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4/1A/wKhkGWaF_NOAAVvnAAIA4ZSDUHc614.jpg)
![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4/1A/wKhkGWaF_NOAAVvnAAIA4ZSDUHc6142.jpg)
![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4/1A/wKhkGWaF_NOAAVvnAAIA4ZSDUHc6143.jpg)
![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4/1A/wKhkGWaF_NOAAVvnAAIA4ZSDUHc6144.jpg)
![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4/1A/wKhkGWaF_NOAAVvnAAIA4ZSDUHc6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的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的相关要求,给出了预制芯桩复合桩的适用地质情况和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工程中的预制芯桩复合桩基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与验收,可用于建筑工程桩基,也可用于基坑支护桩基。交通市政、水利水运桩基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340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JGJ/T327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330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JGJ/T394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JGJ/T40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DB42/24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48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预制芯桩复合桩Precastcorepilecompositepile将预制桩植入水泥土桩中或将预制桩植入灌注浆料的预钻孔内形成的复合桩。水泥土复合桩Precastpileembeddedincementsoil采用预制桩植桩法,用搅拌法预先形成水泥土桩,再在水泥土桩中同孔同心植入预制桩复合形成的桩基。钻孔灌注复合桩Precastpileembeddedingroutingmaterialwithdrilling采用预制桩植桩法,预先钻孔并灌注适量细石混凝土,在初凝前同孔同心植入预制桩复合形成的桩基。预制桩植桩法Methodofplantingpile预先采用钻机或其他各种成孔设备在桩位处成孔并灌注适量水泥浆、细石混凝土等,并将预制桩沉入其中的施工方法。按成孔工艺方式分为钻孔植桩、搅拌植桩。按预制桩沉桩设备分为打入、压入或振入。预制芯桩Precastcorepile在工厂采用相应的制造工艺制作的实心或空心的钢筋混凝土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预制桩,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空心)方桩、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制混凝土异型桩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的管桩称为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60的管桩称为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Concretepipepileofmixedreinforcement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强混凝土管桩称为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简称PR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Prestressedconcretesolidsquarepile利用预应力钢棒和箍筋滚焊成钢筋笼,通过先张法工艺和自密实混凝土(C40以上)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实心桩,主要由正方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squarepile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外方内圆形截面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桩,主要由正方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Ultrahighstrengthconcretepipepile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及以上的管桩(简称UHC管桩)。预制混凝土异型桩Precastspecial-shapedconcretepile桩身截面形状为非等截面的混凝土预制桩,如三角桩、六角桩、八角桩、工型桩及其他非规则形状的预制桩。芯桩Corepile预制芯桩复合桩桩体中心的预制桩部分。外包体Outsourcingbody预制芯桩复合桩中芯桩以外的混凝土、水泥土部分。抱箍式机械接头Hooptypemechanicaljoint使用抱箍机械卡作为预制桩连接形式的机械接头。膨胀咬合式机械接头Expansiveocclusalmechanicaljoint使用弹簧片配合卡扣作为预制桩连接形式的机械接头。插销式机械接头Bolttypemechanicaljoint使用连接销和连接盒作为预制桩连接形式的机械接头。总则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应用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性质、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分布特征、使用功能、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等因素,选择适用的施工工艺、精心施工、严格监控,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基本规定预制芯桩复合桩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包括钻孔灌注复合桩和水泥土复合桩,其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定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JGJ/T327和JGJ/T330的有关规定。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重点查明土层的厚度和组成、土的含水率、密实度、颗粒组成及含量、胶结情况、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PH值、腐蚀性等,相关勘察要求与预制桩和灌注桩基础相同。水泥土复合桩宜用于填土、淤泥质土、粉土、黏性土、砂等深厚软土层,按摩擦型桩或摩擦端承型桩以桩长控制设计;当周边环境对挤土桩要求较严时,可采用水泥土复合桩,承压桩以压桩力控制桩长,压桩力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桩身强度应符合芯桩的相关现行规定;钻孔灌注复合桩适用于粉土、黏性土、砂、砾石、全~强风化岩、中风化岩等岩土层,桩端持力层需为较硬的砾石层或岩层,按端承型桩或端承摩擦型桩以压桩力控制设计。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宜控制桩长,水泥土复合桩桩长不宜超过30m,钻孔灌注复合桩桩长不宜超过两节桩,空孔深度不宜超过10m;当经试桩后有可靠措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上述桩长可适当加长;设计时宜与常规桩基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择优选用。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设计分为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的规定,设计时应确定设计等级。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要求及荷载特征选用桩型及设计参数;b)设计前应根据建筑安全等级、场地复杂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验设计方案、施工参数的可靠性及适用性。预制芯桩复合桩中的预制桩耐久性设计应根据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和GB50046的规定,以及水、土对钢、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设计一般规定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应采用JGJ/T327中等芯桩进行设计,其构造示意如图1所示。图1预制芯桩复合桩构造示意图1-外包体,为水泥土或细石混凝土;2-预制芯桩;t-外包体厚度;d-芯桩直径;D-复合桩直径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前,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a)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50021和桩基设计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b)建筑场地总平设计、地下室或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与环境条件等资料;c)建筑物平面布置、结构类型、荷重、抗震设防烈度等资料;d)当地施工设备、能力以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资料;e)施工阶段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评估资料。