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梳理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梳理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梳理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梳理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梳理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知识梳理【学习目标】熟悉文言文的基本文体知识【知识精讲】知识点1:文言文二文体知识:(一)论说文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论“论”的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这种体裁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体裁特点。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是较早出现的单篇论文。后来各代都有一些著名的“论”,如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宋代苏洵的《六国论》等。说“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如韩愈的《师说》是阐明师这种职业的道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阐明捕蛇者为什么要以捕蛇为业的道理。“论”与“说”的界限很难分得那么清楚。一般的说,人物论、史论等庄重一些的内容,大都采取“论”这种体裁;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常常不采取论这种体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不能改为《爱莲论》辩“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某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好的寓言都应该富有哲理性。先秦诸子的哲学论文中已有大量的寓言,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唐代柳宗元的《三戒》也是著名的寓言。(通过麋麑、驴、鼠等动物,对封建社会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恃宠而骄的官僚贵族辛辣的讽刺。(二)游记类游记根据“游”的地点,大致可分为自然山水类游记和人文景观类游记。前者一般着眼于地理方位(离俗)、游览原由(贬谪)、游览路径(换景)、命名原由(言志)、自然环境(清幽)等;后者一般涉及建造过程、命名原由(言志)、形制特色(爱憎)、周遭环境(清雅)、生活状态(闲适)等。两者的共同点是“借以兴怀”。游记根据主旨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写景记事,如《登泰山记》;写景抒情,如《小石潭记》、《九嶷山图记》、《项脊轩志》;劝慰勉励,如《黄州快哉亭记》;写景记事言志,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写景说理,如《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肯定颂扬,如《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许氏吴兴溪亭记》。(三)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后,介绍作家生平或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导引。“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情感,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送石处士序》、《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赠人以言”,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然不离依依惜别之情。内容多为长辈对晚辈、友人与友人间的临别期许、祝福、留恋、勉励。(四)其他书信书信按照应用范围的标准划分,可归于应用文。如果按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说,大多数书信应归于议论文,书信在古代议论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就可以当作文论、政论来读。奏议奏议从应用范围来说,可归应用文。但就内容来说,大部分是议论文。就语言形式来分,有的奏议是骈文,有的是散文。奏议有好几种,下面介绍两种:1、疏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2、表陈述某种情或意见。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3、对策古代考试把考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称为“策问”,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做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有的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声赋》。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情色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论述性文体,如《陋室铭》。(五)说明文说明类文言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通过对实体事物相对“科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生成相对“科的认识。如初中课本的《核舟记》、2009年高考的《桂》、近年模考题中的《米海岳砚山》、《木棉》、《草桥》等。【课堂检测】例1、2013高考真题许氏吴兴溪亭记权德舆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25.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2分)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例2、送孙正之序王安石①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②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①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②,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③,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③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④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予未之信也。,予亦未之信也。⑤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焉尔B.也哉C.矣乎D.之邪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世俗。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2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24.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一日得志于吴君②以正之之不已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④而不至焉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2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例3、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1\*GB3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2\*GB3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放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3\*GB3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①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23.(2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俗之人是无法得到、领会意趣的。

B.书画古董、装神弄鬼都只不过是意趣的表象。

C.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没有意趣。

D.首段的‚会心‛既是得到‚意趣‛的关键,又照应了结尾的《会心集》。

25.(2分)“重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他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6.(2分)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

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寄意玄虚,脱迹尘纷②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③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

