达99.77%;三是推进设备技改,黔西电厂5号机组、黔北电厂2号机组、茶园电厂2号机组回转式空预器加装烟气暖风器改造工作已完成,解决长期燃用高硫、高灰、低热值煤空预器堵塞严重问题,提高机组带负荷能力和降低机组能耗水平,通过技术攻关,W火焰锅炉在不新增SNCR系统情况下,NOX排放指标达到超低水平,简化系统节省投资。(四)技术创新项目有序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良好。一是高质量推进重点任务完成,国家电投首台火电机组DCS自主可控试点项目——纳雍发电总厂1号机组项目成功投运,为今后火电机组的DCS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二是茶园电厂2号炉富氧燃烧改造为W火焰机组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至35%额定负荷以下探索技术路线提供了良好实践,为机组取得容量电价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开展锅炉挤渣门技术改造取得良好效果,为提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提供了思路。(五)水电对外拓展业务,技术监督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大坝中心取得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和水工金属结构乙级检测资质,具备大坝安全监测、水下地形测量和金属探伤检测能力,承担了贵州金元水电(包括火电厂两个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二是水电检修(技术)中心建立电测、热工和化学三个标准室,具备自主开展220kV及以下电气设备预试定检和金属探伤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团公司“能干不包、应干不包”要求,技术监督服务完全自主,检修(技术)中心统筹水电板块技术力量,自主完成水电板块77台机组A/B/C级检修和30座水电站预试定检工作;四是利用水电与新能源不同检修周期时间差,开展贵州金元新能源场站技术监督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六)开展新能源板块专项隐患排查与治理。一是严格落实集团公司翻新绝缘子隐患排查整改文件要求,先后在威宁、黔西南、广西等7大区域公司,开展专项排查工作。先后完成广西水锦风电场(二期)、洛山风电场、古平光伏等电站翻新绝缘子的更换,共计11214片,已验收合格并投运;二是对广西横山光伏电站等靠近沿海地区的光伏方阵内长期浸泡在海水中易锈蚀、断裂的接地扁铁进行排查治理,消除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设备因失去防雷保护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隐患。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技术监督部分专业技术力量偏弱,特别是各三级单位构建筑物专业,且技术监督第三方无技术监督服务;随着储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新兴产业监督经验,成为技术监督管理薄弱点。(二)火电机组非停事件较多。火电长期亏损、煤质逐年下降,设备老化,保供以来大方式运行下机组问题暴露明显。(三)新能源板块跨越多省,场站数量较多,运维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技术监督工作实施效果和集团公司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和贵州金元管理提升年相关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强化技术监督过程管理。一是将各板块技术监督工作纳入国家电投管理,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专家力量,强化各单位技术监督管理;二是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管理平台作用,加强技术监督定期工作及技术监督基础台账管控,做实做细技术监督工作;三是督促技术监督检查问题及技术监督告警问题的整改闭环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网络体系,每季度分专业召开专业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技术监督会,查摆问题、分享良好实践,加强内部沟通学习,促进系统内部成员共同提升和技术监督体系有效运转;五是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注重正向激励,设置专项绩效奖金池,用于技术监督强激励强管理提升的各行动项考核激励,各单位年终技术监督检查评比结果作为专项考核激励指标,让集团公司“赛马”机制在各单位动真格、见实效。(二)开展经验总结及推广运用。一是组织各板块各专业开展良好实践总结,编制《年度良好实践》台账并选择推广运用;二是实时收集集团内外火电机组非停报告、技术监督告警单,组织学习,举一反三,制定防范措施;三是定期落实集团公司《技术监督月报》问题整改;四是牵头定期召开专业会议,充分交流和沟通各厂技术创新和管理实效经验,提升各厂专业技术及管理双进步;五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组织贵州金元领军专家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由专家任组长的课题研究,着力解决机组非停等问题;六是总结纳雍1号机组自主可控DCS运行效果,优化纳雍2号机组DCS技改,深度参与过程控制和实施,进一步培养热工专业人才。(三)加强设备管理,控降机组非停。一是成立以贵州金元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控降非停组织机构,修订《贵州金元2024年度火电机组非停控降措施》,落实“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专班职责,强化非计划停运的考核及追责力度;二是引入内外部专家开展全年5A/6B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分析爆管事件原因,制定抢修、整改方案;三是将锅炉空预器、捞渣机等重要辅机及汽轮机油系统纳入“逢停必检”项目;四是提升电热设备可靠性,严控误碰误动非停,强化运行机组主设备保护回路故障处理的风险分析与预控措施管理。(四)控降火电能耗指标。针对煤耗偏高机组制订综合治理方案,从锅炉燃烧系统优化改造、汽机冷端治理、运行燃烧调整等方面开展提效降耗工作。(五)着力加强队伍及资质建设,全力打造一流的技术监督、质量监督服务队伍。一是组织专业力量,建立专业培训考试题库,每半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调考,考试不合格进行考核或建议调岗;二是加强技术监督从业资格培训,组织督促各三级单位开展技术监督人员取证培训和安全生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取证工作,力争2-3年实现技术监督人员持证全覆盖;三是全面推进汽轮机本体自主检修,各厂组建自主检修队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通过组织调配各厂汽机检修力量和后备人才参与多台次的汽机检修,在检修实践中反复锤打和锻炼汽机检修人才,培养汽机本体专业核心人才70人左右。