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_第1页
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_第2页
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_第3页
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_第4页
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土地利用法规与执法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管制 2第二部分土地使用许可程序与审核 4第三部分非法用地识别与执法措施 7第四部分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利用 9第五部分农业用地保护与调节 12第六部分城乡建设用地管理与优化 15第七部分土地违法行为查处与处罚 17第八部分土地利用执法监督与问责机制 20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管制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前瞻性的、全面的土地利用管理工具,旨在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的使用、发展和保护。其主要目标包括:

*协调不同土地利用活动之间的关系

*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

*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提供空间

*减少环境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分区管制

分区管制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土地划分为具有不同使用限制的区域。分区条例规定了每个分区允许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开发规范。分区管制的目的是:

*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政策

*分隔不兼容的土地利用活动

*保护住宅社区

*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管制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是土地管理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相互补充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总体政策框架,而分区管制则将其转化为具体规定,以指导日常土地利用决策。

*法定授权:大多数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都有法律授权,这赋予政府监管土地利用的权力。

*公共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制定过程通常涉及广泛的公共参与,以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确保透明度。

*持续审查和更新:由于土地利用需求和环境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定期审查和更新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条例至关重要,以保持其与当前情况相关。

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的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的实施涉及以下关键步骤:

*土地利用研究和分析:收集和分析有关土地利用模式、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数据。

*利益相关者参与:与居民、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商,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担忧。

*规划制定和采用:起草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条例,并通过正式的公众程序予以采用。

*执法:监测土地利用活动,以确保符合规划和条例,并对违规行为采取执法行动。

*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条例,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的优点

*促进有序发展:引导土地利用活动,减少冲突和混乱。

*保护自然资源:为环境敏感地区、水源和生态系统提供保护。

*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社区,提供公园、开放空间和便利设施。

*促进经济发展:指定区域用于商业、工业和住宅开发,以支持经济增长。

*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决策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公平。

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的挑战

*政治分歧:土地利用决策往往具有争议性,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存在意见分歧。

*实施困难:执法和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条例可能具有挑战性。

*不断变化的环境:土地利用需求和环境条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需要定期更新规划和条例。

*缺乏资源:城市和县可能缺乏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制的资源。

*外部因素:州或联邦法规以及区域经济趋势等外部因素会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第二部分土地使用许可程序与审核关键词关键要点土地使用许可程序

1.土地使用许可证的发放由相关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单位和个人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依法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许可证。

2.土地使用许可证申请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土地使用许可证的有效期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而异,一般为10年至50年。

土地使用许可审核

土地使用许可程序与审核

土地使用许可程序

土地使用许可程序是指在开发建设土地之前,申请人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许可,经审核批准后取得土地使用许可证的行政许可过程。

申请和受理

*申请人提交土地使用许可申请书、申请用地规划条件等材料。

*土地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审核

审核阶段是土地使用许可程序的核心环节,主要审查如下内容:

*规划符合性:审查申请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

*用地合理性:审查申请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指标,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面积等。

*用途合法性:审查申请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法》和相关法规规定的土地利用用途。

*手续齐全性: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相应的用地手续,包括地籍调查、勘测定界等。

审批

经审核符合土地使用许可条件的,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申请人核发土地使用许可证。

审核要点

在土地使用许可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要点:

*用地规模和位置:审查申请用地规模是否合理,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

*用途性质:审查申请用地用途是否与规划相符,是否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指标:审查申请用地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用地主体:审查申请用地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是否具备承担用地相关责任的能力。

*环评报告:审查申请用地是否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取得了环评报告审批文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执法监督

在土地使用许可程序中,执法监督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范审批行为:监督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审批土地使用许可,防止审批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查处违法用地:对未取得土地使用许可或者违反土地使用许可条件开发建设的,依法查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追究责任:对于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第三部分非法用地识别与执法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遥感识别技术】

1.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照片等遥感数据,识别未经授权的土地利用变化,如非法占地、违规建设。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图像处理算法,自动化提取可疑区域,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3.通过定期监测和影像对比,捕捉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非法用地行为。

【现场检查】

非法用地识别与执法措施

非法用地识别

非法用地识别涉及以下方法:

*卫星/航空影像:用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识别未经授权开发。

*实地调查:现场检查以核实非法用地活动的规模和性质。

*公众报告:鼓励公民报告可疑的非法用地活动。

*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与卫星/航空影像相结合,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如从农业用地变为住宅用地。

*地籍调查:确定土地所有权并识别未经授权的土地使用。

执法措施

针对非法用地,可采取的执法措施包括:

*警告和通知:向违法者发出停止非法用地活动的警告,或通知其纠正违规行为。

*罚款和处罚:对违法者征收罚款,或实施行政处罚,如吊销执照或停止用水用电。

*拆除违章建筑物:强制拆除未经授权建造的建筑物或结构。

*恢复土地原状:要求违法者恢复土地原状,例如填埋填方或拆除硬质路面。

*刑事起诉:在严重违法的情况下,对违法者提起刑事诉讼。

执法机制

执法机制包括:

