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丛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 说明_第1页
花丛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 说明_第2页
花丛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 说明_第3页
花丛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 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丛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S4-1第页PAGE说明一、涵洞设计原则涵洞的设置完全服从公路的线形,涵位根据排水需要而设,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质分别做成正交和斜交涵,当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阶梯涵。为了方便施工和减少桥头跳车现象,均采用暗涵型式。涵洞结构型式的选择,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地形、方便施工的原则,根据汇水面积大小、设计流量大小、使用性质及地质情况采用盖板涵。对于沿线填土较高的沟谷,根据填土高度、设计流量等因素,结合路基填筑情况,选择在岸坡设涵,施工时应注意涵洞进出口与路基截水沟的衔接,保证排水顺畅。沿线涵洞孔径的拟定充分考虑了设计流量、涵洞的长度等因素,并结合涵洞是否容易淤塞以及清淤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填土高度、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涵洞基底应力必须满足最小设计承载力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要求具备条件的涵洞把基础放置在基岩上,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洞口处理充分考虑其横向和路基纵向排水的协调,注意两端洞口与原沟渠的衔接。本项目涵洞路面结构形式以路面篇章为准。为便于排水及方便沿线居民,施工时涵洞设计标高及平面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涵洞覆土层厚度不得低于60cm,涵洞纵坡不得小于0.3%。二、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一)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3365-02-202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二)技术标准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孔径:1-1.5m×1.5m,盖板厚度为0.17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设计安全等级:三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作用等级:C级;斜交角:0°;填土高度:0.5~2m。三、工程概况本项目全长6892.402m,共新建涵洞19道/154m,平均每公里2.76道。四、涵洞设置简介场镇段K5+430~K6+520,由于场地限制新建一处涵洞K6+405,既有涵洞K5+620利用,部分涵洞修建会拆除既有挡墙,本次设计考虑恢复,涵洞布置图中涵洞仅为示意,挡墙做法及相关要求参照路基篇章相关图纸说明。新建涵洞情况详见“涵洞一览表”。涵洞一览表序号桩号涵洞形式尺寸(孔-净高×净宽)长度备注1K0+44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2K0+71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3K1+05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104K1+49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115K1+87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96K2+20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7K2+54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8K2+81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149K3+22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0K3+56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811K3+81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2K4+16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3K4+47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4K4+80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5K4+886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816K5+27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17K5+41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918K6+40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819K6+70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1.5×1.57合计154五、主要材料(一)主要材料表主要材料表结构部位混凝土钢筋涵洞盖板C30HRB400/HPB300涵洞台身C25-一字墙/侧墙C25-基础C25-洞口构造物C25-(二)原材料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明书,并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规定的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1.混凝土(1)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0%,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不应使用其它品种水泥。(2)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河砂,也可使用经专门机组生产、并经试验确认的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高性能混凝土),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规定。(3)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空隙率宜小于40%,压碎指标宜小于2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不小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0%;粒径宜为5mm~20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规定。选用的骨料应在施工前进行碱活性试验,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宜大于3.0kg/m3,且应经碱-骨料反应抑制措施有效性试验验证合格。(4)其他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要求。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总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采用性能稳定的粉煤灰,粉煤灰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2%,其余性能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中I级粉煤灰的规定。外加剂应采用品质稳定、且与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的产品;减水剂宜采用高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规定,减水剂掺量以及与水泥的适用性应由试验确定;引气剂和膨胀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的要求。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HPB300钢筋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应该符合GB/T1499.2-2018的规定,除特殊注明外,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级热轧螺纹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级热轧圆钢筋。钢筋直径≥22时采用等强度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直径≥16mm的钢筋不得采用电弧搭接焊和闪光对焊;水平和倾斜钢筋(斜度大于4:1)以及直径≥28mm的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采用电渣压力焊。3.混凝土拌和用水混凝土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规定的天然洁净水。4.钢管及焊条钢管及焊条等,均应符合相应国标规定及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未尽事宜,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六、设计要点(一)计算要点恒载考虑填土的重力,按新填土情况计算,填土重力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强度系数K、λ按《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3365-02-20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中有关规定计算选用。活载计算采用车辆荷载,按30°角扩散分布;由于涵顶填土高度≥0.5m,故不计活载的冲击效应。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是在地基应力理论计算值的基础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有关规定进行深度修正所得;修正后的涵洞基底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要求如下表:涵洞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数值表盖板涵地基承载力容许值200kPa当涵底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采用级配碎石进行换填。(二)设计参数填砂:重力密度为19kN/m3,内摩擦角为35°;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6kN/m3;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4kN/m3;普通钢筋: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50MPa,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30MPa;素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按《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的要求取用。(三)台背处理1)涵顶50cm范围内进行回填时,严禁采用重型机械压实,且1.50m内不允许冲击碾压,在涵洞两侧6m范围内用液压夯实机进行夯压,每2m夯实一次。2)填料宜采用中粗砂或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土等粗粒土,推荐填料采用砾石土。3)台背或墙后填土应采用分层回填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夯实机或小型振动压路机时,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应充分压(夯)实。涵洞填土应在涵洞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七、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涵洞放样时,应认真核对进出口高程及角度,若发现与实际沟渠底高程、角度差异过大或涵洞有可能悬空时,应及时予以调整。盖板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一次成形,每片预制板或现浇板浇筑总时间不宜超过2h。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才能进行脱模、移动和堆放;预制盖板堆放、吊装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置和吊装,吊点位置宜在距端部10cm~30cm区域内,不得将顶底面倒置;吊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预制板碰撞损坏、落梁。预制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C20小石子混凝土填满空隙。采用现浇盖板时,盖板分块应与沉降缝严格对齐;预制盖板或现浇盖板均不应跨沉降缝铺设。涵台和基础混凝土均须分层浇筑,浇筑厚度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新浇注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C;浇筑基础最上层混凝土时,须与涵身梗肋或者底板以上30cm涵台一起浇筑。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振动器应伸入下层深度(50mm~100mm);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超出规定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浇筑上层混凝土之前,须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盖板、涵台以及基础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标准养护和施工用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试件,应从构件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取样;施工试件应在同样条件下振动成型、养护,28d标准试件按标准养护办理。涵洞全长范围内,每4~6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设置于岩石地基(中风化以上)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沉降缝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台后填料随流水漏入涵内。沉降缝的防水措施:①在基础部分填塞沥青木板,并在流水面边缘填塞5cm热沥青浸制麻絮或灌缝胶;②基础以上,两侧面和顶面设置三油两毡防水层,宽度为50cm;接缝外侧以沥青木板填塞,内侧填塞5cm热沥青浸制麻絮或灌缝胶;③顶面三油两毡处理后外包粘土保护层,厚20cm,宽20cm。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面均涂热沥青三道;进行涵洞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即沥青涂抹需在回填之前进行。八字翼墙与涵台间的沉降缝可于浇筑八字翼墙混凝土时,在涵台端面敷设数层沥青和油毛毡而形成(厚度1~2厘米)。涵洞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材料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石,洞身两侧填土应严格对称均衡水平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压实度不小于96%;洞身两侧紧靠涵身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施工中当涵洞上填土高度不足0.5m时,严禁采用振动或碾压设备对涵顶和洞身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填土高度不足1.0m时,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夯填;填土高度超过1.0m时,方可采用机械填筑。盖板涵基底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检测:采用轻便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每10-20m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涵洞不少于三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三个检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适当加密。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应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翼墙应错缝砌筑。翼墙墙背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70%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