⑤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⑥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分)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年长、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碍,可是在文末却又提到品高、官高、年壮的陈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认为这矛盾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回顾】区分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温故知新】思政堂记曾巩①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②初,君之治此堂,得公之余钱,以易其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乎!③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古君子之治,未尝有易此者也。④今君之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深于《春秋》,其挺然独见,破去前惑,人有所不及也。来为是邦,施用素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嘉祐三年冬至日,南丰曾巩记。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也B.耳C.矣D.者23.概括第①段的段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整修此堂体现了王君高雅的生活情趣。B.王君用公家余钱整修此堂是享乐思想。C.由“治堂”写到了“治民”,揭示了题旨。D.王君整修此堂是为了更好地勤勉治民。2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②得于己,故谓之德③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④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⑤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A.③①④②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③①②④⑤26.简要分析作者所说的“德政”。(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裕轩记刘基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仭,庭不容栱杷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锺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大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稀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矣B.尔C.耶D.焉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B.王渊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D.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23.下列各项所含对“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3分)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C.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2分)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25.第③段写了“人以物我裕也”的种种表现,其中对“物”的相关描述与第②段“盖人之裕在物”的“物”概念是否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志斋说(节选)元·虞集=1\*GB3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①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21.与本文最为接近的一种文体是()。(1分)A.记B.传C.赋D.论2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一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1)正尔身,守尔法(2)养尔气,畜尔力(3)良尔弓,直尔矢A.(1)(2)(3)B.(3)(2)(1)C.(2)(1)(3)D.(1)(3)(2)23.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志向不明确,好比行舟没有方向,多半会成为庸人。B.志向不明确,人生就会没有底线,多半会无所成就。C.没有特定的志向,好比行舟没有方向,注定会无所成就。D.没有特定的志向,人生就会没有底线,注定会成为庸人。24.第①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25.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第14讲文言文之文体知识梳理【学习目标】熟悉文言文的基本文体知识【知识精讲】知识点1:文言文二文体知识:(一)论说文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论“论”的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这种体裁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体裁特点。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是较早出现的单篇论文。后来各代都有一些著名的“论”,如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宋代苏洵的《六国论》等。说“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如韩愈的《师说》是阐明师这种职业的道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阐明捕蛇者为什么要以捕蛇为业的道理。“论”与“说”的界限很难分得那么清楚。一般的说,人物论、史论等庄重一些的内容,大都采取“论”这种体裁;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常常不采取论这种体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不能改为《爱莲论》辩“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某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好的寓言都应该富有哲理性。先秦诸子的哲学论文中已有大量的寓言,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唐代柳宗元的《三戒》也是著名的寓言。(通过麋麑、驴、鼠等动物,对封建社会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恃宠而骄的官僚贵族辛辣的讽刺。(二)游记类游记根据“游”的地点,大致可分为自然山水类游记和人文景观类游记。前者一般着眼于地理方位(离俗)、游览原由(贬谪)、游览路径(换景)、命名原由(言志)、自然环境(清幽)等;后者一般涉及建造过程、命名原由(言志)、形制特色(爱憎)、周遭环境(清雅)、生活状态(闲适)等。两者的共同点是“借以兴怀”。游记根据主旨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写景记事,如《登泰山记》;写景抒情,如《小石潭记》、《九嶷山图记》、《项脊轩志》;劝慰勉励,如《黄州快哉亭记》;写景记事言志,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写景说理,如《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肯定颂扬,如《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许氏吴兴溪亭记》。(三)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后,介绍作家生平或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导引。“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情感,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送石处士序》、《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赠人以言”,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然不离依依惜别之情。内容多为长辈对晚辈、友人与友人间的临别期许、祝福、留恋、勉励。(四)其他书信书信按照应用范围的标准划分,可归于应用文。如果按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说,大多数书信应归于议论文,书信在古代议论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就可以当作文论、政论来读。奏议奏议从应用范围来说,可归应用文。但就内容来说,大部分是议论文。就语言形式来分,有的奏议是骈文,有的是散文。奏议有好几种,下面介绍两种:1、疏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2、表陈述某种情或意见。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3、对策古代考试把考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称为“策问”,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做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体物铺陈,讲究词采。有的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矛盾的心理,如《前赤壁赋》;有的借赋叙述史实,阐发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阿房宫赋》;还有以抒情为主,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怀,如《秋声赋》。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抒情色彩浓郁,注重词采,多用整句。“辞”类似于“赋”,抒情性强,如《归去来兮辞》。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论述性文体,如《陋室铭》。(五)说明文说明类文言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通过对实体事物相对“科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生成相对“科的认识。如初中课本的《核舟记》、2009年高考的《桂》、近年模考题中的《米海岳砚山》、《木棉》、《草桥》等。【课堂检测】例1、2013高考真题许氏吴兴溪亭记权德舆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25.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2分)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答案】22.(2分)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评分说明:“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1分,“相得益彰”1分。23.(3分)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评分说明:“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各1分。24.(2分)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25.(2分)D26.(3分)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例2、送孙正之序王安石①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②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①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②,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③,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③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④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予未之信也。,予亦未之信也。⑤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焉尔B.也哉C.矣乎D.之邪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世俗。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2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24.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一日得志于吴君②以正之之不已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④而不至焉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2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答案】21.A(1分)22.C(2分)23.批评不以孟韩为心的公卿贵族,(1分)与上文以孟韩为代表的君子形成对比,(1分)同时引出下文对孙正之的褒扬与勉励。(1分)(3分)24.D(3分)25.(4分)作为赠序,作者赞扬了孙正之的德才,(1分)同时勉励他持之以恒成就儒道,发挥儒效。(1分)文章将君子与众人、圣人之道与时俗好恶对照来写,并列举孟轲、韩愈的事例,引用越人望燕的比喻,联系孙正之的立身行事,由面到点,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述,(论述过程1分)阐明了真正的君子不随俗改变自己,并且会引领时俗走向圣人之道。(阐明的观点1分)例3、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1\*GB3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2\*GB3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放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3\*GB3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①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23.(2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俗之人是无法得到、领会意趣的。

B.书画古董、装神弄鬼都只不过是意趣的表象。

C.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没有意趣。

D.首段的‚会心‛既是得到‚意趣‛的关键,又照应了结尾的《会心集》。

25.(2分)“重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他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6.(2分)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