*执法部门:通常由城市规划部门或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执法。

*执法人员:经过授权的执法人员,负责调查非法用地活动并执行执法措施。

*执法程序:执法部门通常遵循标准程序,包括调查、证据收集和执法采取行动。

执法挑战

非法用地执法面临诸多挑战:

*资金不足:执法部门可能缺乏资源和人员来有效应对非法用地活动。

*政治干扰:有时,政治利益会影响执法行动,阻碍对违法者的追究。

*证据不足:收集非法用地活动的证据可能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当违法者采取措施掩盖其行为时。

*公众参与有限:公众可能不愿报告非法用地活动,担心遭到报复或不相信执法部门有能力采取行动。

执法策略

为了有效应对非法用地,执法部门可采取以下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明确的土地利用法规,增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并提供技术支持以帮助遵守法规。

*重点执法:确定非法用地的高发地区,并集中执法资源。

*多部门合作: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如警方、税务部门和地籍部门,交换信息并协调执法措施。

*技术利用:使用卫星/航空影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技术提高执法效率。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报告非法用地活动,并提供举报奖励或保护举报人身份。第四部分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利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

1.环境影响评估(EIA)是评估拟议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潜在影响的过程,包括识别、预测和减轻这些影响。

2.EIA对于确保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环境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3.EIA基于原则,包括预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以确保所有受影响方的声音都能得到考虑。

土地利用执法中的环境影响监测

1.环境影响监测是收集和分析与土地利用活动相关的环境数据,以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过程。

2.定期监测可识别和解决环境问题,包括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3.有效的监测计划应基于科学证据,并纳入执法行动,以确保遵守环境法规。

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风险

1.土地利用规划应考虑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2.基于风险的规划有助于减轻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3.应采用适应和缓解策略,以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做法。

土地利用法规与气候变化

1.土地利用活动,如毁林和城市化,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2.土地利用法规应促进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措施,如实施低碳土地利用做法和保护碳汇。

3.基于气候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促进气候恢复力。

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

1.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力,导致栖息地丧失、碎片化和物种灭绝。

2.土地利用法规应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建立保护区、实施野生动物走廊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做法。

3.基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评估(EIA)是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过程,以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土地利用是EIA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EIA中土地利用评估的主要内容

*现状调查: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

*影响预测:分析项目实施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包括土地占用、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等方面。

*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土壤、水资源、植被、野生动物、景观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和措施:提出预防或减轻土地利用变化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包括优化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采取生态保护措施、促进土地复垦和治理等。

EIA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科学指导土地利用规划:EIA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合理布局项目和优化土地利用方案,避免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EIA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评估,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EIA有助于识别和保护生态敏感区域,防止项目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维护生物多样性。

EIA在土地利用执法中的作用

*监督和检查:执法部门利用EIA报告监督和检查项目实施中土地利用是否符合规定,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处罚违法行为:对违反EIA报告要求或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造成土地利用不良环境影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维护土地利用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促进依法用地:EIA执法有助于促进依法用地,维护土地利用秩序,遏制违规用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案例分析:某工业园区EIA

某工业园区在选址阶段开展EIA,主要评估了园区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EIA报告显示,园区建设将占用约1000公顷耕地,并引起周边土地利用类型调整。

EIA报告提出了以下对策和措施:

*优化园区用地布局,减少耕地占用。

*调整园区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园区周边生态环境。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防止违规用地和非法占用土地。

园区建设严格按照EIA报告实施,有效避免了对土地利用的重大不利影响,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结论

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EIA为土地利用规划和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地利用秩序。只有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第五部分农业用地保护与调节关键词关键要点农业用地保护与调节

1.划定并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储备。

-从严控制永久基本农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严格审批程序,优先考虑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需要。

2.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对于永久基本农田和重要农业用地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非农业建设活动。

-对其他农业用地实行适度开发利用政策,允许进行适当的非农业建设活动,但必须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3.优化农业用地布局

-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化农业用地布局,形成连片的高产稳产农业用地,避免土地碎片化。

违法用地查处与处罚

1.建立健全违法用地查处机制

-完善违法用地监测体系,运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巡查,及时发现违法用地行为。

-建立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督和举报。

2.严格执法与精准执法相结合

-对违法用地行为依法严厉查处,采取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限期改正等措施。

-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程度,实施精准执法,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切实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3.加强联合执法和跨区域执法协作

-加强国土资源、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对涉及多地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共同查处,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蔓延。农业用地保护与调节

农业用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它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农村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地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农业用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法规和政策,对农业用地进行保护和调节。

#农业用地保护

1.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具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耕地。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管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改变用途或者破坏。

2.实行农用地用途管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明确农业用地的范围和用途,并对农用地实行用途管制。禁止将农用地擅自转为非农用地,需要转用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实行特别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损毁、拆除或者侵占农田水利设施。