我们深信,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集团技术监督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在其他二级单位的协作支持下,贵州金元各板块技术监督工作一定会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一定会更加稳固。扎实做好技术监督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电力常熟发电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能监办、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技术监督工作要求和部署,秉持“依法管理、关口前移、分级管理、闭环控制、守正创新”的理念,围绕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扎实开展技术监督工作,持续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二、主要实践(一)健全监督体系1.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技术监督网络;明确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成立了含光伏在内的14个技术监督专业小组;设立了专职的金属、化学技术监督专责岗位。2.及时升版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组织各生产部门制定《技术监督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职责和标准,落实好责任。(二)完善工作机制1.公司每年组织编制年度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各技术监督专业小组结合专业月度例会召开技术监督网络会,通报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布置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及关注事项;各部门按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并按时上报月度工作总结。2.每次计划检修,组织各专业根据《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及机组运行状况,在管理手册中明确技术监督工作要求,项目准备阶段对技术监督工作单独立项(2023年共立项69项),并就技术监督项目开展情况形成周报,及时跟踪工作开展情况。公司还要求各专业组在修后一个月提交总结报告,做好经验反馈。3.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检查评估标准及江苏省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大纲的要求,按时组织开展技术监督动态检查、迎峰度夏(冬)技术监督检查自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计划和措施,逐条闭环整改。2023年共检查问题71项。(三)提高工作质量1.利用技术监督管理平台,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日常监督、网络管理、动态检查自评价、问题整改等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每年组织补充完善定期工作计划。如:CEMS、飞灰含碳表计等定期校验;在公司生产月度例会及时通报技术监督指标完成情况,并对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2.加强对重要数据的监测。技术人员将需要重点关注的运行参数整合到一个画面(主、再热汽温、温升、风量、壁温等),每天进行远程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运行人员进行参数调整,为设备长周期运行打下良好基础。2023年,创纪录实现14台次超百日运行的好成绩,其中:5台次100天、4台次200天、3台次300天、2台次400天(#2机组413天、#5机组414天)。3.针对机组深度调峰、配煤掺烧等情况,每月组织做好机组运行状况分析。对运行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讨论、落实,如:在30万机组锅炉高过处增加21个壁温测点,提高运行中对壁温的精准监控;根据燃煤发热量下降情况及时修改百万机组RB逻等。充分利用机组计划检修和调停机会,组织做好锅炉防爆防磨检查和水压、气压试验。2023年,未发生由于“四管”泄漏造成的非停事件。4.对设计寿命临期的30万机组,按照省能监办的规定,委托第三方开展全面检查评估。对锅炉本体、锅炉受热面、汽缸、转子、四大管道、压力容器、高温螺栓、汽门等设备共40个大项进行检测,每台机组发现并治理隐患100余条,主要有:部分主蒸汽管道弯头评级不合格、#4机组B侧高调门裂纹、高过12Cr1MoV材质管段组织球化级别达5级等。利用计划检修,通过技改全部给予消除。5.认真组织学习集团公司2022年第一轮、2023年第一轮、第二轮技术监督监督检查报告,以及中国电力历年开展的全系统技术监督动态检查报告和同系统内经验反馈单,针对报告中的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并制定整改计划。6.协同推进光伏发电技术监督工作,针对场站存在的设备隐患,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如:开关室基础下沉、线路保护定值计算等。(四)加强队伍建设1.组织各专业对照细则、反措等编写培训材料和试题库,并及时升版;利用网络活动、专业小组会等开展轮流讲课培训,特别是新到岗人员;结合日常培训工作,定期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调考。2.重视技术监督人才培养,每年安排年轻员工到中电华创实习锻炼。3.积极组织青年员工参加技能竞赛、技术比武,通过“以赛促练”助力青年员工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水平。2023年在集团公司第五届“建功创一流”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技能竞赛中,青年员工取得个人一等奖1名、个人二等奖2名的优异成绩。4.与中电华创开展支部联学共建,搭建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平台;发挥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服务站”的作用,组织汽机、锅炉技术人员与省内专家开展对口交流,提升专业水平。2023年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对常熟发电“科技服务站”进行授牌。