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思

维的发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阅读

与鉴赏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

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进一步发

展其思维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

之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的阅读方法。通过

梳理可知,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次"想象"这一阅读方法,

但每次学习的重点不同,难度呈螺旋式上升。三年级时学生从童话接触"想

象",学习要求停留在"感受"层面。学生能在写作中简单表达自己的想

象即可。四年级想象的范围拓宽了。文章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学生可能在

生活中并没有亲眼见过,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画

面,锻炼了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五年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

高,要求学生通过细节去想象画面,换位思考揣测人物内心。也就是说,

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

助于学生在六年级借助想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情感与内涵。

年级相关内容

1

三年级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想象出来的

神奇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写作)。

四年级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五年级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先想象画

面,然后再去转换角色,推测人物内心。

六年级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想开去的方法之一就是

展开想象,想象所写景物、场景的画面。

通过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文言文二则(伯牙

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京剧趣谈》,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

一篇是略读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并在课后题和课前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

艺术之美”的具体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艺术之美相对“自然之美""人

物形象”等更陌生。学生往往没有看过、听过文中描绘的艺术作品,却要

2

达到读懂感受艺术之美的目的,因此需要经历一个联想类似形象的过程。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经验中的类似形象,用想象的方式还原作者笔下文

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在想象中获得审美体验,产生美的感受。并将这种

感受迁移到所读的艺术作品之中,感受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倾注的美好

情感和理想追求。因此教师需要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

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f吾。

因此本单元将围绕"想象"这一训练要素进行学习,通过梳理课文

课后习题和课前提示可以发现,教材编排者从不同角度对"想象"这一要

素进行了训练。

课题习题位置内容

《文言文二课后第2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则》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

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

受。

课后3题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

事。

《月光曲》课后第1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

3

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

弹一曲。(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文

中的三次对话,了解《月光曲》的创作

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课后第2题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

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选做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

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京剧趣谈》课刖提ZF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

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细细欣赏

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

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京剧,并和同学

交流。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

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

理。《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

"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其中《伯牙鼓琴》《月光曲》都和音乐

4

相关,同时都能表达知音之情,适宜作为一个整体带领学生学习。《伯牙

鼓琴》中“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等句子适合训练本单元阅读

训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想"太山""流水"的画面,在理

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化无形为有形,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理解"巍

巍乎""汤汤乎"在描写音乐中的作用。还可以借助课后习题2,想象伯

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理解锤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

音律互通,更有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深厚情谊,从而对"知音"

进行初步理解。《书戴嵩画牛》则可以作为本单元"想象”训练要素的出

口,利用课后第3题,要求学生在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时,适当加入一

些合理想象,让故事更丰富生动,以读促写,让学生实现学有所得。

《月光曲》的课后问题设计紧扣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训练要素,如课

后题2要求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

此题来自第9自然段,该段描绘的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音乐艺术特点。

作者借助兄妹俩的美妙联想,用三幅画面为我们展现了月光曲的旋律和节

奏: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月光洒满微波粼粼的海面;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带领我们

感受贝多芬的乐曲。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这种音乐之

美,艺术之美。课后题1则可以进一步体会知音之情,研究课文的结构以

及关键语句,可以使学生明白是贝多芬的曲子和琴声使他们由陌生人变成

了知音。这种知音和《伯牙鼓琴》有类似之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

5

读,加深对知音的理解。选做题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

写出艺术之美,并利用这种方式表达艺术之美。学生在描述自己喜爱的音

乐时,可以从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从中产生怎样美好的想象入手。这个训

练难度较高,可以让学生按实际情况选择。

《京剧趣谈》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练习利用想象自主阅

读。课文对"马鞭"和"亮相”描述的部分,需要学生想象相关画面,用

自己的话把想象到的画面说一说。如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一根

虚拟的马鞭给演员的无穷无尽的自由等,这些情景都可以尽情想象,还可

以借鉴课文中的相关片段来描述画面。感受京剧运用马鞭的舞台美和亮相

的作用,从而感受京剧的奥秘和京剧艺术的魅力。《语文园地》中“交流

平台"的第二部分安排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也是在帮助学生感受传

统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课文,会写15个字、12个词语。【基础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借助注释、课文插

