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北京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乳酸菌、黑藻叶肉细胞、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虽形态各异,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表现在()A.有细胞膜和核膜 B.可进行有丝分裂C.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线粒体中进行能量转换【答案】C【分析】1、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为中心体,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液泡。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3、细胞类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但具有细胞膜,A错误;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进行的是二分裂,黑藻叶肉细胞、人体小肠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乳酸菌、黑藻叶肉细胞、人体小肠上皮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都已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D、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C。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C.端粒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可见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详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B、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B错误;C、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错误;D、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确。故选D。3.ATP的合成是生物有机体中主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而合成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该酶的作用机理是参与生物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H+)动力势能的推动下合成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TP中两个相邻磷酸基团的化学键由于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不稳定B.H+的跨膜运输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中D.ATP合成酶跨膜部位呈疏水性,有利于与膜结合部位的稳定【答案】A【分析】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详解】A、ATP中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该特殊化学键不稳定,A错误;B、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释放出化学势能用于ATP的合成,H+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协助,B正确;C、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通过与ADP的快速转化为细胞供能,ATP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内部为疏水性质,ATP合成酶跨膜部位呈疏水性,有利于与膜结合部位的稳定,D正确。故选A。4.内生真菌生活在植物体内,植物为内生真菌提供光合产物和矿物质,内生真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供植物利用。在恒定光照强度下,研究人员测定了土壤不同N元素含量及有无内生真菌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土壤含N量及CO2浓度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B.内生真菌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植物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C.图中A点制约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在土壤高N含量下内生真菌可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植物体的光合速率影响因素不仅有土壤含N量及CO2浓度,有无内生真菌也会影响植物光合速率。【详解】A、土壤含N量及CO2浓度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含N量的差异会影响光合速率,CO2浓度也会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A正确;B、内生真菌呼吸会产生CO2,CO2进入植物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B正确;C、该实验在恒定光照强度下进行,图中A点制约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错误;D、据图可知,在土壤高N含量下内生真菌可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D正确。故选C。5.果蝇X染色体上有B(棒眼)、W(杏色眼)基因,欲检测某雄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非B、W基因),用B、W基因纯合雌果蝇与之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相同,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B.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C.若F2中性别比例为雌蝇:雄蝇=2:1,说明发生了显性致死突变D.若F2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待测X染色体上没有隐性致死突变【答案】D【分析】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以A→a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AXA)交配,产生的F1为XAY和XAXa,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雌果蝇全为未突变类型,而雄果蝇中一半突变类型,一半未突变类型。