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月考试卷八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月考试卷八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月考试卷八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月考试卷八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月考试卷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冢三月考试卷八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

峰。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

的文化风貌。2019年,考古学者在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

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

②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

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

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

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极其深刻

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

意义的重大遗址,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认识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

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

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③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

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

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

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

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篦,卿大夫七鼎六算,大夫五鼎四篦,

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

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这

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

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

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

便有尊、甑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

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

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

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

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

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④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物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

烂结晶。如上所述,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

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

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

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文明之中

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

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素,并融

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

流的成果。

⑤当下,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正在进行,很显然,三星堆古国曾经存在过一个

长期、系统的祭祀体系。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祭祀的对象是谁?是人间的君王,

还是天上的神灵?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等待考古发掘与深入研究的结果。从二

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对于三星堆文明的探寻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与全球世

界级的古代文明成就相比较,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还不足以全面展现三星堆文

明的整体面貌。我们期待着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扎实的工作,逐步建立

起三星堆文明的结构与体系,例如:针对诸如王陵、宫殿、城垣、作坊等重点区

域进行重点探察;对青铜、玉器、金器产地及技术来源等问题开展多学科合作研

究;深化对三星堆文明产业结构、技术工艺、经济体系的认识;把三星堆独具特

色的神像、面具、神树、黄金崇拜等文化内涵和艺术渊源等问题置放于更为宏大

的历史背景之下加以综合比较。我们深信,以四川省内考古力量为中心,全国考

古界通力合作,进而实现中外学术界的携手努力和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作为中华

文明和世界文明最伟大成就之一的三星堆文明,必将以其雄伟的身姿傲立于世界

民族文化之林。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

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

址,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认识其价值。

B.中国青铜时代文明最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

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

C.三星堆出土的尊、甑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

还有另外一套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方式。

D.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并不能展现三星堆文明的全部,它的一些未解之

谜,还需要更深入地发掘和研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作者认为”错误。根据

原文第②段可知,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学者李学勤的观点。B.“中国青铜时代

文明最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

序的礼仪制度”错误。原文第③段的表述是“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

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

为中心形成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选项缺少限定成分“在

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C.“三星堆出土的尊、甑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

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方式”错误。根据原文

第③段可知,能证明“还有另外一套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方式”的是黄金“权杖”、

青铜神像等器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洛伊和尼尼微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对于认识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

展、形成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

B.《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对于“列鼎”制度的记载和地下考古发

现所证明的结论,总体上可以互相印证。

C.对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

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情况。

D.三星堆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也有青铜神像、黄

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没有的新事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D.“也有……等诸多

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没有的新事物”错误。原文第④段的表述是“但是,

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既有

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

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可见不是“没有”,而是“罕见”。

3.下列各项中,能够证明三星堆文明受到中原文明影响的一项是(3分)()

A.在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青铜人像,这些人像的样子并非华夏人的样子,而

是颇有印度洋的风格。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尊和舞,这些器物在当时中原地区是典型的礼

器。

C.三星堆发现的象牙是完整的象牙,被认为是祭祀的“通灵之物”,而殷墟

的象牙是作为器物的原材料制作某些特定的器物。

D.三星堆神鸟图和彝族“毕摩”经书中的鸟图几乎完全相似。铜像所戴的帽

子和彝族的帽子也非常相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可以看出三星堆遗址

中的印度洋色彩。C.可以看出三星堆象牙的使用方式、功能和中原地区不一样。

D.可以看出三星堆文化和彝族文化是有渊源的。

4.请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答:.................................................................

答案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

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

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语

使论证语言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上来看,这

一段开头先提出观点“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

接下来阐释传统学术观念中中国青铜时代文明的基本文化特征和重大意义、三星

堆的考古结果显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三星

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和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三个方面

来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

涵”。可见,这一段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从论据的使用上看,这一段的论

据有文献——“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有考古发现——“尊、

甑等礼器”“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文献记载为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是中国青

铜时代文明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这一分论点提供有力佐证;考古发现为青铜礼器

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和三星堆存在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的论点提供

有力佐证。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从论证方法上看,这一段

运用了引用论证:“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

等,即天子九鼎八篦,卿大夫七鼎六篦,大夫五鼎四簿,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

不得用鼎。”运用了对比论证:“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

显示出",将不同的学术结果作对比,论证了青铜礼器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的观

点。论证充分,增强了说服力。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一段的论证语言科学严谨。

“112件青铜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清晰;“大体上可分为五等”“总体上

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语言严谨,没有绝对化的表述,使论述显得科学客观、真

实可信。

5.结合三星堆祭祀坑的考古发现,谈一谈三星堆文明的特点。(4分)

答:.................................................................