桩基持力层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确定:a)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性质与大小,对承载力与沉降的要求;b)建筑使用功能,单桩承载力大小与要求;c)场地地质条件,选择满足单桩承载力与地基变形要求,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的岩土层为持力层,当有多层持力层可供选择时,应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确定。预制芯桩复合桩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芯桩复合桩外包体厚度t宜为100mm~200mm,其中水泥土复合桩取大值,钻孔灌注复合桩取小值;b)芯桩可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预应力混凝土方桩(YZH)、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PRC)、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UHC)等预制桩;c)对于钻孔灌注复合桩,外包体材料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d)对于水泥土复合桩,外包体材料可采用水泥土,水泥土中的水泥掺量不宜小于20%;水泥土90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外包体原状土为淤泥质软土时不宜小于2.0MPa,为粉质粘土、砂土时不宜小于3.0MPa;水泥土中掺加水泥强度不宜低于42.5MPa。桩基设计应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桩身承载力应同时满足设计承载力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要求,且按承受的承载力完全由预制芯桩承担进行验算。位于坡地和岸边的桩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抗震设防区尚应考虑地震引起土层滑移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推力。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形要求严格的甲级建筑,应验算水平变形。因软土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沉降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考虑桩侧负摩擦力对桩承载力降低的影响。预制芯桩复合桩承台的尺寸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和上部结构要求。预制桩的接头必须满足等强度设计原则,可采用抱箍式、膨胀咬合式及插销式的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连接接头。桩基设计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选择较硬岩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b)桩身承载力及裂缝控制应按内芯桩进行验算;c)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4.0d,水泥土复合桩尚不应小于2.5D,钻孔灌注复合桩尚不应小于3.0D;d)预制芯桩进入持力层深度宜比外包体多1~2m,不应超过4m,桩端持力层较软时取大值,较硬时取小值。预制芯桩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b)对于钻孔灌注复合桩,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1估算:1)当为端承摩擦桩时:Ra=u式中:Ru——复合桩的外包体周长(m);li——第层土厚度(m);qsia—第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或地区经验取值,无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时,宜按湖北省地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中钻孔桩桩侧阻力特征值取值;qApc2)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中,当桩长较短且入岩较浅时,可按下公式2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式中:qpr——桩端阻力特征值(kPa),采用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宜按现场试验或地区经验取值,无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时,宜按湖北省地标DB42/242预制桩桩端阻力取值c)对于水泥土复合桩,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时,按公式3和式公式4取小值:1)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芯桩和外包体界面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ucq式中:uclqsaqpa2)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外包体外侧与土的界面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uξsi式中:qsia——复合桩复合段外包体第i士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表1取值qpaα——复合桩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70~0.90;Ap——复合桩桩身截面积(m2ξsi、ξp——分别为复合桩复合段外包体第i土层侧阻力调整系数、端阻力调整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表表1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外包体侧阻力特征值qsia土的名称土的状态侧阻力特征值qsia人工填土稍密~中密10~18淤泥—6~9淤泥质土—10~14黏性土流塑IL>112~19软塑0.75<IL≤119~25可塑0.5<IL≤0.7525~34硬可塑0.25<IL≤0.5034~42硬塑0<IL≤0.2542~48坚硬IL≤048~51粉土稍密e>0.912~22中密0.75<e≤0.922~32密实e≤0.7532~42粉砂稍密10<N≤1511~23中密15<N≤3023~32密实N>3032~43细砂稍密10<N≤1513~25中密15<N≤3025~34密实N>3034~45表2预制芯桩复合桩复合段外芯侧阻力调整系数ξsi、端阻力调整系数ξ调整系数土的类别淤泥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ξ1.30~1.601.50~1.801.50~1.901.70~2.101.80~2.30ξ—2.00~2.202.00~2.402.30~2.702.50~2.90预制芯桩复合桩中芯桩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公式5计算:N≤ϕcf式中:——相应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kN),同时不应小于预制芯桩桩身受压承载力设计值。ϕc——工作条件系数,根据桩施工工艺对桩身可能造成的损伤程度确定,可取0.85fcApc——芯桩桩身截面面积(m预制芯桩复合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的载荷试验,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初步设计时,可按JGJ94的有关规定估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预制芯桩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抗拔试验确定,试验数量不宜少于预估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初步设计时,可按公式6估算:a)钻孔灌注复合桩Ta=uλi式中:Tλi——抗拔系数b)水泥土复合桩,按下列公式取小值:1)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芯桩和外包体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7估算:Ta=λi2)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外包体外侧与土的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8估算:Ta=uλ预制芯桩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a)预制芯桩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应从刚性桩桩底平面起算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07的有关规定;b)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007和JGJ94的有关规定。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应在施工前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2)试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3)试桩施工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b)设计等级为丙级的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可结合触探原位试验参数和工程经验参数综合确定。