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全3课时)_第1页
中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全3课时)_第2页
中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全3课时)_第3页
中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全3课时)_第4页
中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全3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语文组上课日期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题: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思路,理清文章内容。2.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以及文章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法。重点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难点品味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教法朗读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一)同学们,我们把窗户和门全部打开怎么样?(不行)那如果把屋顶掀开呢?鲁迅曾经在1927年《无声的中国》中写到:“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教材中对大家来讲最难的一课:不是有中学生说嘛:“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笑)鲁迅在1927年年《答有恒先生》就写到:“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鲁迅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国人的觉醒和进步,塑造新的国民精神。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名言,点明了他一生关注的核心问题。请记下:“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个“民魂”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一个懦弱的民族是会挨打的,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是猥琐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鲁迅。(二)作者介绍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人们称为“民族魂”。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3.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4.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5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6.散文诗集:《野草》7.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本篇课文的题目。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三)解题在本文中:“记”,相当于“纪”字。如课下注释①,“记念”,现在写作纪念“纪念”。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念”:即“思念、怀念、悼念”本文侧重“悼念”的意思。同时,“念”字也指出了本文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但是本文不属于记叙文,它是一篇散文,里面包含了很多抒情和议论。“刘和珍”:同学们有预习都知道它值指的是一个人名。我们下面的课文中也会讲解到她。“君”:是指对人的尊称,在本文中“君”是鲁迅对刘和珍的尊称。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默读课文2.梳理难字词,正音、释义三、重温历史,了解时代背景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①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纠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群众。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四、课堂小结本文题目《记念刘和珍君》的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来对“三一八”惨案做总结评述。板书设计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

尊敬、激励反动派,段其瑞执政府揭露、嘲讽“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教后札记教研组长签字检查日期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语文组上课日期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题: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2.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重点分析文章的感情发展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难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初读课文,归纳结构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记念性的文章,记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1)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生前事迹,遇难经过)(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写作的缘起。(3)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1.难点:在本文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第一部分的开头“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这是开追悼会的那天,而刘和珍遇害是在三月十八日,我们翻到课本31页可以看到本文最终完稿是在4月1日。所以3.18.3.25.4.1.惨案追悼会成文两星期在这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事”,“三人”,“一情”,“一思”,“一事”即老师刚才所说的“三一八”惨案,“三人”即本文涉及到的三类人,“一情”则是贯穿本课全文的作者的感情,“一思”即我们后面会讲到的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理智思考,意义的总结。2.画出难点句学生指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提问,同学回答,全班都用笔画出,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重点讲解。3.细读一二,知道缘由齐读课文齐读课文一、二部分,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笔下涉及哪几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如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二、合作探究1.人物探究细读第三、四、五部分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毅然:艰难的生活中预定莽原——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女师大风潮中反抗校长——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微笑: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亲切,坚毅乐观。“微笑”反复出现?作用:两组对比(1)微笑而被杀害,反衬政府的凶残,反动文人的无耻。(2)微笑而黯然泣下,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能深思远虑的青年。黯然: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深谋远虑,有责任感。欣然: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为国为民,自觉参加。勇敢:组织请愿,府门喋血——思想进步,勇于抗争。2.细节探究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①,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①噩耗:èhào,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①为怀疑。(①颇:pō,很。)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我向来是不惮①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①惮:dān,怕。)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①在府门前喋血②呢?(①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②喋血:流血满地。喋,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1.背诵本文第二、四部分。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设计麻木的民众,“庸人”(或称“无恶意的闲人”)淡漠

哀伤、唤醒(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教后札记教研组长签字检查日期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语文组上课日期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题:记念刘和珍君第3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2.体会文章中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鼓舞革命者奋起战斗的思想感情。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难点体会文章中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鼓舞革命者奋起战斗的思想感情教法讲读法研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探究课文探究思考①:鲁迅以先生的身份为学生写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文中对刘和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悼念!正直勇敢清醒的爱国青年永远活在我们身边。探究思考②:文章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文中不止写了刘和珍,还写了与她并肩作战的杨、张二君以及其他人。作者怀念之外,还有怎样的情感抒发?讨论明确:崇敬!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令人肃然起敬!探究思考③:刘和珍这样“始终微笑”的优秀的学生却遇害了,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牺牲了,张静淑君生命垂危躺在医院,作者及我们的内心会怎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讨论明确:悲痛!优秀正直的学生领袖无辜被害令人悲痛!探究思考④:这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这样的爱国青年被残酷地虐杀,悲痛之外,作者及我们心中还有怎样的情感迸发?讨论明确:愤怒!爱国青年却被政府无端虐杀,用枪弹、棍棒,这样反动的政府必须推翻。探究思考⑤:对于刘和珍之死,作者除了悲痛和对反动政府的谴责和强烈的愤怒的情感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讨论明确:鄙视!反动文人的阴险的论调,无耻的毒辣的“污蔑”,作者“愤怒”!思考探究:作者情感及目的总结引申:通览全文一到五节,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满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刘和珍和的战友们的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也表达了因刘和珍之死而带来的极大的悲痛以及对反动政府和御用文人的极大的愤怒和控诉,“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燃烧。然而作为一个清醒的思想家,鲁迅对这次事件的思考却并未停止。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更为深远的意义?文章第三部分便是对这次事件的深层思索。作者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来鼓励生者、声援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二、问题探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1.作者思考出来的教训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教训:劝戒徒手请愿意义:发现中国女子勇毅然、干练,激励后来人奋然前行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如何理解?①“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一小块煤”比喻社会的一点进步,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阐明社会进步的一小步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然后指出请愿不能带来任何进步,由此,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②鲁迅对请愿这种斗争方式持什么态度?怎样表达?3、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这是陶渊明所做的《挽歌》中的四句。意思是,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也已经唱过挽歌。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三、研讨与练习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