图等理解文言文。【基础目标】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绘画、戏曲、书法之美。

【核心目标】

6

4.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能通过联想和想象让自己的想象更生

动。【核心目标】

5.了解说明书这种应用文体,练习把话写清楚。【基础目标】

6.能仿照例子列提纲,写作时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核心目标】

7.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流。能分点说明,有条理地表达。【基础

目标】

总体构想:

课时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

精读11.会写"哉""巍"等7个字。

《伯牙鼓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

牙鼓琴》。

3.借助联想与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

音乐之美。

精读21.会写"谱"等8个字,会写"谱写"

等12个词语。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联想和想

7

象理解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乐

曲的美妙。

3.对比《伯牙鼓琴》,能结合资料袋

内容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

解,进一步理解"知音"的含义。

略读1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

解。

《京剧趣谈》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精读1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内

容。

《书戴嵩画

牛》2.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通过

联想和想象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口语交际11.能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

体会书法的艺术之美。

2.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流。能分

点说明,有条理地表达。

8

习作21.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

戏,语句通顺。

"我的拿手好

戏”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

语文园地13.了解说明书这种应用文体,练习把

话写清楚。

4.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

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

先对单元导语整体理解,明确学习要求;然后按照精读课文一

略读课文一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指导与讲评一语文园

地的环节展开教学。

分课设计

1.伯牙鼓琴

一、学习目标

1.会写"哉、巍"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9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借助联想与想象,结合

资料袋内容理解"知音"。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对话导入,学习单元导语

提到艺术,同学们会想到什么?(歌曲、电影、摄影……)是的,一首

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都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但如何感受艺

术之美呢?让我们翻开语文书第97页找找答案。(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

象,体会艺术之美)

亚里士多德所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著名的散文家秦

牧也说,"要把平常的东西也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

想能力"联想和想象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能力,这单元我

们就利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这一单元怎么

学。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目标意识。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听读,师生共同正音。

10

提示:注意以下读音:少(sh沏)选、汤汤(Shang)、为(W源)

古琴者。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齐读课文,思考:如何正确划分节奏?(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根据学习单自学课文,温馨提示: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可以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单

原文句意自己不懂的问题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水。”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11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②交流反馈:同桌或小组内进行生字词和主要内容的交流,教师点拨

指导关键字词的意思和书写。

③带着理解再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可以用多种方法理解,读不通的长

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PPT提示译文:伯牙子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

山,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会儿,伯牙子又想

到流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

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了。

(3)学生试读,根据句意解释自己断句的理由。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设计说明】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让

学生展现自己的朗读、理解等学习成果,呈现思维的过程。

(三)借助想象,体会音乐之美

12

1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①琴声是无形的,而子期却可以从无形的琴声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汤

汤流水。当你读到"巍巍乎"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读

到“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联系生活经验,揣摩音乐所

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课文带给自己的感受。

②回忆自己听过的音乐,有没有能够表现出像"太山""流水"气势

的音乐?

学生分享后,教师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其音乐之美。

2•分角色朗读,理解“知音"。

①一部分学生做伯牙,一部分学生做子期。合作读课文。

②你们觉得伯牙的琴声里除了这高山和流水,还会念些什么呢?仿照

句式,补充内容。

伯牙鼓琴志在___1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乎若_____0

③借助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场景,你能理解伯牙的做法

吗?可以结合资料袋内容谈一谈。

【设计说明】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深入领会

伯牙子期的内心世界,加强学生的理解、沟通、思考的能力。同时营造出积极、

活跃的课堂气氛。

3.拓展阅读,体会高山流水的深意。

13

④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在伯牙的琴声中,为什么课文却只写了伯牙志

在高山,志在流水?