答案①礼器在器型和纹饰上模仿中原青铜器,看出三星堆文明受中原地区

影响。②发现象征等级和权力的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看出中国有与欧亚大陆

青铜时代类似的表达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③又因为黄金“权杖”和青铜神像,

在古代中亚、西亚青铜文明体系中常见,看出三星堆文明可能吸收了周边其他古

文明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③段"三星堆

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

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甑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

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可知,礼器在器型和纹饰上模仿中原青铜器,看出

三星堆文明受中原地区影响。由原文第③段“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

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

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

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

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

大的改观”可知,发现象征等级和权力的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看出中国有与欧

亚大陆青铜时代类似的表达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由原文第④段”它既有中原青

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

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

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

性显著的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

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

方文化交流的成果”可知,又因为黄金“权杖”和青铜神像,在古代中亚、西亚青铜

文明体系中常见,看出三星堆文明可能吸收了周边其他古文明的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闲

王力①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

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

盏遥闻豆蔻香",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

愧野人能自在”,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但是,中国的俗谚却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凡是愿意兴室立业的

人都不肯“游手好闲”。表面看来,这和诗人们的思想是矛盾的。诗人们的思想似

乎是仙佛的一派;而社会上的老成人却是入世的,是圣贤的一派。圣贤可学,仙

佛不可学,所以我们不应该爱闲,因为爱闲就是“好闲”,“好闲”就非“游手”不可,

而“游手”就有没饭吃的危险。其实,这只是一种很粗的看法。如果闲得其道,非

特无损,而且有益。我们可以说,常人不可以“好闲”,而圣贤却可以“爱闲”。

先说,一国的元首就应该闲。垂拱而治,是中国人所认为至治的世界。身当

天下大任的人也应该闲,在军书交错的时候,诸葛亮仍旧是纶巾羽扇,谢安仍旧

是游墅围棋,这种闲情逸致才能养成他们临事不惊的本领。爱闲和工作紧张是可

以并行不悖的。惟有精神不紧张的人,工作紧张起来才有更大的效力;否则越忙

越乱,会把事情弄糟了的。

做地方官的人也应该有相当的闲暇。如果不能闲,不是你毫无办事能力,就

是你为刮地皮而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白乐天并没有因为爱

闲而减少了民众的好感;“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东坡并没有因

为爱闲而妨害了邑宰的去思。王禹僧诗里说:“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现在却是郡越僻而官越忙,因为“天高皇帝远”,正是刮地皮的好机会。天天嘴里

嚷着:“忙呀!忙呀!”天晓得他是否为苞苴而忙。为措克而忙,抑或是为逢迎上

司,应酬土豪劣绅而忙!

至于文人,就更不能忙,更不应该忙。《三都赋》十稔而成,并不是天天忙着

写那赋,而是闲着在那里等候,灵感来时才写上一段。忙起来根本就没有灵感!

非但八叉手不是忙,连九回肠也不算是忙。当你聚精会神地去推敲一篇文章的时

候,只像聚精会神地下一盘棋,是闲中取乐,不应该把它当作尘樊的束缚。但不

幸得很,那些卖文为活的文人却不能不忙着做文章;尤其是在“文价”的指数和物

价的指数相差十余倍的今日,更不能不搜索枯肠,努力多写几个字。在这抗战期

间,不少文人因为“挤”文章而呕尽心血,忙到牺牲了睡眠,以至于牺牲了性命。

忙死了也得不到代价,因为越忙越是粗制滥造,写不出好文章,不信请看我这一

篇,我虽不是卖文为活,然而它也是在百忙中“挤”出来的。

“穷,,”忙,,二字是有连带关系的。抗战以来,谋生困难,多少原来清闲的人变

了极忙的人!事情多了几倍,我们都变了负山的蚊子。古人说,不是闲人不知闲

中之乐,现在我说,昔闲今忙的人更能了解闲中之乐。譬如巨富变了赤贫,回想

当年的繁华,更悼念乐园的丧失。当年是“溪头尽日看红叶”,现在是“灶下终年做

黑奴”;当年是“一部清商一壶酒”,现在是“一堆钞票一天粮”。当年我们尽有闲工

夫读遍干部书,现在我们竟没有闲工夫吃完一碗饭!