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以a→A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aXa)交配,产生的F1为XaY和XAXa,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而雌、雄果蝇中均为一半是突变类型,一半是未突变类型。【详解】A、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以A→a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AXA)交配,产生的F1为XAY和XAXa,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雌果蝇全为未突变类型,而雄果蝇中一半突变类型,一半未突变类型。如果F2代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A错误;B、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以a→A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aXa)交配,产生的F1为XaY和XAXa,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雌、雄果蝇中均为一半是突变类型,一半是未突变类型,如果F2代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相同,且此表型在雌雄果蝇中的比例为50%,则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B错误;C、若F2中性别比例为雌蝇:雄蝇=2:1,说明一半的雄性死亡,雌性不死亡,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C错误;D、若F2表现型比例为1:1:1:1,即雌性、雄性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待测X染色体上没有隐性致死突变,D正确。故选D。6.60Co辐射可使部分花粉活力降低,通过受精过程可诱导卵细胞发育成单倍体幼胚。科研人员利用此原理,通过下图所示操作培养西葫芦优良品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雌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经②得到的部分幼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与④获得的品种相同C.④处理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③应挑选幼苗中叶片大、茎秆粗壮的个体即为单倍体【答案】D【分析】结合图解和题意分析,将采集的雄蕊进行60Co辐射处理,目的是诱导花药母细胞内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使其产生活力极低的花粉而无法完成正常受精,用这样的花粉涂抹在雌蕊柱头,诱导其受精过程(事实因花粉活力低而无法真正完成受精),目的是促进雌蕊中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20条)发育为幼胚,取出幼胚离体培养即可得到单倍体植株。由于突变的花粉可能只是一部分,所以在离体培养的幼胚发育得到的植株中有些并不是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所以最后还需要进行对培育植株进行形态上的筛选,一般是根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的特点进行选择。【详解】A、雌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落在雌蕊的柱状上完成受精而影响实验的结果,A正确;B、②是体细胞发育成幼苗,幼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④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C、④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单倍体幼苗,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由于突变的花粉可能只是一部分,所以在离体培养的幼胚发育得到的植株中有些并不是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所以最后还需要进行对培育植株进行形态上的筛选,一般是根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的特点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D。7.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10%。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的甲昆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B.1979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C.1980年该地区的甲昆虫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9.1%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来实现的【答案】B【分析】1、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纯合子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纯合子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2、由题意知,浅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是aa,占70%,杂合子Aa为20%,显性纯合子AA为10%,A的基因频率是20%÷2+10%=20%,a的基因频率是70%+20%÷2=80%。【详解】A、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该区域昆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错误;B、由题意可知,1979年AA=10%×(1+10%)=11%,Aa=20%×(1+10%)=22%,aa=70%×(1-10%)=63%,因此1979年AA=11/96,Aa=22/96,A的基因频率是(11/96+22/96÷2)×100%≈22.9%,B正确;C、由题意可知,1980年,AA=10%×(1+10%)2=12.1%,Aa=10%×(1+10%)2=24.2%,aa=70%×(1-10%)2=56.7%,因此1980年该种群中aa的比例是56.7%÷(24.2%+12.1%+56.7%)≈61.0%,C错误;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来实现的,D错误。故选B。