4.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农民对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国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业用地调节

1.建立基本农田复垦制度

基本农田被占用或者征收后,需要复垦成基本农田。复垦费用由用地单位承担。

2.实行新增耕地指标管理

国家对新增耕地实行指标管理,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交纳耕地占用税或者提供相应面积的耕地指标。

3.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

国家对耕地质量实行保护和提升。对污染的耕地,应当进行治理和修复。对退化的耕地,应当进行改良和提升。

4.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国家鼓励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

#数据佐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同比减少656万亩。

*2021年,全国农用地转用为建设用地192.3万亩,其中耕地占75.6%。

*2021年,全国新增永久基本农田1322万亩,复垦基本农田1261万亩。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的通知第六部分城乡建设用地管理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与优化

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我国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城乡建设用地管理法规和政策。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法规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城乡建设用地的用途和管理原则,规定了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抵押等管理制度。

*《城乡规划法》: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城乡规划的法律效力。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办法》:明确了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程序和审批内容,保障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的严肃性。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范了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明确了出让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受让人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城乡建设用地优化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城乡建设用地优化措施: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闲置浪费。

*提高容积率和绿地率:通过提高容积率和绿地率,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鼓励高层建筑和立体绿化,节约土地资源。

*发展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造和利用旧城区、老工业区和城中村,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进城乡融合:优化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合理配置城乡建设用地。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防止随意变更规划。

*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系,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监管。完善土地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数据支撑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0.9%。其中,住宅用地3.3万平方公里,占比29.2%。

*2021年全国农村建设用地面积6.2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0.6%。其中,宅基地用地1.8万平方公里,占比29.1%。

*2021年全国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2.02,同比提高0.01。其中,住宅用地容积率2.66,同比提高0.02。

结论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管理法规的完善和优化措施的实施,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城乡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七部分土地违法行为查处与处罚关键词关键要点违法类型及处罚标准

1.违法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非法占用、改变土地用途、擅自开采、破坏土地等。

2.处罚标准分级明确,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

3.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限制土地使用权、吊销土地使用证等。

行政执法

土地违法行为查处与处罚

一、查处程序

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立案调查。执法部门接到举报或发现违法行为后,对事实进行初步调查,形成立案依据。

2.现场勘查。执法人员前往违法行为发生地,对违法事实、面积等进行查证。

3.责令改正。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下达《责令改正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改正违法行为。

4.立案处罚。当事人不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或情节严重的,执法部门将立案处罚。

5.处罚决定。执法部门根据违法情节、危害后果和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做出处罚决定。

6.执行处罚。当事人收到处罚决定后,应及时履行处罚义务。

二、处罚类型

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限期治理、责令停产停业等。

2.刑事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处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处罚标准

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一般由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规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

2.违法行为的面积和危害后果。

3.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和配合程度。

四、执法保障

为确保土地违法行为有效查处和处罚,建立了以下执法保障措施:

1.执法主体明确。土地违法行为查处和处罚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等执法主体负责。

2.执法手段多样。包括现场检查、调查取证、约谈、行政处罚等。

3.协作机制完善。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共享执法信息,共同打击土地违法行为。

4.监督问责制度。对执法不力、徇私舞弊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五、典型案例

1.温州瑞安市незаконноеизъятиеземли.2020年,瑞安市某房地产公司незаконноизъяли30亩土地,被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处以罚款1200万元。

2.深圳市光明区违规建房案。2019年,深圳市光明区某村民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建造房屋,被依法拆除并处以罚款50万元。

3.江苏无锡市占用林地建别墅案。2018年,无锡市某企业在未取得林地使用证的情况下占用林地6亩建设别墅,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六、预防措施

预防土地违法行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管理法规的知晓度和遵守度。

2.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

3.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4.完善执法体系。建立健全土地违法行为查处和处罚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第八部分土地利用执法监督与问责机制土地利用执法监督与问责机制

土地利用执法监督与问责机制是保障土地利用法规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旨在实现责任清晰、权责明确、追究有力。

监督机制

1.行政监督

*政府部门自查自纠: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行为。

*上级部门监督: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对下级部门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职。

*第三方机构监督: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执法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公众监督

*举报投诉:鼓励公众举报违法占用、违法建设等行为,形成社会监督网络。

*信息公开:公开执法信息,包括执法计划、执法结果等,接受公众监督。

*公众参与:邀请公众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评议执法工作,提高执法透明度。

3.媒体监督

*媒体曝光:媒体对违法占用、违法建设等行为进行报道,形成舆论压力。

*监督跟踪:媒体对执法进展进行跟踪报道,监督执法部门依法履职。

*舆论评价:媒体对执法工作进行评价,反映公众诉求和监督意见。

4.纪检监察监督

*监察部门执法:对土地利用执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执法队伍廉洁。

*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执法不力等行为进行问责,追究责任。

*预防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