构造要求预制芯桩复合桩中芯桩的构造要求应符合JGJ94、DB42/242、DB42/489以及其它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相关要求。选用的预制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要求。预制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上下节拼接可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接头连接,接头应保证桩内纵向钢筋与端板等效传力。接头连接强度应不小于桩身强度;b)用作抗拔的预制桩宜采用专门的机械连接接头或经专项设计的焊接接头,当在强腐蚀环境采用机械接头时,宜同时采用焊接连接;c)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连接施工应符合相关规定;d)接头数量:钻孔灌注复合桩不宜超过1个,水泥土复合桩不宜超过2个。预制芯桩桩尖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相关规定,当采用管桩时,桩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地质条件、成桩工艺和布桩情况选用桩尖形式,桩尖宜选用闭口型桩尖或一体化桩尖。b)腐蚀环境下的管桩或当桩端位于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时,可根据穿过的土层性质、打(压)桩力的大小以及挤土程度选择平底型、平底十字型或锥形闭口型桩尖。桩尖焊缝应连续饱满不渗水,且在首节桩沉桩后立即在桩端灌注高度不小于1.5m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c)封闭桩尖宜采用钢板制作,钢板应采用Q235B钢材,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6mm,且应满足沉桩过程对桩尖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JGJ81的有关规定。预制芯桩采用管桩时,管桩顶部与承台连接处的混凝土填芯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承压桩,填芯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3倍桩径且不应小于1.5m;对于抗拔桩,填芯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3m;对于桩顶承担较大水平力的桩,填芯混凝土深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6倍桩径并不应小于3m;b)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承台和承台梁提高一个等级,且不应低于C30。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19的有关规定执行;c)管腔内壁浮浆应清除干净,并刷纯水泥砂浆。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下封层不得漏浆。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芯桩应与承台连接,其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仅作为承压桩时,可以通过在端板焊接钢筋锚入承台进行连接,芯桩为管桩时,亦可通过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进行连接,内插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芯桩外径实心截面积的0.6%;b)当作为抗拔桩时,可以通过在端板焊接钢筋、或通过与端板内预埋张拉机械连接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的钢筋锚入承台进行连接,锚入承台的连接钢筋应进行抗拔承载力验算;c)预制芯桩桩顶嵌入承台内深度不应小于50mm,宜为50~100mm,锚入承台内连接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施工一般规定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a)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应包含场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资料,以及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和发育情况;b)桩基设计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c)建筑施工场地和毗邻区域内的上空、地下和地上管线、建(构)筑物及障碍物分布等的调查资料;d)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制桩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场地条件、地层条件的适应性等资料;e)建筑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f)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g)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点、地质条件、施工工法编制,并应包括下列内容:a)施工平面布置图、桩位布置图;b)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c)确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d)确定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的供应计划;e)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前应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区域的表面硬层及地下障碍物。如遇松软地基时,应进行处理,确保桩机和起重设备的平稳移动。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和静载荷试桩的试验性施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对未填充段空孔植入桩时应控制桩的对中定位、垂直度、溜桩掉桩,对多节桩施工时应考虑接桩稳定性,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施工现场水、电、路畅通,并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文明施工,如遇四周有居民居住时,应做好防扰民措施。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之处,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并应经常复测。开工前桩位测量放样后,报监理人员复核验收并签字确认。应对施工机械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检查、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施工。填充料注入装置、输送管线等组成的供料系统应先进行调试、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施工。基槽、基坑等土方开挖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已施工的工程桩,并满足下列要求:a)土方开挖前应调查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已施工的工程桩分布情况;b)当承台埋置较深时,应对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基坑(槽)开挖深度大于3m时应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及监测;c)土方开挖应均衡分层分段开挖,土方开挖面积较大时,应分区分段开挖,对于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开挖分层厚度不得大于1m。预制芯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预制芯桩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芯桩在吊装过程中应轻吊轻放,严禁碰撞损伤;b)预制芯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倒运;c)预制芯桩长度不大于15m,且符合现行相应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规定的单节长度时,宜采用两点起吊,如图1所示;也可采用专用吊钩钩住预制空心桩两端内壁进行水平起吊,吊绳与桩夹角应大于45°;图115m以下桩吊点位置d)预制芯桩长度大于15m,且小于30m的预制桩或拼接桩,应按图2采用四点吊;长度大于30m的预制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吊,吊点位置应另行验算。图215m~30m长桩吊点位置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70%及以上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b)桩起吊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平稳,保护桩身质量;c)水平运输时,应做到桩身平稳放置,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出厂前应作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属的验收批号内容;b)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c)单节桩可采用专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d)运至施工现场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桩。预制芯桩运输宜采用平板车装卸及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桩滑移与损伤的措施。