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_第1页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_第2页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_第3页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_第4页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2

(摘要】: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身体

健康,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认知因

素、情绪和情感、个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

系,并提出了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几个观点。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小学张凤英

【关键词】: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体影响

健康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没有了健康,一切都

化为乌有。我认为健康应该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

统一。也可以说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

一,健康定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

善。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

成了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

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的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即大

部分人会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认识

逐渐加深,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UO)在《世

界卫生组织宣言》中开宗明: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

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摘要自考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第二页,作者

姚本先,方双虎】。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WHO

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从WHO对健康的定义与标准中可以看到,现代健康概念包含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适应社会三方面的内涵..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有力保障,社

会因素是联系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桥梁,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健康的基础。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

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种积极发

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可以说

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

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

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他认为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十条

标准:(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2)信

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的失败;(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

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

和调整;(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7)发展自我,具

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

发展自己的人格;(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

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

目标能切合实际;(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的心理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的适应良好状态,是

人格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我们对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

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一般常用智力测验来诊断智力发展水平。一般认

为智商低于70分者为智力落后,智商在80分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包括正向积极的关系和

负向消极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

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

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心理健康的人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

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

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

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独立于集体之外,与周

围的环境和人格格不入。

3.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人们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

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一样的心理与

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一

般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

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

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

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

乏自知之明,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因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心理状态无法

平衡。

5.面对和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做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

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

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

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

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

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的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据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

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当地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

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

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

的一切感到满意。

7.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的人的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

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

绪和行为反应。

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

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

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能把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

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科学、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

否健康,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还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

具体情况。

三,什么是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主要脏器无疾病,人体各系统具有

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

本的要求。二是指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人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五快",具体是指:

1.吃得快

是指胃口好。什么都喜欢吃,吃得香甜,吃得平衡,吃得适量。不挑食,不

贪食,不零食。吃得快,当然不是指吃得越快越好,而应做到细嚼慢咽,使唾液

充分分泌,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提高营养吸收率,也能减少癌症的发生。

2.便得快

是指大小便通畅,胃肠消化功能好。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定时、定量,最好每

天1次,最多2次。起床后或睡眠前按时排便,每次不超过5分钟,每次排便

量250-500克,说明肛门、肠道没有疾病。假如便秘,大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

长,形成"宿便",有毒物质就会吸收得多,引进肠胃自身中毒,出现各种疾病,

甚至可能导致肠癌。

3.睡得快

4.是指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深,不容易被惊醒,又能按时清醒,不靠

闹钟或呼叫。醒来后头脑清楚、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睡得快的关

键是提高睡眠质量,而不是延长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抑制功能协调,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睡眠少或睡眠质量不高,疲劳得不到缓解

或消除,会形成疲劳过度,甚至出现疲劳综合征,降低免疫功能,产生各种疾病。

4.说得快

是指思维能力好。对任何复杂、重大问题,在有限时间内能讲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语言表达全面、准确、深刻、清晰、流畅。对别人讲的话能很快领会、

理解,把握精神实质,表明思维清楚而敏捷,反应良好,大脑功能正常。

5.走得快

是指心脏功能好。俗话说"看人老不老,先看手和脚","将病腰先病,人

老腿先老"。加强腿脚锻炼,做到活动自如、轻松有力,不要事事时时离不开车,

不要忘记腿是精气之根,是健康的基石,是人的第二心脏。

这几条标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现在,我们对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含义有了一些认识。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一言以蔽之,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

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恢

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

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

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

理的变化。我们讨论的是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所以我们暂且来看一看

它们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

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

愁,白了头”。

心理健康能促进身体健康,反之,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则会导致一些

身心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真正意义的健康应该是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正是现代医学、心

理学强调的"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确实,【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常常伴有相应的生理变化,如进考场

时,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心跳加速、手脚发凉、出汗等。

人在喜怒哀乐时都会有心率、血压、皮肤电阻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必

须用适当的电子仪器才能测量出来。】【摘自自考教材《心理学的生

物基础》第一页。】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健康的

心理不仅可以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精神饱满,充分发挥才能,取得

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摘要

2007版的梁宝勇主编的自考教材《临床心理学》第37页】

五、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有利影响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使人

