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_第1页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_第2页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_第3页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_第4页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流程、主要内容和成果要求等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外,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50445-2019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1224-2017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CECS354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TD/T1062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3术语和定义GB/T19231和GB/T5028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详细规划detailedplanning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等的法定依据。3.2村庄规划villageplanning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3.3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permanentbasicfarmlan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耕地的边界。3.4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protectionredline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边界。3.5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公众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参加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为。24总体要求4.1编制原则4.1.1保护优先、节约集约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历史人文、地质遗迹等管控要求。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推进存量空间高效复合利用,促进土地利用节约集约。4.1.2公众参与,村民主体坚持村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做好入户调查、村民讨论、集体决策等基础工作,保障村民对规划成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4.1.3多规合一、衔接落实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对规划指标、各类控制线、空间布局等进行深化落实,保障上位规划管控要求自上而下传导,确保管控落地。同时统筹村域全部国土空间,整合现有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4.1.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与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目标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和风貌管控与当地自然风貌和乡土风俗相呼应,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4.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致。4.3村庄分类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已明确划分村庄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求提出规划编制要求。4.4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基础研究、内容编制、公众参与与规划论证、成果管理。5前期准备5.1组织准备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成立编制小组,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进度、经费保障等安排;组建技术支持团队,动员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引进有关单位、行业专家、规划师,建立规划师驻村制度。5.2资料收集收集村庄相关基础资料,收集内容参照附录A。5.3数据准备3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及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地籍调查、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实地补充调查,统一底图底数。6基础评价6.1现状调查村庄规划编制人员应驻村开展详细调查工作,了解关乎村民利益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建筑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和风貌、产业调查、建设需求等八个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摸清现状情况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现状调查内容,具体调查内容参照附录B。6.2现状分析结合收集和调研资料,分析村庄发展现状、找准村庄发展问题、研究村庄规划对策。主要内容包括:a)系统分析村域人口、经济发展、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村庄特点;b)分析村域国土空间开发本底条件和村庄发展条件,总结村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明确村庄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7内容编制7.1分类指导规划内容分为必要性内容与扩展性内容,必要性内容是村庄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扩展性内容是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可选择的内容,见表1。结合村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求,明确村庄规划内容和深度,村庄管控内容参照附录C。表1村庄规划内容一览表●●●●●●●●●●●●●●○○●●●○●●●○●●●●○○●○4○○○○○○○○●●●●●●●○7.2发展定位与目标7.2.1预测村庄人口规模,明确村庄发展定位,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7.2.2规划目标进行量化,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制定相关预期性、约束性指标,形成规划控制指标表参照附录D。7.3村域空间布局规划7.3.1落实上位规划用途管制要求,优化村域空间布局,形成村域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参照附录D。a)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要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的范围。b)明确乡村绿化美化要求,科学划定绿化用地。c)统筹安排农村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邻避设施用地的规模、布局和范围等。