拓展阅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②之风,山高水长③。——范仲淹《严

先生祠堂记》

【注释】①泱洪:形容水深无边的样子。②先生:指严子陵。③山

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比喻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高山流水的深意。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朗诵课文,背诵全文。

2.月光曲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谱"等8个字,会写"谱写"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联想和想象理解第9段所描绘的画面,感

受乐曲的美妙。

3.对比《伯牙鼓琴》,进一步理解"知音"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

14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整体感知

(-)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说说你了解的《月光曲》。

2.默读课文,读完说说你对《月光曲》增加了什么了解?

(-)自由朗读,体会旋律

1.自由朗读,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句子。

2.展开想象,品味乐曲的优美。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

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方法点拨:这段旋律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旋律?

可以抓原文的关键词体会(关键词:微云—大风——波涛汹涌旋律:

平静——气势增强——高昂激越)

15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体会旋律的变化。激发学生对于乐曲的

个体体验与理解。

(三)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配乐《月光曲》尝试把三次情感变化融入朗读中。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四)作业设计

背诵第9自然段。

第2课时

(-)对比阅读,完成学习单

同样都写音乐,《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有何相同和不同?阅读课

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

学习单

伯牙鼓琴月光曲

原文关键词

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

16

你感受到的旋律

写作方法

情感

【设计说明】对两篇精读课文的对比可以发散聚合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

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对两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掌

握通过想象阅读文本。

(-)交流反馈

1.学生交流反馈以上学习任务单。

2.贝多芬为什么愿意给盲姑娘弹琴?而且"谈了一曲又一曲”这种感

情和伯牙子期有相似之处吗?

学习点拨:抓关键词"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体现盲姑娘热爱

音乐,能够理解贝多芬。所谓"知音"便是一种理解,一种默契。

(三)写字指导

"盲"指眼睛失明,与"目"有关,不要把"目"误写成"日";

"键”笔画较多,容易写错,要特别注意。

拓展阅读: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7

戈瑞・司奇米迪

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①,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

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

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

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

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

勃拉姆斯和莫扎特②的乐曲。

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

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

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

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

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

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

送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没有回音。

18

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

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

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

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

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

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

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

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

起了科莱利③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

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

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

奏。

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

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

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

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

整间囚室。

19

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

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

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

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

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

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

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

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爰和春

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

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

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

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20

【注释】

①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加利西亚奥斯维辛附近,主要关押波兰和

德国的犹太人,是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杀人工厂"。在

该集中营内约有400万人惨遭杀戮。

②舒曼Q810—1856),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

作曲家、钢琴家;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

③科莱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选自《意林》,有删改)

3.京剧趣谈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题目导入

21

本文题目为“京剧趣谈",我们来看看文本当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趣"

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原文中画出你认为能体现"趣"的句子,并解

释原因。

(-)展开想象,体会京剧之“趣”

1.默读原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原文关键词体现的"趣"为什么体现了"趣"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学习提示:

"马鞭"部分"狠狠做戏""做戏"即是"表演"之意,而"狠狠"

写出了表演的到位,语言通俗幽默。

"亮相"部分①"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

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通过三次"对着"这个词语的运用,

把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表现了出来,同时又用了“定身术"让读

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瞬间能在脑海中呈现形象化的

画面,使人觉得趣在其中。②"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

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22

其中"抡圆""耍""风雨不透”等词语来赏析,可以很好地理解文本之

趣谈所在很生动。"抡圆"勇猛,"耍"随意玩玩背后是武艺高强的表现,

所谓"风雨不透"可以想象到演员手中的棍棒刀枪被耍起来,似乎形成

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2.拓展,了解京剧。

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板块和戏曲有关的词语,说说它们的意

思。试着拓展一些有关于戏曲音乐有关的词,小组汇报。

学习提示:

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跑龙套: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

对台戏:旧时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而同时演出相同剧目的戏。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它和唱红脸是相反的意思,经常听到家里人