三、形势分析与后续工作计划(一)形势分析1.30万机组已服役30年,设备逐步呈现整体老化,特别在金属材料、绝缘、仪表等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给技术监督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新要求。2.公司技术骨干年龄老化,结构性缺员问题的调整需要周期,对过渡阶段技术监督队伍能力的快速建设带来挑战。3.不同部门、班组间对技术监督工作的理解和工作执行的深入程度仍有差异,导致公司三级网络活动开展情况存在局部不均衡现象,“最后一公里”存在短板。(二)后续工作计划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进一步理清设备管理、检修、运行人员在技术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充分发挥各级监督网络的作用。2.加强各专业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逐步落实技术监督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养技术监督人员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30万机组技术监督工作标准和质量,针对问题制定专项措施和实施计划。4.以问题为导向,紧盯各类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闭环工作。同时加强对外交流,认真学习技术监督简报和案例,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消除各类隐患。夯基固本开拓创新持续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五凌电力五强溪电厂各位领导、专家: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五强溪电厂汇报技术监督工作。五强溪电厂位于沅水下游怀化市沅陵县境内,五强溪扩机工程投产后,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调度容量175万千瓦),总投资110亿元。1994年12月首台机组发电,至1996年底1~5号机组投产,2023年底6~7号机投产,年设计发电量59.3亿千瓦时,是华中电网调峰调频骨干电厂,是湖南省最大的水电厂。五强溪电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标准以及技术监督工作要求,确保了设备健康稳定、管理高效有序。截至3月8日,电厂连续安全运行10417天,持续保持全国大中型水电安全运行记录,累计提供清洁电量逾1470亿千瓦时,连续7年无机组非计划停运,近6年来5次获得省技术监督先进单位。一、建立健全体系,形成长效机制1.凡事有人负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厂部、生产与技术部、各技术监督专责三级工作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制定工作到位与考核标准,全面梳理形成各专业工作清单。每年初全面梳理年度技术监督工作计划,依托集团技术监督管理平台与电厂网站“工作在线”模块,实现各专业工作结构化分解闭环管理。2.凡事有章可循,持续完善制度标准。每年对相关制度标准开展适应性评估与修订。2023年,根据新要求修订《技术监督管理规定》及各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等制度14项;在扩机调试阶段,同步开展设备运行与检修规程融合修编63项;根据设备检修技改情况动态更新设备图纸、定值与各类试验报告等台账,持续稳固基础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二、强化督查考核与隐患排查,确保工作落实见效1.凡事有人监督,确保计划执行刚性。常态化开展安健环大讲堂,安排年轻员工到扩机现场锻炼,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每周、每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每季度定期召开厂部技术监督会议,强化人员履职。2.凡事有据可查,严把技术文件质量关。严格按规程、标准开展设备检查、检测与试验,坚持设备试验现场跟踪,确保技术监督各项试验数据与设备参数真实、准确、完整。3.常态化开展隐患整治,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按集团《水电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及国家行业反措要求,2023年组织开展了技术监督自查、机组防非停、防水淹厂房、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等专项排查35项,针对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管控平台进行动态闭环管理。全年共排查隐患703项,已完成整改683项,其余正按计划推进。4.组织攻关突破,解决设备重难点问题。重点研究解决了水轮机转轮裂纹气蚀、主接地网直阻超标、调速器压力油罐裂纹、坝顶门机主起升同步异常、5号主变冷却器渗漏、机组压力钢管伸缩节漏水等重要设备问题。近两年完成500kV母线保护、两条出线线路保护、稳控装置等10余套500kV保护装置改造,提升了关键设备运行可靠性。三、持续创新创造,促进管理效能提升1.推行基于专家评估的状态检修模式。运用五凌电力远程运维平台运行分析、状态评估等模块,建立以状态检修标准为基础、以远程运维为支撑、以设备状态评价和专家决策为依据的状态检修评价体系,开展精准检修。2023年,电厂3台机组实行状态检修,提升可用系数3%。2.探索实践“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按“安全管控智能化、运营管理集约化、状况感知在线化、分析功能模块化、技能培训仿真化”的要求,开展人员智能定位、机器人智能巡检、智能声音感知、螺栓应力在线监测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试点应用,开发了基于振摆数据分析的水轮机组状态预警系统、主变状态评价及寿命评估系统、发电机定子绕组性能及寿命评估系统等功能模块,实现生产状况在线、安全态势可见。四、落实技术监督全过程管理,铸造精品工程1.关口前移,严控工程质量。同步扩机工程建设建立技术监督工作体系,将技术监督贯穿于工程前期设计、调研选型、招标采购、制造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全过程。2.自我加压,建设“精品机组”。组织行业内专家研讨制定《五强溪扩机工程机组安装质量及启动试验检测标准》(即“精品机组”标准),标准在国标、行标基础上对安装指标进一步提升。实现转子现场安装零配重,机组满负荷运行各部位摆度均在10道以内,主控指标均优于国标、行标,达到“精品机组”优良标准,投产运行至今无重大设备缺陷隐患,提升了机组原生本质安全。