预制芯桩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条件良好;b)堆放时应采取支垫措施,支垫材料宜选用长方木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c)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类堆放;d)堆叠的层数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施工现场移桩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桩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b)应保持桩机的稳定和桩的完整;c)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打桩机施工时不宜拖拉取桩。外包体施工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外包体施工依据施工工法可分为机械成孔法施工和搅拌法施工两种方式,形成钻孔灌注复合桩和水泥土复合桩。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外包体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成孔直径宜不小于设计图纸规定的直径;b)成孔需考虑护壁措施,成孔完成后应及时下放导管;c)导管安放完毕后,应进行清孔作业,做到边循环边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当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外包体时,填充料灌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填充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应根据施工设备和施工组织,添加缓凝剂以满足植入桩时间需要,细石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mm~220mm;b)浇筑前,计算超灌量时应扣除芯桩体积,超灌量高度以0.8~1.0m为宜,充盈系数不宜小于1.1,充盈系数宜由试桩确定;c)灌注落差大于3m时,应采用导管灌注,孔内经检查沉渣满足规范要求时,导管需伸至孔底,灌注填充料时缓慢提管;d)预钻孔内有水或采用泥浆护壁,应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工艺;e)水下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中要保证灌入量,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m~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f)灌浆结束后应及时植桩,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植入预制芯桩;g)填充料浇筑结束后,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拆除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水泥土复合预制桩采用搅拌法施工外包体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79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在成孔深度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b)水泥土中的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水泥均应过筛;c)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d)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0mm;e)可采用提升或下沉喷浆(粉)的施工工艺,但必须确保全桩长上下至少再重复搅拌一次;f)水泥砂浆液的水灰比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可取0.5~0.6;g)水泥土桩施工时必须采用复喷复搅工艺,水泥掺量不应小于水泥土重量的20%。芯桩植入芯桩植入应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周边环境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沉桩方式。芯桩植入应符合以下要求:a)桩位控制:沉桩前桩位应做好标记,严格控制芯桩对中精度,对准桩位允许偏差±20mm,沉桩0.5~1m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b)焊接连接:入土桩节的桩头高出地面0.5~1.0m时接桩,上下节桩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焊缝自然冷却时间锤击桩不小于8分钟,静压桩不小于6分钟,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不小于3分钟;c)机械连接:入土桩节的桩头高出地面0.5~1.0m时接桩,连接销与方槽端板的方槽对准并插入连接槽内,采用电焊封闭上下节桩的接缝,作封闭处理;d)送桩:送桩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送桩前,桩露出地面高度宜为0.3-0.5m;沉桩控制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压桩力、设计桩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时,应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辅;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性土时,应以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e)桩端标高应等于或不高于成孔有效标高,避免存在孔底沉渣。遇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沉桩,研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a)压桩力或沉桩贯入度突变、压桩力不到位或总锤击数超过规定值、沉桩过程出现异常声响、桩身突然倾斜;b)沉桩入土深度与设计要求差异大、实际沉桩情况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c)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或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静压法沉桩7.4.4.1静压沉桩应根据地质条件、预制桩型号、入土深度等因素,选用顶压式沉桩工法或抱压式沉桩工法。7.4.4.2压桩机型号和配重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等因素选择,在没有规定要求和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相关规范选择压桩机类型。7.4.4.3静压法沉桩场地应满足压桩机接地压力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7.4.4.4压桩过程中应记录沉桩过程的各种情况,包括压桩时间、桩位编号、桩身质量、入土深度和对应的压力读数。7.4.4.5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b)压桩时压桩机应保持水平;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c)沉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尽量缩短中间停顿时间,应避免在接近持力层时接桩。7.4.4.6静压法施工过程应根据现场试桩静载检测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标准,预设终压标准可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4~1.6倍,但必须压到设计标高。锤击法沉桩7.4.5.1桩机的选择应满足沉桩施工的设计技术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7.4.5.2锤重的选择可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现有施工条件、预制芯桩类型、入土深度等因素确定,或根据试桩资料选择合适的锤型。7.4.5.3桩帽及锤垫、桩垫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桩帽应与板桩截面相匹配,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打性,且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mm~10mm;b)桩帽的上部与桩锤之间,需设置锤垫,厚度宜为150mm~200mm,打桩前应进行检查、校正或更换;c)桩帽套筒底面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弹性桩垫,其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20mm,且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更换。7.4.5.4锤击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施工应设置机械臂导向架,并及时调整机座和桩架,使桩锤上下运动轨迹与桩身横截面形心线重合;b)锤击沉桩应严格控制每次锤击沉桩的入土深度,不宜大于300mm~500mm,并且应连续作业,减少中间停锤时间,宜避免桩端在硬土或密砂夹层中停留时间过长;c)宜采用重锤低击施工工艺,控制锤击数,防止桩身疲劳破坏;d)锤击施工应根据现场环境要求采取防挤土和噪声措施,可选择新型液压锤沉桩。