说:"我们俩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拓展与戏曲音乐有关的词语: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3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好听。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自主运用,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

的空间和时间,不必做过多的点拨、引导,重在尊重、发现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

学习体验的成果汇报,为学生搭设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互评、补充中获

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启发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和课文主旨,更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课堂总结,课堂学习小组评价

小组内课堂学习星级评价

小组成员独立学习态度组内交流情况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情

【设计说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由小组内组员一起来进行

星级等级评价,具体操作方法:由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

24

意见,对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这四项表现给出一个评价,根据每个人的评价,组长

给出最终的一个评价。

拓展阅读: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中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

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区和秦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

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

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

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下楼,"四大名旦"梅兰芳、

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等等,可谓人才云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

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

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繁荣期,出现了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旦行

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

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

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

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造诣。梅兰

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

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

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

25

和情感真实。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

京剧的舞台表现力。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

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梅兰

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梅

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

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他曾经创造、发展

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

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

家。

4.书戴嵩画牛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轴、锦”等4个字。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通过联想和想象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梳理文意

26

1.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板书课题,交流课题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2.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提出难点。

3.交流反馈,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1)PPT出示多音字: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随文指

导"曝"字的含义及写法。(板书:曝)

小结: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2)文意和节奏。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重点:"锦囊玉轴"

节奏: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②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重点:"股"大腿。"矣"放在句末表示语气。

真正的斗牛是怎样的?画中的牛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7

节奏: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③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全班齐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俩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

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

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发挥想象,讲故事

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尤所爱",小牧童却是"拊掌大笑,

为什么呢?

2.汇报交流。

(1)"拊掌大笑"就是拍手大笑。

28

(2)小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小牧童天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而这么简单

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天真的牧童,看到杜处士这么有文化的人居然还把

一副画错的画当宝贝,便忍不住大笑。

学习点拨:抓住"拊掌大笑",从牧童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拊掌

大笑”的意思,从而理解小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就水到渠成。

3.想象补白演牧童。

(1)将自己想象成牧童,你能把牧童"拊掌大笑"生动有趣地说给

大家听听吗?

(2)学生汇报表演。边说边表演出牧童"拊掌大笑”时的表情、动

作、语言等。

学习点拨:从牧童的生活经历、性格出发想象牧童笑的样子,再联系

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补充牧童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让

故事更精彩。

(3)请你也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把牧童"拊掌大笑”演给同桌看看,

让同桌来评一评。

(4)学生再次演出牧童的"拊掌大笑"。

29

4.运用想象演杜处士。

(1)这时候,杜处士是怎么反应的?预设:处士笑而然之。

(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笑而然之"就是杜处士点点头,认为

小牧童说得对。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

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3)学生试着演故事。

学习点拨:讲故事时从杜处士的身份出发,对“笑而然之"展开想象,

加上了动作、表情和语言,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5.想象补白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整体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设计说明】借助语言文字,抓住“拊掌大笑”从牧童的生活经历、性格出

发理解“拊掌大笑”,补充牧童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让故事更精彩。

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还原生活经历,想象补白,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

会他们的心理,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读悟主题

1.对于这幅画,苏轼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30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

改也。

(1)理解字面意思:耕种的事儿问农民,织布的事儿问织工,这是

不可改变的事实。

(2)拓展补充理解。放牛当问牧童,画画当问(戴嵩),作词当问

(苏轼),书法当问()。你还想到哪些生活中不可以改变的事情?

学习点拨:联想生活实际。

预设:病当问医、学当问师......