8.某啮齿类动物种群数量暴增后又急剧下降。死亡个体未检出病原体,但出现血糖低、肾上腺肥大和淋巴组织退化等生理变化。科研人员将小鼠分别以每笼1、4、8、17只进行饲养,在每笼17只组检测到与上述现象相符的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有关B.生活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紧张不会降低动物个体的免疫力C.种内竞争压力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导致肾上腺素浓度增加D.种内竞争压力导致神经系统作用于胰岛使血糖浓度降低【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死亡个体未检出病原体,但出现血糖低、肾上腺肥大和淋巴组织退化等生理变化,且实验过程中,每笼17只组检测到与上述现象相符的结果,说明上述结果可能是由于竞争压力过大导致的。【详解】A、由题意可知,死亡个体未检出病原体,但出现血糖低、肾上腺肥大和淋巴组织退化等生理变化,说明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有关,A正确;B、生活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紧张可能降低动物个体的免疫力而导致个体死亡,从而出现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B错误;C、死亡个体检测出肾上腺肥大可知,可能是种内竞争压力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导致肾上腺素浓度增加,C正确;D、死亡个体检测出血糖低,可能是种内竞争压力导致神经系统作用于胰岛,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D正确。故选B。9.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B.该岛上的所有蜗牛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C.不同种蜗牛占据的生态位不同,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蜗牛具有相似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B、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该群落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共同组成,该岛上的所有蜗牛和其它生物不包含它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不能构成了生态系统,B错误;C、不同种蜗牛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错误;D、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10.浙江韭山自然保护区搭建人工鸟屋,吸引了中华凤头燕鸥等海鸟及赤腹鹰等山地候鸟。为更好地监测和保护鸟类建立了“净零碳观鸟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地候鸟的到来增加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对珍稀鸟类的就地保护C.人工鸟屋的搭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净零碳观鸟屋采用太阳能发电,减少污染【答案】C【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详解】A、山地候鸟的到来使物种丰富度增加,增加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鸟类的就地保护,B正确;C、人工鸟屋的搭建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净零碳观鸟屋采用太阳能发电,减少污染,D正确。故选C。11.研究者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多株细菌,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病原体(G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Z,Z菌株的发酵液对G菌的抑制效果如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土壤中分离获得Z菌单菌落时可使用平板划线法B.使用平板培养Z菌株后提取该菌株的发酵液C.对照组应加入等量培养Z菌株的无菌培养基D.实验组、对照组G菌接触发酵液前菌落直径应相同【答案】B【分析】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分离菌落时既可以选用平板划线法,也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B、使用平板培养Z菌株后应挑取菌落,而不是提取该菌株的发酵液,B错误;C、为排除培养基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对照组应加入等量培养Z菌株的无菌培养基,C正确;D、实验组、对照组G菌接触发酵液前菌落直径应相同,以排除菌落直径不同带来的影响,D正确。故选B。12.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取大蒜根尖依次经过解离、染色、漂洗、制片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将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以分离绿叶中的色素C.用胰蛋白酶处理离体的动物组织,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D.在待测样品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加热,以检测其中的蛋白质含量【答案】C【分析】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提取色素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大蒜根尖解离后需要漂洗才能用甲紫溶液染色,否则会造成解离过度,无法看到染色体,A错误;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B错误;C、用胰蛋白酶处理离体的动物组织,破坏细胞间的物质,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C正确;D、检测蛋白质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不是二苯胺,D错误。故选C。13.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否完全独立,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赤霉素处理缓解了乙烯对根的抑制B.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C.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D.