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_第1页
三年级教案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_第2页
三年级教案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_第3页
三年级教案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_第4页
三年级教案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

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

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

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

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

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

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

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点: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

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

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

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

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1.6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向日葵的一生: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

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

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

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学生分组寻访。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板书设计:

2.1寻访小动物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4、什么都不留下,什么都不带走,什么都不改变。

课后反思: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

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

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

点。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

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

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

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

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板书设计:

2.2蜗牛(一)

蜗牛的身体结构图:

课后反思:

第三课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

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

丛书上看到的。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板书设计:

2.3蜗牛(二)

蜗牛的选择: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

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类饲料均

食。

课后反思:

第四课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

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

点。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

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

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

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

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

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板书设计:

2.4蚯蚓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课后反思:

第五课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室外观察蚂蚁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

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