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使其抗原降解成肽,与MHC分子结合后呈递在细胞表面B.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识别并直接消灭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病毒C.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可促使B淋巴细胞致敏并增殖分化D.HIV可识别脑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后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染色体DNA中3.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科学家采集了一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B.5只克隆猕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4.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5.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我国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珍禽褐马鸡及栖息地。研究人员对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2)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的鸟类有96种,灌木的鸟类有57种,草原的鸟类有36种。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护区内褐马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102J/m2·a):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散失流向下个营养级1.62.83.34.7褐马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102J/m2·a,其暂时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_______________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有机质后通过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释放。(4)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药用植物,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价值。8.(10分)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G)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二糖,其结构稳定、耐高温,能帮助酵母菌克服极端环境。在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和UDPG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复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Nthl)水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分解膜外海藻糖的水解酶(Ath1)处于小液泡中(如图所示)。在有压力状态下,TPS复合体微话,Nth1失活,转运蛋白(Agt1)将细胞内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恶劣的环境。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无压力状态下酵母海藻糖代谢图(1)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酵母菌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在无压力状态下下,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有压力状态下,TPS复合体激活,胞内产生大量海藻糖,此时磨碎酵母菌制成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填“出现”或“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面时所用的干酵母因海藻糖的保护而表现为代谢_______________,对其活化的过程中,酵母菌内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海藻糖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和UDPG抑制TPS复合体基因的活性,在这种调节机制下,酵母菌迅速活化,从而适应环境。9.(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采用固定化酵母酿造啤酒,请根据其酿造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利用海藻酸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应使用图1-图3中的图_____________(填序号)所示方法。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浓度较低的海藻酸钠溶液制作凝胶珠,酵母菌催化活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定量的海藻酸钠加入到定量的蒸馏水中,并和酵母菌充分混合;第二步: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并将形成的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第三步:将等量的凝胶珠分别加入到装有葡萄糖溶液的简易葡萄酒酿制装置中(如图4和图5)。①请订正上述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②与图5装置相比,图4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___。葡萄汁装入图4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0.(10分)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患儿表现为运动神经发育延迟,儿童期后出现过度生长、显著肥胖的症状。该病是由人类1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S基因控制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s基因则不能。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的遗传还表现出有趣的“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细胞内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的能表达,另一方的被印记而不表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PWS属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性遗传病。(2)若双亲为SS(♂)×ss(♀)的后代均正常,双亲为SS(♀)×ss(♂)的后代均表现为PWS,则说明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____方,来自另一亲本的基因可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型均为Ss)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3)基因印记的原因之一是DNA分子中某些胞嘧啶经甲基化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从而影响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结合,据此分析,DNA分子的甲基化因影响中心法则中的________过程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11.(15分)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某研究小组欲分离能在Fe2+污染的土壤环境下生存的希瓦氏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l)配制培养基:加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I、H2O及________等并灭菌;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_______培养基。(2)分离希瓦氏菌:将11g土样溶于91mL蒸馏水中,再稀释成多个倍数,取多个稀释倍数的土壤样品液1.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A、B研究员在115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A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1、178、259、311;B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5、175、184,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希瓦氏菌数量最可能为________个。(3)进一步纯化希瓦氏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上几乎无菌落,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两点)。(4)研究人员还欲采用测定ATP含量的方法估算希瓦氏菌数,该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此方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相比,得到的希瓦氏菌数目_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B正确;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A【解析】

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另外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特异性免疫。【详解】A、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A正确;B、抗体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内直接消灭抗原,B错误;C、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C错误;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D错误。故选A。3、C【解析】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B、5只克隆猕猴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其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B正确;C、取自卵巢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Ⅱ中期时,才可进行核移植,C错误;D、体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供体可不受年龄影响,且体细胞数量多,所以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D正确。故选C。4、A【解析】

分析题意和题图:基因A控制合成酶a,使PEP转化为油脂。基因B的链2正常表达出酶b,可使PEP转化为蛋白质。以基因B的链1诱导转录出的RNA可与链2正常转录出的mRNA形成双链RNA,干扰酶b的合成,抑制PEP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油脂产量。【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产油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bb,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aB,A错误;B、由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C、根据分析题图可知,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可提高产油率,C正确;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2.分析题图: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基因B中1链转录形成的RNA能与2链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了合成酶b的翻译过程。5、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故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6、D【解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和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群落森林中多种多样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5.5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分解者直接【解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2.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优势种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故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2)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由于森林中多种多样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3)褐马鸡种群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1.6-2.8=108.8×102J/m2·a,其中去掉呼吸消耗的能量就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为108.8-3.3=5.5×102J/m2·a,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在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有机质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4)题意显示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都是药用植物,这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的表现。【点睛】熟知能量在某一营养级中流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受影响;Nthl水解胞内已存在的海藻糖出现酵母菌细胞内除了含有海藻糖,还有葡萄糖等还原糖缓慢Nthl活化分解胞内海藻糖Athl转运到膜外分解膜外海藻糖【解析】

题干信息“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和UDPG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复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Nthl)水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分解膜外海藻糖的水解酶(Ath1)处于小液泡中(如图所示)。在有压力状态下,TPS复合体微话,Nth1失活,转运蛋白(Agt1)将细胞内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恶劣的环境”进行解答。【详解】(1)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根据题干信息“在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和UDPG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复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Nthl)水解已经存在时海藻糖”,所以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低的原因有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受影响;Nthl水解胞内已存在的海藻糖。(2)在有压力的条件下,胞内产生大量海藻糖,同时在细胞内还存在葡萄糖等还原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3)干酵母因海藻糖的保护而表现为代谢缓慢,在其活化过程中,实质是没有压力的条件下,Nthl活化分解胞内海藻糖,Athl转运到膜外分解膜外海藻糖,酵母菌迅速活化,从而适应环境。【点睛】本题重点是抓住题干信息,分析出在有压力和无压力的情况下酵母菌的代谢活动。9、1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较低时,细微网格包埋不紧密,酵母菌细胞容易漏出,导致固定化酵母菌细胞数量较少溶化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酒精灯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完全溶化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酵母菌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题图分析:图1为包埋法,图2为化学结合法,图3为物理吸附法。【详解】(1)固定化酵母细胞利用的是包埋法,如图1所示方法;而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制备固定化酶通常用图2和图3所示的方法。在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细胞时,如果所用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低,则会导致细微网格包埋不紧密,酵母菌细胞容易漏出,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量较少,因此,酵母菌催化活性较低。(2)①海藻酸钠加入到定量的蒸馏水中之后需要用酒精灯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完全溶化,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②图5装置与图4装置的不同在于没有外连长导管,所以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时开盖放气,而图4装置就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放气操作,因此图4装置与图5相比具有的典型优势为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进行酒精发酵时,通常在发酵装置中要留有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点睛】熟知固定化酶技术的方法以及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酒精发酵的操作流程也是本题的重要考查内容。海藻酸钠的配制是学生的易错点。10、常隐母1/2转录【解析】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少数生物(RNA病毒)中是一段RNA。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