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答案】B【分析】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有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其主要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详解】A、据图可知,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正确;B、在添加乙烯的情况下,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主根长度短,说明D蛋白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B错误;C、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C正确;D、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说明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D正确。故选B。14.图为构建苘麻抗除草剂基因A重组质粒的技术流程,其中NptⅡ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CR扩增A时可在引物中加入PstI和XhoI的酶切位点B.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C.用农杆菌转化植物愈伤组织选择呈现蓝色的组织进行培养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答案】C【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PCR扩增A后,为使A能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需要在A的两侧加入相应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即在引物中加入PstI和XhoI的酶切位点,A正确;B、由图可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B正确;C、由题意可知,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不能在农杆菌中表达,C错误;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表达后具有了除草剂的功能,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A.酸性体质不利于健康,应大量摄入碱性食物B.食用乙烯催熟的香蕉导致人体性激素紊乱C.剧烈运动后迅速大量补充纯净水D.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答案】D【分析】剧烈运动时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丢失无机盐,所以应同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严重的甚至需要补充葡萄糖盐水。【详解】A、人体内有缓冲对物质,不会因为摄入碱性食物而改变内环境pH,A错误;B、乙烯是植物激素,对人体无用,B错误;C、剧烈运动时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丢失无机盐,所以应同时补充水和无机盐,C错误;D、规律作息,可避免熬夜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70分)。16.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或活动。研究者以嫩江流域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针叶)和杨树(阔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态系统碳储量。(1)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使大气CO2含量相对稳定。在流动沙丘上营造人工林不仅能防风固沙,还可增加碳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不同人工林的碳储量如图所示。研究结果说明,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依据是:。(3)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植被碳储量包括群落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体中的碳,及凋落物层的碳。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碳及根系中的碳。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情况(见表)说明,(选填“阔叶”“针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进而传输到土壤中并稳定储存。表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表碳储量林型植被碳储量(t·hm-2)土壤碳储量(t·hm-2)樟子松成熟林148.5349.65杨树成熟林66.0348.30天然榆树林25.8638.36(4)嫩江沙地成熟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值的50%,还存在一定增汇潜力。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该区域人工林碳汇增加,且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____。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B.继续关注林龄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遵循循环原理C.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遵循自生原理D.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遵循整体原理【答案】(1)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接(2)相同林龄的樟子松林与杨树林相比,二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林型不同林龄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3)垂直阔叶(4)CD【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为基础,遵循着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详解】(1)物质循环是碳元素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而人工林能防风固沙,还可增加碳汇,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根据数据可知,相同林龄的樟子松林与杨树林相比,二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林型不同林龄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3)植物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根据表格数据,阔叶林天然榆树林的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相比于窄叶林樟子松成熟林的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其有更多的植被碳储量被转化为土壤碳储量,因此阔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进而传输到土壤中并稳定储存。