7.3.2结合村庄实际,进行规划“双留白”管控。a)“指标留白”:在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保障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使用,机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b)“用途留白”: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项目批准后更新数据库。7.4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7.4.1将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指标细化落实到图斑地块,确保图、数、实地相一致。7.4.2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7.4.3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7.4.4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7.5产业发展规划7.5.1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制定村庄产业引导目录,提出产业发展策略。7.5.2优化村庄产业布局57.5.2.1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明确产业用地用途、规模等要求,鼓励提出用地兼容性要求。7.5.2.2严格控制农村新增工业用地,除农产品生产加工外,一般不在农村地区安排新增工业用地。7.5.2.3根据实际条件,可就近布局利用本地资源、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农村产业业态。7.6住房布局规划7.6.1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明确宅基地管控要求。7.6.2引导村民新建住房集中选址,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区,退让铁路、高压走廊、交通干道、河流水体等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7.6.3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法律规定,城市郊区、平原每户不超过133平方米,川地、塬地每户不超过200平方米,山地、丘陵地每户不超过267平方米。7.6.4提出住宅设计要求可结合当地实际推广运用《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和《陕西省农房设计图集》。具体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农宅布局:综合考虑日照、常年主导风向和地形等因素确定与周围建筑相协调。b)农宅平面:农宅应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c)农宅风貌: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貌,继承优秀传统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d)农宅庭院:灵活选择庭院形式,丰富院墙设计,创造自然、适宜的院落空间。e)农宅辅房:综合考虑配置相应的附属用房,辅房应与主房适当分离,可结合庭院灵活布置,在满足健康生活的前提下,方便生产。f)农宅高度:按照上位规划和相关法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建筑高度管控要求。g)农宅节能:积极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材料。7.6.5提出存量村庄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方案。对废弃宅基地、空心村、闲置房、闲置设施、低效用地等,明确腾退利用空间,提出村域内危房拆除、整治改造思路。7.7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7.1基础设施规划7.7.1.1一般规定明确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不同村庄类型基础设施设置要求侧重不同:a)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度超前;b)城郊融合类村庄应与城镇市政公用设施互联共建;c)搬迁撤并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补充完善为主;d)对于外来人口聚集、旅游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要充分考虑这部分人口对设施的需求。7.7.1.2道路交通规划7.7.1.2.1对外道路交通落实县域、乡(镇)域道路交通布局安排,与过境公路、铁路、县乡道充分衔接。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合理规划农村道路桥梁、临水临崖和切坡填方路段。67.7.1.2.2村庄内道路村庄内部道路规划建设应符合《陕西省村庄内部道路建设技术导则》相关要求,具体内容包括:a)明确村庄道路系统整体格局、总长度,确定各条道路的起讫点、宽度、长度、断面形式等;b)村庄道路可按干路、支路和巷道三级布置,应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适当选择道路等级和路面宽度;消防车通行路面宽度应不小于4m;c)合理设置田间道路,保障农田耕作、农业物资运输等生产活动;d)宽度比较窄,不能满足会车要求的,应在一定距离内根据地形条件设置错车道;e)合理设置人行道;f)有旅游发展需求的村庄,加强旅游道路网、慢行系统及其交通设施的组织与设计。7.7.1.2.3村庄停车设施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置的总体原则。具体内容如下:a)公共停车场应优先利用村内闲置地、边角地、未利用地建设,且靠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临时性停车设施可结合村内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c)有特殊功能(如乡村旅游)的村庄,可在村口、公共活动中心等附近集中布局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也可因地制宜设置用地复合的季节性停车场;d)与城镇共享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的村庄应考虑设置校车停靠点等设施。7.7.1.2.4公交站综合考虑村民使用便利性、交通情况、停靠场地等因素,合理确定公交站点。7.7.1.3给水工程规划7.7.1.3.1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供水水源、供水方式,水源水质。7.7.1.3.2确定供水设施和用水量,确定供水管线建设要求,包括走向、管径、长度等。7.7.1.4排水工程规划7.7.1.4.1污水收集与处理遵循就近原则,有条件的村庄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现状采用雨污合流制的村庄,远期逐步改造为分流制。7.7.1.4.2合理预测雨、污水量,确定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布局。7.7.1.4.3排水管沟应采用重力流,标注排水流向、排水管管径或沟渠断面尺寸等。7.7.1.4.4靠近城区、镇区的村庄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位置偏远、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选择单户、联户、集中的处理模式。禁止不考虑实际情况,把城镇污水系统模式应用于农村地7.7.1.4.5雨水排放可根据地方实际确定雨水导排系统,可就近渗透、自然排放至沟渠等水体或集中储存净化利用,并提出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7.7.1.5电力与通信工程规划明确供电电源,合理确定用电量指标,预测村域范围内用电负荷,对供电线路和重要供电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布局按照以下方式进行:a)村庄电源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可采用杆上配电式及户内式,变压器的布点符合小容量、多布点、近用户原则;b)低压线路的干线宜采用绝缘电缆架空方式敷设为主,有特殊保护要求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7确定电力线布设方c)式及走向,提出现状电力杆线整治措施,架空线杆设置应注重环境美观要求;合理布局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线路等通信设施,确定敷设方式。