小结:凡事要去问行家,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

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以问题做牵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内

涵,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层层深入,更体会到了短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主题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拓展阅读:

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

宋代:苏轼

督邮有良马,不为君所奇。

顾收纸上影,骏骨何由归。

31

一朝见萦策,蚁封惊肉飞。

岂惟马不遇,人已半生痴。

5.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1.能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分点说明,有条理地表达。

2.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回顾所学

你了解我国哪些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你参观过书法作

品展览吗?你欣赏哪些人的作品?你学习过书法吗?这一过程中,你有什

么特别的感受?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

【设计说明】回想是语文思维培育的基础环节和内容,温故而知新,通过回

想可以加深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搜集资料,准备发言

学法点拨:要有条理地表达,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32

资料补充:

汉字演变

1.甲骨文: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

南安阳(殷墟)。

2.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锤、鼎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锤

鼎文"。

3.大篆:春秋战国到秦,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

稽刻石》。

5.隶书:产生于秦,通行于汉,由小篆演变而来,为后世楷书、草书、

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特点是: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6.草书:汉初,始有草书。直接从隶书演变而来。特点是:结构简省、

笔画连绵。

7.楷书汉末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又称正书或真书。特点是:

形体方正,横平竖直。

8.行书形成于两晋,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书法名家及其作品

33

1.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楷书四大家:欧柳颜赵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颜勤礼碑》《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

赵孟《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3.草圣:张旭/怀素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4.宋四家:苏黄米蔡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三)小组点评

姓内容(每项满分是五颗支,根据表现打★)

对感兴趣

参与能表述清楚、有结合图片

话题深入交

名力条理或实物讲述

34

【设计说明】小组内交流与评价,班级交流与评价,锻炼学生口语交际鉴赏

能力,更清楚地明确了如何讲述才能把一段内容讲清楚,讲得别人感兴趣,并能

深入交流。

(四)教师小结

收集资料,作好准备,围绕一个内容交流讨论;

相互交流,小组内每个人最少讲述一个内容,分点说明让表述更加清

楚;

每个小组选举一人班级内汇报,汇报交流时结合一个图片或实物,深

入探讨,并使讲述更加生动。

6.写作

一、学习目标

1.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35

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思考:什么是拿手好戏?

PPT出示: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现在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我的拿手好戏: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跳舞,唱歌,画画,变魔

术;剪纸,捏泥人,做标本,做航模;挑西瓜,做面包,炒拿手菜;吹口

哨,玩魔方,钓鱼,爬树。

思考: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

么。

【设计说明】引领学生理解写作的主题。

(-)指导提纲写作

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

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结合交流内容,寻找写作

的素材,按照之前所讲课程及所给提纲样式列出写作提纲。

36

廉明*手好戏是我

西6

周学介绢:支息样成刖听、46"

《三Hit白瓜)绿或女西瓜的*手三招.自信地加了西

好或的个大哥瓜一

评占X:网”和同箫一个西瓜偎好.ff

争年等的皖西队、到同学的今#.我很

吃西瓜的做事得奇

第二个西队没熟.我

很总我——拿手好戏

演•啦!

ppt出示写作提示:写之前想一想:

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怎

样来写你的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哪些内容要写得

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

(三)交流、修改提纲

组织学生展示所写的提纲,视情况给出提纲修改意见。

内容自评(满分5分)他评(满分5分)

选材是否恰当:是"好

戏”吗?

详略是否得当:重点写

关于好戏的趣事

顺序是否得当

37

第2课时

(-)写作。

组织列好提纲的学生线下写作。

(-)交流互评、修改。

1.全班朗读分享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评价。

2.在互评中及时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并一起把建议分类,制订出

评价标准。

【设计说明】朗读分享,学生互评可以克服思维懒惰。听别人的文章、互评

都是学生喜欢做的事情,足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互评中,教师予以简要地点

拨、引导,使得写作指导变得自然而容易理解、接受。评价标准来自于学生们的

互评,大家的意见,评价标准的语言表述也来自于大家,用评价引领习作修改和

完善,会使得评价过程更有效果。

学习点拨:首先围绕自己的拿手好戏,从总体上列出要写的内容。其

次明确写作顺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明确内容的逻辑关系。

“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拿手好戏是怎么练习或练成的,围绕拿手好戏

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三方面之间是递进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