(4)A、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因此,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并未遵循协调原理,此外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容易爆发病虫害,因此不应单一种植獐子松的人工林,A错误;B、继续关注林龄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注重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遵循的是协调原理,B错误;C、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使得人工林更加稳定,能够自我更新、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D、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使得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遵循整体原理,D正确。故选CD。17.已有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能改善人体自身的衰老细胞或衰老疾病,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相关实验(1)据图1所示,肿瘤细胞膜表面表达某些抗原分子信号,细胞识别分子信号,分裂并分化,一部分新形成的细胞可以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接触并所识别的肿瘤细胞。但是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蛋白,从而“伪装”自己,导致机体免疫很难清除这些肿瘤细胞。基于以上原理,研发了免疫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肿瘤。(2)研究者检测衰老小鼠模型中表达PD-L1蛋白的衰老细胞比例,结果如图2,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推测:衰老细胞可能通过方式,“迷惑”免疫细胞,逃脱免疫监视。(3)欲为上述推测提供证据证明,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A.衰老小鼠模型注入PD-1抗体或无关抗体,检测表达PD-L1蛋白的细胞数量B.衰老小鼠注入PD-1抗体或无关抗体,检测表达PD-L1蛋白的衰老细胞比例C.衰老小鼠注射PD-1抑制剂,检测与衰老有关的表型D.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表达PD-L1的衰老细胞对免疫监视的抵抗(4)进一步研究衰老细胞中PD-L1含量的变化机制,科研人员在PD-L1蛋白含量低的衰老细胞中分别加入相关蛋白酶抑制剂E或B后,检测PD-L1的蛋白含量及PD-L1+衰老细胞群比例,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5)根据实验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研发PD-1抗体或PD-L1抗体作为潜在治疗衰老疾病的优势和不足。【答案】(1)细胞毒性T细胞/T裂解PD-L1(2)表达PD-L1蛋白,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结合(3)BCD(4)衰老细胞的PD-L1含量高是由于蛋白酶活性低,PD-L1分解少,因此积累量多(5)优势:衰老细胞通过表达PD-L1蛋白,与毒性T细胞的PD-1结合,“迷惑”免疫细胞,逃脱免疫监视,PD-1或PD-L1抗体阻断两者结合,使免疫细胞识别衰老细胞,清除。不足: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长期使用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1)肿瘤细胞膜表面表达某些抗原分子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一部分新形成的细胞可以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由图可知,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蛋白,与T细胞的PD-1蛋白相结合,从而“伪装”自己,导致机体免疫很难清除这些肿瘤细胞。(2)衰老小鼠中衰老的细胞比年轻小鼠中衰老的细胞多,由图可知,衰老小鼠表达PD-L1蛋白的衰老细胞比例高于年轻小鼠,结合(1)可推测,衰老细胞可能通过表达PD-L1蛋白,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结合,从而“迷惑”免疫细胞,逃脱免疫监视。(3)A、PD-L1蛋白能与PD-L1抗体相结合,PD-1蛋白能与PD-1抗体相结合,向衰老小鼠模型注入PD-1抗体或无关抗体,检测表达PD-L1蛋白的细胞数量不能用于证明上述推测,A错误;B、PD-1蛋白能与PD-1抗体相结合,若上述推测成立,向衰老小鼠中注入PD-1抗体或无关抗体后,注入PD-1抗体组,衰老细胞表达的PD-L1蛋白无法与T细胞的PD-1蛋白相结合,衰老细胞无法逃脱免疫监视,因此注入PD-1抗体组表达PD-L1蛋白的衰老细胞数目比无关抗体组小,B正确;C、衰老小鼠注射PD-1抑制剂,若上述推测成立,衰老细胞表达的PD-L1蛋白无法与T细胞的PD-1蛋白相结合,衰老细胞无法逃脱免疫监视,衰老细胞的数目将变少,可以通过检测与衰老有关的表型来证明,C正确;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衰老细胞表达PD-L1蛋白与T细胞的PD-1蛋白相结合,使衰老细胞逃脱免疫监视,因此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表达PD-L1的衰老细胞对免疫监视的抵抗,D正确。故选BCD。(4)由图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相关蛋白酶抑制剂E或B后,PD-L1蛋白含量升高,且PD-L1衰老细胞群比例也上升,这说明衰老细胞的PD-L1含量高是由于蛋白酶活性低,PD-L1分解少,因此积累量多。(5)由题干信息可知衰老细胞通过表达PD-L1蛋白,与T细胞的PD-1蛋白相结合,从而“伪装”自己,导致机体免疫很难清除这些衰老细胞,以此为出发点探究PD-1抗体或PD-L1抗体作为潜在治疗衰老疾病的优势和不足如下:优势:衰老细胞通过表达PD-L1蛋白,与毒性T细胞的PD-1结合,“迷惑”免疫细胞,逃脱免疫监视,PD-1或PD-L1抗体阻断两者结合,使免疫细胞识别衰老细胞,清除。