本来,在这个大时代,我们有更大的希望在前头,自然应该牺牲了我们的闲

暇。不过,悠游卒岁的人仍不在少数,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不平。古人说“不患寡而

患不均”,现在我们说“不患忙而患不均”。如果有法子处理那些不劳而获的钱财,

使人人自食其力,我相信许多人都用不着像现在这样忙。

写于1944年4月9日

文本二关于小品文,鲁迅有很好的评论。他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

把古代的小品文比作士大夫家里的小摆设,把现代的小品文比作匕首和投枪。鲁

迅就是凭着这匕首和投枪,和社会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

小品文大约要有下列一些特点:第一,常常是幽默的。幽默并不就是滑稽,

滑稽只是逗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英国幽默大师斯威夫

特的《基利佛旅游记》②,表面看起来是一大堆笑料,实际上是对英国社会入木

三分的辛辣讽刺。第二,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浅意深,言近旨远。言浅,因为讲

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事,人人看得懂;意深,因为其中包含着哲理,只有聪明人看

了才发出会心的笑。言近,因为讲的往往是眼前的事物;旨远,因为从这一件小

事可以推类引出许多大道理来。小品文的作者,要用画家尺幅千里、意到笔不到

的手法去描写社会生活。第三,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即使是对敌人,小品文

也只能是冷嘲热讽,而不是肆意谩骂。鲁迅说得好: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

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了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

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注]①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

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

《中国现代语法》等等。文本一是他的一篇散文,文本二节选自他的《谈谈小品

文》。②《基利佛旅游记》:今译《格列佛游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X)

A.作者以老成人的圣贤派与诗人的仙佛派相对比,提出好闲就会游手,游

手就会没有饭吃,指出常人不可好闲。

B.文章指出人们有闲情逸致才能养成那种临事不惊、能当大任的本领,诸

葛亮和谢安的例子就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C.文章提到白乐天、苏东坡没有因为爱闲而忘记民生,与那些忙于刮地皮、

忙于应酬土豪劣绅的官吏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D.文章以三组“当年”与“现在”生活的排比对照,概括了生活艰辛、物价飞涨、

忙碌不迭的状况,揭露了社会现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文章指

出人们有闲情逸致才能养成那种临事不惊、能当大任的本领”以偏概全。文本一第

三段只是说闲情逸致养成了诸葛亮和谢安临事不惊的本领,并没有说别人都能养

成这种本领。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X)

A.文本一说诗人们的思想“似乎”是仙佛的一派,“似乎”一词表明诗人们并不

真正出世,他们有较强的入世思想。

B.西晋左思创作《三都赋》,为我们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文本一以《三

都赋》论证了文人不应太忙的观点。

C.作者引用《论语》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仅是要引出“不患忙而患不

均”,还有批判统治者贪婪的意思。

D.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就是鲁迅说的匕首和投枪,它深深刺入了英

国社会,批判了腐败和罪恶的英国统治阶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观点和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斯威夫特的《格

列佛游记》就是鲁迅说的匕首和投枪”说法有误,根据文本二第一段可知,鲁迅说

的匕首和投枪是用来比喻小品文短小精悍,极有批判力度。而《格列佛游记》却

是长篇小说,不合匕首和投枪之喻。

8.作者认为小品文应该“言近旨远”。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这个特点。(6分)

答:.................................................................

答案①文章综述了抗战以来人们由闲变忙的现象,都是日常生活,眼前事

物。此之为“言近”。②文本借对现象的评述,指斥了不劳而获、贪赃枉法者,在

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忙闲不均现象的根源。此之为“旨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文本一第六段“抗战以来,谋生困难,