7.4.5.5锤击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施工时最大锤击压应力和锤击拉应力均不应大于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b)收锤标准应结合地质条件、桩承载力性状、锤重、桩的规格和长度、进入持力层的要求,根据现场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的试验结果,确定收锤标准,也可参照相同地质条件和邻近工程的沉桩经验综合确定,植入桩收锤标准宜比通常锤击桩收锤标准适当放宽;c)为防止桩身损坏,单桩的总锤击数:PHC桩、PC桩及PTC桩分别不宜超过2000、1500、1000击,最后1.0m的锤击数分别不宜超过250、200、15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覆盖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25mm/10击。振动法沉桩7.4.6.1振动法施工采用电驱振动锤和液压振动锤,振动锤功率及频率大小应根据地质条件、预制桩型号、入土深度、施工场地条件、周边环境要求和当地工程经验等因素确定。7.4.6.2振动沉桩采用的桩机机座和桩架的型号,应与锤型相匹配。7.4.6.3振动锤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夹嘴应具有足够的夹持力;夹具应与桩外形紧密贴合。7.4.6.4振动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振动沉桩应连续作业,减少中间停机时间,振动锤打、拔桩时,应保持桩体持续贯入或拔出,贯入速率应根据地层情况、周边环境、预制桩桩规格和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b)沉桩过程如发生沉桩突然加速、桩头破损、桩身倾斜脱榫、移位等异常情况,应停机检查,找出原因;c)应根据现场环境状况采取防振动、噪声措施;d)振动法施工过程应确保桩身中心线宜与偏振力中心相重合,防止偏心振动;e)振动法终孔标高应确保与成孔有效标高一致,避免存在孔底沉渣。接桩与截桩预制芯桩的接桩与截桩应符合JGJ/T406、DB42/489和其它相关国家以及地方标准的规定。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5中二级焊缝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1.0m;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置导向箍或其他导向措施。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不超过2mm,逐节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1000桩长,且不得大于20mm;c)上、下节桩接头端板坡口应洁净、干燥,且焊接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d)手工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四周上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焊接,焊接宜对称进行;e)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内层焊碴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f)手工电弧焊接时,第一层宜用Φ3.2mm电焊条施焊,保证根部焊透。第二层可用粗焊条,宜采用E43型系列焊条;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焊丝宜采用ER50-6型;g)桩接头焊好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沉桩。严禁浇水冷却;h)钢桩尖或者混凝土桩尖宜在工厂内焊接;当在工地焊接时,宜在堆放现场焊接。严禁桩起吊后点焊、仰焊做法;i)桩身接头焊接外露部分应满足设计防腐要求;j)雨天焊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预制芯桩采用机械连接方式时,应符合相应机械连接方式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机械螺纹接头接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桩前检查桩两端制作的尺寸偏差及连接件,无损伤后方可起吊施工,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1.0m;2)接桩时,卸下上、下节桩两端的保护装置后,应清理接头残留物涂抹润滑脂;3)采用专用接头锥度对中,对准上下节桩后,旋紧连接;4)可采用专用链条式扳手旋紧,锁紧后两端板尚应有1~2mm的间隙。b)采用机械啮合接头接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前,连接处的桩端端头板必须先清理干净,把满涂沥青涂料的连接销用扳手逐根旋入管桩带孔端板的螺栓孔内,并用钢模型板检测调整连接销的方位;2)剔除下边已就位管桩带槽端板连接槽内填塞的泡塑保护块,在连接槽内注入不少于一半槽深的沥青涂料,并沿带槽端板外周边抹上宽度20mm、厚度3mm的沥青涂料。当管桩基础的地基土、地下水为中等以上腐蚀介质时,带槽端板板面应满涂沥青涂料,厚度不应小于2mm;3)将上节管桩吊起,使连接销与带槽端板上的各个连接口对准,随即将连接销插入连接槽内;4)加压使上、下桩节的桩端端头板接触,接桩完成。c)采用其它机械方式接桩时,应符合相应机械连接方式操作要求的规定,固定正确牢固。预制芯桩截桩应采用专用锯桩器,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质量检测与验收质量检测植入法采用的芯桩质量检查和检测宜按单位工程进行抽检,采用不同成孔植入法施工时,应将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并按检验批进行抽检。预制芯桩的检查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根据产品合格证、运货单及预制桩外壁的标志,对预制桩的规格和型号进行逐条检查。当施工工艺对龄期有要求时,应核查龄期,预制桩的龄期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b)应对预制桩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进行抽检。抽查数量不应少于预制桩桩节总数的2%,预制桩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一检验批中,当抽检结果出现一节预制桩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加倍检查,若再发现有不合格的预制桩,该检验批的预制桩不准使用;c)应对预制桩端板几何尺寸进行抽检。抽查数量不应少于预制桩桩节总数的2%,检测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凡端板厚度或电焊坡口尺寸不合格的桩,不得使用;d)应对预制桩的主筋或预应力钢筋数量和直径、螺旋筋或箍筋直径和间距、螺旋筋或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每个检验批抽检桩节数不应少于2根,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一检验批中,当发现有不合格的预制桩,该检验批的预制桩不准使用;e)对砂、石子、水泥、钢材等桩体原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应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检查,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检查第一节桩定位时的垂直度,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时,方可进行施工;b)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抽检桩身垂直度;c)送桩前,应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根据施工组织方案检查工程桩的施工顺序;b)当施工钻孔、振动或挤土可能危及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时,应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和裂缝情况进行监测。施工记录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审核:a)当配置施工自动记录仪时,应检查自动记录仪是否正常,对所记录的各种施工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判断;b)当采用人工记录时,应检查作业班组是否安排专人记录,记录内容是否齐全、真实、清楚;c)工程桩施工完成后,施工记录应经旁站监理人员签名确认,方可作为施工记录。桩基施工后应对芯桩桩顶标高、桩位偏差和垂直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2和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489的有关规定。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工程桩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应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106的有关规定。单桩承载力试验应采用静载试验,试验主体为预制芯桩,抽检数量不小于1%且不少于3根。芯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小应变法,检测数量100%。外包体为细石混凝土时,宜采用小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为30%;外包体为水泥土时,宜采用钻芯法检测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强度和均匀性,具体检测要求和方法可参考《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中的相关规定,检测数量不少于0.5%,当水泥土钻芯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宜增加工程桩静载检测数量,增加比例不小于30%。锤击沉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变时,应停止锤击沉桩施工,按现行行业标准JGJ106规定的方法,对出现贯入度突变的基桩进行检测,并在相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基条件下,与未出现贯入度突变的基桩进行对比检测或监测,查明贯入度突变的原因。