们在工作、学习中精神饱满,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

且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摘要2007版的梁宝

勇主编的自考教材《临床心理学》第37页】临床观察发现,50%以上

的躯体症状其实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就像一只小

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1,健康的心理是通向成功的基础。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以他执着精神在战场上勇救战友立下战功;以他执着精神购买了

捕虾船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以他执着精神使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在他身上演绎。奥会上,

中国健儿勇夺金牌,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他们英勇拼搏的精神、积极健康的心理让他们

战胜一切困难为国争光。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健康,比任何人都要值得尊敬。

2、心理健康又可以弥补不健康的身体。,贝多芬失聪11年,还能为英雄心潮澎,还能

聆听命运的教诲。虽然他的肉体早已化成风中的尘埃去落无影,但他健康的心理和精神将会

是们后人世世代代的典范。有人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后,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去对待,最终战

胜病魔。我们忘不了霍金身残志不残,因为他做到的是全球60多亿人都没有做到的事。还

有张海迪、都是虽然身体不健康,但心理健康的典范。

3、让社会更健康。

人们有着健康的心理才能组成一个健康的社会。那些拥有仇恨、冷酷、狂热心理的恐

怖分子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没有健康心理的身体只是•具行尸走肉,没有健康心理的社

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人心理的不健康不是打一支青霉素,挂几瓶葡萄糖,甚至做几次化疗

就可以解决的。他的危害远比一次流行感冒严重的多,就像法功、全能神等的扭曲心理危害

的早已不仅仅是人的身体健康,更是们国家的社稷稳定。因此无论身体是否健康的人都必

须在一个拥有健康心理。

4、健康的心理才是革命的本源。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鲁迅先生为何要弃医从文。当一个个体格健壮的中国人却麻木地、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时一一血淋淋的事实让每个人深刻的体会到健康的

心理才更为重要啊!古有林黛玉心病不解,香魂一缕随风散

5、成为了一个完善的人

一个只有身体而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个动物性质的个体,人之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

于其独有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心理使人成为了一个区别于动物的个体,而心理的健康,

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了一个完善的人,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人不能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要使人成为万物之灵,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躯壳,们就应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6、减少抑郁、预防痴呆

一系列研究表明,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让人神采焕发,保

持好的心情,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会使病体早日康复。心理健康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症…

好处一:增强记忆力

7:保持身材

8:降低感冒几率

9:缓解青春痘

10:降低患癌几率

11:做出最佳决定

六、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精神饱满,充分发挥

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

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会随时随地地影响人

们的心理健康。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心理因素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

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

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

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古有林黛玉心病不解,香魂一缕随

风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身体健康,但是生活压抑了想吞安眠药,失恋了想去

割腕,失业破产了想去跳楼,如此的身体健康要来又有何用呢?不过是一具具行尸走肉罢

了,难道们的社会,们的国家就是需要如此健康的人吗?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一个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人,他残害的就是更多无

辜的生命,徐力杀母至今仍让人们感到心寒,马加爵更是让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

到高潮,而一个身体或许不健康,但心理健康的人至少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可

以危害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

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

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

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

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

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心理健康能促进身体健康,反之,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则会导致一些身

心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情绪与身体健康。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6大影响

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还会影响人们

的认知思维水平,阻碍正常的思考学习。情绪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情绪可以治疗、

导致疾病,情绪可以改变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精神健康。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①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长期生活在抑郁、忧郁或恐惧下的人性格古

怪,与人交往能力差,不受欢迎。

②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人在处于消极情绪时,会降低对自

我的评价,会做出“我总是失败的“,“我没有能力”这样的归因。

③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水平,阻碍正常的思考学习,紧张、恐惧、烦

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乐观平静的情绪有助于冷静思考。焦虑紧张的

情绪不仅进行适当的调节会形成“习得性无助”,造成对于某一问题“总是”无法解

决。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①情绪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生理机能处

于最佳状态,使免疫抗病系统发挥最大效应,抗拒疾病的袭击。许多医学家认为,

躯体本身就是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

“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②情绪可以治疗或导致疾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激动时皮肤会潮红发

热,在紧张或愤怒时皮肤会苍白冰冷。人的情绪如果发生剧变,还可导致皮肤过

敏,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到毛发。同时愉快喜悦等正确情绪还可以使得伤口加快愈

合,促进疾病痊愈。

③情绪可以改变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精神健康,经常紧张忙碌、不

顺心会使人体出现失眠、脱发、甚至神经衰弱等系统失调的症状。如果受到强烈、

突然或持久的精神打击会引起精神障碍。

用一句古语总结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们就发现了人的情绪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