随着五强溪扩机工程与厂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投产,电厂将聚焦存量和增量的高效融合管理,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数智化灯塔电厂”,推进安健环五钻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水电示范与本质安全型水电“样板间”,为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新能源技术监督经验交流分享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尊敬的海斌总,各位领导: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就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新能源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作交流分享。一、基本情况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以下简称电力分公司)是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总装机2850MW,包括火电装机1800MW,新能源装机1050MW,其中风电装机900MW、光伏装机150MW(到2025年,电力分公司总装机将达到3500MW,其中火电装机1800MW,新能源装机1700MW),是集风、光、火、储、热于一体的发电企业。作为打通“绿电铝”产业链的核心一环,所发电量全部为电解铝供电,电解铝绿能占比超过25%,成功实现了局域电网清洁能源的大比例就地消纳和高载能产业规模化使用清洁能源。2023年,电力分公司全面落实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要求,深刻把握技术监督中心工作总体布局,在内蒙古公司决策部署及中电华创的大力支持下,电力分公司新能源技术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循环经济一至五期项目风电可利用小时数达到3085.8小时,利用率达到99.77%,弃风率趋近于零,名列全国前茅,连续6年蝉联全国电力行业风电运行指标对标“5A”级荣誉称号,是内蒙古公司首家装机突破百万千瓦的新能源场站。二、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一)构建管理新模式,监督效能显著提升加强技术监督管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拓展技术监督管理思路。一是优化新能源技术监督组织机构,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监督四级网络,首次将承包商纳入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修编《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技术监督“三管三必须”要求,压紧压实全链条责任体系。组织编制并发布了《风力塔筒自动免爬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有效填补了集团公司免爬器技术方面空白。二是定期召开覆盖业主、技术监督服务单位、承包商的技术监督季度会议,协调解决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优化监督流程,强化监督问题闭环管控和源端反馈,逐步形成监督硬约束。三是打通了与风机主机、光伏组件厂家技术交流的互通互联机制,依托其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定期指导技术监督工作,解决了变桨系统交流驱动器干扰大、光伏汇流箱内部端子排无防护等设备问题。四是强化技术监督人才队伍保障,充分运用“学研创落”工作方法,以《内蒙古公司员工学习题库(新能源板块)》为基础,通过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及考评机制,员工技术监督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全年累计向新能源板块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4人。(二)探索运营新举措,基础工作稳中有进扎实开展技术监督基础管理工作,强化技术监督重点任务落实。一是结合霍林河循环经济电网特性及地域气候特点,首次推行状态检修,以天气预报及风功率预测为载体,充分利用小风及无风天气进行故障预警消缺,检修及故障损失电量大幅降低,2023年电力分公司新能源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4.13亿千瓦时。二是自主应用WPS轻维表开发场站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对设备健康状态及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推送至责任人,进一步提高缺陷及故障诊断准确性,全面提升缺陷及故障处理效率。三是按照《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风电机组检修作业定时定员标准手册》,规范检修作业工序,对在役机组检修过程做到有效监督、统一管理,分级控制。四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基建工程管理。2023年,在火电灵活性改造3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抬高风机基础上平面保护层标高、增加构造钢筋和两台搅拌机相对布置及同时灌浆的施工方式,解决了风机基础二次灌浆层45度开裂、二次灌浆料离析等问题。(三)赋能管理新科技,创新驱动蓄势未来充分运用信息化替代传统技术监督手段,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效。一是首次应用北斗卫星风机姿态及基础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北斗卫星高精度测量、网络传输等技术实现了对风机基础纵向、水平位移的实时监测,并建立预警信息。二是开展风机爬塔机器人检测与应用技术研究,该设备同时具备塔筒油污清洗、锈蚀打磨、喷漆、焊缝无损检测等功能,实现了集团公司爬塔机器人研发的“零突破”,推动了机器人在新能源技术监督领域的成果转化及多场景应用。三是利用风电场AI数字化自动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智能光伏巡检及升压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等数字化系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技术监督手段,实现了技术监督质量效率的双提升。四是推进智慧化场站建设,通过采取优化管理机构、搭建集控系统、建立区域维检等一系列重点举措,实现了新能源场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监控、定期巡检”目标,局域电网稳定性大幅提升,运行人员实现整合及优化配置,工作效率逐步实现最大化。三、2024年新能源技术监督工作思路2024年,电力分公司将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内蒙古公司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着力将电力分公司打造成为集团公司新能源领域技术监督标杆。一是要将技术监督关口前移至可研设计阶段,提高技术监督的全过程参与率,严把新能源基建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