7.7.1.6供热燃气工程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供热形式和能源使用方式。有条件的村庄考虑集中供热,确定集中供热设施的位置、规模以及供热管线的走向和管径;靠近城镇或有条件的村庄可考虑引入天然气,确定天然气管线的走向和管径等,保障用气安全。7.7.1.7环卫工程规划7.7.1.7.1厕所改造结合村庄公共活动场所,合理布置公厕,统筹推进改水改厕。7.7.1.7.2生活垃圾收运合理预测村庄垃圾产生量,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方式,确定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的位置和规模。7.7.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便使用的地方,建设应符合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突出地域乡土风貌特色。按照表2设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并明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表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表(党群服务中心)●●●●其他管理机构○○○○学校教育○○○○幼儿园○○○○○○○○文化体育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文化舞台/戏台○○○○卫生室●●●●8社会福利○○○○商业服务小卖部○○○○生活超市●○○○●●●○餐饮、特产店○○○○○○○○公益性公墓○○○○7.8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7.8.1一般规定明确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目标,明确预防和排除各类灾害危害措施,确定相应设施建设位置、标准,划定应急避险场所。7.8.2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排除隐患的目标和措施,明确防护要求和防护范围。对处于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山洪冲沟等地质隐患地段的农村居民点,提出预防、治理或搬迁等措施。7.8.3消防规划明确村庄建筑防火、电气防火、生产生活用火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规划消防通道,明确消防设施位置。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因地制宜建设消防取水设施;天然水源不能满足火灾扑救需要的,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特别是对连片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等,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火改造方案,明确消防设施配备要求;位于林区和草原范围内村庄,应根据森林和草原防火要求,配置相应的防火设施。7.8.4防洪排涝划定洪涝灾害隐患影响范围和安全防范范围,提出防洪排涝规划的目标,因地制宜安排各类防洪排涝工程设施。7.8.5地震灾害防治明确村庄建设抗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划定避灾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范围,并提出建设要求。7.8.6防疫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考虑防疫隔离场所功能设置。7.8.7其他灾害防治9提出相应防灾减灾设施布设要求和防灾措施。7.9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7.9.1历史文化保护7.9.1.1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范围,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7.9.1.2明确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地质遗迹、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对象名录。7.9.1.3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防止大拆大建,做到应保尽保。7.9.2特色风貌保护7.9.2.1明确村域自然环境与山水格局整体保护要求,提出与村庄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农业遗迹、乡土景观、文物古迹、自然生态等特色风貌的保护措施,明确管制规则。7.9.2.2因地制宜提出村庄公共建筑、村民住宅的建筑形式、户型、风貌等规划设计要求;引导村庄建设融入周边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乡村整体自然风貌。7.9.2.3延续村庄传统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提出村庄景观风貌控制要求。7.10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7.10.1生态保护修复7.10.1.1明确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水域保护岸线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的保护任务和要求。7.10.1.2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等生态空间,制定生态用地管制规则。7.10.1.3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向和措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修复。7.10.2国土综合整治7.10.2.1农用地整治将零星分散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周边不集中连片耕地纳入重点整理区域,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和动态优化的潜力地块,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理。7.10.2.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将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效、废弃的建设用地,合理确定整理用途。村庄内部零星建设用地拆除后原则上留作公共空间,用于优化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7.10.2.3未利用地开发合理利用荒地、盐碱地、沙地等未利用地,因地制宜确定其用途和管控措施。7.10.2.4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应按照适宜性原则确定土地用途。废弃工矿和污染地块应提出修复方式和措施。7.10.2.5绿化空间的预留做好造林绿化空间的预留,明确具体实施、落实、细化的路径。优先安排村庄周边荒山荒地荒坡、废弃和受损山体、矿山废弃地、退化林地草地等绿化任务。鼓励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废弃地、边角地、空闲地、拆违地,增加村庄绿化空间。7.11村容村貌提升规划7.11.1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7.11.2提出村口、河道、主要街巷等重要公共空间节点的环境整治提升措施,提升村庄风貌。7.11.3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严禁脱离实际、盲目规划兴建景观设施。