就发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就总结出“七

情过度百病生”的说法,认为人的情绪过度发生变化,会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

和,经脉阻塞,气机紊乱。古代医书《内经》上也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也就是“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内经》还特别强调“心者,五脏六肺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

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肺皆摇”。就是说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机构,一旦受到过度

的精神刺激,就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情绪波动,就会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

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大喜临门,人

们就会因为高兴兴奋而睡不着;忧虑悲伤的时候,就会食不甘味;受到惊吓的时

候,晚上睡觉就会做恶梦。这些体验就是因为人的大脑受到情绪的影响,通过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机体产生影响,使人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汗腺分

泌曾多或肠胃功能发生紊乱。

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嵇康说过“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

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精神虚散为五难”说明生色利欲,喜怒

无常,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精神等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损害。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情绪的强烈波动,会扰乱人的大脑功能,引起机体内

环境的失调,从而导致疾病。长寿学者胡夫蓝德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的影

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天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环境。”据英国研究表明,250

名癌症病人中有150人在发病前曾在精神上受过严重的打击,进一步研究发现,

不少癌症病人患病前曾有过长期负性情绪刺激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打击,得出结

论“不良情绪是癌症细胞的催活剂”

O

二是性格与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性格开朗、活泼、直爽、乐观的人不易得病,即使得了

病也会好得快,容易康复。性格暴躁、容易激动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

性格内向、忧郁、消沉、多虑的人,易患胃溃疡、神经官能症,并提前衰老。性

格内向,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的人,易患癌症。性格忧郁的女士比性格开

朗的女士易患乳腺癌。性格的不同也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如性格乐观开朗的

人,得病后容易康复,甚至有的癌症患者因性格乐观开朗,不经治愈而自行痊愈。

一个人的性格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的变化可通过内分泌和免疫机制的生

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所以,性格特征既可以作为致病因素,成为许多疾病的发病

基础,又可以改变疾病过程。

因此,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

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通过上面两个方面,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人的心理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多

么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平时就要注意用理智控制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情绪能够

保持稳定、心态保持平衡、心情保持平静。不狂喜,不大怒。还要注意我们性格

的培养锻炼,努力优化我们的性格,乐观开朗,宽容豁达,积极向上。减少我们

患病的机会,加快我们疾病的康复。

七,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身体健康,但是生活压抑了想吞安眠药,失恋了想

去割腕,失业破产了想去跳楼,如此的身体健康要来又有何用呢?不过是一具具行尸走肉

罢了,难道们的社会,们的国家就是需要如此健康的人吗?

如,长期抑郁容易导致癌症。因此,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对待人生。并经常进行心理咨询,以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一个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人,他残害的就是更多无

辜的生命,徐力杀母至今仍让们感到心寒,马加爵更是让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

高潮,而一个身体或许不健康,但心理健康的人至少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可以造

福们的社会!们忘不了霍金身残志不残,因为他做到的是全球60多亿人都没有做到的事

啊~

古有林黛玉心病不解,香魂一缕随风散,而今对方辩友,您可千万不要为了比赛而愁绪三更

入梦遥啊!因此请记住人无泰然之心态,必无健康的身体!

三十年前,美国有两位心脏病医生,他们在长期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发现

很多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行动常常是勿勿忙忙的,觉得时间老

不够用,对人常怀有敌意,竞争性特别强,易激惹暴怒,愤世嫉俗等。他们把

这种行为模式叫做"A型"行为模式。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行为模式:不着急,心平

气和,不爱竞争等,叫做"B型"行为模式。他们认为,A型行为模式是病人得心

脏病的重要原因。其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种行为模式和冠心病的关系进行

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观察到,A型行为模式的人比非A型行为模式的人得冠心

病的要多些。而且,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病人的A型行为特征越典型,他的冠

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程度也越重。但近年来国内外都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A

型行为特征都和冠心病有关,其中敌意、易激惹暴怒及竞争性过强的行为或性

格特点与冠心病的发病才有更密切的关系。这种人常常觉得不少人对自己不怀

好意,世界上许多事不合理,事事叫人生气。于是遇到一点小事,便怒火中烧,

暴发脾气。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因此常因日常小事而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一血压波