前期试打桩阶段未进行打桩过程监测的长桩、超长桩,当其穿越深厚软土层时,宜按现行行业标准JGJ106规定的方法,在工程桩锤击施工阶段进行打桩过程监测。下列桩基础工程应在承台完成以后的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标准,当设计有要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础工程;b)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础工程;c)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风化岩层的桩基础工程。验收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106和湖北省地标DB42/242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及重要工程的桩基和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桩基静载荷试验检验时间对饱和软土应在完工28d后进行;砂性土可在施工完成21d后进行;对孔隙水消散需要的时间较长时,应在施工完成28d后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芯桩和钻孔灌注复合桩的外包体,具体检测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a)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b)乙、丙设计等级的桩基,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c)每个承台下抽检的桩数不应少于1根,且单桩、两桩承台下的桩应全数检测;d)抗拔桩、以桩身强度控制设计的承压桩、超过25层的高层建筑基桩及倾斜度大于1%的桩应全数检测。宜采用抽芯法检测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外包体(搅拌法和旋喷法施工)的水泥土强度和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0.5%,具体操作可参照JGJ340的相关规定执行。应对接桩质量、锤击、静压及振动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嵌岩桩还应对桩端的岩性和入岩深度进行检验。对专用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对兼有承压作用的抗拔桩应控制拔起量不超过10mm。工程验收时应具备下列资料:a)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施工图纸会审纪录、设计变更资料;b)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c)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e)预制桩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f)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g)工地用桩检查资料,包括桩的规格型号,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桩身配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端板和桩尖的尺寸,预应力钢棒和螺旋筋抽检、接头焊缝验收记录等汇总资料;h)桩基工程竣工图(桩位实测偏位情况,补桩、试桩位置等);i)桩顶标高、桩顶平面位置、垂直度偏差检测结果;j)预应力钢棒、螺旋筋、桩端板材质检验报告,桩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k)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l)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m)监测资料;n)发生质量事故时的处理记录;o)施工技术措施记录。工程验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施工日期:桩号:桩型及规格设计承载力特征值(kN)配桩钻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自然地面标高钻孔直径扩孔部分直径扩孔部分高度桩顶设计标高桩顶实际标高±0.000钻孔过程记录序号接杆米数开始钻孔时间钻孔完成时间备注123修孔、扩孔及拔杆过程记录项目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修孔过程扩孔过程拔杆过程植桩过程记录序号桩型植入桩机型号开始接桩时间接桩完成时间开始沉桩时间沉桩完成时间123总桩长桩校正完成时间备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情况用水量(kg)水泥用量(kg)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细石混凝土用量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充盈系数设计用量实际用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记录:年月日附录B(资料性)水泥土复合桩施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施工日期:桩号:桩型及规格设计承载力特征值(kN)配桩钻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自然地面标高钻孔直径扩孔部分直径扩孔部分高度桩顶设计标高桩顶实际标高±0.000钻孔过程记录序号接杆米数开始钻孔时间钻孔完成时间备注123修孔、扩孔及拔杆过程记录项目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修孔过程扩孔过程拔杆过程植桩过程记录序号桩型植入桩机型号开始接桩时间接桩完成时间开始沉桩时间沉桩完成时间123总桩长桩校正完成时间备注水泥情况桩端用水量(kg)桩周用水量(kg)用水量合计(kg)桩端水泥用量(kg)桩周水泥用量(kg)水泥量合计(kg)桩端水灰比桩周水灰比设计用量实际用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记录:年月日附录C(规范性)管桩构造示意图、桩与承台连接构造示意图C.1管桩构造示意图1管桩(PHC管桩、PC管桩)的结构形式应符合图C1的规定:图C1管桩(PHC管桩、PC管桩)的结构型式t—壁厚l—桩长d—外径l1—桩端加密区长度l2—非加密区长度1—端板2—螺旋筋3—预应力钢棒4—桩套箍2PRC管桩的结构形式应符合图C2的规定:图C2PRC管桩的结构型式t—壁厚l—桩长d—外径l1—桩端加密区长度l2—非加密区长度1—端板2—螺旋筋3—预应力钢棒4—桩套箍5—非预应力钢筋3管桩的桩套箍结构形式及构造参数见图C3和表C1。图C3管桩桩套箍的结构型式表C1管桩桩套箍的结构参数表外径(mm)项目300350400450500550600700800900100012001400d(mm)29934939944949954959969979989999911991399d’(mm)303353403453503553603703803903100312031403t(mm)1.5~2.01.5~2.01.6~2.3L(mm)120150150250300L’(mm)405050150150C.2受压管桩与承台连接构造见图C4、C5和表C.2。图C4受压管桩(PHC)与承台连接构造图1—承台或底板;2—管桩;3—垫层;4—灌芯混凝土内纵筋;5—灌芯混凝土内箍筋;6—微膨胀混凝土灌芯;7—吊筋;8—托板;图C5接桩受压管桩(PHC)与承台连接构造图1—承台或底板;2—管桩;3—垫层;4—灌芯混凝土内纵筋;5—灌芯混凝土内箍筋;6—微膨胀混凝土灌芯;7—吊筋;8—托板;9—附加纵筋;10—附加箍筋;表C2灌芯混凝土内配筋表管桩外径(mm)灌芯混凝土内配筋45300416ø6@200400418ø6@200500618ø6@200600620ø8@200700620ø8@200800620ø8@200C.3不截桩受拉管桩与承台连接构造见图C6,接桩受拉管桩与承台连接构造见图C7,填芯混凝土内配筋同表C2。图C6不截桩受拉管桩(PHB)与承台连接构造图1—承台或底板;2—管桩;3—垫层;4—灌芯混凝土内纵筋;5—灌芯混凝土内箍筋;6—微膨胀混凝土灌芯;7—吊筋;8—托板;9—桩身预应力钢筋;10—机械连接套筒连接的锚固钢筋;11—端板;12—机械连接套筒;图C7接桩受拉管桩(PHB)与承台连接构造图1—承台或底板;2—管桩;3—垫层;4—灌芯混凝土内纵筋;5—灌芯混凝土内箍筋;6—微膨胀混凝土灌芯;7—吊筋;8—托板;9—桩身预应力钢筋;10—机械连接套筒连接的锚固钢筋;11—端板;12—机械连接套筒;13—附加纵筋;14—附加箍筋;附录D(资料性)管桩PHC、PHB参数及选用表D.1管桩PHC主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承压桩,其桩的受力性能参数详表D1,管桩PHB主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抗拔桩,其桩的受力性能参数详表D2,桩身混凝土强度均为C80。