多少原来清闲的人变了极忙的人!事情多了几倍,我们都变了负山的蚊子。……

当年是‘溪头尽日看红叶',现在是'灶下终年做黑奴';当年是'一部清商一壶酒’,

现在是'一堆钞票一天粮当年我们尽有闲工夫读遍千部书,现在我们竟没有闲

工夫吃完一碗饭”,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抗战以来,文人们因为谋生而变得极为

忙碌,再无闲情雅致去好好地读书、认真地吃饭,文章所列举的这些都是日常生

活现象、眼前事物。此之为“言近”。“做地方官的人也应该有相当的闲暇。如果不

能闲,不是你毫无办事能力,就是你为刮地皮而忙”“但不幸得很,那些卖文为活

的文人却不能不忙着做文章;尤其是在‘文价’的指数和物价的指数相差十余倍的

今日,更不能不搜索枯肠,努力多写几个字”“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我

们说‘不患忙而患不均如果有法子处理那些不劳而获的钱财,使人人自食其力,

我相信许多人都用不着像现在这样忙”,文本批判了地方官为刮地皮而忙和卖文为

活的文人为做文章而忙的现象,借对现象的评述,指斥了不劳而获、贪赃枉法者,

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忙闲不均现象的根源。此之为“旨远”。

9.文本一第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门见山讲中国诗人爱“闲”,照应了文章题目。②引用古诗句,既

突出了诗人之闲,又增强了文采,丰富了文化底蕴,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之功。

③写出古代诗人喜爱“闲居、闲游、闲消遣''的特点,与后文描写文人形成鲜明对

照,也是后文的铺垫与伏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段落作用的能力。“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

文章开门见山讲中国诗人爱“闲”,照应了文章题目。“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

枕书眠”“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大瓢贮月归春瓮”“飞盏遥闻豆蔻

香''"有愧野人能自在”“闲寻鸥鸟暂忘机”,文章引用大量古诗句,既突出了诗人之

闲,又增强了文采,丰富了文化底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古代诗人们爱“闲”,

忙极也不忘“闲”,佳句频出、好文不断,而抗战以来的文人们却忙到牺牲睡眠、

牺牲性命,即便如此,也写不出好文章。很明显,开篇大量引用古诗文讲中国诗

人爱“闲”,就是为了与后文的文人之忙形成对比,为后文作铺垫与埋伏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

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

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

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畲洞猿,官稍侵之,

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

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

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

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鳌之岸凡数千

尽畏丕坯。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

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

献酬有节,揖序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

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

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

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③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

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

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

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节选自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

俨,封周王,谥恭肃。③德:古同“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整

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鳌

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鳌

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箕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

整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水暴”主谓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C两项;“实土以石”句意不通,“以石”是“鳌之”的状语,“以石鳌之”句意完整,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

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

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

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

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的评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用以表达作者或注

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错误,应是“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不

一定是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

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猿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

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

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

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凭借祖辈父辈的势

力进入仕途”错误,原文开头虽说赵大讷是“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但并未提到

其祖辈父辈的情况,更未提到其有借祖辈父辈之力。且从文章最后的“赞”也可看

出其并未借祖辈父辈之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4分)

译文:...............................................................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4分)

译文:.................................................................

答案(1)(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

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神祠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

(2)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

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关键点:(1)俗,(龙溪的)风俗;尚,崇

尚;黠民将为奸利,狡猾的人想要通过神祠谋取非法利益。⑵诣,到……去;历,

逐一;他罪,其他罪名;慑,畏惧。

14.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作栅御盗,表现了他的有勇有智。

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衬托。如:用金德润正衬他的果毅有为。③通过精当评论,

画龙点睛。如:文末的点评,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传主是赵大讷。首先,根据文体特征并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通过写赵大讷“作

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

如良民……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大讷列植巨木……岸凡数千尺得不坏”等事

迹,直接展现其形象特点。其次,文中还写了“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

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

讷云”,通过侧面衬托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止匕外,还通过文章结尾“赞”的评

价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是浦阳县人(宋朝)周王赵元俨的第十代传人。起初进入仕

途就做了译曹掾,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招呼众人

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划来攻打泉州。赵大讷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的冲撞,盗贼

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任龙溪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

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神祠谋取非法利

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

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下属的庭县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官府稍微冒犯他们,

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廷虽然派出大将带兵镇守,但多年未能

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当地人能接受的合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

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

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

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他不久迁任永嘉,永嘉

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建议并请求富商将食盐转卖到

瑞安。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称平民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

郡府下令赵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吏流配到临汀。永嘉州城临靠大

江工…江水二涨q工崖就容易崩塌9.赵太贬嫄大的木桩排列着我在江崖,―先

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几千尺江岸得以不被损坏。

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

豪横,势力超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

之礼废止很久了,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位,饮酒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

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服。在职二年,因年老请求退休辞官回

乡,时间是至正八年夏天的六月。赵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高官,屡次管理政务

繁重的县邑,皆获得了能干的声誉,吏卒没有敢到乡间为非作歹的,一贯奸猾的

人和大的豪强也相约远逃,他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设立生祠。有时候他因为

某些事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携带子弟聚在一起观看说:“这就是赵侯啊!”