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寄意玄虚,脱迹尘纷②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③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

⑤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⑥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分)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年长、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碍,可是在文末却又提到品高、官高、年壮的陈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认为这矛盾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解析:考察修辞的表达效果。题干中明确给出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指出其表达效果,需要将比喻的本义表达出来,从原文中‚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可得出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24.(2分)D(解析:考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B‚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

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解析:考察对文段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列举的‚童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的例子对应原文的第②段。文中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观点,只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观点即可。)

26.(2分)C

(解析:考察对文段细节的把握能力,从文中可得出,第①②项出现于第①段,作者对此的观点是‚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③④⑤项出现于第②段,是作者所认为的‚得之于自然‛的意趣,⑥项是作者认为的意趣‚得之于学问‛,‚去趣愈远‛。)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解析:考察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评价。需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两方面的评价。首先要肯定作者的观点,其次要分析作者观点中看似矛盾的原因,从而得出不矛盾的结论。)

译文: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要点回顾】区分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温故知新】思政堂记曾巩①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②初,君之治此堂,得公之余钱,以易其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乎!③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古君子之治,未尝有易此者也。④今君之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深于《春秋》,其挺然独见,破去前惑,人有所不及也。来为是邦,施用素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嘉祐三年冬至日,南丰曾巩记。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也B.耳C.矣D.者23.概括第①段的段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整修此堂体现了王君高雅的生活情趣。B.王君用公家余钱整修此堂是享乐思想。C.由“治堂”写到了“治民”,揭示了题旨。D.王君整修此堂是为了更好地勤勉治民。2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②得于己,故谓之德③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④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⑤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A.③①④②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③①②④⑤26.简要分析作者所说的“德政”。(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分)A23.(3分)点明“思政堂”的位置和命名原因(2分),并交代作者写作的缘由(1分)24.(3分)B25.(2分)A26.(3分)“德”是指对百姓意愿(或愿望)的思考并有所心得或能够做到勤政为民,(1分)“政”是指端正自己,不仅处理公文、督促税收、明断讼案(1分),还依“理”去处理时事,制定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1分)文言文二《思政堂记》参考译文: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担任池州知州的第二年,整修了他的朝北的后堂,而命名它是思政堂。意思说他在朝南的堂上处理政事,而在这里思考政事。这一年冬天,我路过池州作客,他嘱托我为思政堂写一篇记。当初,王君整修此堂,用公家多余的钱,来换了那些旧腐坏断的地方,修整加固以后,就不被寒暑侵逼。打开(堂门)就近看去,那旧园的美景,凉台清池,游玩休息的亭子,小步的路,都在眼前;平整的畦行,低矮的栏杆,培植的佳花美木,竹林香草都在左右。王君于是退处堂中,一心一意,日思夜想,不敢忘记他的政事,王君治理民政多么勤力呀!那使人应接不暇又容易迷惑的是事,变化无常而不可拘守的是时,应用没有定例但又不可更改的是理。知道时的变化而跟着它去变,见到必然之理而按照它去做,那么事情虽然没有穷尽也容易应付,虽然使人迷惑也容易治理。所以,如果你所给予的是顺着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安适的;如果你所给予的是违背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厌恶的。这样做的,没有不是开始于思考,然后自己有所得。自己有所得,所以叫做德。端正自己然后去管理百姓,所以叫做政。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赋税、判决诉讼而已吗?然而等他一旦有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了;思想已经达到了化境,又何止于政事呢?现在王君的学问,对书是没有不读的,而尤其对《春秋》有深究,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破除前人的疑感,很多人比不上他。(王君)来这个地区任职,施用(他)平素的学识,来整治州里的政事,既能够得到公余休息,却认为自己还有不足之处,而在此深思。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记。嘉祐三年冬至日,南丰曾巩记。(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裕轩记刘基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仭,庭不容栱杷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锺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大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稀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矣B.尔C.耶D.焉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B.王渊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D.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23.下列各项所含对“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3分)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C.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2分)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25.第③段写了“人以物我裕也”的种种表现,其中对“物”的相关描述与第②段“盖人之裕在物”的“物”概念是否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A(1分)22.选D得3分,选C得1分。23.B(3分)24.D(2分)25.(4分)答案示例1:“人之裕在物”是紧承上文所述裕轩并不宽广而提出的,“物”的概念是物质。而第③段“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表明“物”的概念还包含了名利,“物”的概念前后并不一致。答案示例2:“人之裕在物”是与“王子之裕在我”相对举的,这里的“物”与“我”(即“内心”)相对,指的是外在条件,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而第③段所论的“物”既包含实指的物质,又包含虚指的名利(如“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所以“物”的前后概念是一致的。尚志斋说(节选)元·虞集=1\*GB3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①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