表D1管桩PHC受力性能参数表规格外径d(mm)璧厚t(mm)型号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面枳Ap(mm2)螺旋箍筋预应力主筋所在圆直径Dp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σce(MPa)抗裂弯矩检验值Mcr(kN·m)正载面弯矩设计值M(kN·m)极限弯矩检验值Mu(kN·m)桩身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Rv(kN)桩身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kN)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参考值)Rb(kN)桩身允许顶压压桩力(参考值)Rd(kN)桩身理论质量m(kg/m)允许两端吊钩长度(m)PHC300A8530085A7φD7.1280φb42104.262728389599219562152146≤10PHC300AB85AB7φD9.03846.5333435811219192111≤11PHC300B85B9φD9.05128.1337537112218772065≤11PHC300C85C8φD10.77209.8142638513318141995≤11PHC400A9540095A7φD9.0448φb43084.30606485146157330993409232≤11PHC400AB95AB7φD10.76305.87708711516430353339≤12PHC400B95B10φD10.79008.038411715718729473241≤12PHC400C95C13φD10.7117010.019714419320528663152≤12PHC500A100500100A11φD9.0704φb54064.84118131173206217142484673320≤13PHC500AB100AB11φD10.79906.5913817623423341494564≤15PHC500B100B11φD12.613758.7516423130826240274430≤15PHC500C100C13φD12.6162510.0618026135227839534348≤15PHC500A125500125A12φD9.0768φb54064.53123135180243254449995499376≤13PHC500AB125AB12φD10.710806.1814418424527348895378≤14PHC500B125B12φD12.615008.2417024232530847535228≤15PHC500C125C15φD12.618759.9319328838833346415105≤15PHC600A110600110A14φD9.0896φb55064.60191205271270292557436317432≤15PHC600AB110AB14φD10.712606.2622427836930556166178PHC600B110B14φD12.617508.3426536548834354586003PHC600C100C17φD12.621259.8129542457036853465880PHC600A130600130A16φD9.01024φb55064.63205225300312331665077158489≤15PHC600AB130AB16φD10.714406.3124030640835263626998PHC600B130B16φD12.620008.4028540354039661826800PHC600C130C20φD12.6250010.1232347864442960336636PHC700A110700110A12φD10.71080φb65904.60282296392322352369157606520≤15PHC700AB110AB24φD9.015366.3333140553736567567431PHC700B110B24φD10.721608.5239553771741365557211PHC700C110C24φD12.6300011.1647568392346463136944PHC700A130700130A13φD10.71170φb65904.38299313414366402279188709594≤15PHC700AB130AB26φD9.016646.0435042957041377448518PHC700B130B26φD10.723408.1441757176346775248276PHC700C130C26φD12.6325010.7050173298852572567982PHC800A110800110A15φD10.71350φb66904.89402431569384412080558861608≤15PHC800AB110AB15φD12.618756.5846957576343178748662PHC800B110B30φD10.727009.01568773103449176138375PHC800C110C30φD12.6375011.76685977132455173198050PHC800A130800130A16φD10.71440φb66904.574274505964334727928310212698≤15PHC800AB130AB16φD12.620006.1649660480248590889996PHC800B130B32φD10.728808.47599818109455388039684PHC800C130C32φD12.6400011.107161029138762284809328表D2管桩PHB受力性能参数表规格外径d(mm)璧厚t(mm)型号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面枳Ap(mm2)螺旋箍筋预应力主筋所在圆直径Dp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σce(MPa)抗裂弯矩检验值Mcr(kN·m)正载面弯矩设计值M(kN·m)极限弯矩检验值Mu(kN·m)桩身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Rv(kN)桩身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kN)桩身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B(kN)按标准组合计算的抗裂拉力(严格不出现裂缝)Nk(kN)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参考值)Rb(kN)桩身允许顶压压桩力(参考值)Rd(kN)桩身理论质量m(kg/m)允许两端钩吊长度(m)PHB400AB9540095AB7φD10.7630φb53085.877087115164157338955030353339232≤13PHB400B95B10φD10.79008.038411715718755676229473241PHB400C95C13φD10.7117010.019714419320572296128663152PHB500AB100500100AB10φD10.7900φb54066.05132162215225217155678441804598320≤15PHB500B100B11φD12.613758.75164231308262849115140274430PHB500C100C13φD12.6162510.061802613522781003133439534348PHB500AB125500125AB12φD10.71080φb64066.18144184245273254466793948895378376≤15PHB500B125B12φD12.615008.24170242325308926126647535228PHB500C125C15φD12.618759.931932883883331157154146415105PHB600AB110600110AB13φD10.71170φb65065.862162603462972925722102156476211432≤15PHB600B110B18φD10.716207.812543434E83341000137654986048PHB600c110C18φD12.6225010.283054425953751389183953105841PHB600AB130600130AB16φD10.71440φb65066.312403064083523316889125063626998489≤15PHB600B130B16φD12.620008.402854035403961235168461826800PHB600C130C20φD12.6250010.123234786444291543205060336636PHB800AB110800110AB15φD12.61875φb76906.5846957576343141201157162178748662608≤15PHB800B110B30φD10.727009.0156877310344911667225176138375PHB800C110C30φD12.6375011.7668597713245512315299173198050PHB800AB130800130AB16φD12.62000φb76906.1649660480248547271235173890889996698≤15PHB800B130B32φD10.728808.4759981810945531778242188039684PHB800C130C32φD12.6400011.10716102913876222469322684809328附录E(资料性)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参数及选用表表E1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受力性能参数表桩编号桩截面B×B分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张拉孔所在方形边长B1(mm)附筋中线所在方形边长B2(mm)桩长L(m)预应力主筋①附筋②螺旋箍筋③预应力筋配筋率(%)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σpc(MPa)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kN)配筋长度l(mm)YZH-250x-xxx250x250A≥C60173150L≤124AD10.74Cl6≥2000Ab30.584.411117B≥C60171148L≤144AD12.64Cl6≥2000Ab30.806.011117YZH-300x-xxx300x300A≥C60213192L≤128AD9.04Cl8≥2000Ab40.574.341609B≥C60211190L≤148AD10.74Cl8≥2000Ab40.816.021609YZH-350x-xxx350x350A≥C60261240L≤128AD10.74Cl8≥2000Ab40.594.492190B≥C60259238L≤158AD12.64Cl8≥2000Ab40.826.152190YZH-400x-xxx400x400A≥C60311290L≤1412AD10.74C20≥2000Ab40.685.152860B≥C60309288L≤1512AD12.64C20≥2000Ab40.946.962860YZH-450x-xxx450x450A≥C60359338L≤1412AD10.74C20≥2000Ab50.544.143620B≥C60357336L≤1512AD12.64C20≥2000Ab50.745.623620YZH-500x-xxx500x500A≥C60409388L≤1516AD10.74C22≥2000Ab50.584.464469B≥C60407386L≤1516AD12.64C22≥2000Ab50.806.034469YZH-550x-xxx550x550A≥C60457436L≤1520AD10.74C22≥2200Ab60.604.605407B≥C60455434L≤1520AD12.64C22≥2200Ab60.836.215407YZH-600x-xxx600x600A≥C60507486L≤1524AD10.74C25≥2400Ab60.604.636435B≥C60505484L≤1524AD12.64C25≥2400Ab60.846.266435注:1.如现场沉桩施工时调整起吊方式,设计人员应通过计算适当调整配筋。2.本表中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未计入钢筋的作用。3.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调整主筋数目和直径,调整后的配筋率应符合本图集相关定,端板结构尺寸应根据主筋数量另行调整。4.本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中规定计算,表中相关参数参照国标图集20G361。5.桩顶附筋(②号钢筋)的长度不得小于表内取值。当同时承受水平承载、地震作用时,设计人员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JGJ94对附筋进行验算。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ileimplanting条文说明