不足: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长期使用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18.在非人类灵长类、啮齿类等动物中,个体之间的互相梳理行为对于加强和维持社会联系、减少社交孤立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现象的产生机制做了相关实验。(1)愉悦的触摸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通过传入神经在产生舒适感。当小鼠总在特定环境位置被抚摸时,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该应答反应被称为反射。(2)有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元K可能与此应答反应有关。荧光标记K神经元,显微镜下观察野生型和K神经元缺失模型小鼠(ABL)神经元,结果如图1所示。ABL模型鼠构建成功的依据是。(3)为研究K神经元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检测野生型小鼠和ABL的行动轨迹来反映位置偏好,实验过程如图2。①Ⅰ、Ⅱ处所需的实验处理分别是。(填图下的字母)②Ⅲ、Ⅳ处支持感觉神经元K参与位置偏好应答反应的运动轨迹分别是。(填图下的字母)(4)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个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答案】(1)兴奋(神经冲动)大脑皮层条件(2)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BL中的K神经元显著减少(3)C、DB、A(4)合理得分(如:验证K神经元是否是传入神经元;如何使ABL恢复具有位置偏好功能)【分析】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机体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大部分,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详解】(1)触摸作为适宜的刺激,使感觉神经元末梢产生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舒适感。当小鼠总在特定环境位置被抚摸时,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反射弧的建立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2)模型小鼠的特点为K神经缺失,通过荧光标记K神经元后,模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微镜下模型小鼠的被荧光标记的K神经元明显减少。(3)①该实验思路为:选择野生型小鼠和ABL小鼠,分别置于两个箱子中,经常在小鼠生活区域的左侧进行愉悦的触摸处理,再将小鼠置于两个箱子之间,观察小鼠的活动轨迹是向左还是向右(C图);再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野生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在箱子标记侧(左侧)进行愉悦的触摸处理,另一组不进行处理;同时选择多只ABL小鼠,重复上述实验(D图)。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轨迹;多次处理之后,将各组小鼠置于两个箱子之间,观察小鼠的活动轨迹是向左还是向右。②若支持感觉神经元K参与位置偏好应答反应,则野生型小鼠K神经元含量及功能均正常,位置偏好应答反应能正常完成,活动轨迹更偏好与箱子左侧,图B与此结果相符;ABL小鼠因缺失K神经元,无法完成位置偏好应答反应,其活动轨迹没有明显偏好性,图A与此结果相符。(4)上述研究核心为K神经元是否参与K参与位置偏好应答反应,若与题(3)结果结论相符,则可进一步研究K神经元是如何参与该应答反应的,在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中充当什么结构;或进一步探究如何使ABL恢复具有位置偏好功能等。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受水分影响的激素运输决定侧根形成土壤中水分分布会影响侧根形成,在土壤水含量高的区域,侧根会优先分化出来,称为“水生根”。水分充足时,水分主要由根系外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往内侧细胞流动,生长素也随之向内侧运输,调控中柱鞘细胞启动侧根形成(如图A组)。干旱刺激时,侧根形成就会被抑制,称为“干分支”(如图B组)。科研人员观测到干旱刺激12小时后,根组织中的脱落酸水平开始升高,当根尖再次接触水分时,脱落酸水平迅速下降。对脱落酸合成缺陷的玉米、番茄突变体给予干旱处理,干分支现象消失。研究发现,脱落酸主要在韧皮部细胞中合成。受到干旱刺激后,水分从内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外侧细胞流动以维持根的生长,此时韧皮部细胞产生的脱落酸也随着水分向外侧细胞运输(如图B组i)。随着时间的推移,根的细胞还会出现B组和ü的不同状态。脱落酸合成缺陷突变体的D蛋白会显著下调,胞间连丝的关闭受到D蛋白的调控,敲除D基因的突变体干分支现象消失。干旱刺激后胞间连丝关闭,脱落酸和生长素均无法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干旱刺激后,通过在根尖内、外细胞中过表达生长素载体,可恢复侧根分支(如图C组)。植物感知水的变化动态调节侧根分支形成,对植物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环境因素调节和共同完成的。水能影响植物生根,又作为良好的协助激素运输。(2)依据本文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选填下列字母)。a.对侧根形成来说,脱落酸和生长素的作用是相反的b.野生型植株的韧皮部细胞表面大量表达生长素载体c.干旱刺激时,敲除D基因的植株胞间连丝无法关闭d.胞间连丝在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综合本文信息,阐明“干分支”的机理。(4)植物感知水的变化,动态调节侧根分支的意义是。