动或升高,心跳加快,面孔涨红或发白,出汗等。心血管系统这种过度而频繁

的反应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失常,从而出现冠心病或高血压的症状。除了

行为模式或性格的影响外,社会因素还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有一些研究观察到,冠心病患者患病前遭遇的不愉快紧张事件比年

龄和文化程度和他们相似的一般人要多些,感受到的痛苦也厉害些。与之同时,

还发现在遇到不愉快事件时,冠心病患者能得到的社会支持,如家人或朋友的

感情支持或实际帮助也比情况相似的一般人少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的精

神压力就会更大了。当然,个人应付紧张压力的态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但精神

紧张刺激和社会支持不够对冠心病的发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高血压病发生和疾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冠心病类似,

但似乎更突出些。我国曾有研究观察到,高血压病(均指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中,具有急躁易怒型和敏感多疑爱生闷气型性格的人明显多些。他们生气的方

式虽然不同,但却都常因小事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平衡,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紧

张状态,从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是诱发高

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良的性格特点,调节自己的情绪

状态,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癌症是老年期常见病。心理因素对于得这种病或者得病后疾病的发展所

起的作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了。文化大革命中很多老干部、老知识分

子长期被批判、被斗争,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得了癌

症。这种长期被压抑而得不到发泄的愤怒、委屈、受侮辱情绪,是促使人体机

体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得癌症的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性格克制、压抑

情绪、好生闷气,焦虑、抑郁的人容易思各种癌症。他们的免疫能力都比较低

下。这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是一致的。我国有学者对包括乳腺癌、鼻咽癌及胃

癌等400余例研究发现,吸烟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共同的社会因素,即不健康

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患病后情绪恐惧是病情恶化最强烈的心理因素。由于突然

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便不由自主地紧张恐惧,因而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不久人

世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抗癌明星,他们实事求是地乐观地和

癌症作斗争,存活5年10年以上的事例很多很多。医学科学在进步,人们对疾

病的认识也在提高。癌症是可以治疗痊愈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从经验中学习

如何应付外界是紧张刺激,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将能促进癌症的预防和治

疗。

脑中风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调查发现,脑

中风患者中病前因紧张性刺激事件而有情绪变化的比例较大,占67.5%。另有学

者对脑梗塞患病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观察到,强精神质(不是

指精神病倾向,主要指倔强、孤独、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等性格特点)和内向

(安静、不喜欢交际、除少数较亲密朋友外,对一般人话不多,较冷淡)的性格

特点与病人的发病有关。其次,与紧张性生活事件以及遭遇这些事件时亲友等

人支持较少也有关。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缺乏体育

锻炼以及业余生活单调也和得病有一定关系。可见,性格、紧张精神刺激及遭

受不愉快事件时是否有亲友帮助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和患脑中风有相当重要的

关系。同时,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对很多疾病的预防都是重要的。不少人都知

道,高血压病是脑中风的第一危险因素。要防治脑中风,首先就要防治高血压

病。性格、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注意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情绪,

对防治脑中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糖尿病,它的发病率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现在全世界已有糖尿病

患者一亿多人,预计到21世纪将达到2亿多人,它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死

因之一。糖尿病的病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还与肥

胖、营养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近年来,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

紧张性生活事件以及有困难时亲友支持等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受到重视。

研究结果表明,遭遇紧张精神刺激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在18

个月前后对一群体跟踪检查发现,从18个月前的血糖检查正常者转变成糖尿病

患者的人,在这18个月内遭受的精神刺激的强度明显高于原来,至使糖耐量低

减(对糖分耐受吸收差,导致血糖升高)。在新发病的人群中,以"人际关系问题

”这类精神刺激遭遇最多。其他研究也看到长期精神刺激对发生糖尿病有重要影

响。有一位50多岁的大学副教授,本来受到他的系主任的信任,工作比较顺利。

后来该主任大搞不正之风,扶持提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这位副教授教学效果很好,也有科研成果,本应提升正教授,却被那不学无术