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1范围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13术语和定义 324总则 315基本规定 316设计 326.1一般规定 326.2桩基设计 326.3构造要求 337施工 337.1一般规定 337.2预制芯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337.3外包体施工 337.4芯桩植入 347.5接桩与截桩 148质量检测与验收 348.1质量检测 348.2验收 35
范围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湖北省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同时提出了质量检测与验收的原则要求,均以符合或严于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有关规定为原则。本规程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湖北省的地方特点,体现了地方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在桩基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传统预制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硬质土层中,如老黏土、含砾石多的砂层等,预制桩沉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明显,压桩困难,成桩质量难以保证;在软弱土层中,如深厚淤泥质土、软黏土、饱和淤泥等,预制桩成桩时垂直度难控制、易发生桩上浮或水平偏位。预制芯桩复合桩是基于水泥土桩或钻孔灌注(细石混凝土)桩和预制芯桩两种桩型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新桩型,由作为芯桩使用的预制桩、包裹在芯桩周围的水泥土桩或细石混凝土作为外包体复合而成,形成互补增强的复合桩型。~3.3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水泥土复合桩和钻孔灌注复合桩两类。3.13本规程中包裹在芯桩以外的外包体在验算桩身承载力时,不考虑其对桩身贡献作用。总则目前,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已在湖北、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广泛使用,为了使预制芯桩复合桩基技术在湖北省内更好地推广应用,并确保质量、绿色环保、减少污染、经济合理、安全使用、规范操作的目的,制定本规程。预制芯桩复合桩基应用时应详细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土的工程性质,特别是桩基穿越土层和桩端土层的类别和性质,结合工程经验,进行计算分析。由于岩土工程分析中计算条件的模糊性、信息不全、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边界条件假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精确计算出地基基础的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指标,需要岩土工程师在计算分析结果和工程经验类比的基础上综合判断。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要求、荷载性质,在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设计条件,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从技术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施工的可操作性、质量的可控性、环境限制,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选择一个或多个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验算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逐步完善设计。基本规定5.2预制芯桩复合桩由芯桩和外包体组成,施工工艺包括外包体施工与预制芯桩的植入两个步骤,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岩土层的性质、软硬程度决定外包体的成孔工艺,必要时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桩型。5.4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预制芯桩复合桩作为一种新桩型,应在工程桩正式施工前进行基桩竖向静载试验,并加载至破坏,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未涉及人员提供足够的设计依据。设计6.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JGJ7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包括:提供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建筑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方案;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土、水腐蚀性评价;抗震设防区按抗震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有关特殊性地基土评价。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包括:交通设施、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相邻建筑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附近类似地层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反浆排放条件;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施工条件资料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层条件的适应性;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施工机械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6.1.4预制芯桩复合桩是在强度较低的大直径外包体中植入芯桩,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理为:预制芯桩承担的全部竖向荷载通过芯桩-外包体界面传递至外包体,然后再通过外包体-土界面传递至桩侧土,预制芯桩、外包体、桩侧土构成了由刚性向柔性过渡的结构。外包体作为内芯桩与桩侧土之间的过渡层,保证内芯与外包体之间的复合作用;同时外包体还起到了芯桩保护层的作用,改善了芯桩的耐久性。综合考虑预制芯桩复合桩的承载力机理、桩基所处环境类别、施工偏差、垂直度偏差等因素,外包体不宜太薄。通过统计实际工程案例,查阅相关资料,规定采用搅拌法的水泥土水泥掺量一般在20%左右,同时对搅拌成桩的外包体的水泥土90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的最小值进行了规定。6.1.5预制芯桩复合桩仅考虑预制芯桩的桩身承载力,外包体仅作为构造作用,不考虑其对复合桩基桩身承载力的影响。6.1.6~6.1.9预制芯桩复合桩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水平变形验算、负摩阻力计算以及承台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均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执行。6.2.1预制芯桩复合桩的桩身承载力及裂缝控制只考虑内芯的预制桩,外包体仅作为构造作用,不考虑其对桩身承载力及裂缝控制的影响。在确定基桩的中心距时,需考虑几个因素:(1)复合桩受力要考虑外包体传递竖向力,外包体与周边土的摩阻力有一定影响范围;(2)植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
- 三人共同创业店铺股权分配合同2025
-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示范合同
- KTV股东合作合同模板
- 上海市新车买卖合同标准模版
- 产品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书
- 个人与个人借款合同范例
- 个人购房正式合同样本
- 标准借款合同
- 个人与银行借款合同典范模板
- 2025公司借款合同范本借款合同
-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人工智能在身边》说课稿及反思
- 语文-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试题和答案
- 地理-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月统计分析表
- 永磁直流(汽车)电机计算程序
- 国家电网招聘2025-企业文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医院物业服务组织机构及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