【答案】(1)基因表达调控溶剂(2)a、c、d(3)干旱刺激时,韧皮部细胞合成脱落酸增加,脱落酸随着水分向外侧细胞转移,引起相关细胞的D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胞间连丝关闭,使生长素无法从外侧细胞向内侧中柱鞘细胞运输,侧根无法产生(4)有效利用根系周围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它们相互作用、协调配合;水是极性分子,其中的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2)a、水分充足时,水分主要由根系外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往内侧细胞流动,生长素也随之向内侧运输,调控中柱鞘细胞启动侧根形成(如图A组),受到干旱刺激后,水分从内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外侧细胞流动以维持根的生长,此时韧皮部细胞产生的脱落酸也随着水分向外侧细胞运输(如图B组i),侧根形成就会被抑制,所以对侧根形成来说,脱落酸和生长素的作用是相反的,a正确;b、干旱刺激后,通过在根尖内、外细胞中过表达生长素载体,可恢复侧根分支(如图C组),韧皮部细胞表面若能大量表达生长素载体,侧根形成就不会被抑制,b错误;c、脱落酸合成缺陷突变体的D蛋白会显著下调,胞间连丝的关闭受到D蛋白的调控,敲除D基因的突变体干分支现象消失,c正确;d、水分充足时,水分主要由根系外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往内侧细胞流动,生长素也随之向内侧运输,受到干旱刺激后,水分从内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外侧细胞流动以维持根的生长,此时韧皮部细胞产生的脱落酸也随着水分向外侧细胞运输,说明胞间连丝在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cd。(3)受到干旱刺激后,水分从内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外侧细胞流动以维持根的生长,此时韧皮部细胞产生的脱落酸也随着水分向外侧细胞运输(如图B组i),胞间连丝关闭,脱落酸和生长素均无法通过胞间连丝运输,使生长素无法从外侧细胞向内侧中柱鞘细胞运输,侧根无法产生,而胞间连丝的关闭受到D蛋白的调控。(4)根系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矿质元素的最重要器官。然而这些植物所必需的物质在土壤中并非均匀分布,因此,植物根型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尽可能汲取其所需,植物的根系能够感知器其周围环境极其微观的水分可利用率,从而引起根系构型的改变:仅在与主根有水分接触的一侧产生新的侧根,有效利用根系周围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20.东方果蝇会对水果造成严重影响,田间雌蝇数量与经济损失直接相关。(1)研究发现,东方果蝇中dsx基因出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性别选择性剪接机制。利用这一特性研发雌性特异性致死基因系统。(2)蓖麻毒素A(RTA)可通过破坏核糖体导致细胞死亡。研究者获得如图1所示的融合基因1,进而得到转基因果蝇。①根据图1,扩增dsx内含子应选择的引物是(选填字母)。②由于存在性别选择性剪接机制,雌雄转基因果蝇dsx基因前体RNA保留或剪切内含子和剪切识别序列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版本的成熟mRNA,导致雌蝇特异性致死。判断转基因雌蝇中的成熟mRNA为(填字母序号)。转基因的雄性个体不会致死的原因是。(3)研究发现,RTA蛋白第212位甘氨酸替换为精氨酸会出现冷敏感效应(cs),即当温度由29℃变为18℃时,可抑制RTA蛋白对细胞的致死作用。利用此特性培育纯合转基因果蝇。①欲得到具有cs效应的RTAcs蛋白,推测对应的基因碱基序列,经定点突变获得融合基因2(如图2所示)。请在方框中画出可继续延伸的复性结果,要求标明每条链的5’端和3’端。②对转入融合基因2的果蝇进行以下操作:ⅰ:在29℃收集雄性果蝇(G0)。ⅱ:G0与野生型果蝇杂交,筛选出转基因受精卵(G1)。ⅲ:将每对亲本的受精卵(G1)均分为两组,分别在18℃和29℃孵化培养,统计两组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若,则说明G1具有cs效应。ⅳ:在℃继续培养具有cs效应的G1果蝇,使之连续多代自交,得到转基因纯合子。【答案】(1)转录(2)adC在雄性个体中,融合基因1的成熟mRNA含有dsx内含子的对应序列,无法表达完整的RTA蛋白,不会导致细胞死亡(3)18℃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小于29℃组18【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启动子是驱动基因转录的元件,而终止子是指示转录终止的位置;(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东方果蝇中dsx基因(DNA)通过转录形成前体RNA。(2)①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来设计的,这一对引物位于基因上游和下游,根据图1,扩增dsx内含子应选择的引物是ad。②RTA基因表达出的蓖麻毒素A(RTA)可通过破坏核糖体导致细胞死亡,由此可知,雌蝇特异性致死的原因是转基因雌蝇个体中含有完整的RTA基因,能成功表达出蓖麻毒素A(RTA),由此判断转基因雌蝇中的成熟mRNA为C。而在雄性个体中,融合基因1的成熟mRNA含有dsx内含子的对应序列,无法表达完整的RTA蛋白,不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雄性个体不会致死。(3)①图2虚线方框中的两条链在延伸过程中,既可作为模板又可以起到相当于引物的作用,使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够从两条链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继续延伸的复性结果如下:。②由题意可知:RTA蛋白第212位甘氨酸替换为精氨酸会出现冷敏感效应(cs),即当温度由29℃变为18℃时,可抑制RTA蛋白对细胞的致死作用。对转入融合基因2的果蝇进行以下操作:ⅰ:在29℃收集雄性果蝇(G0)(全为转基因雄性果蝇)。ⅱ:G0与野生型果蝇杂交,筛选出转基因受精卵(G1)。ⅲ:将每对亲本的受精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科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油橄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油橄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乐理视唱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山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河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福建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上海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安徽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销售心态的转变与创新思路
- 教师个人三进两联一交友计划
- 2024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为时代而歌 与人民同行-写在音乐家姚牧百年诞辰之际
- 10kV线路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 北京的春节说课 公开课教学设计
- 《头痛》医学课件
- 通用质量特性基本概念和理论
- 平台经济的典型特征、垄断分析与反垄断监管
-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
- 交房安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