7.12近期建设计划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理、补充耕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项目,明确资金规模及筹措方式、建设主体和方式等,编制近期建设项目表参照附录D。8公众参与与规划论证包括以下环节:a)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讲解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取得大多数村民支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b)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利害关系人对规划方案进行审议,修改完善后形成报送稿;c)报送审批前应由村党组织提议,经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及时公开决议和规划成果,并应在村内公示不少于30日,最终确定规划成果。9成果管理9.1成果要求9.1.1成果构成村庄规划成果分为备案版与村民版。备案版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表格、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和附件;村民版成果主要包括图件、表格、公约。9.1.1.1备案版成果9.1.1.1.1规划文本文本内容应表述准确、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强制性内容应用黑体加粗标注。规划文本包含总则、村庄基础分析、发展定位与目标、村域空间布局规划、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住房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及特色风貌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村容村貌提升规划、近期建设计划、公众参与和保障措施等。9.1.1.1.2规划表格表格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包括规划控制指标表、村域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近期建设项目表等。9.1.1.1.3规划图件图件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不同类型村庄结合实际需求绘制必备图件和可选图件。具体内容见下表3。表3村庄规划备案版图件区位分析图●●●●综合现状图●●●●综合规划图●●●●规划分区图●●●●村容村貌提升规划图产业布局规划图村庄建设总平面图●●●建筑户型示意图建筑风貌引导示意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图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图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9.1.1.1.4规划数据库数据库要求明确村庄建设用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数据库要求参照《陕西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执行。9.1.1.1.5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相关记录材料等,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村庄实际补充、调整。9.1.1.2村民版成果村民版成果主要包括“三图两表一公约”。三图包括综合规划图、村庄建设总平面图、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两表包括村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村庄近期建设项目表。一公约指村规民约,内容应吸收村庄规划主要管制要求,结合当地行文风格进行修订。9.1.2成果格式规划成果应以纸质版文件和电子版文件两种格式汇交。a)纸质版文件。规划文本、规划表格及附件等资料采用A4竖向排版,规划图件采用A3幅面折叠成册。挂图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和内容完整的要求,合理确定幅面大小。b)电子版文件。电子版文件采用通用文件存储格式。文档采用pdf格式,图纸采用jpg格式,规划数据库以.MDB格式提交。9.2成果报批规划成果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程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报送审批时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上一级人民政府按程序及时组织审查,并在60日内予以批复。9.3成果汇交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规划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将规划成果逐级汇交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9.4规划公告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采取“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及时、长期公开。将规划成果转化为简明易懂的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严格执行,供村民查阅咨询,接受村民监督。(资料性)村庄规划现状调查表文件格式1行政区划、村域辖区、区位等2县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发展改革部门3村庄分类、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农业农村部门4害威胁点、原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原村庄规划等5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部门6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等资料住房建设部门7总人口、总户数、户籍和流动人口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等公安/统计部门8文保单位名录、文物普查资料、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等文物部门古树名木、古民居等历史风貌环境要素村庄特色民俗、传统工艺、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要素9地表水体保护控制线、流域防洪、水利建设等水利部门村庄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内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注:资料收集要以解决村庄问题为导向,收集内容要根据村庄具体情况与规划内容需求而定。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可用于辨识土壤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及污染物分布情况,可为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名优稀特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资料性)村庄规划现状调查内容B.1社会经济调查主要包括近3-5年的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及乡贤、乡村人才情况,民族构成及民族特色,集体收入、人均纯收入,村庄社会治理现状等。对具有旅游功能的村庄还应当增加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品、旅游人次和主要客源市场、旅游周期、旅游收入等内容。B.2自然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灾害类型等内容。B.3土地利用调查调查摸清各类用地现状和潜力。