他被人爱慕到这样的程度。和赵大讷同一时代,有个姓金名德润字君泽的人,也

是浦阳县人,从湖南廉访司掾,一直做官做到嘉兴推官,也凭借处理政事被人称

赞为果敢坚毅,能干有为,然而评论的人认为他还是比不上赵大讷。

评论说:大丈夫应当凭借功名让自己扬名于世,难道一定要靠祖辈父辈的权

势吗?借助祖父辈的权势而获得一点成就的人,世间怎么会没有?但是最终不足

以被称赞为大丈夫,这是一定的。一个人能从平民的位置上奋发而起,最终超然

独立,官小的可能做到一州之牧守,官大的或许能参闻国家大政,使自己的恩惠

被人们记在心里,名声流传到后世,这样以后才无愧于这名字,真好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代的诗歌,完成15〜16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曲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

了全曲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

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

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歌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作者

落寞悲凉的情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D项,“两首诗歌都……寄托了作者

落寞悲凉的情感”说法错误,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16.两首诗歌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

句进行赏析。(6分)

答:.......................................................................

答案同:①两首诗歌动词的使用都很传神。马曲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

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②两首诗歌都善用比喻状写暮

雪之形态。马曲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

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异:陈诗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

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

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曲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舞”“飘”

写出暮雪在空中的美妙姿态,也是对雪的正面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仔细阅读这两首诗歌,分

别找出描摹暮雪的词句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马曲中写暮雪的词句主要有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乱舞”运用动词“舞”写出了天将要黑的

时候雪花借助风势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

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日暮之时风中“雪乱舞”的景象,

是动景,属于正面描写。陈诗的前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江上雪景图。首联出

句“长空卷玉花”中的“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的“玉雪开六出之花”之意,用“玉”喻

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形容绝妙。“卷''字展现出了雪花被风席卷,

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情态,是动景。对句“汀洲白浩浩"意思是远远望去,整个汀洲

白茫茫的一片,属于静景。“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

静态的印象。颔联“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意思是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时分

千山如破晓时那么宁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千崖暮如晓”写出了暮天雪景所

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暮''字,又为

后两联写人的活动提供背景,属于侧面烘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建议要厚待、礼遇人才,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并力西向“,就

会让秦国寝食难安。

⑵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两句运

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答案(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赂、

镜、暮、繁、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窗子谈不上美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窗子才形成自己

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

在中国,有多少工匠,(),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等等,

或单独存在或互相交替使用,看起来就像有无数的组合。有简单的图案,也有独

具特色的图案,一切都用薄薄的棕色或红色木条制作成。

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

自身发光的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

弱的灯光洒在院子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

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充满神秘的色彩。

(节选自《汉字王国》)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的窗子,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B.窗子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C.即使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窗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D.即使对称变化是窗子的设计原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后的内容“如正方形、长方形、圆

形和菱形等等”,是在列举窗子的类型,而且都是对称图形,据此括号内后半句应

说窗子的造型特点是对称的,排除C、D两项;联系括号前的句子“在中国,有多

少工匠”,能与之衔接的是A项,B项“窗子就……”与上句衔接不连贯。

19.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窗子木格细细

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运用的是拟人手法。A.“戎马”是借代手法,代指战争;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拟人手法;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典。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并说明理由。(3分)

答:...................................................................

答案修改:①主语残缺,删除“使”(也可删除“随着”,但删除“使”更契合上

下文意);②语序不当,把“中国建筑的”改成“中国建筑中”,并提到“最富有”前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①“随

着……使……”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删除“使”;②语序不当,“中国建筑的”

是表领属性质的定语,应放到“最富有”前面,同时将“的”改成冲“。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

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

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一①.…,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

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

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

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

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

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②一…,而是说大量

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③…。“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

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21.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

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礼与法律区分②海晏河清的和平假象③在乡土社会内部自行

裁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由下文“指出两者的差

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和“在处理罪行的

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可知,“两者”分别指“礼”和“法

律”,且费孝通是将“礼”和“法律”进行区别,故此处可填写“将礼与法律区分”之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