的人挤占。怒气长期积累,不得发泄或缓解,加上他平时不注意运动,一两年

后,便发现了糖尿病。

遇到精神刺激,家里人或同事们是不是支持你,宽慰你,你是否会很好

利用这些支持;以及在遇到这些精神刺激时你是郁闷、憋气、在背后暴怒,还

是采用找人倾诉,听音乐、看书报转移注意力等应付方式,这对是否得病也有

一定影响。前述跟踪研究看到,在18个月追踪期间由糖耐量低减转为糖尿病者,

或者他的糖耐量仍是低减者,他们对亲友支持的利用情况明显比追踪前要差些。

而从糖耐量低减转为正常者的人在追踪期间对待精神刺激采取倾诉、转移注意

力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显著高于糖耐量低减转为糖尿病的人。可见,是否遭遇过

多过强的精神刺激,遇到时能否得到亲友的支持并很好利用这些支持,以及能

否采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应对,都对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见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中风和糖尿

病等老年期常见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才能躯体健康,其作

用的主要中间环节是情绪。在面对紧张刺激时自我如何应对,如何调整自己的

情绪,是防治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又是常被忽视的方面。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五十年来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不知不

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都是心因

性疾病,即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其比例分别占死亡人数的

22.56%、21.13%,21.11%,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

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

能而产生障碍。

这三大疾病中,癌症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人类生命的大敌。

在探索癌症病因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经常产生较强烈的不良情绪,如

焦虑、愤怒、忧愁、悲伤等,并过度地压抑这些不良情绪,使其不能

得到合理疏泄的人,容易患癌症。有人发现,癌症有自愈现象。癌症

之所以会自愈,是因为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强所致。免疫力的

增强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并逐渐由正常细胞取代癌细胞,或者造

成癌细胞无法适应的状态,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免疫力的熠强

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抑郁消沉的人,通过复杂的神经一体液调节

机制会使免疫力显著下降,从而促使癌症日趋恶化;而乐观的人则会

通过相同的途径使免疫力提高,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癌症自愈。

这可能就是一部分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精神全面崩溃,不日撒手

人寰,而另一部分人遭遇同样疾病,却可以笑对病魔,不仅坚强地活

下去,而且还能继续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古人云: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

喜、怒、哀、乐、思、忧、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但如果

太过于强烈,都会伤及身体。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

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

74%0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

的占76%。

美国哈佛大学一些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

踪调直,发现在21~46岁之间过着手限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

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

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

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坡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

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

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

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

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

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

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

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

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

容易生气?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

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

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

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

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致早衰的重要

原因!

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

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医学家弗里德曼

和罗森曼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型和B型。A型的人急躁,没耐性,

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经常感到

时间不够用。B型的人则刚好相反,悠闲自得,不好争强。结果表明,

在排除了食物、年龄、吸烟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A型组的冠心病发

病率明显高于B型组,而且容易复发,死亡率也大大高于B型组。

原发性高血压则主要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长时间

的焦虑、紧张、恐惧、愤怒、敌意和抑郁都能导致血压升高,其中与

高血压症关系最密切的是焦虑、愤怒和敌意等情绪状态。早在20世

纪60年代,我国学者认为,高血压病人大多有容易焦虑、易于激动、

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刻板主观等性格特点。现在西方学者也

有人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的病人具有与冠心病病人类似的性格特

点,如有雄心、好高警远、好活动、乐于竞争、为取得工作成绩而常

常感到压力等。

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刺激性食物、饮食无规律、

遗传因素等,但不良情绪起了重要作用。有人发现,该种病人一般表

现为不好交往,行为上总是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乏

创造性,情绪不稳定,而且过分关注自己。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头痛病,这种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

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谨小慎微,很容易烦恼,习惯于把愤怒、

敌意或怨恨压抑在心里。

6,不健康的心理常易导致生理方面的疾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身体健康,但是生活压抑了想吞安眠药,失恋了想

去割腕,失业破产了想去跳楼,如此的身体健康要来又有何用呢?不过是一具具行尸走肉

罢了,难道们的社会,们的国家就是需要如此健康的人吗?

如,长期抑郁容易导致癌症。因此,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对待人生。并经常进行心理咨询,以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一个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人,他残害的就是更多无

辜的生命,徐力杀母至今仍让们感到心寒,马加爵更是让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

高潮,而一个身体或许不健康,但心理健康的人至少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可以造

福们的社会!们忘不了霍金身残志不残,因为他做到的是全球60多亿人都没有做到的事

啊~

古有林黛玉心病不解,香魂一缕随风散,而今对方辩友,您可千万不要为了比赛而愁绪三更

入梦遥啊!因此请记住人无泰然之心态,必无健康的身体!