对村庄复垦、拆旧潜力进行调查,包括可拆旧建新或复垦的闲置产业、公服、居民点等的位置、面积及现状等。B.4建筑现状调查对重点建筑的用途、面积、质量、结构、色彩、风格等进行调查。B.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查包括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防灾等基础设施,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体、社会福利、商业、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微型消防站等消防设施。B.6历史文化和风貌要素调查主要包括村庄发展的历史脉络、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积淀,村庄形态与整体格局、村庄肌理、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点及历史环境要素,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B.7产业调查主要包括村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村集体产业的类型和规模,农业、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等。B.8建设需求调查主要包括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发展构想,村民建设需求,如拟发展产业、拟完善设施、村民宅基地等。(规范性)村庄管控内容与管控图则C.1管控内容管控内容包括农用地的管控、生态用地管控、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管控、建设空间的管控、村庄防灾减灾设施管控、村庄风貌管控等。C.1.1农用地管控明确村庄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规模、位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明确村庄耕地规模,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应按程序办理相关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在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活动,不得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采矿、取土等活动。明确村庄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应按规定要求利用土地,不得擅自或变相用于其他非农建设,并采取措施防止对土壤耕作层破坏和污染。C.1.2生态用地管控明确村庄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模,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从事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建设活动。保护村内水域、湿地等生态用地,明确规模、位置,不得进行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做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C.1.3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管控明确村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规模、位置。不允许随意改变文物保护单位原有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修缮,应严格按相关程序进行。明确已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范围规模、位置,主要包括历史建筑(群)、古井、古桥、古驿道、古树等,禁止随意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C.1.4建设空间管控C.1.4.1农村住宅明确村庄现状宅基地规模,规划确定新增宅基地规模、位置,严控每户建筑基底面积。应在划定的宅基地建设范围内建设住宅,且优先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地。明确村民建房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及建筑色彩等,建设应体现地域特色,展现地域风格,符合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要求。C.1.4.2产业发展严控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设置下限)及绿地率等。C.1.4.3配套设施明确村内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设施用地规模、位置,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房屋排水接口需经村委会确认后再进行建设。C.1.5村庄防灾减灾设施管控农房建设及其他房屋建设须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村庄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庄消防安全的要求;主要道路为消防通道,不准长时间放置阻碍交通的杂物。广场、学校操场等为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防灾避险场所,建设和使用应利于紧急避灾时的使用要求。C.1.6村庄风貌管控明确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建房退线要求,保持建筑界面整齐。建筑风格及色彩等应协调统一。C.2管控图则要求各地可根据村庄类型和规划管理实际需要,确定管控图则内容,在图纸中明确宅基地建筑高度和建筑风貌等指标;明确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风貌等指标。(规范性)村庄规划表样式村庄规划样表包括规划控制指标表、村域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近期建设项目表等,具体内容详见表D.1、D.2、D.3。表C.1规划控制指标表指标现状指标规划指标属性1户数预期性2户籍人口数(人)预期性3常住人口数(人)预期性4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公顷)约束性5预期性6预期性7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顷)预期性8耕地保有量(公顷)约束性9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约束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公顷)约束性林地保有量(公顷)预期性草原保有量(公顷)预期性表C.2村域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表C.3近期建设项目表单位:公顷(资料性)村庄规划图件制作要求E.1基本要求E.1.1空间参照系统村庄规划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制图比例尺大于1:25000时采用3°分带,制图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25000时采用6°分带。E.1.2图件比例尺基本比例尺根据村域大小一般在1:5000~1:10000,村庄建设区域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建议采用比例尺为1:500~1:1000地形图,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确保制图区域内容全部表达在图幅内。图幅大小为标准A3大小(420mm*594mm)。E.1.3图件种类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包括必备图件与可选图件。必备图件为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编制的图件,可选图件根据需要选择编制。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