三十年前,美国有两位心脏病医生,他们在长期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发现

很多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行动常常是勿勿忙忙的,觉得时间老

不够用,对人常怀有敌意,竞争性特别强,易激惹暴怒,愤世嫉俗等。他们把

这种行为模式叫做"A型"行为模式。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行为模式:不着急,心平

气和,不爱竞争等,叫做"B型"行为模式。他们认为,A型行为模式是病人得心

脏病的重要原因。其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种行为模式和冠心病的关系进行

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观察到,A型行为模式的人比非A型行为模式的人得冠心

病的要多些。而且,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病人的A型行为特征越典型,他的冠

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程度也越重。但近年来国内外都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A

型行为特征都和冠心病有关,其中敌意、易激惹暴怒及竞争性过强的行为或性

格特点与冠心病的发病才有更密切的关系。这种人常常觉得不少人对自己不怀

好意,世界上许多事不合理,事事叫人生气。于是遇到一点小事,便怒火中烧,

暴发脾气。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因此常因日常小事而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一血压波

动或升高,心跳加快,面孔涨红或发白,出汗等。心血管系统这种过度而频繁

的反应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失常,从而出现冠心病或高血压的症状。除了

行为模式或性格的影响外,社会因素还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有一些研究观察到,冠心病患者患病前遭遇的不愉快紧张事件比年

龄和文化程度和他们相似的一般人要多些,感受到的痛苦也厉害些。与之同时,

还发现在遇到不愉快事件时,冠心病患者能得到的社会支持,如家人或朋友的

感情支持或实际帮助也比情况相似的一般人少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的精

神压力就会更大了。当然,个人应付紧张压力的态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但精神

紧张刺激和社会支持不够对冠心病的发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高血压病发生和疾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冠心病类似,

但似乎更突出些。我国曾有研究观察到,高血压病(均指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中,具有急躁易怒型和敏感多疑爱生闷气型性格的人明显多些。他们生气的方

式虽然不同,但却都常因小事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平衡,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紧

张状态,从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是诱发高

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良的性格特点,调节自己的情绪

状态,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癌症是老年期常见病。心理因素对于得这种病或者得病后疾病的发展所

起的作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了。文化大革命中很多老干部、老知识分

子长期被批判、被斗争,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得了癌

症。这种长期被压抑而得不到发泄的愤怒、委屈、受侮辱情绪,是促使人体机

体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得癌症的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性格克制、压抑

情绪、好生闷气,焦虑、抑郁的人容易思各种癌症。他们的免疫能力都比较低

下。这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是一致的。我国有学者对包括乳腺癌、鼻咽癌及胃

癌等400余例研究发现,吸烟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共同的社会因素,即不健康

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患病后情绪恐惧是病情恶化最强烈的心理因素。由于突然

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便不由自主地紧张恐惧,因而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不久人

世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抗癌明星,他们实事求是地乐观地和

癌症作斗争,存活5年10年以上的事例很多很多。医学科学在进步,人们对疾

病的认识也在提高。癌症是可以治疗痊愈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从经验中学习

如何应付外界是紧张刺激,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将能促进癌症的预防和治

疗。

脑中风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调查发现,脑

中风患者中病前因紧张性刺激事件而有情绪变化的比例较大,占67.5%。另有学

者对脑梗塞患病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观察到,强精神质(不是

指精神病倾向,主要指倔强、孤独、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等性格特点)和内向

(安静、不喜欢交际、除少数较亲密朋友外,对一般人话不多,较冷淡)的性格

特点与病人的发病有关。其次,与紧张性生活事件以及遭遇这些事件时亲友等

人支持较少也有关。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缺乏体育

锻炼以及业余生活单调也和得病有一定关系。可见,性格、紧张精神刺激及遭

受不愉快事件时是否有亲友帮助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和患脑中风有相当重要的

关系。同时,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对很多疾病的预防都是重要的。不少人都知

道,高血压病是脑中风的第一危险因素。要防治脑中风,首先就要防治高血压

病。性格、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注意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情绪,

对防治脑中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糖尿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